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網誌:http://home.gamer.com.tw/creationDetail.php?sn=2960202 參觀日:2015-08-07 ------------------------------------ 仙台七夕まつり 官方網站:http://www.sendaitanabata.com/tw 日期:8/6~8/8 時間:10:00~22:00(左右) 地點:仙台市中心周邊商店街 活動內容:七夕彩飾 ------------------------------------ 【啟程】 一大早整理行裝,立即趕赴大曲車站,搭乘秋田新幹線直奔仙台市。 做為東北地區最繁榮的城市仙台,除了是宮城縣的縣廳所在地。 還有戰國武將伊達政宗的所遺留的名盛古蹟、牛舌美食、 以及每年八月初所舉辦的七夕祭典。 號稱日本最大規模的七夕祭,每年都吸引了數百萬人次到此參訪。 各色各式的短箋、風旛,以及華麗的千羽鶴,裝飾於商店街的街道中央, 而七夕前夜的煙火大會,彩繪出夏天夜空的煙火,讓觀光客目不轉睛地欣賞。 走出仙台車站,除了佔地廣大的車站主體建築物之外。 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由多重十字所組成的站前天橋。 在最繁忙的車站口搭建的巨大建物,雙層結構的設計, 不論是下方的車輛、或是上方的行人,都可以便利的往來移動。 祭典期間,大廳內就已經懸掛著幾組的巨大七夕吊飾, 即便是尚未離開車站,就已經滿滿的感受到這股歡樂風情。 馬上趕赴旅館,先行寄放行李後,就開始今日的祭典時光了! 【七夕起源】 關於七夕節日,最初起源於中國的牛郎織女傳說,淵源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期。 而在過往習俗中,逐漸發展出『乞巧(許願)』的傳統。 傳到日本之後,很快的與當地文化結合,衍伸出和中國不同的風俗。 除了原先的牛郎織女傳說外,也融合了《古事記》的『棚機津女』傳說。 在奈良、平安時期,該節日原是朝廷貴族的祭祀活動,又稱「乞巧奠」。 從江戶時代起,才成為一種民間慶祝活動。 到了現代日本,每年七月初,會舉辦七夕的慶典來祝福牛郎跟織女的唯美愛情。 走在各地大街小巷,被稱做『七夕竹飾り(笹飾)』的青竹挺立各地,隨著清風搖動竹葉。 在竹枝上,會繫上長條型的各色紙籤:『短冊』,短冊上則寫滿眾人的祈願。 七彩的紙張伴隨著墨跡,在青空中迎風搖晃。 不論是白天夜晚,都妝點著街頭巷尾,帶來浪漫的氣氛。 凡間的眾人,除了祈求願望能實現之外,也祝福銀河兩岸的牽牛織女, 能在每年一度的祭典盛會,再度相逢....... 【仙台七夕祭】 關於仙台七夕祭的發展,也是眾多紛紜...... 有人說,這是初代籓主伊達政宗在位期間,為了鼓勵婦女增進手藝。 因此下令讓女性製做各種小飾物,而發展出祭典。 大多數的說法,則是起源於1928年經濟不景氣時期, 當地商店的老闆們為了吸引更多顧客而發起的。 裝飾華麗的七夕彩球『吹き流し』,成群懸掛於商店街街道中央。 除了做為裝飾吸引客人之外,因為不方便行走,所以客人就會移動到旁邊的店家。 藉此將顧客拐進門,以祈求生意繁盛。 掛在鬧市上的七夕裝飾鱗次櫛比,爭奇鬥艷,迎風飄蕩,漫步在其中讓人賞心悅目。 衍生到現在多成了地方商店街招攬顧客的噱頭祭典。 穿梭在被彩球串淹沒、布置得爭奇鬥豔的一條條商店街上, 與周圍的擁擠人潮摩肩擦踵,頗有參加廟會的感覺, 根據仙台七夕祭協贊會調查,為了觀看七夕祭美麗的裝飾, 三天的祭典共可吸2、3百萬人來到仙台觀光,可見七夕祭無與倫比的魅力。 【手工藝比賽】 走在商店街上,迎目所見的各種巨大彩球裝置, 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豪華炫目』...... 為了贏得評審眼光、宣傳自家店家企業、或是吸引客人到此一遊...... 每位參賽者都各自展現創意與手藝,打造出華麗的作品。 看到數百件各有特色的作品,真的會感覺是否正在參加藝術競賽呢? 【裝飾類別】 而創作方式,雖然變化萬千,但大致可以歸納出幾個方向。 俗語說:『數大便是美』。有些是以細部加工做為主要製作方向。 這種可以分工合作的作品,大多都是中小學或幼稚園的努力方向。 各種各樣的花瓣、太陽、紙鶴...... 折了數百數千隻以後,再慢慢的黏貼到綵帶上。 