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Indie-Film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documentary 看板] 作者: filmwalker (夢想起飛的季節) 看板: documentary 標題: 誠品好讀9月專題-2: 現象觀察‧紀錄片的推手 時間: Fri Sep 23 15:07:22 2005 公共電視《紀錄觀點》頻道 馮賢賢:找回觀眾,期能豐富文化論述 採訪/劉梓潔 公共電視頻道每週四晚間十點播出的《紀錄觀點》節目,雖僅占眾多頻道與眾多節目中的 一時段,六年來的累積與推動,此節目不僅是許多記錄片的誕生之地,亦培養出一批 又一批的新銳導演。如楊力州的《新宿驛,東口以東》、簡偉斯與郭珍弟的《跳舞時代》 、以至今年台北電影節百萬首獎《無米樂》與最佳紀錄片《獼猴列傳》……許多觀眾 耳熟能詳的紀錄片,首次播出都是在這個每週短短一小時的節目。 《紀錄觀點》資深製作人馮賢賢,即是這個「台灣唯一的專業紀錄片節目」的幕後重要 推手。「《紀錄觀點》希望能做到的,不僅只是提供紀錄片的播映頻道,而是希望能夠 深化一個時代的文化論述」,她舉例,《跳舞時代》與《無米樂》的成功,一部分的原因 ,其實應歸功於這兩部片都牽引出台灣人民消失的記憶,透過豐富的影像語言, 與真實人生衝撞產生爆發力,再經由網路分享、傳送觀影心得,漸漸帶出一個社會真正 願意分享、追求的價值觀。又如《紀錄觀點》製作的教改系列報導紀錄片《魔鏡》與 《吶喊》,貼身拍攝中學校園生活,批判教改缺失,引起教育界人士的撻伐, 「表達觀點,產生文化影響力,本來就是紀錄片的社會職責」,馮賢賢這樣認為。 近幾年來,日韓劇、偶像劇、通俗連續劇在台灣鞏固了收視族群,這些流行的、消耗的 影像,每日在電視頻道上定時、大量播送,製造話題;相較之下,紀實性的、議題取向的 節目,播映空間則相當有限。馮賢賢擔憂地指出,「對一個國家而言,世代共同的 影像記憶是很重要的」,但光是靠公視每週播出五十七分鐘的《紀錄觀點》,仍很難達到 潛移默化的效果。有感於此,《紀錄觀點》計畫將適合的紀錄片推上院線,由全省戲院 檔期映演,來補足紀錄片不容易被看到的缺憾,《無米樂》就是一次成功的嘗試。 紀錄片要由公共頻道進入商業映演,「宣傳行銷、成本計算、收支平衡,那一套都要學會 」,馮賢賢說。此外,推動紀錄片上院線,亦是想藉由這些能引發情感共鳴的片子, 把觀眾再度找回戲院看國片,重振國片信心。 《紀錄觀點》除全年開放紀錄片工作者提出委製企劃案,或洽談紀錄片播映權外,近年 亦舉辦「短片觀點」甄選,入圍者可獲二十萬拍攝資金,《翻滾吧!男孩》導演林育賢 即是由此競賽嶄露頭角。此外,最近又重新續播二○○二年曾播過十七集的《觀點360°》 節目,希望藉由國際的優秀紀錄片,傳達更多不同的觀點與聲音,為台灣觀眾訴說 世界各地正在發生的故事。 翻滾男孩電影公司 莊景燊:邊做邊學,不「滾」怎知夢想美? 採訪/趙豫中 今年四月上映的《翻滾吧!男孩》,以快速的剪接與豐富的影像,記錄了一群宜蘭的 小小體操選手追逐夢想的過程。這部有別於傳統的紀錄片很快就吸引了許多觀影人潮, 總計票房突破四百萬元,與另一部備受矚目的紀錄片《無米樂》,成功延續了自去年以來 的紀錄片熱潮。 談到此片的創作過程,莊景燊、林育賢兩人是身兼攝影、導演、製片工作的簡單組合, 「沒錢」的命運自然也和大多數的國片一般。因此他們放棄了最初籌拍劇情長片的計畫, 回到宜蘭,打算記錄這群原本被設定為小演員的孩子們勤練體操的生活。當時他們已持續 半年以上的田野調查,和小朋友的陌生感早已消弭,拍攝素材的條件具足,只缺經費, 「要拍下去只有一個辦法──借錢去拍。」 