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0rz.tw/f12rS 下面是WE.,一部使用了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的印籍女作者) 名為「九月來臨」的演說中的講詞,並在網路上散佈已久而作者 不詳的紀錄片。即便你對阿蘭達蒂或她的演說興趣缺缺,仍能沉 浸在這影片中將她的聲音和背景音樂融合的混音中。 阿蘭達蒂洛伊在1997年以她的第一本小說《微物之神》成為了史 上第一位、也是最年輕的一位獲得英國布克獎(The Booker Prize) 的印籍作家。不過,她的小說生涯似乎就就此暫停了,因為受到 她母親瑪莉洛伊(一個知名的女印度激進主義份子)的影響,她 也開始參與許多反政府的抗爭,諸如反印度核子試爆、反印度大 壩計畫,乃至近年反對美國出兵中東等等。由於她的作風在保守 而男尊女卑印度國內不為許多當權者所見容,她常常遭受直接的 人身攻擊,諸如稱她為妓女、騙子之類不堪入耳的字眼。不過, 她對非暴力抗爭和勤走國際發表反戰演說的努力,使她獲得了包 括雪梨和平獎在內的數個和平相關獎項。至今,她仍然是個充滿 爭議的人物。 我一開始只是很單純的因為她的小說而對她產生了興趣,進而希 望把意外在Youtube看到的這個使用了她幾年前在美國的演講內 容的影片和我自己的拙劣翻譯分享給大家,並不是死忠支持派或 是來刻意挑起筆戰的喔,歡迎大家討論,翻的很爛請勿見怪。 *正*文*開*始* 小說和非小說只是說故事的不同技巧。我不是很明白為何如此, 不過對我而言,小說就像一支舞般會自己從我的腦海中跳出來, 然而非小說卻是從我每天早晨醒來所見的那個痛苦、破碎的世界 中擰絞出來的。不論在我寫的小說或非小說裡,大部分的主題都 放在強權和弱勢之間的關係,以及兩者所涉入的永劫迴圈之上。 沒有什麼故事能以單一的方式被敘說。世上不可能存在這樣一個 單一的故事,只有看故事的眾多角度。所以,當我在說故事的時 候,我並不會以一個意欲挑起絕對意識型態對立的理論家身分來 說,而是以一個想分享她自己的看法的說故者角色來說。 縱使有時看來並非如此,我的書寫其實並不是在談國家和歷史, 而是談權力。談偏執而殘忍的權力。談權力的運作方式。我相信 長久累積、漫天蓋地、毫無限制的權力,不論來自領土或國家、 組織或機構──甚而來自個人,如配偶、朋友或手足──不論帶 有何種意識形態,都會造成我即將呈現的以下問題。 我,一如數不盡的人們,天天生活在核子大浩劫陰影中,然而印 度和巴基斯坦政府仍不斷讓他們被洗腦的人們相信政府的美好承 諾。此外,生活在「反恐戰爭(布希總統寧可神話性地稱之為永 不結束的任務)」國際村裡,我發現自己時常思忖著國民與國家 之間的關係。在印度,像我這種對核彈、巨壩、企業性全球化發 表了意見──和政府意見相左之意見──的傢伙,都被烙上了「 反國家」的烙印。縱使這種指控並未使我義憤填膺,我仍不能同 意說它正確地描述了我的作為或思想。一個「反國家」者是一個 反對祖國的人,而依照合理推論,他們支持的是其他的國家。然 而,對任何形式的國族主義抱持深刻存疑或是反國族主義的人, 未必就是個「反國家」者。 事實上,國族主義正是造成二十世紀大屠殺的最主要元兇。國旗 不過是上了色的布料,好讓政府用來先緊緊包裹人民的思想,進 而將之當作儀式性的裹尸布來埋葬犧牲者。