精華區beta Golden-Awar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金鐘獎沿革 * The Golden Bell Awards 金鐘獎命名之由來,取自古文「編鐘為中華古代教化之禮器,古人作樂,鐘居其 首,編鐘率為十六,與石磬相依,以諧其韻,應禮而成教化。」意即希望透過金聲玉 振,來教化大眾、開拓視野、提振心靈,也隱喻廣播電視事業對於國家社會之深遠影 響,以及從業人員所肩負之重大責任。廣播電視金鐘獎創始於民國五十四年,其設立 目的在於經由競賽方式,激勵廣播電視從業人員創新求變,提升節目水準。隨著歲月 的遞增,本獎也屢經研討調整,擴大範圍,增添獎項,現已象徵台灣地區廣播電視界 最高榮譽。 隨著廣播電視事業之突飛猛進,金鐘獎活動也不斷革新變化,金鐘獎設獎之初, 是以廣播為主;民國五十四年金鐘獎計頒發新聞節目、音樂節目、廣告節目等獎項; 民國五十五年增設個人技術獎,民國六十年,將「電視節目」納入獎勵範圍,自此金 鐘獎正式以廣播及電視獎勵對象,也由於電視節目的參加,金鐘獎的氣氛更為蓬勃熱 鬧,獎項也隨之增加;民國六十九年,新聞局提出金鐘獎「國際化、事業化、藝術化 」三大目標。樹立金鐘獎崇高的地位,並邀請國際知名之廣播電視界人士參加,擴大 活動參與之對象。民國七十年起頒獎典禮舉行方式更趨豐富活潑化,舉凡各獎項得獎 者當場揭曉、同時美化舞台設計,穿插表演節目,並由全國各廣播電臺實況轉撥頒獎 典禮,使得典禮可看性大為提高,使廣電從業人員從而成為社會大眾矚目的焦點。民 國七十一年明定該屆舉辦之主題為「敲響金鐘,活潑人生」,引進外國電視節目觀摩 邀請東南亞國家電視台提供優良電視節目,參加觀摩;並增列「學術理論」與「工程 技術」兩項獎目;民國七十三年金鐘獎首創在頒獎典禮之前,開始舉辦「金鐘禮讚」 酒會,邀請金鐘獎入圍者、入圍者家屬及社會人士參加,強調「入圍即得獎」之精神 ,在無形中擴大了表揚的範圍,也增添了金鐘獎盛會的喜氣;自民國八十二年起廣播 與電視分開頒獎,八十二年先舉辦電視金鐘獎、八十三年舉辦廣播金鐘獎。八十四至 八十八年並擴大民間參與,邀請廣電協會、電視學會、廣電基金及主播台共同舉辦。 為民辦金鐘獎奠下良好的基礎。而自民國八十九年起,新聞局正式將金鐘獎交由民間 機構─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接辦。 摘自:http://www.bdf.org.tw/goldenbell/html1/html1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