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Gul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作 者: 醋留香 昨夜,又看了一遍《蕭十一郎》,在大年三十夜一片 裡啪啦聲中,將近一年之後重溫古文,按卷沉思,憑窗獨立,感慨良多……少時看古龍,嫌其看似簡潔,廢話頗多,有點故弄噱頭的味道,比如“牆角站著一個人,沒有人知道他從什麼地方來,也沒有人知道他要到什麼地方去”,再家父本就不屑古龍,獨推崇梁羽生與金庸,耳濡目染,我成了金庸的忠實讀者,反之與古龍的接觸就更少了,直到有一天我捧起《大沙漠》,驚嘆楚留香竟然如此接近我心目中的完美英雄,而他的創造者居然就是我一直不以為然的那個古龍,從那以後,斷斷續續,每讀完古龍的一部小說,我的心靈就受到一次撞擊,一直延續到今天,這些撞擊逐漸 連成一片響亮的敲門聲,終於叩開了我的心扉,於是想到應該為他寫點什麼,難!要寫出古龍的魅力,就好比向世人描述夢中絕美的藍色花朵,人已醒來,夢之不存,這樣的體會又從何說起?權且作一個拋磚引玉之舉,只要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首先我認為,要說一位作家的魅力,就要說他魅力永恆之處,至於他的其他長處,不說也罷,好比古龍情節安排得如何奇妙,語言如何簡潔有力,一來大家都說得爛了,二來如果只因為這些而喜歡古龍,那麼值得我們喜歡的作家就太多了,沒有人會對這麼多的作家一一評說,所以我也不會也沒有必要再嘮叨古龍這些優點。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讀金庸的小說一讀就會上癮,而且很容易就能體會他的好處,再讀說不定還能讀出新意來,相反讀古龍就不同了,有時拿到他的書就感頭痛而不愿再讀下去,甚至心生厭惡,那此時古龍的魅力是無從談起的,但有時只需讀一遍,就會被古龍深深地吸引,這時他的魅力就象不可遏止的潮水涌入你的心田,你能與他的精神完全融入一體,但要具體地表達出來卻是難上加難。 更奇怪的是,即使領悟到了古龍的好處,也很少人把他的書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復讀下去,就算這樣做了,以後的感受也跟第一次的差不太多,我也不例外,迄今為止,只有《楚留香》系列中的幾部我讀過三遍以上,其他的最多兩遍。這是不是說古龍的魅力不能持久呢?絕對不是!打個比方,金庸的魅力有如大海,你可以暢游其中但卻不能窺全豹,所以每讀金庸總有新的收獲,而古龍的魅力有如天上的雷電,凡有電閃雷鳴經歷的人,只需一次,就會終生不忘!而害怕雷電,每當打雷的時候捂住自己耳朵的人也是永遠也領略不了雷電的美的,雷電就是瞬間的永恆,既是永恆, 又何須重復? 蘇格拉底曾說:“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個太陽,關鍵是要它發光。”金庸更多地是把他所理解的東西告訴給你,讓讀者從他的書中看到金庸的太陽﹔而古龍更多的是幫你把自己深埋在心中以至無法表達的東西掏出來,幫助你點燃自己的太陽。金庸是從外部溫暖你的身體,每隔一段時間你就要到他那裡去取暖,所以金庸迷對金庸更多的是崇拜,同時感到自己的渺小﹔古龍一旦點燃你身上的太陽,溫暖就會從心底油然而生,所以古龍迷對古龍更多的是一種心靈的共鳴,同時為自己而感到驕傲!自己的太陽是最值得信賴的太陽,別人太陽很多時候都會刺花你的眼睛。金庸可以給你一 個金庫,而古龍卻可以給你一根點石成金的手指。 在我來看,近代中國真正屬於世界的作家不多,魯迅算一個,古龍也算一個,因為二人作品都有純粹藝術的閃光,也許現在我們對魯迅作品印象最深的莫過於他的雜文集,但是我認為千百年後人們將記住的是《野草》和《故事新編》,凡摻入政治成分過多的作品一般總是屬於某個時代的,因為政治本身就是屬於某個時代的,惟有藝術才能跨越歷史長河而不褪色。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時代的變遷,古龍的名字將越來越響。一個沒有天才的民族是可憐的,有一兩個天才的民族是可惜的,有一兩個天才卻不被人理解的民族則是可悲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224.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