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ip-Hop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星期日起了個大早,跑去華山藝文中心,看了流浪之歌音樂節所撥放的HIP HOP文化紀錄片 Bombin’ (中文翻譯:鴉之城)。這部片是導演Dick Fontaine 繼他的第一部”Beat This! Hip Hop History”於1984年推出之後,緊接著在1985年推出的。再談鴉之城之前,先來說 說,這兩部片子的製作背景還有第一集的大綱吧。 這兩部片都是由Dick Fontaine這位英國白人導演所執導的,Dick年輕時代玩過音樂,這影 響了他的影像創作與音樂脫不了關係。在他的音樂紀錄片裡頭,他不只是去紀錄了音樂的 表象活動,他更深入的去探討音樂背後所代表的文化意含。 他常將虛構的故事跟真實紀錄的影像混合在一起,但是又盡量不讓虛構的部分去影響到真 實的部分所透露出來的訊息。這樣的手法我們可以在”Beat This!Hip Hop History”一片中 ,擔任敘事者的電台DJ中看出來。 ”Beat This!Hip Hop History” 本片紀錄了80年代紐約的South Bronx區,嘻哈文化如何 興起的過程。這部BBC委製的作品,不僅是嘻哈文化最早的紀錄,更揭示了在被高度商業化 、庸俗化、與全球化之前,嘻哈為一種來自草根社區的文化自覺運動,是如何與在地的黑 人社群緊密連結,並成為年輕黑人重拾族群自信的手段。 迪克‧方登 在片中融合虛構與紀實手法,風趣又考究地檢視了包括饒舌、放克、霹靂舞、 碎拍(break beat)、DJ文化、以及街頭塗鴉等風格的歷史根源,以及這些元素與黑人社 群的政治、經濟、與族群文化等社會結構的緊密關連。 本片難得處在於拍攝時間早,卻在當年輿論仍充滿疑慮的脈絡下,非但沒有妖魔化嘻哈音 樂,反倒具有同理心地將其視為來自草根的一股文化運動,並正面地肯定嘻哈的盛行,大量 避免了青少年幫派惡鬥,更成為凝聚社區意識的重要力量。影片包括嘻哈先驅DJ Kool Herc 、Afrika Bambaataa等的珍貴訪談。 (劇情簡介擷取自大大樹2005流浪音樂節網站之電影簡介) ”Beat This!Hip Hop History” 跟 ” Bombin” 都是由BBC出資拍攝的,這兩部號稱是H ip Hop最早的影像紀錄片。原本在觀看第一集的時候,很難理解一個英國的公共電視台, 為什麼會有興趣來探討一個大西洋彼岸的一個街頭次文化,一直到早上看了Bombin’之後我 才了解。原來在八零年代的時候,Hip Hop文化早就踏著傳媒的力量飛到大西洋的另外一端, 影響了當地的非洲裔移民。 Bombin’在訴說,一個來自South Bronx的傳奇塗鴉者 Brim,在八零年代來到歐洲,宣揚H ip Hop文化。教導人們如何藉由Hip Hop的四大元素來發表自我的想法-The Message。片中 紀錄到歐洲各地的藝術學校,都邀請Brim到校來為學生上一門塗鴉課程,在這些中產階級 面前,這樣的街頭文化,變成一個可觀看研究的藝術。 另一方面,Brim也到了英國各地的貧民區,向他的非洲裔同胞們,傳達Hip Hop文化的理念 ,沒想到其實她們早就已經受到美國的影響,城市的牆壁上頭到處都是bombing,跟tag。 這些創作者碰面之後先談甚歡,互相交流了自己的創作、想法、以及對自身非洲裔文化傳續 的憂慮。 在描述完英國非洲裔的Hip Hop創作之後,話鋒一轉,探究了一些非洲裔移民再英國當地的 一些抗議活動跟暴動,這些多半都是和執法者執法不當,或是抗議政府政策有關。Dick在 這裡批判了八零年代,白人保守政府對這些中低階級移民的剝削。既不給糖吃,也不許搗亂 。這樣的政治環境,或許是導致Hip Hop文化在八零年代在歐洲快速傳遞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結尾的時候,兩位英國塗鴉者,來到NYC找尋Brim,這時候的Brim已經半退休狀態了,成 家立業的他,有著許多的現實壓力要去面對,儘管還有很多的東西想要藉由塗鴉來表達, 但是無奈的……… 這部片子由於紀錄的年代很早,比起現在有些紀錄片是拿以前的一些clip剪接而成的,還 具有參考價值。很高興大大樹連續兩年都帶來這麼好的紀錄片。不過可能是因為宣傳的不好 ,我也是星期六晚上才看到網頁宣傳的,因此當天沒看到有多少人到場觀片,傳統定義上的H ip Hop咖更是只有個位數。希望她們以後類似的活動可以更努力的在網路上面PO文宣傳。 讓更多人可以看到這些好作品。 -- 我的相簿 http://www.wretch.cc/album/bluesky23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9.108.73
prisonf:好片 推一個 10/09 23:45
prisonf:希望大大樹還會再播放這部片 我睡過頭沒看到 真可惜 10/09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