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cky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第二十章 頒獎失色 風聲再起論天王  1995年,世界巡迴演唱會令張學友事業攀上巔峰。元月頒獎禮拉開,有趣的  是,這次被議論的不僅是歌手,還包括頒獎禮本身的權威性。  張學友的世界巡迴演唱會,按既定目標穩紮穩打向前推進,11月到達歐洲站  ,在荷蘭、法國和英國的一些大城市輪番「轟炸」。  巴黎,這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歐洲文化的大都市,正以其特有的文化氣氛迎接  這位東方歌神的到來。人們從傳媒的宣傳中,早已獲悉這位歌壇巨星的來臨  ,華人更是久聞他的大名。儘管東西方文化有著本質的差異,儘管很多人和  歌星之間存在語言障礙,然而熱情的歌迷仍然爭購學友個唱會的入場券,使  本來場次就不多的巴黎演唱會門票銷售情況看好。  張學友沒有讓巴黎的歌迷們失望,演出如預料的那樣成功。由於承辦單位早  已耳聞了張學友演唱會的一系列「詐彈」奇聞,他們不得不對保安更加重視  。據媒體披露,巴黎方面對保安措施重新加以規劃,甚至為徹底檢查演唱會  場地安全設施,就撥出了一萬法朗作專項經費。  在英國倫敦,學友在著名的溫布萊廣場向英國的歌迷一展歌喉。過去到此演  出的都是些國際巨星,張學友成為首位在此獻藝的華裔藝人。香港長期被英  國租占,生活在港島的學友對英國文化有耳聞目染的條件,對此也有一定的  認識。加上學友的英語不錯,在倫敦和曼徹斯特的演出,與觀眾之間容易溝  通,演出比預計的進行得更加順利。  轉眼到了 1995年的 12月,張學友結束了歐洲站的演出。回到東南亞地區,  繼續他的世界巡迴演唱。  馬來西亞的演唱會,張學友是在露天體育館演唱的。天公不作美,演唱會那  天,烏雲密布,很快一場瓢潑大雨降了下來。馬島地處低緯度地帶,是典型  的熱帶雨林氣候,常年高溫多雨。不知主辦單位出於哪種考慮,而把學友的  演唱會安排在露天體育館進行。這不,一場傾盆大雨來給個唱會助興,歌神  和雨神同時登臺,來了個聯袂「演出」。  觀眾一動也未動,舞臺上的學友看到這種情形,大受感動,於是他也無所畏  懼,在雨中盡情地為歌迷們演唱。  一首歌接一首歌地唱,不知不覺的,站在雨中的學友就唱了兩個小時,演唱  會內容已經過半,令他納悶的是觀眾的熱情怎麼不太高?  每當學友出場唱下首歌,新奇的造型總令人感到特別,要在香港、臺灣或內  地,肯定會招來一陣喝采聲。而每當唱完一曲,台下也必然能報以長時間的  熱烈掌聲。但不知為什麼,這次卻很少有熱烈的掌聲。偶爾有掌聲,也是稀  稀拉拉的「孤掌難鳴」。  觀眾不喜歡自己的歌?學友歌唱的間歇這樣想。那麼,為什麼大雨瓢潑他們  都毫無退意呢?到底怎麼回事?我唱得已經夠賣勁了!學友仔細觀察,這才  發現觀眾席上有頂棚防雨。他再去瞭解一下。這才找到觀眾氣氛不熱烈的原  因,原來台下觀眾絕大部分都聽不懂中文!自己在雨中忘情歌唱,猶似「對  牛彈琴」。  好在學友英文也挺不錯,碰到現在這種情況,他只好中途改英文歌唱。他一  改,情況馬上就大不一樣了。歌迷們由於能聽懂歌詞大意,慢慢地投入到其  中,有的會一兩句的,跟著低聲哼上兩句;對學友的歌不熟的,也跟著音樂  的節奏打著拍子。一曲歌唱完,掌聲熱烈地響起來了,場內的氣氛開始熱起  來了。  學友見狀,情緒更高,他想把歌唱得更美妙動聽。以彌補那雖然他已盡力而  觀眾聽不懂的半場,觀眾無不欽佩他的應變能力。   學友於是感慨萬千。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還有印尼,有很多的華僑,不少人  都是華人的後裔,在這樣的地方開個唱會,本來應該說是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的。東南亞幾國,有的國家中,至今還有不少人講華語,可馬島華僑怎麼有  這麼多的人竟忘了母語!真有點不應該。    