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k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 上http://www.wretch.cc/blog/kankan4467/12151814http://www.wretch.cc/blog/kankan4467/12151839 文字版 首先得簡單介紹一下錐麓古道的歷史 1914年,日人因太魯閣戰役闢築了由太魯閣到霧社的軍用道路,是合歡古道的濫觴。 戰役後,日人為加強治理太魯閣族,隧整修為理蕃道路。1933年,為發展觀光將部分路線 改道修築為「合歡聯絡道路」, 1935年改名為「合歡越」,全長約145.3km,步行至少約需4天,是當時台灣熱門的健行登 山步道。 「錐麓古道」位於三角錐山的山腹間,是合歡越嶺古道主線保存最完整的路段,於1915年 完工。 「錐麓」意即三角錐山山麓之意,斷崖路段寬約90公分,海拔750公尺,昔日行經該路段 「人人均捫壁蟹行,自始至終不敢交談」,驚險之情由此可知。 看完這簡單的簡介 就可以大概知道古道的歷史重要性,緊接著就讓我們開始冒險的序幕 ----------------------------------------------------------------------------- 歷經了前一天長達5小時以上攀岩下降的洗禮 今日的錐麓還能夠如期進行 而且竟然沒有酸痛 實在是非常意外 希望這意味著我已經慢慢具有爬大山的體力還有膽識 進到了太魯閣 通過了7歲時合影過的牌樓後 匆匆忙忙的前往太魯閣警察隊辦理入山證(在這之前請務必上網在太管處申請入園證) 也在這邊感謝親切好心的警察大哥 聽到我要單攻 他是一直想勸我走半程 (因為他怕我下燕子口後 沒有車可以回慈母橋 太辛苦) 但是因為不想有遺憾來第二次 所以還是執意走全程 (大哥好意我真的懂 但是我有我的堅持) 就在這時候 走進來另一位要帶隊走半程錐麓古道的大哥-楊偉仁 這邊也請原諒我的有眼無珠 我還真的是孤陋寡聞 哈哈哈 聽到我要自己走 他很熱心的給我一些單攻的資訊 聽到我去了象鼻 他眼睛一亮 就給了我名片 叫我要跟他連絡 (也許這就是一種緣分吧 maybe 1月會因此有機會去走合歡越嶺的大禹嶺->合歡段) 整理好裝備 就跟大哥還有警察先生告別 前往慈母橋入口 說真的挺隱蔽的 沒有刻意走上去還真的看不到這裡有一個地方可以進去 跟原住民大哥小郭稍微寒喧並把入園入山證給他後 正式進入錐麓古道 不過據楊偉仁大哥的說法 這段是屬於新路 隨著腳步慢慢的遠離了慈母橋 並且進入了荖西溪溪谷 在石堆中穿梭 尋找著路線 從小郭口中得知 在我之前僅有一對老夫妻約在半小時前進入 想必應該待會會超越他們吧 我心裡這麼想 結果就在這個急升坡的中途 與陸大哥夫婦正式相見 與他們聊天的過程 大致了解他們是台中人 從台14接台8過來的 聊到背景 一樣是理工人 不過他們都退休了 陸大哥還是台化幹到屆臨退 應該是個高手 越聊越覺得彼此很合得來 再加上內心一些感觸 (60歲 如果我老爸還在的話 也許我就可以陪他登山吧? 是心中的一些遺憾吧?) 還有就是不放心 雖然我還很弱 但是在危急時 我想年輕人一定有他的作用 所以就在離開他們沒多久 便自己停下腳步 決定與他們同行 感覺他們似乎也很開心 一路經過了長滿青苔的石堆(個人覺得很有味道) 終於上到了視野比較好的地方 看著遠山 心情非常的好!!! 不過我不會認山頭... 