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954190 參訪時間:2015-08-06 【規則】 祭典期間來到此處,並不是只有晚上有活動。 趁著白天,還是有各種活動可以先行觀賞,做為晚上祭典的預習。 每年舉辦竿燈祭的同時,白天也在縣民美術館前廣場, 舉辦每年一度的『竿燈妙技大會』。 對於各町會來說,這可是驗證一年技巧的決勝場地。 各方高手聚集於此,相互爭鋒,看看誰才能奪得獎杯,贏得當年的榮耀? 比賽規則大致如此:每隊五人一組,在直徑6公尺的圓形場地中, 依序做出『流し』、『平手』、『額』、『肩』、『腰』等五項指定動作, 並且都要維持30秒以上不倒才算成功。 達成基本動作後,剩餘就看各方好手,如何運用手上的小道具做特技表演、爭取得分了。 【竿燈五大技】: 『流し』:標準的竿燈全高12公尺,但走在路上時,為了移動方便, 所以只有『親竹』和『燈籠』部分事先組裝好, 剩下的長度就由5~6根的『繼竹』依序延長。 等到達定位後,先將竿燈立起,接著反手持竿,就開始『流し』的動作。 一人慢慢將竿燈上舉,等快到末端時,再接上另一根長竿, 連續幾回後,終於將竿燈撐起了十幾公尺高。 此外,這個技巧的另一作用,則是在竿燈不穩快倒時,使出這招來保護竿燈。 『平手』:手掌打平、掌心向上撐住竹子尾端。 運用手掌調整竿燈的穩定性,並做為後三項進階動作的中繼技巧。 在秋田這邊,這還只是基本技巧,但卻已經讓圍觀的眾人驚訝不已了。 而做為進階技巧的『額』、『肩』、『腰』三項,更是考驗著表演者的能力。 除了要讓沉重高聳的竿燈維持平衡、挺立於身上。 空出來的兩手還可以搖個扇子、轉轉雨傘、甚至擺弄各種花式。 每當使出各項特技時,都讓周遭的觀眾,忍不住給予由衷的掌聲。 而表演者也透過展現各種技巧,贏得評審的加分。 8月6日來此地,已經是竿燈祭的最後一日。 而在大會上,也透過前兩日的比賽,選出分數最高的16強。 而今日的決勝戰,則是透過 1 vs. 1 的單淘汰賽,決定最後的勝利者。 每場比賽開始時,兩方隊伍一起進場,同時表演各自的拿手動作。 待到時間終了後,台上的7位評審,則是舉起手上的紅白旗, 評斷雙方的勝負,決定何者可入圍下一階段。 對於各方的參賽者來說,不但比拼技巧、更是比拼心理戰。 若是藏招不出,或許會因低分而落敗; 但若是提早出大招,卻又讓其他對手先行知道底牌、有所因應。 一來一往,相互比拼。 除了最熱烈的竿燈決賽,也在比賽間隙,穿插雜子方、兒童組等比賽。 由太鼓和笛子所組成的祭典樂隊,也過演奏技巧,贏取最高榮譽。 雖不若竿燈一般的動態技巧,但太鼓所展現的熱情與活力, 仍然鼓動了在場人的內心,揚起夏祭的熱浪。 【兒童竿燈】 比賽之外,會場周遭也有各項體驗會,讓到訪秋田的觀客們,感受祭典的盛事。 如同運動比賽有分年齡和量級,竿燈也依照年齡, 分成『大若』、『中若』、『小若』、『幼若』幾個賽事。 但可別就此小看,即便是最輕的『幼若』,也有5公尺高、5公斤重。 對於一般的成人來說,手拿或許沒問題,但要玩個最基本的『平手』,可就是吃力的很。 在藝能傳承館內,服務員還一臉不屑的說: 「這款在我們這,都是給小學生三年級用的。」 初時聽到還不相信,沒想到親眼所見,還真的不是亂說........... 幾個孩子就在會場之中,拿起了小竿燈來玩耍。 而且各個都是有模有像,莫說基本技巧, 就連『額』、『肩』、『腰』這些進階動作,都玩得輕鬆自在。 真的讓我們這些路人汗顏,連孩子都比不贏........... 【秋田民俗藝能傳承館】 上午看了妙技大會後,下午則到訪市內的民俗藝能傳承館,了解竿燈祭的歷史與傳承。 無法在祭典期間來訪秋田的旅客,也可以透過傳承館,體會竿燈的樂趣。 走進一樓展覽室,先可以見到代表著各方町會的燈籠,整齊依序排列於牆上。 旁邊則是透過蠟像人形,表現祭典時的隊列與活動。 每年8/3~8/6舉辦的竿燈祭,不但是為了袪除盛夏的病魔和邪氣、驅逐睡魔的祭典儀式, 更是象徵著『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或許處在祭典期間,大多數的工作人員都忙著晚上的活動, 因此並未看到館內的現場表演。 (不過晚上就可以看到祭典正會,到也不是如此在意就是了。) 只有一位老先生,熱情的向各位訪客介紹竿燈技巧, 並拿起孩子們使用的『幼若』竿子,讓旅客實際把玩。 拿在手上,還真的不容易上手。除了本身的重量之外, 高高的燈籠左搖右晃,更難維持平衡感。 伸手握住時還沒問題,但一換到『平手』的動作,馬上搖搖欲墜,左右晃動。 而館內老伯則是輕鬆的說:『在我們這邊,這是給國小孩子玩的』........ 還真有點無法服氣呢! 除了竿燈之外,館內也展示著秋田縣內其他地區的民俗祭典資料。 走進展覽室中,一眼就可看盡各地表演精華, 讓無法跑遍秋田的旅客,可以藉此了解各地文化。 雖是同屬東北地區,但歷經了百年的文化傳承與演變,各鄉鎮也發展出不同的祭典傳統。 有高聳的山車裝飾、記敘著歷史故事與傳說; 有臉戴面具、高歌善舞者; 亦有手持太鼓花扇、演奏雅樂者。 都是象徵著各方的民俗文化,一代代傳承與後世子孫。 牆上的老舊報紙與新聞,記錄著秋田竿燈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和交流。 在東北震災後,為了感謝台灣的援助。 因此秋田的竿燈隊伍,也多次遠赴台灣,獻上熱烈的演出,以表達當地居民的謝意。 讓無緣出國的人們,能藉此機會,欣賞來自異國的特別文化。 更讓『以旅遊來復興東北』這句話,不單單只是口號,更是許多東北人身體力行的目標。 回到街頭,為了迎接祭典時到訪秋田的數萬旅客, 許多店家紛紛搬出祭典攤位,販售小吃、飲品、遊戲。 企圖在這火熱的盛夏時分,賺上一筆額外收入。 走到站前百貨美食街,找了間拉麵店,隨意點份簡單的定食。 由鰻魚飯(小碗)和味增拉麵組成的一餐,不但滿足了眾人的口腹之慾, 更希望能帶來充足的精力,能夠在晚上的祭典時分,盡情的欣賞秋田竿燈祭的精彩演出。 接著,就是養精蓄銳,等待夜間的活動正式開始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6.12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41471959.A.D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