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記者陳宛茜/台北報導】 「誰規定武俠小說一定要怎麼樣,才能算正宗!」古龍曾在「楚留香傳奇」序中說明他 挑戰正宗武俠小說的決心。昨天淡江大學中文系以「一代鬼才:古龍與武俠小說」為題, 召開首次古龍作品國際研討會,討論古龍那一把刺向傳統的劍。 與會學者、評論家包括淡江大學教授林保淳、武俠小說評論家葉洪生、作家楊照、 風雲時代總編輯陳曉林、台灣大學教授方瑜、美國康乃爾大學教授劉奕德、蘇州大學教授 湯哲聲等,共發表15篇論文。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生蘇姿妃在「仗劍江湖載酒行」一文中,研究古龍生命歷程和創作 風格的關係。古龍18歲便離家出走,從此再也沒回家,因此古龍筆下男主角多為 「無家的浪子」。古龍「熱愛朋友、酷嗜醇酒、迷戀美女」,認為「愛情是短暫的, 友情是永久的」,而「朋友永遠重要過情人」,因而能寫出把愛人林詩音送給義兄的 「小李飛刀」。古龍身邊多風塵女子,小說中妓女出現的頻率高得驚人,而大俠總愛 「偎紅倚翠」,也不重視貞節觀念。少不了「女人、朋友、酒」的楚留香,可以說是古龍 的「自畫像」。 北京電影學院教授陳墨以「楚留香」為例,認為他「遵守法律、從不殺人、尊重他人人格 、尊重個人隱私、提倡人人平等、實踐性愛自由」,更貼近一個「現代人」。 東華大學陳康芬則指出,古龍表面上顛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武俠定義,實則反映 1970以降,從農業社會轉型為工業社會的台灣。古龍是第一位把「現代性社會語境」寫入 武俠小說的開路先鋒。 此外,古龍小說的快節奏、蒙太奇式的畫面跳躍,前衛禁忌題材同性戀、雙性戀、人獸戀 、SM的出現,在在展現古龍「求新求變、走在時代尖端」的特質。陳曉林回憶,古龍作品 「天涯明月刀」1974年在中國時報登連載時,它的快節奏與蒙太奇寫法大大「驚嚇」傳統 武俠迷,編輯部抗議信收到手軟、不得不腰斬,改請東方玉的「玉劍斬龍」上場。 然而,也正是快節奏與蒙太奇筆法讓古龍受到電影界注意。數年後,「三少爺的劍」等 古龍作品被邵氏改拍成電影後大紅,既開啟武俠電影的新潮流,亦反過來提昇古龍文壇的 地位。 與古龍結為好友的陳曉林認為,古龍堅持「求新求變」的寫作特質,對作品產生正反兩面 的影響,正面來說,古龍力求突破、擅長結合新事物為武俠小說「截長補短」,因此可把 鄭愁予詩句「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寫入「風鈴中的刀聲」,為武俠帶來新格局。 但反面來說,古龍一味求變、「雜學」過多,便無法好好經營、錘鍊風格,展現如金庸般 穩定的大格局。如「楚留香傳奇」大紅,古龍便寫顛覆蘇蓉蓉、胡鐵花形象的「午夜蘭花 」來反諷「楚留香」。顛覆文本的手法雖具創意、隱隱有「後現代」前衛風格,卻讓劇情 漏洞百出、無法自圓其說。陳曉林指出,古龍長期背負「創新」的壓力,沉緬菸酒以致 損傷神經,造成後期作品的雜亂、不穩定,相當可惜。 【2005/06/05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0.116.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