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風城憶舊遊), 看板: EMPRISENOVEL 標 題: 葉洪生評《蕭十一郎》(1) 發信站: 新竹師院風之坊 (Wed Jul 7 23:31:50 1999) 轉信站: OMW!news.ntu!ctu-gate!ctu-peer!news.nctu!cc.NHCTC!nhctc_bbs 當代武俠變奏曲 ──論古龍「新派」範本《蕭十一郎》 作者:葉洪生 古龍本名熊耀華(一九三七~一九八五年),江西人,台灣淡江英專(即淡江大學 前身)肄業。少年時期便嗜讀古今武俠小說及西洋文學作品,初亦從事純文學創作 ;一九六○年始嘗試寫武俠小說《蒼穹神劍》,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綱。嗣後 ,《月異星邪》、《劍氣書香》、《孤星傳》、《失魂引》等早期諸作,文情不俗 ,乃漸有起色;然基本上走的還是傳統老路,未能突破創新。直到一九六四年,他 完成了第一階段的壓卷之作《浣花洗劍錄》,始邁入佳境。再經過三年「浣奇花, 洗神劍」的淬煉,終以《絕代雙驕》、《鐵血傳奇》、《多情劍客無情劍》、《流 星‧蝴蝶‧劍》、《蕭十一郎》、《陸小鳳》系列及《白玉老虎》等名著,獨領台 灣武俠界十年風騷,成為「新派」掌門。終其一生共寫下七十餘部武俠作品,拍成 電影、電視劇者不計其數。 古今通吃與《少年行》的啟示 在台灣早期武俠名家中,古龍是個極富傳奇性的人物。他不像司馬翎那樣才華橫溢 ,以《關洛風雲錄》(即《劍神傳》前傳)一書成名;而是逐步磨劍,創作七年後 方臻爐火純青之境,大紅大紫! 是故當一九七六年春,古龍第一次接受筆者訪談時就坦白說:「過去還珠樓主、王 度廬、鄭證因、朱貞木以及金庸的小說我都愛看;而在台灣的武俠小說先驅者中, 我唯一『迷』的只有司馬翎,他算得上是個天才型作家。記得當年為了先睹為快, 我幾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門口,等著看司馬翎的新書。後來一集追一集地等 煩了,一時技癢,才學著寫武俠小說。當然早期的作品很幼稚,不值一提;但近十 年的作品自己也還滿意。這或許跟我喜歡近代日本及西方小說,從中『偷招』有關 吧!」 由此可見,古龍的確是大器晚成。然而其所以能日新又新,後來居上,且別開武俠 小說新境界,一般多以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馬、海明威、傑克倫敦、史坦 貝克小說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學的影響與啟迪──這固然不錯;但從「創新」 的角度來看,筆者認為陸魚的《少年行》對他的「刺激」無疑更大!因此不能不略 談此書。 按《少年行》係陸魚處女作,於一九六一年出版,為台灣武俠小說中首度在封面上 冠以「新型武俠」者。當時真善美出版社發行人宋今人特為此書寫了一篇介紹文字 ,盛讚其寫人寫景,落英繽紛!而「《少年行》的風格、結構和意境,除掉特別強 調武功這一點外,較之歐洲十八世紀的文學名著,並不遜色。這種『新型武俠』的 寫法,是頗可提倡改進的。……」(見該書扉頁宋今人《少年行介紹》,頁三~十 五) 此書在形式上,首開一章回套三子題紀錄;在創作手法上,首次運用西方「意識流 」技巧為楔子,而後以倒敘回憶帶入正文;在文體上,則或文或白,活潑生動,耐 人咀嚼。嗣後,陸魚又撰《塞上曲》(一九六二年)等書,宋今人再加推介,「新 型武俠」之名遂不脛而走。 正因「真善美」是台灣早期武俠出版界的主流派,在其刻意提倡與鼓勵下,武俠作 家乃紛紛跟進,而以「新穎俠情」或「新藝俠情」相標榜。古龍當時屈居二流新秀 ,自不例外;因發憤圖強,遂有《浣花洗劍錄》之作。 -- ○ Origin: 新竹師院 風之坊﹝bbs.NHCTC.edu.tw﹞From: h14.s94.ts32.hinet.net NnBSL 06/08/15 11:29:52 61-64-100-250-adsl-tpe.dynamic.so-net.net.tw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