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節錄自《台灣武俠小說發展史》 http://blog.tom.com/blog/read.php?bloggerid=90885&blogid=34977 八、《蕭十一郎》的「擬劇本化」以及其他   1970年7月問世的《蕭十一郎》是古龍創作上的又一高峰,而且還是一座奇 峰。因為它是先有電影劇本,然後才還原為「文本」的小說。此一特例,舉世罕 見。為此古龍特撰〈寫在《蕭十一郎》之前〉,置於卷首,以交代其成書始末及 朝向「擬劇本化」進軍的決心。   寫劇本和寫小說,在基本上的原則是相同的,但在技巧上卻不一樣。小說可 以用文字來表達思想,劇本的表達卻只能限於言語和動作;因為劇本的最大功能 是為了要「演出」,一定會受到很多限制。   一個具有相當水準的劇本,也應具有相當的“可讀性”,所以蕭伯納、易蔔 生、莎士比亞甚至徐訏……這些名家的劇本,不但是「名劇」,也是「名著」; 由小說而改編成的電影很多……   《蕭十一郎》卻是一個很特殊的例子。   《蕭十一郎》是先有劇本,在電影開拍之後才有小說的。但《蕭十一郎》卻 又明明是由「小說」而改編成的劇本,因為這故事在我心裏已醞釀了很久,我要 寫的本來是「小說」,並不是「劇本」。小說和劇本並不完全相同,但意念卻是 相同的。   寫武俠小說最大的通病就是:廢話太多,枝節太多,人物太多,情節太 多……(略)就是因為先有了劇本,所以在寫《蕭十一郎》這部小說的時候,多 多少少總難免要受些影響;所以這本小說我相信不會有太多的枝節、太多的廢 話。但如此是否就會減少了「武俠小說」的趣味呢?   我不敢否定,也不敢預測。我只願做一個嘗試。   我不敢盼望這嘗試能成功,但無論如何,「成功」總是因「嘗試」而產生 的。   古龍的「解釋」其實是多餘的。目的只是想向世人宣告:他將以《蕭十一 郎》為試點,全面推廣這種「擬劇本化」的武俠小說創作。如其僥倖成功,自無 話說;若不幸失敗,也不過是「一個嘗試」而已,還有再「變招」的機會。就這 層意義上來說,此一告白又有其必要性。證諸古龍後出新作無不有「擬劇本化」 的傾向,便可明白《蕭十一郎》起的示範作用,意義非凡。   《蕭十一郎》(1970)的春秋版原刊本並無章回,僅有插題;全書共14集, 約36萬言。此為古龍新派武俠小說脫離章回體之始,象徵著又一個「新武俠」階 段的來臨。但這以插題代替章回的嘗試,僅至1971年所開《流星·蝴蝶·劍》與 《歡樂英雄》兩部長篇。以及《大人物》等中、短篇作品為止;其後則因讀者反 應不佳,只好走回分章老路。至於1977年以降,坊間出現25開新版《蕭十一 郎》,分為25章,則是獲得古龍本人同意,遂成定本了。(103)   此書主要是敘述江湖浪子蕭十一郎因特立獨行,義不苟合於當世,乃遭一蓋 世魔頭逍遙侯陷害,成為聲名狼籍的「大盜」。唯有奇女子風四娘與他交厚,亦 友亦姊,還雜有幾分男女之情。不意蕭十一郎寂寞半生,卻因仗義救助有夫之婦 沈璧君,而與沈女產生了感情。其後二人屢共患難,沈女始認清其夫連城璧欺世 盜名的真面目,決心與蕭十一郎共偕白首。然這時蕭十一郎卻為了剷除武林公 害,誓與逍遙侯決一死戰,而走上茫茫不歸路……故事沒有結局,餘意不盡,予 人以無窮想像的空間。可惜後傳《火拼》(1973)弄巧成拙,終不免有狗尾續貂 之譏,殆非作者始料所及。   就小說的旨趣而言,《蕭十一郎》與《多情劍客無情劍》一樣,也是一部 「情書」。它著重描寫蕭十一郎跟風四娘之間的微妙友情,及蕭十一郎跟沈璧君 之間的患難愛情。作者先以風四娘「美人出浴」弄引,輾轉將「聲名狼籍」的 「大盜」蕭十一郎引出來,目的是聯手劫奪天下第一利器割鹿刀。於焉展開一連 串曲折離奇而又肌理綿密的故事情節。   全書文情跌宕起伏,張弛不定。特別是寫小公子(逍遙侯愛妾)的連環毒 計,層出不窮;寫蕭十一郎受傷後,分別用聲東擊西計、苦肉計、空城計、美人 計將來犯的高手一一殲滅或驚退;乃至寫逍遙侯「玩偶山莊」的奇妙佈置,均匪 夷所思,但卻入情入理,令人叫絕!   與《多情劍客無情劍》相較,顯然《蕭十一郎》已完全克服了武俠小說冗長 離遝,結構鬆散的通病;每一情節環環相扣,精警有力,神完氣足。這表示作者 的確充分發揮了「擬劇本化」小說節奏明快的特性,又一次在「求新求變」的創 作道路上獲得成功。   