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ki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很久以前,我從洪致文先生《台灣鐵道印象(下)》書中得知從前台北近郊有個產 煤小鎮─友蚋,可惜此地於1970年代晚期結束開採;之後在因緣際會下,我在「友蚋煤 礦人推輕便軌道」網站中看到日本鐵道迷對友蚋的影像記錄,雖然光陰荏苒、物換星移 ,昔日的礦場早已湮沒在荒煙漫草中,但心中一直有種渴望想去友蚋走走,加上它位於 台北近郊,不是在中南部,去一趟還要籌措旅費,更堅定我要去友蚋探訪的信念。 八月十四日,禮拜天,我和板主學長、高中同學ittt一同前往友蚋。首先我們在台 北車站集合,搭乘2564次電車到五堵,然後沿著站前的小路前進,穿過中山高的涵洞之 後,看到一個岔路口,往左是友蚋,往右是七堵,取左行。 一開始我覺得有點奇怪,怎麼眼前都是一片豪宅呢?我們所在的華新一路上有「麗 景天下」、「綠葉山莊」,感覺不像是繁華落盡的煤礦小鎮啊!不過,往友蚋的指標倒 是隨處可見,因此我們就跟著指標前進。 愈往前走,看到的老房子、農田愈多,空氣中瀰漫著一股傳統氣息,這裡雖然離七 堵不遠,但我感覺這裡的時空彷彿凝結在1970年代,有點像侯硐,不過侯硐有鐵路經過 ,週末假期或許有懷舊思古的人潮,但友蚋,卻只有我們三人而已。 十一點四十分來到友諒橋頭,眼前的「順益商行」是從前煤礦小火車的停靠站,三 十多年過去了,鐵道景物早已不見蹤影,但從舊照片中,可知昔日此地曾經盛極一時。 商行牆壁上還有藍底白字的「永懷領袖、忠愛國家」的標語,彷彿回到戒嚴時期緊張、 肅殺的氛圍中,不過現在看來,倒是見證一段威權體制、強人崇拜時代的往事。   取左行,大約十分鐘,我們來到友愛橋前,這裡可以看到高聳的單面山,以及十幾 層樓高的北二高橋墩。橋墩旁邊有一塊「友蚋生態園區導覽圖」,除了有自然的石公潭 、壺穴景觀外,還有「新一坑礦業遺址」,但我覺得實際上礦坑遺址可能不只一處;為 了吸引遊客,還有親水步道、觀景平台、自行車道的設計,由此可見基隆市政府推動此 地觀光化的用心。 學長告訴我,友蚋地區有三多,一是礦業遺跡多,這當然不在話下,不然我們何必 千里迢迢來訪呢?二是土地公廟多,從前的人認為煤礦、金礦這些地下資源都是「土地 公的私房錢」,如果要開礦,必先取得土地公的同意,因此為求平安,在礦坑周邊都有 土地公廟,在土地公同意下取得礦藏並祈求平安;三是橋樑多,因為這是基隆河一條支 流─友蚋溪(鹿寮溪)─的上游,河川上游支流眾多當然不在話下,為便利行人往來, 於是廣設橋樑,某些橋樑還冠上「友」字,代表這是友蚋地區的橋樑,版權所有、翻印 必究XD 十二點二十分,我們來到一座古色古香的橋樑,水泥建築,僅能容納一人通行,不 過這是舊橋,新橋在其右側,名為「興化橋」,我們在此略事休息,此時恰巧一班基隆 客運702經過,702公車是目前友蚋地區唯一的對外大眾運輸工具,平日12班、週日只有 8班,採用的車子也是無空調的小巴,感覺滿原始的。 舊橋剛好面對舊礦坑口,穿過這個坑口,就是壺穴景觀步道,旁邊有解說牌。如果 不是這個紅磚砌成的坑口,的確很難讓人聯想起這曾經是個產煤重鎮,而今,門前冷落 車馬稀,如果不是放慢腳步、仔細觀察,坑口兩端只是一個通道的出入口,而非礦業史 蹟。 景觀步道有可能是昔日的運煤車道,前行約一公里、穿過柵欄,我們來到「福安宮 」,廟旁偌大的空地是從前「新一坑礦業遺址」,礦業事務所仍舊屹立不搖,只是人去 樓空、無盡蒼涼。 