還好,演到一半時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及時更換了語種進行表演,觀眾的  情緒於是高漲起來,場內氣氛越來越熱烈,觀眾都覺得學友唱得太棒了!   年底,學友在日本成功地開了一場演唱會。   雖說是亞洲近鄰國家,學友對在日本開個唱會結果會怎樣,一點兒底也沒有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把日本列入了巡迴演唱的計劃,決定 12 月份先在  日本開一場演唱會。  主辦單位對演唱會進行了安排。   中國與日本是近鄰,文化交往的歷史已很悠久,從唐朝開始,中日文化就已  相互傳播。近年來中日交流不斷加強,日本民眾對於「四大天王」不會是聞  所未聞吧?到日本去開演唱會是遲早的事,遲去不如早去,學友就是抱著這  種念頭去一試身手的。令學友感到驚喜的是,日本歌迷也非常渴望他去演唱  。日本方面反饋的情況說,1500 張門票,竟然在 3 小時內即告售完,還有  很多想要票的人沒能如願。再說還有那麼多的中國留學生、打工仔在日本,  何愁一兩場個唱會的門票沒人買呢!  更有趣的是,就在學友準備從香港動身前往日本的時候,收到一個日本歌迷  給他發來的傳真。這位日本歌迷憤憤不平地告訴他說,售票那天他清晨 5點  就去排隊,當時排了個第三名(竟還有比他更早者)。可後來人越來越擠,  這位歌迷擠不人家,結果空手而歸,最終未能買到票。他說學友為什麼不多  唱幾場,以滿足日本歌迷的心願。  看到這份傳真,學友既高興又有點遺憾。高興的是他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去日  本開演唱會,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來有如此多的歌迷未能買上票,加  演一場是大勢所趨。   在日本開演唱會,語言障礙仍是最大的問題,語言不能相通,多少影響到歌  迷儘早進入音樂氛圍和歌曲所創造的情感世界中去。面對喜愛自己歌曲的觀  眾,學友不但國語、粵語、英語全都當成了「十八般武藝」搬了出來,派上  用場,而且他不時地還冒出幾句蹩腳的日本話來,常常令台下的歌迷興奮不  已。語言不通,歌相通,人的感情相通。   時近年底,紛爭不已的香港歌壇卻並沒有停下來歇上片刻,歌手們的演唱會  不時地開唱,歌星們的專輯一張一張地推出來。香港商業社會的繁忙,似乎  從歌壇諸事也可窺見一斑。  「四大天王」頭銜自 1992 年底戴上以後,學友一直受到國外樂壇人士的肯 定,認為他歌藝要在其他三位天王之上。儘管不少唱片公司組織歌手出專輯 與他抗衡,但沒有誰能真正戰勝他。滾石公司 7月擺開的「三英戰呂布」也  好,過檔到星光公司的師弟李克勤 8月以情歌對撼學友的情歌也好,都不能  真正撼動他的至尊地位,他的唱片仍以較大的優勢,位居港臺歌手的銷售量  之首。  有媒體載文說,香港「四大天王」搖搖欲墜。這篇文章分析說,也許受到整  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香港「四大天王」的唱片已經不像過去那樣看俏,據  統計,1995年除了張學友的唱片銷量仍維持一定的水準外,其他三位天王的  唱片銷量都沒有突破 10 萬張。該文認為,新人輩出,自然對走偶像型路線 的歌手構成了威脅,所以,劉德華、黎明、郭富城的唱片銷量上不去。「天  王」尚且如此,其他歌手更好不到哪去。  「天王」們真的搖搖欲墜嗎?  1995年度樂壇「四大獎」的頒佈,早已有不少新聞媒體在預測,港臺的一些  周刊雜誌更是熱衷於此。  作為「四大天王」之首,學友在 1995 年的樂壇創下了許多新的記錄,取得  的成績也是有目共睹的。樂壇的各大獎項,仍然看好學友,令人垂涎的「最  受歡迎的男歌手獎」恐怕非他莫屬。縱觀學友 1995 年的成績,確實輝煌喜 人。  個唱會場次最多,紅勘體育館的 34 場加上世界巡迴演唱的幾十場,無人可  比;年初專輯《這個冬天不太冷》在銷量榜上停留了 3 個月之久,《真愛》  專輯更是超過《吻別》,一下子逾百萬張。