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其實這個讀後感(上) 算不太上是讀後感,只是作者整理這段歷史,我再簡述一次 這樣) (我覺得這本書寫得很好、時間又很近 雖然作者有點立場 但描述詳細 很值得分享) 國防部翻譯 第587號 掌控的迷思 -- 美國21世紀的軍力與外交政策 西翁。布朗Seyom Brown THE ILLUSION OF CONTORL: FORCE AND FOREIGN POLICY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 首先要說,戰爭的目的 尤其是美國動武的目的 甚少是以消滅一國為目標 由於美軍是世界上最強大 且超強大的軍隊 雖然人數比中國少 但武器及科技卻是完全勝出 (2000年正規軍前三多 中國280萬人 美國140萬人 印度100萬人 ) 所以對美國而言,一直有把軍事作為外交手段的習慣 一。二戰後 核子擴張,進入冷戰的美國 為了怕蘇聯得到「牽一髮動全身」的優勢 所以很緊張於封鎖蘇聯,但同時 又因為怕引發核戰,所以對於北約、華約 盟國間的戰爭,採取「死守開戰底線(完全不支持正式開戰)」的態度 二。發生韓戰後,美國普遍認為(可以算覺悟)「我不打、不代表對方不打」 美國避戰,但蘇聯仍會發動像韓戰這種「有限戰爭」(在別人家打的非世界大戰) 所以當時美國有兩派, 一派是艾森豪主張的「不惜開戰」策略 -- 藉由展現不惜開戰,來喝阻戰爭;甚至 主動發動有限戰爭來作為報復,來讓敵人學乖、會怕 (以軍人為主) 三。後來上台的甘迺迪則是另一派「彈性因應」策略 -- 這派以智庫、學者為主,強調 美國要有能力隨心所欲的開打並打勝有限戰爭;和前者的差別是,政府資源不是用在 備軍和派兵,而是改良軍事和外交能力;也就是不是大聲地嚇唬人,因為全世界都知 道美國怕引發核戰,這樣下去只要對方扯蘇聯下水,美國就又面臨到投鼠忌器的問題 所以要有能力「控制住戰勢在有限戰爭的局面,並且打勝」 四。後來越戰爆發,越戰就是一個美國決定加入的有限戰爭,後來美國勝不了 北越又沒 被震攝到,美國只好黯然退場;越戰結束的十年內,國內一片檢討聲浪 加上當時 越戰軍官(包括鮑爾)升任教職、公職 他們口徑一致地反對「彈性因應」 1984.11.28,雷根政府的國防部長溫伯格 公開發表了一套上述人士研擬的作戰論述 後來被稱之為「溫柏格主義」 -- 該主義強調 所有軍事行動 都要符合六大前提: 1.動用武力必須攸關美國國家利益或盟國的重大利益 2.一旦決定動武後,必須展現求勝的企圖,並以此為目標,其他政府部門應全力提供 軍方兵力運用所需的物資、經費與政治奧援 3.軍事行動之軍事與政治目標應明確定義 4.應擬定明確計畫,述明如何利用軍事行動達成預定目標 5.事先確保民眾在理性上更進一步的支持 6.軍事行動必須是「最後手段」,唯有在其他手段無法達成目標時才能加以運用 這樣的構想,在當時被各界支持並落實,然而,這樣的思維也被稱作「越戰症侯群」 同樣,也因為越戰問題,美國國會在1973年通過了 「戰爭權限決議案 War Powers Resolution」 規定政府不得未經國會授權便出兵 五。1990年8月海珊入侵科威特 柴契爾夫人呼籲老布希出兵,他提起英美當年的幕尼黑協 議讓希特勒更加狂妄,希望老布希不要坐視海珊 老布希任內的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鮑爾與甘迺迪任內國防部長馬納麥拉 和雷根任內參謀會主席克羅,同屬溫伯格派 而當時的國防部長錢尼和國家安全顧問史考克羅為首的則是主戰派 結果,老布希派兵 卻在最後選擇不進兵巴格達徹底摧毀海珊政權與軍力 而那段時間後,溫伯格主義也被認稱 溫伯格/鮑爾主義 六。