莊景燊說,當時借到的資金加上文藝基金會申請到的經費,總共約兩百五十萬,扣去 拍攝的成本以及製作拷貝、混音的費用後,「剩下的錢大概連公車上放的BeeTV廣告 都買不起」,因此他們只好轉向尋找社會資源與企業贊助的可能性,以分擔宣傳的費用。 由於過去製片經驗有限、人脈也不足,他們一切自行摸索,除了透過架設網站、網路轉寄 、校園巡迴宣傳外,也將拍片剩下的經費,全數用在紀念品與試看帶的製作,並分送給 各大電視台的主管,希望能夠獲得在新聞媒體曝光的機會。此外,由於這部片題材 輕鬆有趣,春暉影業的陳俊榮建議他們可以和戲院洽談「學生優惠」。因此,此片除在 大學校園舉行座談外,他們也試著向「台北市教師會」尋求協助,在台北市中小學共發出 五十六萬張學生一百元的優惠票,「一開始許多戲院認為這樣作有風險,但是結果卻發現 ,效益遠大於預期」,莊景燊說。雖然回流的優惠卷只有一萬張,但是人際傳播的效益, 卻為《翻滾吧!男孩》帶來了更多的觀影人潮。 莊景燊認為,由於台灣電影缺乏拍攝資金,已在先天條件上處於劣勢,若想將影片推上 戲院,另外還需要一大筆錢重新混音、拷貝;對於台灣紀錄片工作者而言,除了負債百萬 拍片的壓力,還得面對這筆沉重的拷貝開銷。他批評,國內未對洋片設下拷貝數目的限制 ,如《星際大戰三部曲》這種好萊塢大資本電影,全省動輒一百多支拷貝的數目,不但 成本難以想像,對國片的行銷宣傳更是不利。 為了將《翻滾吧!男孩》送上院線,他們尋求企業贊助,以降低拷貝、重新混音等開銷, 「國內的企業大多不太相信海報上一個小logo能帶來多大的效益,雖然我們提出一堆合作 企劃,肯花時間坐下來討論的也只有一家」,最後,是等到電影上映傳出口碑後,才順利 與麗嬰房談成合作,過程相當艱辛。 目前為了推動電影與DVD的發行,兩個懷抱電影夢、年近三十的「大男孩」,接著成立了 「翻滾男孩電影公司」,「我們也是邊做邊學啊」,莊景燊笑說。有夢就要去追, 不滾怎知夢想美? 全景傳播基金會 蔡靜茹:耕耘記錄,全景的在地經驗 採訪/廖梅璇.林思慧 一九九一年,「全景映像工作室」推出紀錄片《月亮的小孩》,以平實手法呈現白化症者 生活,引起熱烈迴響。當年剛從戒嚴桎梏中解放的台灣觀眾,也因其溫暖細膩的影像風格 ,改變過去將紀錄片視為政教宣傳片的刻板印象。 爾後十年,「全景」的工作者秉持同樣的熱情,扛起攝影機上山、下海,用「長期蹲點」 的拍攝方式,實際瞭解居民的心情感受,參與觀察、記錄社區或部落生活。同時, 「全景」也開設培訓紀錄片人才的課程,包括一九九五年由文建會委託執行的 「地方記錄攝影工作者訓練計劃」,教導社區或文史工作者拍片。 全景傳播基金會執行長蔡靜茹形容,這種深入居民生活的拍片方式,就像在「交朋友」; 相對於新聞媒體用鏡頭獵取煽情畫面,並壟斷詮釋權的粗暴做法,全景的工作者選擇和 當地居民住在一起,試著貼近他們的情感,感受土地氣味和溫度,就像對觀眾介紹 熟悉的朋友,透過鏡頭傳遞他們的喜怒哀樂,「在放片時,社區居民有時還會邊看邊指著 片中人物,說那個誰誰誰,現在在做什麼,因為都是認識的人,好像在看家庭錄影帶」, 她說。 在人事風景迅速變遷的現代社會,「全景」透過影像記錄、留存消逝的時光,喚起居民的 共同回憶,從而凝聚社區公民意識,這也成為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一大助力;這些珍貴的 社區經驗轉換成影像保存後,亦可提供其他社區作為參考之用,充分展現紀錄片作為 社會運動武器所能發揮的力量。 九二一震災過後,「全景」進駐災區紀錄長達四年之久,於去年推出「九二一震災五週年 .全景映像季」,反應熱烈,其中吳乙峰導演的《生命》更成為討論焦點。