唯《過敏世界》略顯巔峰之後的  疲態,在與滾石「三英」對撼中沒顯出什麼優勢,但這一點點劣勢,無損于  他奪取樂壇金獎。  儘管歌壇新人輩出,男女歌手中都有雖手冒出,但成績擺在那裏,欲撼張天  王,難!  幾乎大大小小的新聞媒體都一致看好張學友,對於其他三位「天王」,則說  法不一。一直在頒獎禮上和學友較勁的劉德華,這個回合的形勢似乎不太妙  了。一曲《昨夜渡輪上》拿了個不大不小的獎也被指有「造馬」之嫌,MTV  《小情人》的反響也不怎麼樣,他上金曲榜不會有人懷疑,但想染指「最受  歡迎的男歌手」無望。  黎明似乎比劉德華的情況更為糟糕,專輯《火舞豔陽》、《天地豪情》的銷  量和排行位置也不怎麼喜人,奪大獎較困難。郭富城自去年「敗走麥城」之  後,今年發憤圖強,大碟《純真傳說》大有脫胎換骨之感,但殺進三甲還略  欠火候。有人預言,「四大天王」稱霸歌壇局面,將會由殺出來的「黑馬」  打破。  究竟誰能作為一匹「黑馬」從歌壇殺出來,打破自 90 年代初以來的張學友  、劉德華、黎明「三劍客」稱霸歌壇的格局,很多人看好滾石公司的周華健  ,也有人看好李克勤。學友似乎更看好前者,因為奪得金心情歌「實力至尊  大獎」後,他就認為下一個理想人選是周華健。  內地一頗有影響的樂壇雜誌,推出了1996年歌壇「九大預言」,首當其位的  預言之一就是「張學友功成身退」。此條預言稱,學友1995年取得了輝煌的  成績,34 場個唱會和 5張國語唱片總銷量超過 1000萬張,世界巡迴演唱會  更是掀起旋風,學友的個人收入也相當可觀。知進知退的學友會在一個非常  莊重的場合突然宣佈迎娶美美的計劃並當眾向美美求婚。此言若成真,定會  引起歌壇的「大地震」。  歌壇的格局變化,真的會象「觀察家們」所分析的這樣嗎?  隱隱約約已經能夠聽到鼠年到來的鐘聲了,猜測頗多的樂壇「四大獎」不久  將把謎底揭開給大家,「觀察家們」的分析正確與否,不久即將得到驗證。  學友並沒有把頒獎禮看得很重,他忙於準備更為重要的事情去了。是巡迴演  唱會下一站的事,還是又要出新的專輯?或是比這些都更重要的事?  Fans都知道,學友曾多次表示過,要在 35 週歲的時候迎娶美美。鼠年的腳  步已經聽得見聲音了,新的一年裏,不管有多少演出,不管要出幾張大碟,  對於學友來說,最最重要的一件事當然是和阿美完婚羅!  時光似流水,不知不覺就到了1996年。  1996 年的第一天,商業電臺的「叱吒樂壇流行榜頒獎禮」率先向歌手頒發   1995 年度的成績單。  元旦晚上,商業電臺的這一頒獎禮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最受人關注,  也是外界猜測最多的兩項大獎──「叱吒樂壇男、女歌手獎」分別被張學友  和彭羚奪走金獎。  學友已經是連續五屆成為男歌手金獎的得主了,獲得此獎後,他很開心。他  說其實周華健也不錯,他也知道外界把周華健比作他的勁敵,但他說話卻很  客觀。可惜周華健只奪得該獎項的銅獎,銀獎被狀態回升的郭富城奪走。首  次進入三甲的郭富城,笑言很感謝家人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支援。   除了「叱吒樂壇男歌手獎」金獎,學友還奪得「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  獎」以及首個「四台聯頒音樂大獎──IFPI唱片銷量大獎」。幫學友奪取「  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的是他那首《離開以後》。年初發行的專輯《這個冬  天不太冷》則為他抱回了四台首次聯頒的唱片銷量大獎。四台聯頒的「IFPI  唱片銷量大獎」,因為是頭一次頒發,所以也特別引人注目。頒獎禮之前,  外界盛傳張國榮的《寵愛》比較熱門,將獲得這個獎項的寵愛。所以,學友  上臺領取此獎後,也笑著說:「這個結果,果真太冷。」獲此獎項,《這個  冬天不太冷》真的一點也不「冷」  樂壇湧現出一批新的生力軍,「叱吒樂壇生力軍」男女歌手都有得主。