當具有獨立思考能力 的人們(在此我並不將大眾傳媒囊括在內)開始聚集在國旗之下, 當作家、畫家、音樂家、製片家中斷了他們的批判思考而開始盲 目地將他們的作品掛上服務「國家」的名號,我們所有人就該開 始如坐針氈了。這種狀況我們早在1998年印度核彈試爆和1999年 卡吉爾印巴戰爭結束之後馬上親眼目睹。在美國,我們也在波灣 戰爭後和此時此刻的「反恐戰爭」中看到了這樣的景象。中國製 造的美國國旗如暴雪般漫天飛舞。 最近,批評美國政府出兵阿富汗的人士(包括我自己)又被烙上 了「反美」的烙印。反美主義正朝著被「升格」至一種意識形態 的路子在前進。「反美」一詞常常被美國當局用來壞人名聲,並 且就算不是錯誤地──至少也該稱之不精確地──定義其評論者。 一旦有人被烙下「反美」烙印,他們的聲音多半就不會再被任何 人聽見,而他們的言論將消失在顏面淤青不光彩的國族自豪中。 但「反美」一詞究竟是什麼意思?它是否代表著此人反爵士樂? 反言論自由?它是否代表此人對成千走上街頭抗議核武的美國人 毫不欽佩,或是對上萬迫使政府自越南退兵的抗議者毫無景仰? 稱批判印度政府的人為「反印者」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就算政 府當局在使用這字眼時從不遲疑。不過,割讓我們去定義與期待「 印度」或「美國」應該是什麼模樣的自主權,轉讓給印度政府、 美國政府,或是任何類似的威權,都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舉動。 輕易說那些被冠上「反美」標籤的人的確就是反美者(或是反印 者、反有的沒的者)的人不僅有種族歧視之嫌,他們的想像力還 出了很大的問題,導致他們無法看見當權者設定以外的世界:如 果你不是布希支持者,你就是塔利班走狗。如果你不愛我們,你 一定是在恨我們。如果你不跟我們一國,你就是恐怖份子的同路 人。日復一日,我都思考著究竟有多少人相信反對阿富汗戰爭戰 就等同於支持恐怖主義,或是把票投給塔利班政權。 去年,如同許多人一般,我也犯了嘲笑這種後九一一修辭學的錯 誤,將之貶為愚蠢而自大的論述。現在我明白了,這種論述一點 都不愚蠢。事實上,它是非常精明地發起一場設想謬誤之危險戰 爭的新兵徵召令。現在戰爭原先的目標──逮捕奧薩馬賓拉登( 生見人死見屍)──似乎已走入了愁雲慘霧裡了,於是這根目標 標示版似乎也就這麼悄悄被移走了。 將近有三千位無辜者在恐怖份子的致命攻擊中喪失了性命。至今 傷痛仍然深刻、憤怒仍然尖銳。人們的淚還沒流乾,然而一場詭 異而致命的戰爭卻在世界各地掀起風暴。然而,曾經失去自己摯 愛的人的每一位,在心底深處一定都很清楚,沒有任何戰爭、報 復行動,或是炸在它人摯愛或孩子身上的除菊剪燃氣彈,能夠撫 平犧牲者家屬的傷痛,或是把失去的摯愛帶回他們身邊。我們無 法替犧牲者進行報復。戰爭無法替犧牲者進行報復。戰爭只是對 犧牲者的追思進行殘暴的褻瀆。 政府以尖酸嘲弄來操作人民的悲傷,此點燃另一場戰爭──這次 在伊拉克──,用洗潔劑或慢跑鞋廠商所贊助的電視特輯包裝人 民的悲傷。悲傷因而被廉價化、去價值化、去意義化。現在我們 所看到的是下流地展現出來的悲傷生意,是悲傷行銷,是連最私 密的人類情感都為了政治目的而進行的剝奪行為。對於一個國家 而言,如此對待自己的人民,是非常非常可怖、粗暴的事情。 我知道在公開的平台上,這是個不怎麼聰明的講題,不過我真正 想和各位探討的,是喪失。喪失和失去的進行式。是悲傷、失敗、 殘破、麻木、不確定、恐懼、感受的死亡、夢想的死亡。