惟因古龍動筆改寫《蕭十一郎》時,《多情劍客無情劍》正進行到一半,因 此在構思書中人物的行為模式上,難免會受到前作影響而有所雷同;如連城璧/ 龍嘯雲、小公子/龍小雲等,甚至連書主蕭十一郎的身上也有李尋歡/阿飛二合 一的影子。只是作者「就地取材」之後,又在原創人物的基礎上予以藝術加工, 使之形象更加鮮明生動。尤其是寫蕭某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沈璧君(女主 角)與風四娘(女配角),筆力或輕或重,墨色或明或暗,均恰到好處。其中風 四娘,江湖人稱「女妖怪」,實脫胎于1940年代鄭證因筆下的「女屠戶」陸七 娘;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卻又非孫二娘、陸七娘等人物原型可比了。(10 4)   本書最為可觀者,自然是描寫男女主角蕭十一郎與沈璧君之間的「患難見真 情」;而作者由外而內,充分運用虛、實、伏、映筆法對比之妙,亦為古龍小說 絕品,寫情堪稱第一。參照《多情劍客無情劍》寫李尋歡之舊情難忘,以意境取 勝,大而化之,有如潑墨畫;則本書寫蕭十一郎鐵漢深情,層層轉進,勾勒入 微,卻仿佛是著色工筆劃。凡前者不敢表白之隱衷,後者悉以「狼毫」鋪之。乃 令蕭十一郎有血有肉,敢生敢死,而成為古龍筆下活生生的不世奇男子,足以傲 視武林群雄。   同理,《多情劍客無情劍》寫林詩音著墨不多,乃是虛寫;至《蕭十一郎》 寫沈璧君時,始全力施為。作者深入她的靈魂深處活動,寫她掙扎在一虛(連城 璧)、一實(蕭十一郎)兩個男人之間的心理狀態,更是入木三分,曲盡其致。 例如連城璧對沈璧君全是虛情假意,她從未得到過丈夫的真愛,卻偏偏三番兩次 被蕭十一郎所救;總以為這人是貪其美色,不安好心。於是在返家途中:   她夢見那眼睛大大的年輕人正對著她哭,又對著她笑;笑得那麼可恨,她恨 透了!恨不得一刀刺入他的胸膛。   等她一刀刺進去之後,這人竟然變成了連城璧!(第13章)   原來她內心恨丈夫連城璧竟如此之深!等到一切真相大白,沈璧君想到蕭十 一郎對她的種種好處:   只恨不得半空中忽然打下個霹靂,將她打成粉碎!(第15章)   像這樣細入毫芒般描寫沈璧君潛意識活動的動人筆墨,散見全篇,不一而 足。   是故,作者一層一層地打開沈女的感情之門,讓蕭十一郎一寸一寸地蹭進; 又讓連城璧這個「太虛假人」十丈百丈地退出。雖然蕭、沈的生死之戀宛如神龍 見首不見尾,在本傳中沒有結局,但其寫情之深,足可與王度廬媲美而無愧!   此外,本書尚有兩大特點值得世人注意:   其一、是有關古龍「新派武俠」的分段法。前已表過,自1967年古龍撰《鐵 血傳奇》起,其文字段落便很少超過三行(每行40個字);且多半是一句一段, 幾乎沒有段與行的區別。揆其獨門分段之離譜,大約有以下幾種情形:   一、以一個動作或聲音分段。   二、以人、時、地分段。   三、以場景的片面事物分段。   四、將有邏輯性或因果關係的複合句及條件子句割裂成數段,等等。   以上前三項用於特定時空下,無可厚非;因為這正是所謂「古龍文體」的表 徵。但第四項卻完全不合文法規則,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文理與文氣,乃形成某 種標新立異的「文字障」,從而引起「仿古」之徒群相效法,且變本加厲,乃造 成許多負面的影響。(105)   正因《蕭十一郎》是由劇本「還原」成小說之故,「沒有太多的枝節、太多 的廢話」,而代以較多的肢體語言(動作)及複雜的心理描寫,故分段問題更加 嚴重。但奇的是,本書18章敘爾雷雨之夜的摸黑打鬥,電光六閃,就產生六種 人、時、地的互動變化,讓人一目了然。這是迄今所見古龍最佳的新派分段典 範,殊值得世間「仿古」之徒學習。   其二,是有關古龍「解構」(de-construction)武俠小說問題。有論者指出: 「古龍並未著意于對武林世界中的愛情加以『解構』,但這是因為他自始未曾在 作品中賦予愛情以特殊的、重要的意義。古龍的武俠小說刻意將『解構』的目標 指向權力,從而反諷地呈示:一般所謂的名門正派、俠客高士,往往只是在權力 結構中佔有宰製地位的人物。