蔡靜茹表示, 「全景的伙伴是只懂得、也只專心於拍片的人,我們不懂行銷也幾乎不做行銷,《生命》 居然如此受到歡迎,對我們也是個意外。」對全景來說,紀錄片是具有社會運動性質的 媒介,有其獨特的工作倫理,因此它無法像商業片一樣,運用各種手法去追求最多觀眾及 最大利潤的目標;為了如何在「推廣」與「理想」實踐之間取得平衡,全景歷經數次內部 討論後,決定不對紀錄片做商業行銷,「我們當然希望有更多人看紀錄片,但不想 以灑狗血的操作手法誘惑觀眾,讓觀眾以看連續劇的心態看待他人的人生。」 最近「全景」開始巡迴映演的《三叉坑》,題材取自一個位在雪山山脈下的泰雅部落, 在遭逢震災後,長久蓄積的社會問題爆發,全村陷入百廢待舉的困境。基於上述的立場, 導演希望與民眾有更多的互動,該片不走戲院上映的方式,而是與社區大學、大專院校、 影博館等民間單位合作放映,邀請觀眾一起來凝視這塊土地。 中映電影文化公司 陳德齡:經營校園,以議題方式行銷 採訪/梁妃儀 「中映電影文化公司」成立於二○○四年二月,致力於在校園推廣台灣紀錄片,它也正是 引爆觀影人潮的《無米樂》的公播版代理商與院線的發行公司;對於如何行銷紀錄片, 有其獨到之處。 「中映」是由中央大學的創新育成中心,透過產學合作的方式,結合了學校電影文化 研究室的學術資源,由幾位熱愛電影的師生所組成的。因為想要推廣好電影,他們經常在 校園裡爭取播放經費,幾年的經驗讓他們認知到:「喜歡看這類電影的畢竟是小眾, 新的觀眾,必須要透過行銷的策略來吸引。」在校園中推廣映演活動,必須結合特定的 議題、設計有趣的創意活動,才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 「中映」 執行長陳德齡不諱言,成立最初經歷了一段頗為艱辛的過程,「當時大家只是 希望,好電影能夠透過DVD公播版的販售讓更多人認識;要做這件事,必須有一個公司, 才有角色與資源去和片商洽談代理權等問題,於是大家就一起做了」,但真正進入市場 之後,他們才發現,代理商與市場間的關係並不這麼簡單,人脈、經驗、行銷更是現實的 考驗,「為此我們花了很多心力,去建立一套內部的行銷管理流程、對外的進出貨管理, 甚至包括網路行銷的方法等。」 目前「中映」憑藉過去經營校園的經驗,先後承辦了新聞局的「青春台灣電影接力展」與 「2005青春影展:台灣紀錄片全國接力展」兩個活動。今年的紀錄片影展反應不錯, 活動時間從二月到七月,以大專院校、社區大學、公私立圖書館為主要對象,總共推了 近八十個點。 陳德齡分析活動得以順利推展的原因,當然和新聞局補助購買影片有關;中央大學與 公共電視的背書,對於活動訴求的對象也很有說服力。當然,「中映」本身在選片、推片 上,也下足了功夫。「中映」將十三部精選自二○○一到○四年的得獎紀錄片,包括 《無米樂》、《跳舞時代》等賣座影片,用「文化」、「生態」、「移民」與「女性」的 觀點加以分類後,重新組裝成四個系列,「不是以影片本身,而是以『議題』的方式 去行銷」,她表示。同時,他們也包辦影展所需的文宣、海報、網站等宣傳活動,並協助 邀請導演、影評人或學者舉辦映後座談,「讓合作的對方覺得辦活動很輕鬆」。 透過辛苦摸索建立起來的標準化作業流程,「中映」使這次活動成為一次成功的 校園行銷範例;對於未來紀錄片年輕觀影人口的養成,也建立了可觀的基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23.74.22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9.71.2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