而在這邊也可以慢慢開始看見溪谷 從上方看著太魯閣 果然是另一種味道 配合著古道拍下遠山 是非常漂亮的美景 但此時碰到第一個比較難走的路段 是一個小崩壁 必須小小的做高繞 身為年輕人的我當然是一馬當先 並指引方向 大哥夫妻倆也都安全通過了 前行沒多久 就繞過了第一個山頭 此時已看不到剛剛的連峰 比起燕子口端 這端狀況也真的比較多 但要完成全程就是要提起勇氣 也許是配合著大哥們的速度 或者是剛被被象鼻荼毒過 走起來輕鬆愉快 不知不覺走了4.3k@_@ 山上也長了好多山蘇(我好想去雪山農場的山蘇林 改天租吉普車去...) 而這一大段的草叢間眼睛更要放亮 以免錯過任何歷史的蛛絲馬跡 (我就錯過了錐麓隧道的佛像 可以再去一次了...) 輕鬆愉快的抵達錐麓駐在所 感覺這邊僅剩比較明顯的一水泥樁而已 天空是一片藍 天氣很好 稍作休息後 前行沒多久 錐麓斷崖段的一線橫空 正式進入我的視線 其實還有一段 直線距離很近而已 走古道沿路記得就是要眼睛放亮 慢慢走 慢慢看 搞不好你就這麼不小心錯過了遺蹟 途中就看到了很多年代不明的駁坎 搞不好是日據時代太魯閣族修築的 閉上雙眼彷彿可看見這理番道路上 遠離家鄉悶悶不樂的日軍以及守護家園伺機攻擊的太魯閣族交戰的情形 不同的時空背景 不同的民族理念 不論是何方 都有不能夠輕易低頭認輸的理由 如今 人事已非 也許只能從古道上尋找一些蛛絲馬跡 繼續前行看到了很壯闊的場景 手上的相機也絲毫不吝嗇 岩壁的險峻讓人既是欽佩亦難過 當時的太魯閣族人是如何的被逼迫以垂降方式放置炸藥來炸開這一大段道路? 而魂斷異鄉應該是最讓人覺得可憐的 靈魂只能不斷的在異鄉飄蕩 抵達斷崖駐在所午餐 這邊的就比較多遺蹟了 但是都被雜草覆蓋 實在很可惜 這兒亦有一顆楓樹正紅(霞喀羅跟捎來也正紅 正在考慮要去哪個或都去!!!) 隨著腳步越來越往燕子口端前進 底下的公路也越來越清晰可見 雖然只有五百公尺是位於斷崖處 但其雄偉 讓人忍不住駐足 而錐麓隧道是此行的遺珠 一路都拼命找 沒想到佛像是在這裡面 真的是沒注意到... 在斷崖前也碰到偉仁大哥 他帶了四個人(印象中 有兩個女生跟外國朋友) 希望老歪也能對這個斷崖的美麗感到讚嘆 快速的下降 很快就到了巴達岡二號橋 記憶中李興文他們第一次來 就是在這邊嚇的半死 因為當時只有破破的舊橋 感覺要走過去真的是玩命 而也在這跟陸大哥合影 回家後立刻寫信給陸媽媽 提供他們一些中部登山資訊 而陸媽媽也說 要去爬谷關七雄記得一定要找他們 我想,我會的 繼續前行的巴達岡則是整段路上最大的遺址 從整個平地的面積可看出當時是非常重要的聚落 可惜大部分的東西都被雜草給淹沒了 只徒留兩根門柱 不勝唏噓 通過後就是一連串的之字下降 很快的就抵達了錐麓吊橋(通過後就是燕子口) 有了這個吊橋 要上去或回來就不需要再辛苦的下切溪谷了 而抬頭往上看則可以看到盤據在高空的巴達岡二號橋 整段路上巴達岡一號橋不見蹤影 後來才聽偉仁大哥說是在燕子口的對岸上方 再加上錐麓隧道的佛像以及往合流段的古道遺址 看到還有機會一遊 花蓮.下次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3.110.83.179 ※ 編輯: kankan4467 來自: 123.110.83.179 (12/17 21:39)
laexis:PUSH 12/17 22:14
laxic:好想再找時間去走一趟~ 12/17 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