原路而還,回到坑口,順著華新二路前行,途經友新橋、鹿寮橋、新興橋,潺潺的 友蚋溪與見證歷史風華的橋樑一直跟著我們。下午兩點二十分,我們來到702公車的終點 站:新興橋,不一會兒,公車搖搖晃晃地抵達,但公車沒有原地迴轉返回七堵,而是繼 續往裡面開。   我們踏著自然旅記作家Tony的腳步,過新興橋左行,二十分鐘後,來到「石公潭」 ,這裡遊人如織,有很多家庭扶老攜幼來這裡游泳、烤肉,我還看到有人在溪上划著橡 皮艇呢。我同學ittt提醒我道路的右手邊有一個廢礦坑,坑口有礦工採煤的雕塑,這時 我也注意到休憩的坐椅其實就是改裝過後的運煤台車,下面還有鐵軌呢!   經過一大片山壁,我們來到一座橋邊,橋的名字我忘了,不過在密林的掩映下還有 一個停用的舊橋,舊橋呈雙拱形,姑且稱它「雙拱橋」。從橋墩、磚石堆砌、橋面寬度 ,我們一眼看出這是日治時期的橋樑,確切落成年代則付之闕如。我想:雙拱橋看來不 像是運煤鐵橋,但在我們想都想不到的地方居然有一個年代悠久的橋樑,可見昔日的友 蚋地區應該隨處可見橋樑、礦場,可是今天都到哪裡去了呢?我們的行程在這裡打住, 但我相信在那群山萬壑中,一定有更多被掩沒的礦坑、軌道、礦場遺址。   向雙拱橋說聲再見,我們沿著友蚋溪前行,徜徉在這個似乎隱藏很多秘密的鄉野。 三點四十分回到新興橋,不過橋,走友蚋溪左岸,沒多久看到落成於大正十五年(即民 國十五年,西元1926年)的「諸繕橋」,其落成年代還清晰可見,歷經了八十年的風雨 ,它還是老當益壯,有如慈祥的爺爺看顧著煤鄉子民數十年如一日。   約兩分鐘,遠遠地我看到昔日的運煤橋,我欣喜若狂地跑向它,有如見到闊別已久 的親人般欣喜,這真可說是一天下來最大的成果!時間是下午四點整。我們想辦法下切 到河谷,不過直接下切有點危險,我耐著性子,在學長帶領下,經過鹿寮橋、友新橋折 回華新二路上,在一個通往某民宅的下坡處,找到通往溪谷的小徑,於是我們在四點三 十分抵達河谷,仰視雄偉的運煤橋。   運煤橋的橋面、台車道早已拆除,現在僅存五方聳立的橋柱,但橋柱見證友蚋產煤 的巔峰時代,是煤鄉最鮮明的文化資產,我們連續拍很多橋柱的照片,雖然橋柱漆黑, 但與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相映,色彩一點也不突兀,反而有兼容並蓄之美。我們在 溪邊玩水、休息、打水漂,一天下來雖然疲憊,但看到屹立至今的橋柱,就算是再疲憊 也值得。   夕陽綻放那動人的笑靨,我們回到「一坑」公車站等車,五點三十五分,702公車抵 達,可能是車子開得快、加上我們歸心似箭吧,五分鐘之後我們與來時的中山高涵洞擦 身而過,取左往七堵,友蚋從我們的視線中淡去。 如果拿人聲鼎沸的汐止、七堵相比,友蚋豐富的自然、人文景緻,說它是個「桃花 源」一點也不為過,在台北近郊,但又有一種神秘的美。希望,下次還有機會造訪這個 煤鄉─友蚋。 --完-- 相簿連結: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adventuresky&book=72 -- 以自己喜歡的作風,做自己喜歡的事。~~~~~湯川秀樹 《旅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9.4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