男歌  手金獎黃秋生,銀獎陳曉東,銅獎陳建穎;女歌手金獎為陳慧琳,銀獎和銅  獎分別被羅敏莊、羅琦捧走。   專業推介的「叱吒樂壇十大歌曲」中,張學友的《離開以後》榜上有名,劉  德華、黎明和郭富城也各有一首歌曲上了「叱吒樂壇流行榜」,其餘分另被  吳倩蓮、黃耀明、彭羚、古巨基、鄭秀文和陳慧嫻佔據。  1月 11日,新城電臺舉行「勁爆音樂頒獎禮」招待會。在這個招待會的前一  天,新城電臺董事、副總經理陳欣健曾向記者宣佈,招待會將會人才鼎盛,  是最多歌手出席的一次。然而據香港記者報道,當天出席招待會的並非所說  的「最多歌手出席的一次」。「四大天王」中只有張學友一個人出席。女歌  手中,獨具實力的王菲亦未露面。  這次招待會上,由歌手投票選出「歌星眼中最受歡迎的歌星」,結果學友再  次獲得這項殊榮,意義非同尋常。  學友上臺接受歌星獻花,最初只有幾個歌星被叫上臺。也許是覺得這樣太冷  清了,司儀便向台下宣佈:「如果投了學友一票的歌星,都上臺來向學友獻  花!」司儀這麼一說,幾乎所有的歌星都上臺去,和學友合影留念,一下子  變得好不熱鬧!  樂壇第三個頒獎禮是 1月14日晚舉行的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  這項傳統的頒獎活動於該晚在紅館舉行,各大獎項均有得主,但在頒獎之前  ,卻有種種「小道消息」傳出。  劉德華的《情未了》奪行「勁爆怨曲獎」。同時劉德華還獲「亞洲勁爆男歌  手獎」。周華健,這位被稱作「天王殺手」、此前被當作「黑馬」的歌手果  然不負眾望。獲「勁爆香港人創作歌曲」金獎,作品為《濃情化不開》。此  外,他的《弦途有你》專輯獲「勁爆監製」獎。  女歌手中陳慧琳獲「最大氣急升女歌手獎」和「勁爆新登場女歌手」金獎,  格外引人注目。王菲(王靖雯)則奪走了「亞洲勁爆女歌手獎」。  學友在這次頒獎禮中,只奪得「傳媒歌手大獎」一項,是「四大獎」中獲獎  最少的一次。這一結果,出乎很多歌迷的意料。   1995 年度樂壇頒獎禮的壓軸戲是香港電臺的第十八屆「十大中文金曲頒獎  禮」。這台壓軸戲在 1月下旬舉行,觀眾到場人數、氣氛之熱烈,都超過了 前面幾個頒獎禮。  被評出的「十大中文金曲」為:《濃情化不開》(周華健)、《捨不得你》  (鄭秀文)、《離開以後》(張學友)、《如夢初醒》(彭羚)、《真永遠  》(劉德華)、《(你沒有)好結果》(李蕙敏)、《純真傳說》(郭富城  )、《一生最愛就是你》(黎明)、《我寂寞》(陳慧嫻)、《這個冬天不  太冷》(張學友)。  僅有學友一個獨佔鰲頭,以兩首金曲上榜。此外,學友還獲得了「全年最高  銷量冠軍歌手大獎」、「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此獎同時還有周華健、  彭羚、張國榮、劉德華)以及「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大獎」。  周華健再一次顯示出強大的實力,除獲得「全年最高銷量歌手大獎」(並列  )外,他的一首《濃情化不開》獲「最佳原創歌曲獎」(並列),同時他也  獲得了「十大優秀流行歌手大獎」。周華健的出,證明學友等人在這之前看  好他,頗具慧眼。  劉德華也獲得「十大優秀流行歌手」等多項大獎。這一屆的「金針獎」頒給  了 5 月份香消玉殞的鄧麗君。  四個音樂獎就這樣頒完了。往年頒獎之後,每個獎都會收到很多歌迷的來信  ,表示對頒獎禮的意見,但今番卻一反常態,改到的歌迷來信少之又少。   出現這種情況,說明一個很令人擔憂的問題,這就是,歌手、歌迷不再重視  音樂頒獎,為音樂頒獎敲響了警鐘!  歌手不重視頒獎,從新城台中 1月中旬的頒獎禮招待會可見一斑,該日將產  生「歌星眼中最受歡迎的歌星」獎及其他幾個獎項,但「四大天王」只有學  友到場,女星中王菲也沒去。足見很多星級人物對此已不重視,得不得獎已  無所謂了。  歌迷呢,同樣不重視。這次黎明獲「最受歡迎男歌手」,劉德華的歌迷沒有  去信抱不平,以前甚至出現歌迷之間打架爭鬥事件,現在風平浪靜。