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者:三心 ***寫在前面*** 批判是中性的,需要的是分析,卻又帶著更多感性,而感情往往出賣理智。 批判的過程需要累積,環境和時間讓批判的衝動潛移默化。 李長之以批判成名,他精辟的一語概括:‘感情的批評主義’。 有一個小故事,1819年,司湯達在給友人的一封信中譏諷當時的法國文壇的風氣:“這個人不和我的意見一致:所以是一個蠢貨。他批評我的書:所以他是我的仇敵。他是我的仇敵,所以是一個坏蛋,一個小偷,一個殺人犯,一匹驢,一個騙子,一個土匪,一個惡棍,等等,等等,等等,等等。”      一、天涯明月刀——古龍和互連網 中國文學中,古龍很經典——這句話有點語病——但我只能想到這樣來形容他,如果套新潮的話,那就是古龍很酷。 古龍擅飲,可以而且時時把大杯大杯的白蘭地灌入喉中,但這只能叫牛飲,本沒有絲毫的情趣,況且這世上的個中高手古龍大概還排不上;萬花叢中圓轉如意,固是風流,卻又怎如不愛江山愛美人之輩的來得激情感性;古龍‘五短身材,頭大如鬥’,似乎和瀟灑、偉岸之類也扯不上關係;古龍寫的是武打小說,最新說法,是‘四大俗’之流,那經典何出? 翻開他的《天涯明月刀》,一入眼我們就感覺到了經典:     “天涯遠不遠?”     “不遠!”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麼會遠?”    接著的經典:     他的手裡緊緊握著一柄刀;蒼白的手,漆黑的刀!     蒼白與漆黑,豈非都是最接近死亡的顏色!死亡豈非就正是空虛和寂寞的極限。     他那雙空虛而寂寞的眼睛裡,就仿佛真的已看見了死亡!     難道死亡就在他眼前? 無盡的經典,信手拈之。其中我們感覺到的不止是字句的衝擊,更多是蘊藏的才情,古龍的才情,那種讓我們眼前一亮的充滿靈氣的文字,這就是他的經典,但似乎如是且如此而已。 《天涯明月刀》被古龍嘆為失敗之作,我覺得并不是語句分行太多或者過於散文化的結果。其實我們看過很多經典的小說,拋去故事情節和潛心感覺之外,我們念念不忘的就是其中的名言名句,一談這些小說便輕快甚至愜意地念叨兩句,愈發地緊貼了書中虛幻的世界。但這些名句并非主宰了原書,只是增輝而已,如果以名句代書,那就是本末倒置,天涯一書古龍犯下的最大錯誤我以為就是這個。的確看過天涯數十年後,我們還能傳誦吟唱‘天涯遠不遠’,但天涯中的傅紅雪卻更加比萬馬堂的傅紅雪顯得蒼白無力。 其實這個現象早在《鐵血傳奇》中就已經顯露出來,《大人物》裡開始初步實踐,首先就是那些精辟的對話,再後便把這個意圖加進了他最喜歡寫在小說裡的插論中去,簡洁、利落再帶上調侃。然而這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的,古龍以改造武俠小說為己任,他求變求新,他說:“武俠小說的情節若已無法再變化,為什麼不能再改變一下,寫寫人類的情感,人性的衝突,由情感的衝突中,製造高潮和動作。”(古龍《關於武俠》) 我完全同意他的這個講法,寫人性,寫情感,把兩者放在情節中衝突,不單止是武俠小說,也是任何寫小說要達到的境界,但問題是古龍表現出來的卻走了樣,走進了上面提及的誤區。 以《天涯明月刀》作為分析我覺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是天涯一書剛好處於古龍創作的中期(1975年),在前面他的小說風格脈絡清晰,從初始的《劍毒梅香》到《大旗英雄傳》,《絕代雙驕》開變,《鐵血傳奇》真正樹立自己的風格,《歡樂英雄》達至峰巔,讓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就是古龍的作品。之後《天涯明月刀》的‘失敗’,古龍走回老路,陸小鳳就是楚留香的另一翻版,武俠超級大偵探出籠,古龍不能衝突起來,只能懸疑起來,再沒有新的東西帶給我們。二是古龍小說文体以此定型,兩三句數十字一分行,警句醒言比比皆是,不妨說是一種‘美麗的文字障’,打 個比喻駢文終成八股。三是該書是古龍公開承認的‘失敗’之作,我想失敗僅是就書的整体和文學性而言,而該書造成的深遠影響力卻是古龍始料不及的,它的文字描述,風格形態成了一種潮流中的潮流。 古龍的時代沒有網絡,可是他早於時代影響或領導了網絡——中文網絡——的靈魂:語言和文字,這在天涯一書就可以初見蹤影,網絡人經意地或不經意地在緊促的網絡生活中將其發揚光大。也許沒有人會贊成我這個觀點,但古龍文体中透露出的這種神韻,企求明快,工於造句,不正是網絡的一種風氣麼?正如傳統的媒体和我們自閉的文學界雖還在不屑一顧或遲疑看待網絡文學一樣,這種風氣卻悄悄地蔓延到他們中間,中國人的融合力是可怕的。 “文學上的大成就,由於天才”(李長之),古龍是天才還是鬼才,只有時間才能證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2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