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首先。這本書的作者 在第三章中提了兩個 軍事外交學者 的研究成果 我覺得非常有意思,所以和大家分享 其中第一個是 「極化 / 體系內爆發戰爭 與 戰爭擴散 的可能性」 (極化 就是出現帶頭老大的意思) 緊 鬆散 ---> 各極(集團)內向心力 單極化 一、1 五、1 兩極化 一、6 三、4 中文數字代表這樣的體係下爆發戰爭的可能 多極化 二、4 五、2 阿拉伯數字代表 如果爆發了極(集團)間戰爭 最後把整個體係所有集團、成員 捲進來的可能性 多元政治 定義無效 七、1 (擴散可能性) | | <以上,數字越大可能性越大> 結盟模式 舉例來說明,冷戰期間,在「世界」這個平台下 美蘇兩國分別以 北約、華約 來掌控盟國, 當時的國際政治環境就是 「兩極化」 這兩個集團,向心力都很高 尤其是華約 所以極內向心力是「緊」 這樣的體係下,爆發戰爭的可能性很低 但 一但有戰爭 就會把全球捲進來 然而,如果兩集團的向心力不高 --「兩極、鬆」 就會有「管不住小弟」的情形 又,因為「小弟」們會期望態勢拉高後「大哥」會來挺或做有利於己的調停 因此 這樣的兩極化反而就比 向心力高的多極化 還更容易引發戰爭 (有點像台海問題這樣) 但,因為向心力不高 地區的有限戰爭就算開打 大哥未必會盡全力跳下海、其他小弟們也會不想支援 所以擴散程度會小一點 (視情況而定,但大哥要維持地位,通常不會置之不理) 作者特別指出「緊密多極化」只存在理論中,因為多極化之下 小弟們很容易 就會「踏兩條船」 或是 在另一種結盟中,和別的集體的小弟湊一起取暖 所以多極化 在實務上 是不會穩定存在「緊密」的集團內關係的 至於 如果是多元政治 也就是沒有「集團」那就沒有所謂「向心力集中」 而直接可以視為 鬆散 的 作者指出, 現在的國際情勢 並沒辦法 一定歸類在何者 但可以籍此有進一步理解 以 全球經貿、軍事、外交 綜合的體系來看 可以視為「一定程度的 鬆散單極化」 即「全世界以美國為首」的態勢 在上述分析中 這是「極容易引發戰爭」的體系 不但 成員間會因為逼大哥出面 而各自開戰, 更有集團邊緣、不喜歡大哥的 會因為不滿領導而向大哥發動「不對稱攻擊」 (「不對稱攻擊」是指類似恐怖攻擊那樣 花很小成本 造成對方極大損失的攻擊行動) 如果以 文化、外交 的體係來看 作者引用 杭廷頓的「文明衝突」說,指出未來 世界將發展成「西方文化」與「其他文化」的對立 如果單就 經貿結盟 或 建軍佈署 的體係來看,這個世界也是「鬆散多極化」 我個人看,應該可以和上面那點連起來 也就是處於一個 逐步向兩極靠攏的多極化 目前 (A:美國、歐洲、日本、南韓、澳洲)(中國、中亞、俄)(中東、中亞) (印度、南亞)(南美洲反美勢力) 非洲各國 的各集團 未來是有可能整合成 A 和 後者全部 尤於這個世界存在著許多的 多極化 聯盟 作者認為 這將使得 「美國老大」的單極化程度越來越小 另,作者還介紹了另一個 外交政治的工具 美國外交政策基本傾向 孤立主義 | 2 | 1 | 多邊外交 -----------+------------ 單邊外交 | 3 | 4 | 「美利堅治世」干預主義 (世界警察、大哥) 所謂「孤立主義」 也就是不因 人道、外交 理由派兵或作外交運作 甚至不傾向 受盟國、聯合國之邀出兵 (美利堅治世 則相反) 而「多邊外交」是指 在從事外交行動時 是「邀大家來開會」 反之,習慣「派人到你家談」的一對一模式則是 單邊外交 作者有提到 第二象限 可以用來指 這個政府內部有著 孤立主義的支持者 也有 多邊外交 的倡導者; 但用來指 政府(這個個體)的政策方向時 因為越孤立就越不愛交朋友 所以是不會存在「孤主又多邊」的外交政策路線的 (原文抄一段)冷戰結束後,美國外交政策自波灣戰爭至柯林頓執政頭幾年的普遍 特徵係落在表中第三象限上部(多邊干預主義),但在柯林頓第二任政府執政期 間卻向右朝第四象限(單邊干預主義發展)。