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轉貼: http://www.pts.org.tw/php/board/view.php?REC_CNT=652&FETCH_NUM=274&LISTALL=1&P AGE=10&BMENB=227&&FIRST=2&BMENB=227&BAENO=14190&REPLY_ARRAY[1]=&REPLY_ARRAY[2] =7131&BBENO=7131&REC_CNT=652&FETCH_NUM=274 1882年猶太人首度大規模移入巴勒斯坦(Palestine)定居。 1891年耶路撒冷的阿拉伯知名人士向君士坦丁堡的鄂圖曼帝國提出請願書,要求禁止猶 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並禁止猶太人購買土地。 1896年創建猶太復國主義的奧地利報人西奧多.赫茨(Theodor Herzl)出版了小冊子《 猶太國》(The Jewish State),指出只有在巴勒斯坦或其他某處建立一個猶太國,才 能解決「猶太問題」,這樣猶太人就可以自由生活,不必擔心受到迫害。一年後,赫茨 在瑞士巴塞爾(Basel)成立了第一個猶太復國主義組織,鼓吹向巴勒斯坦移民。 1916年英、法、俄三國草擬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在第一次 世界大戰後瓜分戰敗的鄂圖曼帝國。依照該協定,英國控制巴勒斯坦地區,法國則控制 現在的黎巴嫩和敘利亞。 1917年英國外相亞瑟.貝爾福(Arthur J. Balfour)發表「貝爾福宣言」,贊同猶太人 在巴勒斯坦建立「民族之家」(national home)的主張。 1920年法國下令成立大黎巴嫩國,使黎巴嫩山和貝魯特、的黎波里(Tripoli)、錫登(S idon)、提爾(Tyre)、阿卡(Akkar)及貝卡山谷(Bekaa Valley)等地區結合。 1936—39年受阿拉伯民族主義運動鼓舞,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群起反抗,企圖阻止猶太人 在巴勒斯坦建立家園,猶太人屯墾區和英國部隊都成了攻擊目標。 1943年黎巴嫩的基督教和穆斯林領導人就一項「全國協議」獲致共識。協議中主張權力 均分,並使黎巴嫩在西方和阿拉伯國家間保持中立,使他們的國家脫離法國的掌握。 1947年聯合國表決通過巴勒斯坦成立兩個國家,一是猶太人國家,一是巴勒斯坦阿拉伯 人國家,耶路撒冷成為國際共管地。 1948年英國從巴勒斯坦撤退。周圍的阿拉伯國家並未執行聯合國分治計畫,反而和當地 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聯手阻止猶太國出現。以色列終於建國;約旦佔領約旦河西岸,埃 及佔領加薩走廊(Gaza Strip。) 1956年以色列加入英國和法國,出兵進攻納瑟(Gamal Abdel Nasser)領導的埃及,佔 領西奈半島(Sinai Peninsula)大部分地區。美蘇兩國施加壓力,以色列後來撤兵。 1964年以納瑟為首的阿拉伯國家領袖在開羅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 1967年埃及、敘利亞和約旦正準備向以色列開戰,以色列先發制人,對三國發動襲擊。6 日戰爭結束,以色列佔領了西奈半島、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加薩走廊和約旦河 西岸。 1969年「法塔」(al-Fatah)游擊組織領袖阿拉法特(Yasir Arafat)當選為「巴勒斯 坦解放組織」執行委員會主席。 1973年埃及與敘利亞對佔領西奈半島和戈蘭高地的以色列軍隊發動突襲。 1974年在摩洛哥拉巴特(Rabat)舉行的阿拉伯高峰會議宣稱:巴勒斯坦解放組織是巴 勒斯坦人民的「唯一合法代表」。 1977年埃及總統沙達特(Anwar Sadat)前往耶路撒冷,對以色列議會發表演說,以實現 全面和平作為以色列撤出西奈半島的交換條件。 1979年埃及和以色列簽訂和平條約。 1982年2月敘利亞政府屠殺數以萬計百姓,同時鎮壓哈馬城(Hama)發動的穆斯林叛變。 -----6月至9月,以色列入侵黎巴嫩。長槍黨(Phalangist)民兵領袖貝希爾.賈梅耶(B ashir Gemayel)當選黎巴嫩總統後被暗殺。長槍黨民兵屠殺貝魯特的薩布拉(Sabra)和 夏蒂拉(Shatila)難民營裏的巴勒斯坦人。美國海軍陸戰隊奉派參與多國維持和平部隊 ,到達貝魯特。 1984年2月西貝魯特的什葉脈(Shiite)穆斯林和德魯茲派(Druze)反抗黎巴嫩軍隊,阿 明.賈梅耶(Amin Gemayel)總統領導的黎巴嫩政府發生分裂。美國雷根(Ronald Reaga n)總統對重建黎巴嫩不抱希望,命令海軍陸戰隊回國。 ------9月,以色列7月舉行的大選陷入僵局,終由工黨和自由黨合組聯合政府。 