光是想像製作過程,就會讓人感到暈眩了, 只能佩服這些製作者,能夠耐住性子, 一個一個的慢慢作業,精心製做家庭代工了。 一種則是在頂端的彩球做文章,大多都市公司行號或企業。 一顆顆的彩球上,有些是採用企業吉祥物、 有些則是當紅動漫畫主題、或以東北小芥子玩偶為題。 不論是《妖怪手錶》、《皮卡丘》、《哆啦A夢》都完全不缺席這場盛會。 也有些作品,則是單純以紙質決勝負。 乍看之下單調的作品,仔細摸摸瞧瞧,就知道奧義之所在。 為了避免割傷路人,可不是拿便宜的海報紙充數,而是價錢不斐的和紙製作。 據說一根竹竿上所掛的裝飾品價格,可達到數十萬到數百萬日元不等。 但為了為期三天的祭典,大家還是給它拼下去了。 也有些是採用視覺概念,將一大張圖案,切割成細小的長條。 遠看是一整個完整圖案,近看又有不同的風味。 同時結合廣告與宣傳,正是商家最愛的方法。 而浮世繪美人、動漫美少女也紛紛藉此機會,一展風光了! 各家爭奇鬥艷,必定有個最強者出線。 今年的『金賞』作品,正是讓人如此印象深刻。 讓現代藝術與七夕傳統概念互相結合,並透過多重紙張的相互垂墜。 打破了七夕裝飾品的既定形式,讓人大開眼界。 在眾多相近似的作品中,能有如此新穎的巧思。 並且製作也絲毫不馬虎,能奪得后冠,確實是實至名歸。 【配件】 除了巨大的彩球吊飾之外,其他的七夕飾品也是眾人精心製作。 日本的七夕祭流傳已久,各地方也發展出不同的風俗。 若以仙台地區為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7大類: 1.短冊:書寫詩歌,以祈求精進學問者。現在大多數人就當作是許願卡來寫吧! 2.紙衣:以紙製作的和服,以祈求提昇自己的裁縫與技藝。也有說保佑孩童平安之意。 3.折鶴:祈求延命長壽,以家中最年長者歲數來折其數量。 4.巾着:培養儉約儲蓄之心,祈求富貴、生意興隆。 5.投網:祈求仙台近海能漁貨豐收,據說也有捕撈幸運之意。 6.屑篭:祈求清潔與儉約,製作時會在網內放入小紙屑。 7.吹流し:模仿以往的織線造型,象徵著織女,祈求手藝或編織技巧能精進。 【商業化的七夕】 雖然七夕是起源中國的節日,不過海峽兩岸, 一邊歷經文化大革命,早已將過去丟棄。 而台灣的七夕,也被商人炒作,成為另一個情人節。 若要說說它和 『Valentine's Day (2/14)』、 『聖誕節』的內容有和不同,我還真的分不出來呢? 而從上所述,仙台七夕最初也是商家為了吸引顧客,而發展出來的活動。 若從根本說起,商人追求利益,本是天性所為。 但一方能在推展商業同時,仍然結合固有傳統; 另一方則是只賣情人節大餐,卻直接將傳統忘卻。 過個十幾年後,若是日本要申請文化遺產, 不知道我們是否還能振振有詞,宣揚中華傳統文化呢? 【和平祈願】 今年是二戰終戰70周年紀念,同時,也是各種和戰爭有關事件的70周年紀念。 至今唯一被核兵器洗禮過的國家:日本,也同時紀念70年前的廣島原爆。 無論是為了大義、為了利益、或是為了民族統一......, 主政者都可以想出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像周遭國家釋放惡意。 但在戰爭之中,最為悲慘的,終究還是平民老百姓。 在歡樂的祭典中,偶然見到某一攤位,卻是給人絲絲的哀愁。 募集了百萬隻的紙鶴,祈願沒有戰火的明日。 在攤位上切割方正的紙張,也不時有路過的遊客駐足停留, 折起一隻隻紙鶴,做為鼓勵與支持。 而一隻隻的紙鶴,又在工作人員巧手下, 串成一條項鍊,分送給路邊的過客。 透過這樣的活動,宣揚和平的理念。 【夜間】 晚上10點,回到仙台時,祭典時間也已結束。 雖然明日還有一天,但因為13號颱風逼近,氣象狀態不穩定。 所以各店家也趕緊將造價不菲的七夕裝飾用塑膠袋封好,避免雨水打濕了。 原先想拍定禪寺通的『銀河』夜景,但到那邊一看,卻因為時間已過,早已關燈收工。 看來,「東北人不要核電,節電實施中」這句話,可不單單只是口號, 即使是歡樂的祭典活動期間,仍然隨手做環保、關燈愛地球!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4.25.22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42065299.A.6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