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Huali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慶修院 等級或指定別: 國家三級古蹟 類別:     祠廟類 創建年代或時期:大正六年(民國六年) 位置:     花蓮縣吉安鄉中興路345號 歷史沿革   中日甲午戰後,台灣割讓日本,隨著日人進駐,日本佛教各宗派也隨之傳入。最初來 台的宗教主要在於慰藉日軍士兵及眷屬,直到地方抗爭平靜之後,才展開佈教工作。日本 佛教在台的佈教對象一度因在台日人人數有限而以漢人為主,但受制於語言隔閡,遂轉向 開設日語講習班、醫療所等服務。後因來台日人漸多,繁忙於日人喪葬禮儀等法事,乃漸 停滯對漢人的佈教。   吉野村是日本有計畫建設的移民村,是當時最為繁盛的村落,村民的宗教信仰以佛教 本願派為主。大正六年(民國六年),日人川端滿二募建真言宗高野派「吉野布教所」, 此為慶修院的前身。大正十一年(民國十一年),原布教所旁增建木造屋舍一座,供做講 堂課室與信眾靈療養病之用。台灣光復後由吳添妹女士接管,改名「慶修院」,廢棄原供 奉之不動明王,改祀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   民國七十一年吳氏過世,隔年三月,其養子吳仕端拆除院旁之木造屋舍,新建二層鋼 筋水泥房,供其家人居住與客堂之用。後來吳仕端因車禍意外身亡,慶修院遂由性良法師 接掌。   慶修院因經歷長年歲月而殘破不堪,雖曾分別於民國五十三年、六十一年進行較大規 模的整修,但終究不妥。性良法師原有意重新翻造,但礙於建築基地為縣有土地,遂於民 國七十七年擇地另建「懿泉寺」。民國八十六年,慶修院列為第三級古蹟,並於民國八十 八年由內政部補助進行調查研究;民國九十一年初進行修復工程以還其原貌,民國九十二 年八月完工,並預定於十一月邀請地方首長、地方人士、文史研究者,以及曾經在此居住 的日本移民前來,共同為重獲新生的慶修院開幕,而慶修院也將朝文史空間與人文觀光方 向經營。 古蹟特色   慶修院是唯一保存完整的日式寺院,所在區域是日治時期的吉野移民村,移民大多為 來自日本四國地區德島縣的吉野川沿岸,為了懷念故鄉,遂把此地稱為「吉野」,也就是 今日的吉安。對移民來說這裡是他們的第二故鄉,更有移民子孫是在此出生,所以他們對 這座古寺的感情非外人可言喻。二次大戰日本戰敗,日人陸續返國之後,迭有曾移民來此 居住的日人前來追憶。   今日慶修院的前身:「吉野真言宗佈教所」是移民宗教與精神之寄託。目前寺內留有 神龕、不動明王石刻、百度石等,以及八十八尊石佛等重要文物,據史料推論這八十八尊 石佛有可能是川端滿二遵循當年空海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八十八所寺院請回。   慶修院遵循日本傳統構造形式,結構型態以木構架系統為主。屋頂為日本「寶形造」 (四注攢尖),屋面舖金屬浪板則是少有案例。慶修院具講堂及祭祀功能,屬較莊嚴的場 所。四周環境清幽,寺院正面採出軒式入口「向拜」出簷,三邊帶廊附有木欄杆,格局面 寬三間、進深四間,略成方形;中開間向後延伸為布教壇,進深四間。木構架上的頭貫、 斗拱(三斗六枝掛)、木鼻等構件,散發著典型的江戶風格。而在傳統日式建築下融合本 土之氣候,亦增添了慶修院的獨特風貌。   此外,庭院內有一座刻有「光明真言百萬遍」字樣的石碑,以往許多病患到此膜拜求 神明袪除病厄,住持法師或布教師會手持唸珠帶領雙手合十的病人,繞走石碑一百零八圈 ,並唸密宗佛號「嘛呢囉呢吽」一百零八遍,據說病人往往能因而痊癒。而院落裡新建有 與四國地形相仿的水池,象徵著寺院的由來,以及早期移民拓墾的這段歷史。 以前是慶修院的志工 所以來傳說一下XD 各位有空時歡迎來參觀一下^^ 資料取自於慶修院官方網站 http://www.heritage.org.tw/ -- 我的心情日誌;   My 無名:http://www.wretch.cc/blog/kopapa111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92.192.213.53
roromsu:推推 我去過 很喜歡那邊的感覺:) 12/15 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