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發信人: [email protected] (風城憶舊遊), 看板: EMPRISENOVEL 標 題: 葉洪生評《蕭十一郎》(3) 發信站: 新竹師院風之坊 (Wed Jul 7 23:33:41 1999) 轉信站: OMW!news.ntu!ctu-gate!ctu-peer!news.nctu!cc.NHCTC!nhctc_bbs 當代武俠變奏曲 ──論古龍「新派」範本《蕭十一郎》 作者:葉洪生 由劇本「變」成小說的奇書 據古龍在一九七○年春秋版《蕭十一郎》扉頁所作〈寫在《蕭十一郎》之前〉一文 的說法:寫劇本和寫小說,在基本上的原則是相同的,但在技巧上卻不一樣。小說 可以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劇本的表達卻只能限於言語、動作和畫面,一定會受很多 限制。通常都是先有小說,然後再改編為劇本;但《蕭十一郎》卻是一個特例── 是先有劇本,在電影開拍後才有小說。 古龍指出:「寫武俠小說最大的通病就是:廢話太多,枝節太多,人物太多,情節 也太多。……就因為先有了劇本,所以在寫《蕭十一郎》這部小說的時候,多多少 少總難免要受些影響;所以這部小說我相信不會有太多的枝節、太多的廢話。」 其實從一九六四年古龍寫《浣花洗劍錄》的後半部起,他就已開始嘗試以簡潔的語 句創作小說。我們只要隨意瀏覽一下其全盛期走紅的名著如《鐵血傳奇》(一九六 七年)、《多情劍客無情劍》(一九六九年)、《流星‧蝴蝶‧劍》(一九七○年 )等寫在《蕭十一郎》之前或同時期的作品,便可發現:這些小說幾乎很少超過三 行的段落;這些小說亦很少廢話;這些小說都強調「肢體語言」(動作)和場景氣 氛,都可以當劇本來讀!當然,《蕭十一郎》原由劇本「改寫」(還原?)成小說 ,也就更具有劇本明快的特性;至於其後諸作受此書「敘事詩體」的分段影響,更 毋論矣。 關於古龍有志革新武俠小說的看法,見之於一九七一年春秋版《歡樂英雄》卷首的 〈說說武俠小說〉一文。重溫他在廿年前寫的這番「求變」論,對我們理解其同一 時期作品《蕭十一郎》的優劣得失,頗多可予印證之處。他說: 「在很多人心目中,武俠小說非但不是文學,甚至也不能算是小說;正如 蚯蚓雖然也會動,卻很少有人將牠當作動物。造成這種看法的固然是因為 某些人的偏見,但我們自己也不能完全推卸責任。武俠小說有時的確寫得 太荒唐無稽、太鮮血淋漓;卻忘了只有『人性』才是每本小說中都不能缺 少的。人性並不僅是憤怒、仇恨、悲哀、恐懼,其中也包括了愛與友情, 慷慨與俠義,幽默與同情的。我們為什麼要特別看重其中醜惡的一面呢? …… 「所以,武俠小說若想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得變;若想提高讀者的興趣, 也得變!不但應該變,而且是非變不可!怎麼變呢?有人說,應該從『武 』變到『俠』,若將這句話說得更明白些,也就是武俠小說中應該多寫些 光明,少寫些黑暗;多寫些人性,少寫些血!也有人說,這樣一變,武俠 小說就根本變了質,就不是正宗的武俠小說了。有的讀者根本就不願接受 、不能接受。這兩種說法也許都不錯,所以我們只有嘗試,不斷的嘗試。 我們不敢奢望別人將我們的武俠小說看成文學,至少,總希望別人能將它 看成『小說』;也和別的小說有同等的地位,同樣能振奮人心,同樣能激 起人心的共鳴。」 對照《蕭十一郎》來看,此書寫蕭十一郎與沈璧君的愛恨衝突,寫蕭十一郎與風四 娘的真摯友情,在在煥發出人性光輝。全篇故事固極盡曲折離奇之能事,但前後照 應,環環相扣,皆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絕不「荒唐無稽」,也不「鮮血淋 漓」。書中雖有小公子、連城璧這些「反面教員」存在,但黑暗永不能戰勝光明! 最妙的是,一個原係「邪不勝正」的主題卻偏偏是由一個「聲名狼藉」而被眾口鑠 金成「大盜」的蕭十一郎來執行,這不是奇絕武林麼? -- ○ Origin: 新竹師院 風之坊﹝bbs.NHCTC.edu.tw﹞From: h14.s94.ts32.hinet.net NnBSL 06/08/15 11:34:09 61-64-100-250-adsl-tpe.dynamic.so-net.net.tw 修改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