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http://joctc13.blogspot.tw/2013/08/blog-post_15.html (建議點入部落格觀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83993/ 經歷昨天幾個小時的健行路線,今天開啟的是全然不同的風光, 摸黑上攀陡峭的峰壁、風中繞行巨大火山口、艱苦挑戰之字型下坡... 旅人在這趟旅程之中,應當享受了美景、付出了堅持、學會了看開, 也見識了日本人如何包裝這一座山,讓它可以如此的神聖而親民, 更體驗了即使在強風刺骨、饑寒交迫的富士山頂,難吃的拉麵依然很難吃。 【八合目→登頂】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7087538/ 睡足六、七個小時過後,我們在凌晨一點醒來,兩點之前出發, 一走出山屋,馬上就能感受到海拔3000公尺以上冷冽的空氣。 儘管才凌晨兩點,外頭已經有大排長龍的隊伍開始攻頂了, 整座富士山是一片漆黑,除了山屋之外,只有登山客的頭燈與手點筒, 將上山的路徑照亮成一條長長的光廊。 我們在人龍之中接續上山,雖說攻頂的難度大致跟昨天差不多, 但是寒風、低溫與稀薄的空氣,讓我們不得不時時停在路邊休息、補給, 尤其是昨晚沒睡好的S,似乎有些高山症的症狀,我們甚至還買了一瓶氧氣罐, 才終於在4:30左右,穿過最後一道階梯上的鳥居,抵達富士山的頂端。 (Google Maps) 地圖上綠色的線條是上山道,凌晨攻頂的路線是之字型山徑的無限循環, 穿越鳥居之後,我們抵達的是富士山頂火山口的邊緣,真正的最高點還在另外那頭, 至於橘色的下山道,則是我們始料未及的另一場惡夢(這就留在底下說明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06277/ 上山後的第一個工作是佔個向東的好位置,準備迎接富士山頂的那道日出——御來光!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845591/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7080946/ 富士山頂最大的休憩山屋,遊客們在這裏花大錢購買熱飲或熱食暖和身體, 在如此饑寒交迫的情境下,應該吃什麼都覺得美味吧? 怎麼這碗價值900日幣的拉麵還是如此難吃呢?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53075/ 山頂最熱鬧的商店街,只有從吉田口和須走口上山道攻頂的旅人 可以立即享用這裡小小的繁榮, 從富士宮與御殿場上山的入口可是在火山口的另一端, 更接近最高點,但也相對冷清許多。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840739/ 休息許久之後,我們動身前往山頂郵便局和最高點,順道繞行整個火山口一圈。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828275/ 天色愈加明亮之後,可以清楚看見富士山頂的樣貌, 深紅色的火山岩四處成塊,呈現多變的山形。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7054842/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821243/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7044042/ 左側的建築物就是山頂郵便局,每日七點營業, 除了紀念印章之外,還有販售山頂限定的明信片, 更遠方較高的山頭就是海拔3772的富士山最高點——劍峰。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93369/ 山頂郵便局,一旁有個小神社,同時也是另外兩條登山道的攻頂終點站。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803197/ 先寫好明信片再上山來寄是最明智的行為,但記得要留夠大的空位蓋章才行。 (尤其是那個「世界文化遺產登陸紀念」印章,幾乎是1/4張明信片大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80409/ 前往最高點劍峰的最後一段路,是傾斜而佈滿砂石的大陡坡, 根本就是登頂的最後大魔王... 在坡道上滑倒摔跤的人不在少數,我們是緊抓著左邊的鐵製欄杆, 才勉勉強強爬上去的。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69915/ 經過砂石陡坡,還得耐著性子排個長隊,才能與最高點的石碑合照(真有日本style) 劍峰上有座氣象觀測台,若真要說日本最高點,恐怕是那氣象站的屋頂才是吧XD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7014626/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74805/ 9:30,距離爬上火山口5個小時之後(也太久了吧...), 我們才拍下與劍峰山頂石碑的合照, 儘管太陽已經升起,氣溫也回暖許多, 但偶爾冷風吹來的時候,還是讓人有些抵擋不住。 沒有多做停留,我們就立刻回到火山口的環狀步道, 剩下的半圈還是花了我們一個鐘頭的時間, 身體不舒服的S艱苦的撐完全程,回到登頂口後, 還不忘買罐貴鬆鬆的飲料來暖暖身子, 等到真正開始走向下山道,已經是接近中午的時候了。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66977/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7000650/ 走回登頂口的最後一段路,像極了漫步在雲端之上的天堂小路。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6942492/ 在劍峰底下看見的火山口,左側可以清楚看到繞著火山口邊緣的環形步道。 【下山】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6997204/ 人潮散去的登頂階梯,少數現在才攻頂的遊客可能是凌晨上山, 打算在24小時內完成整趟登山的行程。 為了與上山的人潮分開,下山的遊客必須從商店街另一頭的下山道離開, 劍峰頂前那段可怕的砂石陡坡再次出現,並且搭配上無限循環的大型之字路線, 回頭看看之前那張地圖,數不清的下切直線、大角度轉彎,加上滿地鋪滿滑腳的細沙, 對膝蓋真的是無止盡的折磨啊~~~~(哀嚎)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6987048/ 下山道寬度較廣,但奇滑無比,每位旅人無不拿出各式絕活,讓自己免於摔跤, 我們用之字型方式斜切於坡道左右兩側,測試到底要怎樣調整步伐和重心, 才能走得像前面那群外國人一樣又快又安穩。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6984106/ 原來這條下山道是工程車通行用的(表示其實可以開車上富士山頂!!??) 當工程車經過時,揚起滿天塵土,旅人們紛紛躲遠避難, 我想,腳下這些碎石細沙,這些工程車應該要負上最大的責任! http://www.flickr.com/photos/joctc/9613704697/ 從下山道向下俯瞰,左側的山屋由登山小徑所串連, 而眼前這整幅風景,都是畫在雲端以上的高度。 從山頂走下六合目,才會接回與上山同一條道路,看著新一批登山客即將上山挑戰攻頂, 實在很想偷偷暗示他們,登頂不算什麼,明天下山的沙路才是最煎熬的橋段... 離開山頂的五個小時之後,我們回到五合目,這還包括我們坐在路邊清理鞋子的時間, 大量的細沙在我們滑行、跌倒的途中填滿了雙腳與鞋子之間的空隙, 我幾乎是在當下就決定把那雙襪子給扔了。 儘管S走得狼狽,她還是聲稱這趟旅程是今年夏天最難忘的體驗, 而至於我,只是單純很開心自己能平安走完全程,並且帶著些許複雜的感受, 在台灣還沒爬過幾座高山的我們,竟飛到日本來征服異國之巔, 看見他們如何地熱愛一座山、包裝一座山、甚至經營一座山, 我又得回到最先說過的那一句話了,在上山之前、下山之後,想法依然, 我羨慕這座山是如此的神聖而親民, 遠遠的,就能看見,即使離開了,也能輕易地想念...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219.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