這並非  是歌迷們認為頒獎禮很公平,主要是頒獎禮的吸引力已大不如前。  今年又流傳出「換獎拍劇」的謠言,使頒獎禮的信服力遠遠不及前幾年。有  的「小道消息」在頒獎前就傳出,真真假假,有損頒獎禮的信服力。如無線  電視「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前就有消息傳出,唱片公司最後努力「講數」  ,而多項大獎和十大金曲已有得獎名單……  學友于頒獎前聽到「講數」事件,他表示每年都有這樣的消息傳出,對於靠  人事關係拿獎的,他認為就算得獎了也沒有意思。他指出這種歪風不可長,  建議唱片公司都應該自律,切勿為旗下歌手出面「講數」!  歌手得獎,受到懷疑,自然令頒獎禮也會失色。如今頒獎禮的重要性,已不  及往昔,歌手得不得獎,已經無所謂,頒獎就會漸漸被遺棄,甚至有一天所  有歌手都不尊重、不出席,頒獎活動將會被迫取消。  樂壇怎能沒有頒獎禮?樂壇一些人士希望引起人們對頒獎活動的重視。對於  頒獎活動中的「造馬」、「講數」,圈內人士不少對此歪風深惡痛絕,希望  頒獎禮能再起哄動效應,因此,「拯救」行動應儘早開始。  學友希望有朝一日,香港能有一個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頒獎典禮,如「四台聯  頒」,現在正在努力洽談之中。他笑著說,希望可以撥開雲霧見青天。  其實,學友已經不止一次地提出「四台聯頒」的問題。他主張讓四台《三家  電臺和一家電視臺》攜起手來,一年一度統一頒獎給眾望所歸的歌手,以表  揚其真正的成就。  這個建議,學友在三四年前就提過,只是當時反應冷淡,未真正擺到議事日  程。學友的這一建議,在以商業利益挂帥的電臺電視臺看來,是難以接受的。   對商業性濃厚的電臺電視臺而言,那些名目繁多的音樂頒獎禮,不過是可供  長期利用,提高收聽收視率,從而達到增加廣告收益的一種「工具」而已。  這個不成秘密的秘密,歌手、歌迷們其實誰心裏又會不清楚呢?   1995 年,香港電臺中文台台長張文新也建議,將四台的音樂頒獎典禮統一  舉行,並表示他願意出面邀請四台高層人物商議此事,當時學友對此建議非  常贊同,希望 1996年就能實現。現在 1996年年初的頒獎已完,依然是各自  為戰,所以學友再一次提出了「四台聯頒」的意見。  大都有這種質疑,樂壇每年頒獎禮有四個,每個頒獎禮又有幾十個獎,如此  是否嫌太多?頒獎禮太多,是否會失去價值和意義?   目前四台各自為戰,為交情而無故增多或減少獎項以及出現「講數」情況,  都使頒獎禮無法做到公平。常常有這樣的報道見諸報刊,某某台準備捧紅某  歌星,也有某某機構因和歌手關係,要封殺某歌手的消息。這些人為的做法  ,都是不正常的。  學友認為,四個台合起來頒獎,必然隆而重之,得獎人就真正開心。如果分  開來頒,難道得獎人每一次都那麼興奮,那麼重視?   談及郭富城與新城電臺近期的關係惡化,學友始終認為頒獎禮最好不涉及人  事關係,各獎項得主應該是名至實歸。可是,在目前這種狀況下,各自為戰  又怎能做得到這一點呢!  香港流行樂壇頒獎太多,又集中在一個時期內,小小的港島,似乎給人一種  樂壇群龍無首、亂哄哄一團糟的感覺。對歌星、對歌迷,頒獎都越來越失去  其份量而不受重視,如些下去,流行音樂將在香港失去它的市場。   學友等人提出統一頒獎是正確的。統一頒獎有一個好處,就是具有代表性、  權威性,同時也才會有更多的歌手參與角逐。頒獎禮如果是四台統一搞,集  中了四台的精英聯合制作,無疑內容更加精彩。   香港樂壇需要一個像美國影壇奧斯卡獎那樣有權威性的獎項,這樣才能重新  喚回走遠了的歌迷,才更有助於香港流行音樂的發展。   頒獎活動結束後,學友按原來的計劃又踏上了世界巡迴演唱的征途。此時,  他1995年最後一張專輯《三年兩語》發行正旺。連續馬不停蹄地奮戰,不知  學友是否感到疲倦?每年春節期間學友都要和美薇抽空去旅遊,今年要往哪  裡去呢?日本?南非?還是其他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