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記者賴素鈴/報導】 江湖代有才人出,這廂古龍凋零二十載,那廂今朝懸賞百萬獎新秀,浪淘不盡,唯有武俠 熱愛,不隨時間變易,在學術研討會上更見分明。以「一代鬼才:古龍與武俠小說」為 主題,淡江大學第九屆文學與美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昨起在國家圖書館,展開為期兩天的 議程,紀念武俠小說家古龍逝世二十周年,新生代學者與古龍故舊齊聚一堂,以文論劍 話武俠。 日前與淡大中文系教授林保淳共同發表《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 昨天在專題演講中,直批胡適1959年底發表「武俠小說下流論」是「胡說」,學界泰斗的 不當發言以及隨即展開的「暴雨專案」,反而促成1960年起台灣武俠新秀的繁興, 「武俠小說迷人的地方,恰恰在門道之上。」,葉洪生認定,武俠小說審美四原則在 文筆、意構、雜學、原創性,他強調:「武俠小說,是一種『上流美』。」 集多年心血完成《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葉洪生認為他已為從十歲起迷上武俠小說的 半世紀畫上完美句點,並且宣布他「以後決心退出武俠論壇,封劍退隱江湖」。 雖然葉洪生回顧武俠小說名家此起彼落,套太史公名言「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認為這是值得深思的嚴肅課題,昨天意外現身研討會而備受矚目的溫世禮,則為了紀念 同是武俠迷的哥哥溫世仁,推出第一屆「溫世仁武俠小說百萬大賞」,即日起至今年10月 3日截止收件,經兩階段評選後於明年12月7日公布首獎得主,預料將會是一場武林新秀的 龍虎爭霸戰。 看明日誰領風騷?風雲時代出版社發行人陳曉林眼中的古龍,其實領先他的時代半世紀, 以致如今雖然古龍逝世20年,陳曉林認為大家對古龍的了解仍然有限,預言未來世代更能 和古龍的後設風格共鳴。 昨天這場研討會,也凸顯武俠小說作為一項文學研究門類,仍有待開發學習空間。多位 與會者都指出,武俠小說的發表、出版方式和管道具考證難度,學術理論與論文格式的 建立待加強。而武俠名家的版權之爭、市場競爭力,也增加出版推廣困難,古龍武俠小說 的版權糾紛、司馬翎作品的版權官司也成為研討會的場外話題。 【2005/06/05 民生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