在《蕭十一郎》中,幾乎所有的名門俠士全屬卑鄙 無恥之徒,『大盜』蕭十一郎反是形象最為光明俊偉的人物。……」(106)   其實「解構」理論並非萬靈丹,我們無寧用反思/創新/突破/顛覆的概念 來審視古龍小說。正因為愛情只有背叛與否而無「解構」不「解構」的問題,所 以古龍一生都在追求真愛真情。我們由《孤星傳》(1960)到《蕭十一郎》 (1970)都灼然可見愛情對男女主角人格發展的特殊重要意義。唯一例外的只有 《鐵血傳奇》(1967),但這是由小說題材所決定的「異數」,不足為訓。(1 07)   至於「解構」武林社會、江湖生態,早在1958年臥龍生撰《飛燕驚龍》時, 即已將武林九大門派(代表俠義道)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假面具戳破;並對人 性中的貪婪自私徹底揭露,以凸顯正邪對立觀念的荒謬性,相對顛覆了武俠傳 統。至於《玉釵盟》(1960)寫「神州一君」易天行偽善欺世,武林共欽,更是 絕大的反諷!其正非正,其邪非邪,終致正邪難辨。說是「解構」了什麼,亦未 嘗不可。   《蕭十一郎》的特異成就實不在於洋和尚念經的「解構」說,而是作者用 「背面敷粉法」,將名門正派俠士的虛名與罪惡一一反諷殆盡。例如「無垢山 莊」主人連城璧,實為「白璧有瑕」;「見色不亂真君子」實為「假道學」; 「關東大俠」屠嘯天,則為虎作倀等等。而反過來看,「大盜」蕭十一郎實非大 盜,「女妖怪」風四娘實非女妖怪……如是而已。   總之,《蕭十一郎》的人物、故事雙絕,曲盡名、實之辨,洵為古龍小說 「擬劇本化」的巔峰之作。但也許是他太過迷戀這種寫法,繼而推出的《流星· 蝴蝶·劍》(1971),雖有論者譽之為「東西合璧、日月精華」,終是套用美國 《教父》電影故事與日本家喻戶曉的「帶子狼」傳奇,只刻意凸顯「背叛」的主 題而已,(108)仍算不得創新突破!特其分段之離譜,更已到匪夷所思的地 步。如「蘇州/孫玉伯/四月天」即分為三行三段(據原刊本),除了騙稿費 外,還能說明什麼呢? (103) 按《蕭十一郎》分章出於古龍好友于志宏之手。時於氏經營漢麟出 版社,正進行武俠小說改版事宜;為順應讀者閱讀習慣,乃徵求古龍同意,將 《蕭十一郎》分為25章重新排版。後來漢麟與萬盛合併,坊間所見悉為萬盛版 (1978);至1998年風雲時代出版「古龍全集」,已是三度易手重印了。 (104) 鄭證因《女屠戶》(1948)為《鷹爪王》外傳,其書主陸七娘乃脫 胎于《水滸傳》之「母夜叉」孫二娘。考古龍筆下的「女妖怪」風四娘潑辣任 性,敢愛敢恨,則與「女屠戶」習性若合符節。 (105) 最顯著例子是溫里安所撰《闖將》(1987)。書中不但大量用一個 字分段,且橫七豎八排列,以示其「文字內在的音樂性」及「外在視覺的圖像效 果」。溫在後記〈不得不爾〉中說:「武俠小說必須突變!……成與敗,得與 失,我不管!但這樣寫法使我覺得很好玩。」 (106) 見陳曉林,〈武俠小說與現代社會----試論武俠小說的「解構」功 能〉,收入《俠與中國文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3),頁21-36。 (107) 《鐵血傳奇》寫的是浪子遊俠探案故事,楚留香與蘇、李、宋三女 關係曖昧,友情實遠多於愛情。 (108) 詳見車田小美,〈天涯明月·流星蝴蝶·刀劍爭掛帥(二)〉,發 表于《中華武俠文學網》2001年10月8日。 --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 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於天下 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泣之戰勝以 喪禮處之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 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61-64-149-150-adsl-tpe.dynamic.so-net.ne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