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olden-Award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戲棚下站得夠久了嗎(王乾任) 桂綸鎂在金馬獎封后,多數人認為實至名歸。資料照片 今年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不少朋友看得很失望,直怨是在看「金雞獎」嗎?怎麼所有技術 獎幾乎都中國電影拿去(最佳電影也是),且香港電影也不弱,拿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 角,台灣還好仍保住女主角獎、新導演獎。 我逆向思考認為,這是好現象,自《海角七号》為台灣電影帶起一波復興之後,台灣的電 影人必須認真去面對台灣本土電影產業的問題。 一、台灣電影業要不要自己培養後製的專門技術人才?因為台灣電影蕭條了好長一段時間 ,後製人才為了餬口,很多人轉行了。這幾年開始復興,有限的人不夠用,一堆劇組等著 極少數一批人,等不及的,只好向外找。該思考的是,未來台灣電影如果要工業化,後製 專業人才是要自己培養,還是花錢到海外去買就好?如果是後者,爾後金馬獎的技術獎項 將很難留在台灣,或者就算得獎也都是外國人。 二、十年鑄一劍,戲棚下站久了,遲早會是你的。 桂綸鎂得獎,多數人認為實至名歸。 無巧不成書,今年金鐘影帝陳柏霖,正是當年和桂綸鎂在易智言導演的《藍色大門》裡一 起挑大樑的年輕演員,如今雙雙得獎。 這說明台灣的影視產業,肯給年輕人機會,只要假以時日,再多磨練幾年,將會開出盛景 繁花。反過來看,香港雖然這兩年都拿了金馬的演員大獎(也的確實至名歸),港片看起 來也有回到在地發展的趨勢。可都是老班底。不單演員如此,後製團隊也如此。 反而台 灣,每年都有一批年輕演員冒出來,未來是值得期待的。 勇敢跨足挑戰世界 三、全球化時代下的台灣電影與金馬獎。其實在全球化時代,電影本來就越來越難是單一 國族人才的投入,從資金到人才到放映,都是跨國運作。金馬獎該思考的是,是否要轉型 成國際型的影展,一如釜山、坎城影展那樣,跨出華語圈(但結果可能是,台灣電影全部 摃龜)。 如果不,如果只是要停在華語電影(中國金雞獎+香港金像獎),甚至只是台灣自己關起 門來頒的電影獎,那就得面對場面不夠熱鬧,以及國族主義導致的自我封閉問題。台灣電 影早就摻入了大量中國資金與電影專業人才,而以電影的大投資必須跨國市場才能回本的 趨勢,台灣還是該勇敢跨足挑戰世界。 為什麼李安要回台灣拍《少年PI》,只要他想,世界上多的是歡迎他前去拍電影的國家。 是否李安想透過這件事情向台灣電影產業傳遞什麼樣的訊息? 作者為文化工作者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127/34668220/%E6%88%B2%E6%A3%9A%E4%B8%8B%E7%AB%99%E5%BE%97%E5%A4%A0%E4%B9%85%E4%BA%86%E5%97%8E%EF%BC%88%E7%8E%8B%E4%B9%BE%E4%BB%BB%EF%BC%89 蘋果日報http://ppt.cc/DqAq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5.2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