是絕對 的、無情的、永無止境的、恆常性的世界不公。對一個個體而言, 喪失是什麼?對於一整個文化、一整個早已學會與其比鄰而居的 民族而言,喪失又是什麼? 既然我們今天所講的是九一一,那麼不僅僅是為了在美國喪失摯 愛的百姓,我們也應該為了在世界各個角落也被這一天深深烙印 的其他住民,好好記住這一天的意義。這個歷史的傷口並非是以 一個控訴或是挑釁的方式呈現出來的,而是歷史悲哀的分享。是 把籠罩全世界的迷霧撥開了一些。是以最溫柔、最人道的方式對 美國居民說:「歡迎來到真實的世界」。 在1973年九月十一日的智利,皮諾切將軍在美國CIA的政變支 持下推翻了民選的薩爾瓦多阿蘭德政府。在接踵而來的恐怖政權 中,數千平民遭到了殺害。有更多人就這麼簡單地從此「人間蒸 發」。砲擊部隊在公開場合進行處決行動。集中營和拷問室在該 國各地陸續開張。死者被草草埋在礦坑或無名亂葬崗。十七年來, 智利的人民生活在半夜被敲門的恐懼中、在例行公事般的「人間 蒸發」中,在突然的逮捕和刑求中。 皮諾切將軍在英國被逮之後的1999年,美國政府解密了成千的最 高機密文件。其中有確鑿的證據證明CIA對政權推翻的涉入, 以及美國政府對皮諾切將軍的恐怖政權掌握了精密情報的事實。 並且,美國外交官季辛格對將軍確認了他的支持態度:「在閣下 所知的美國,我們對閣下的努力深表同情,」他說,「我們敬祝 貴政府安好。」 像我們這種一輩子只知道活在民主體制(不論多麼殘缺)內是什 麼感覺的老百姓,很難去想像在獨裁制度中求生或是必須忍受自 由的絕對喪失究竟代表著什麼意義。我們不只該看皮諾切將軍親 手謀殺了幾個人,而應當連他從生還者身邊剝奪的無數寶貴生命 一同納入考量。 可惜的是,智利並非在中南美洲得到美國政府獨一無二的關照的 國家。瓜地馬拉、哥斯大黎加、厄瓜多、巴西、祕魯、多明尼加、 玻利維亞、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巴拿馬、薩爾瓦多、墨西哥...... 通通都是CIA秘密或公開軍事行動的遊樂場。在眾多「背後有 靠山」的專橫政權下生活的千上萬的拉丁美洲居民,不斷遭到殺 害、刑求,或是直接「人間蒸發」了。如果這樣還不算恥辱,拉 丁美洲居民更得被烙上「缺乏民主能力」的烙印──好像發生在 拉丁美洲的軍事大屠殺和政權推翻是刻印在他們的劣等基因上的 本能一樣。 這份清單甚且還沒把在非洲或美洲受到美國軍方「關照」的國家 包含在內──越南、韓國、印尼、寮國、柬埔寨。究竟有幾百萬 的亞洲人口在數十年來的九月遭到了轟炸及燒殺? (還沒翻完,煩請待續>////<) -- 相簿: http://www.pixnet.net/demona 部落格:http://blog.pixnet.net/7731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198.128.101
MonkeyDFang:辛苦了!!"活在民主體制很難想像獨裁體制人民的痛苦".. 03/10 22:45
openid:譯得真好 推 03/11 13:17
ahbao:推 翻譯的非常好 期待續集 謝謝你 03/11 19:17
snowwillow:推 辛苦了! 03/11 23:53
npchen:好文章﹐能否借轉﹖ 03/14 00:10
demona:請便^^ 03/14 1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