後來小布希執政期間普短暫落在第 一象限(單邊孤立主義),但接著在911事件後,便毅然決然改為第四象限(單邊 干預主義),偶或具有第三象限特徵。 在這裡要提的是 為什麼美國後來會傾向「單邊」外交呢? 一則是,現在各集團內 就算是北約內部 各國的利益和價值觀都會有出入 就以「京都議定書」為例,美國就不簽署;所以美國後來發現 拉一夥人談 最後 美國往往不能得到他要的。 二則是,在軍事上,美國軍方 在參與幾次聯合國維和後 發現1.要集體行動很困難 不但各國要溝通理念和目標、各國設備不一致、尤其指揮效率不一 在謀劃上更加困難 2.美國不喜歡被使喚、尤其在他想退出、或想進攻時 因此 不論在外交、在軍事上 美國都有向單邊外交靠攏的傾向 只是因為 上述說明 這個世界已不再是美國獨大的單極體 很多美國管不動的國家 美國也只能接受其他大國加入協商 而且美國也一定程度要維持在UN的威信 所以還是會有多邊外交的需求 這本書 不斷提到「義戰」一詞,在最後一章也條列了義戰有關的要件 「強權的 現實主義」 ----------- 「國際法論」&「主流義戰論」 上圖解釋戰爭「理由」的三大理論關係 所謂 國際法論 是指 「不為利益、不為非明文的正義,一切交付國際法庭裁決」 義戰傳統 包含兩大重點: 。除非動武決策符合正當性、道德性 及 謹慎性等嚴格標準,否則任何國家絕不應動武 。一旦參戰,一國作戰部隊絕不應加諸敵人除了軍事必要性之外的破壞與傷害,並應盡 一切所能避免傷及無辜 可以將之視為三大部份: 「戰爭的正當性」 -- 聯合國3314號決議案 禁止侵略行為 正當自衛 (有 先發制人 正當程度的爭議) 人道干預 聯合國授權 「總體比例原則」(就算為了正義 開戰把對方打到國破家亡應該、必要嗎?) (作者以北韓為例 美國認為解除金氏政權必需完全打垮北韓 這樣會造成上百萬人死傷(因為北韓政權一定會用血肉戰來換取議和 而非下台) 這樣就不符合總體比例原則) 「交戰正義原則」 -- 非戰爭人員豁免原則 戰爭手段比例原則 (和上述不同的是 這是指每波攻擊行動中 造成對方的損害 應與 降低對方戰力 有比例原則 比如說 炸機場或許可以 但 炸摩天樓就有失正義) 作者詳述義戰原則 是與 軍事革新後的變化 一起討論的 但這點我覺得很重要 也是 作者這本主主要的觀點 所以放在最後一回講 (ps. 說心得 又變摘要了,為什麼呢 因為一則這本書作者並沒有太大的「立論」 雖然看得出來 他是 溫伯格主義 的支持者 卻沒有「大力鼓吹」 而是用點私心觀點 帶讀者看一些資料和研究 來讓讀者同意他、質疑另一派 算是很有技巧的 另一方面 我在這領域 並沒有深究過,雖然說,也可以想像 溫伯格主義 所擔憂的 「得不到支持而帶來戰敗」 其實有其難以量化的問題 但也無從質疑起 倒是不知道板上有沒有人在這領域有研究的 可以發表一下看法) (下)集 會講「軍事事務革新」和它所引發的在 軍事外交、義戰判定 上的變革 -- 《雙瞳》 導演陳國富說: 「李安說他終於可以 "只為自己拍電影",但他的"自私",成就的卻是華語電影的新標準。 「李安明白,一個民族的苦難,或說全人類的苦難,其實就是創作者自身內在的苦難。 「他在觸動這根集體神經的同時,能既不張狂也不自憐自艾」 「他的置之死地而後生,我是既感動也羨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192.201.54 oodh:轉錄至看板 politics 10/16 02:25 ※ 編輯: oodh 來自: 210.192.201.54 (10/16 02:39) ※ 編輯: oodh 來自: 210.192.201.54 (10/16 02:41)
sheeple:推一個~~期待看到下集 10/16 11:56
jaceka:推一個 10/16 1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