1992年 代理國務卿 依格伯格 宣佈武裝人道干預索馬利亞 為美國的「義戰」傳統開列新定義:只要你夠弱,而且你無法給國人基本的安全自由 那美國會考慮「替天行道」 七。柯林頓上台後 延續老布希的論點(書中特別提到 柯林頓和他的幕僚在求學是加入 反戰組織出名的,上任後卻接收了偏鷹派的論點)提出「擴大(民主)戰略」 重點是提升全球各國國內的「民主」、「市場經濟」與「基本人權」 (歐美人士普遍接受「如果全求都民主、發展了,那動武的代價高且決議過程繁複 也就和平了」這樣的說法) 值得注意的是 鮑爾等人 並非不愛攻打外國,而是不愛派兵 他們不希望看到的是 美軍開戰了,才發現戰事比規劃礁著,而物資、佈署卻都只以過於樂觀的心態 安排,導致戰事一拖延美方在民情和資源上受損過重、甚至傷亡過大 即便是人道援助波士尼亞,鮑爾也偏離主流的反對 (當時的駐聯大使歐布萊特 是支持出兵的) 八。不過後來1994年美軍在索馬利亞慘敗,導致柯林頓政府又不願出兵非洲 不配合聯合國出兵 盧安達、剛果、獅子山 但 也許是為了抹去「避戰」的形象,美國在90年末反而參與了其他地區的軍事行動 並在1999年 公開對當年不出兵盧安達道歉,並發表全力遏止種族屠殺的談話 這樣的思維也被稱為「柯林頓主義」 九。小布希競選期間 抨擊 柯林頓、高爾 過度出兵海外 他上任後 也任用鮑爾作國務卿, 一般認為 小布希、鮑爾、倫斯斐(國防部長)代表的是「孤立主義」 但這個主義並沒有很明顯的展開 就遇上了 911 事件 十。 911 事件後,美國政府上下的動武決心大增 布希不但「廣邀盟友」 而且主張「主動出擊」 -------------------------------------- 上述的動武主張 如一開始所說,不單是動武的議題 而是延申到,要不要拿動武來作外交工具」 -- 「威攝外交」 越是保守的主義 就越不支持威攝外交 ,他們認為 威脅動武、以戰逼和 的 想法 在你無法控制戰勢、無法保證獲勝、或沒有充足準備的情況下 將會帶來註定失敗的戰爭 甘迺迪甚至說艾森豪的策略是「自取滅亡」(自己跳進 核戰vs戰敗 的兩難中) 嗯,一點歷史,這本書說的很詳細、動人 分享給大家 -- 自幼家貧 既無嗜好 不學無術 亦無專長 唯打翻茶杯 或飲料罐 或新鮮屋 不乏瓶水 亦有碗麵 鋁鐵生熟不銹鋼 大小利樂錫箔包 有色無色玻璃 軟殼硬殼塑膠 凡立不曾未倒 寸地無一免溼 初時心喜 觸翻熱湯而後敗興 久之或憂 撞倒汽水反得釋然 本為一時之誤 積久成習 偶一為之 還傲世中無雙 故以為好 便作所長 因姓黃,自號「掐倒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201.54 ※ 編輯: oodh 來自: 210.192.201.54 (10/15 04:14) ※ 編輯: oodh 來自: 210.192.201.54 (10/15 04:17)
oodh:剩下的明天再寫.. 10/15 04:17
oodh: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10/15 04:18
npchen:寫得不錯﹐感謝分享~ 10/15 06:11
Abusedkid:推~ 10/15 09:22
sheeple:推一個~~期待下集 10/15 10:15
vaorejao:推 10/15 17:07
HowFun:好文~~~ 10/15 23:50
greg7011:原PO的用心令人感動..但是很多用詞與人名方面應多加注意! 10/16 0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