1985年以色列單方面從黎巴嫩撤軍。 1987年12月約旦河西岸和加薩走廊發生巴勒斯坦人暴動。 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認以色列的生存權。美國國務卿舒茲(George P. Shultz)同意和 巴解組織對話。以色列大選又陷入僵局,終由自由黨和工黨共同組成聯合政府。 1989年5月以色列總理謝米爾(Yitzhak Shamir)提出四點計畫,讓佔領區的巴勒斯坦人 舉行選舉,但仍拒絕與巴解組織談判。 1990年八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阿拉法特表示支持巴格達當局,與其他阿拉伯國家發生 矛盾。 1991年美國打贏波斯灣戰爭後,積極謀求中東問題的解決。美國國務卿貝克連續八次走 訪中東,終於促成以阿各造坐上談判桌。10月30日,中東和會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在 以色列堅持下,雖然沒有巴解組織的正式代表與會,但巴勒斯坦人談判代表接受巴解官 員的遙控。 1992年6月以色列舉行大選,拉賓(Yitzhak Rabin)領導的工黨獲勝,以自由黨為主、 立場強硬的聯合政府下台。 1993年1月以色列國會解除1986年以來不得與巴解組織接觸的禁令。 ------9月13日以色列與巴解組織在美國白宮簽署歷史性的協定,同意巴勒斯坦人局部自 治。根據這項協定,以色列將在四個月內自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撤軍,讓這些地區首 先交由巴勒斯坦人自治政府管理。簽署儀式由美國總統柯林頓主持,以色列外長裴瑞茲 (Shimon Peres)與巴解組織第二號人物阿巴斯(Nadim Abbas)代表簽字。參加這項 儀式的以色列總理拉賓與巴解組織主席阿拉法特,在協定簽署後首度握手,為中東地 區長久以來的動亂,帶來和平的曙光。 1993年 ------5月,建立迦薩地帶和耶利哥自治。 ------8月:提早將西岸五方面的權力和責任交給巴勒斯坦。 -----10月雙方在克林頓總統見證之下簽署以巴和約。自此雙方為國家的利益,而經常 有合作的機會。 1995年12月回教會議組織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召開三天高峰會議,宣告「伊斯蘭教義禁止 殺害無辜者」。 尖銳抨擊以色列的「國家恐怖主義」,並主張建立一個以耶路撒冷為 首都的巴勒斯坦國,同時也要求以色列終止在其佔領的阿拉伯人土地上興建屯墾區的 行動。 1996年10月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巴勒斯坦人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在美國馬里蘭州 懷伊農場的懷伊河會議中心召開高峰會議。 1997年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與巴勒斯坦人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舉行以巴高峰會,正式 簽署新和平協定,以阿關係進入新的里程碑。 1998年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和巴勒斯坦領袖阿拉法特在以色列舉行高峰會談,以巴會談 再次進入更穩定的進程。 1999年懷伊河協議修訂案正式生效。 ------10月以方將把約旦河西岸百分之三的土地交付以巴雙方共管,並再將百分之二的 現由以巴雙方共管的約旦河西岸土地交由巴人自治當局全權管轄。 ------12月以方將開放聯通迦薩走廊與約旦西岸河北部地區的陸路通道。 2000年1月以方將把約旦河西岸百分之五點一現由以巴共管的土地,交付巴人全權管轄 ,另外,以方並將把約旦河西岸由其全權管轄的百分之一土地移交巴人全權管轄。 -------9月以巴雙方預訂將簽署永久和平協議。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171.250
going70:阿哈法特 2004/11/11逝世 於法國 07/15 12:33
kuopohung:唉,他不太會治理國家...... 07/15 12:37
kuopohung:不過整個巴勒斯坦國家可以說是巴解打下來的...... 07/15 12:37
going90:本版有保存些阿拉法特的新聞約40篇 可以看看/標題阿拉法特 07/15 12:38
kuopohung:謝謝 07/15 12:45
nfsong:轉錄至看板 PCSH91_305 07/16 18:57 AgentWu:轉錄至看板 TNFSH8711 09/02 1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