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B筆記版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609934422456091/ 2014.07初 富士山 登富士山對我來說,很難把他和台灣的登山經驗並列「登山」; 登富士山更像是一種修行。 這次的登山行程是所謂的「彈丸登山」。 晚上7點由新宿搭乘巴士出發,大約半夜12點到富士山五合目登山口, 依循路線中較為簡單的「吉田口」出發, 清晨4:30在山頂前的岩石區迎接富士山的日出「ご来光」, 約5:00-5:30間到達富士山頂,短暫停留後開始下山, 於將近早上10:00回到五合目遊客停車場結束。 登富士山是修行。不是什麼心靈淨化之旅, 因為在整趟登山的過程中,只有砂質的地形幾乎沒有植被或是綠意。 上山,就是一路辛苦的上坡直上,沒有變化,一直往上一直往上; 路線就是之字型的一直上坡轉彎上坡轉彎, 當你覺得你已經經過無數的轉彎應該柳暗花明的時候, 不,還有無數的轉彎跟上坡在等著你。 因為沒有風景,所以真的就是很專注在行走; 因為空氣是真的稀薄,每一步你都聽得到自己的呼吸聲跟心跳的聲音; 黑夜中的富士山,抬頭一望遠處之字型的微微亮光,是延綿的登山者頭燈的光, 不知是否是深夜的濃霧,光線閃閃爍爍的也望不到盡頭。 從五合目開始大概到八合目,沿路同行的登山者因為體力與高山症大家都漸漸不出聲, 只是安靜緩慢的爬著;此時也進入深夜2點之後, 也分不清楚是很想睡還是因為缺氧,胸口的起伏配合粗啞的呼吸聲,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 這條上山的「一本道」上每個人的目標只有一個, 途中時而有人坐倒在地或是在深夜寒冷中蜷曲睡眠, 但是最終能做的只能站起來繼續走,別無他途。 過了八合目總以為就快接近山頂了, 不料八合目之後還是本八合目,原本細碎的紅砂礫質路面也漸漸變成陡上的尖石岩盤, 熬夜的睡意跟高山症的迷濛踏的每一步都恍恍惚惚。 終於透支的坐在稍稍寬敞的路折點,回頭仰望,是離天好近好近的滿天星星; 真的就像文學描述一般地,大小閃爍的光芒灑落在整個漆黑的夜空, 周圍很暗天很近,分不清楚有沒有銀河,因為滿天的星芒會讓人很感動到說不出話來, 不知是眼花還是,我看見了三顆流星。 攻頂前最後600公尺的尖石路,和著清晨前極低的低溫以及每個人體力的極限, 我在通過途中祈福鳥居過後沒多久,途中迎接了神聖的富士山日出。 路途中從開始的躍躍欲試到途中體力與精神的考驗與撞牆期, 最後真的腦子跟心裡只剩下「登山」,沒有其他念頭地只是腳步一步一步地邁進, 途中或許也忘記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要累成這樣冷成這樣到這裡來, 但是隨著路面的視野漸漸清晰起來,空氣也越來越冷冽, 每個人都感覺的到所謂自然偉大的力量-日出。 黑夜之後就是日出,很老梗但是無論如何的週而復始,黑夜之後就是日出。 老天很眷顧地在雲層中劃開了一絲間隙,我看到了深黃帶紅的日出紅光, 每個人都停了下來很安靜地,而自然運行的不可逆在短短不到十分鐘之間, 太陽就在我們眼前上昇,再度隱藏到雲層的縫隙之間, 留下被陽光渲染過後的大地,又是新的一天。 最後的攻頂意外地人聲沸鼎, 像是名店排隊的長龍一般人人緊貼著完成最後一段窄小且困難的岩路。 對於山頂我的印象反而薄弱,但是在看到山頂標點的那一剎那, 在這一路身體與心境的煎熬下,眼眶真的泛淚了。 因為太冷,因為身體的極限,因為已經暈眩到隨時可以路邊倒地昏睡, 凍的齒搖手抖地沒有停留太久即下山。 而這條下山之路卻也是漫長而辛苦的考驗。 下山,真的就是一直的下坡,近45度的陡下與紅砂礫質路面, 考驗著已經極限的膝蓋與全身肌肉的平衡。 如同上山一般,沒有變化的路途,無數的下坡與轉彎下坡與轉彎, 沒有盡頭,也讓看完日出與攻頂後的我面對一望無盡的下坡路時感到絕望, 不止是身體的也是心靈的絕望, 但是你能做的只有繼續走,別無他途。 登富士山是修行。 為什麼富士山在日本人心中會有這麼神聖崇高的地位, 走了這一趟很難不對他產生敬畏。 朋友總是笑著說,富士山不是拿來爬的,是拿來看的, 沒錯,這一躺旅程中我完全沒有看到富士山如同浮世繪中那凜然的模樣, 不識富士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莞爾, 看來富士山還是要再去幾趟的。 而富士山絡繹不絕的遊客與沿途一張紙屑也沒有的乾淨, 也再度令我對大和民族肅然起敬, 對於世界遺產應該有的守護由全民意識感染了所有親近富士山的國內外的登山者。 每個人只是專注地登富士山,沒有留下痕跡地,但是內心都是滿滿的滿載而歸吧。 就如同友人所說 無論什麼樣的人到了富士山下,還是要用雙手雙腳這種最樸素的方式攀爬, 富士山給予的是最大的平等。 ------------------------------ 來說說裝備,好的裝備真的會讓你不一定可以上天堂, 但是至少下山後你可以少躺一個禮拜。 富士山每年僅於7,8月開山,登山途中遇到梅雨的機率十分大, 透氣與防水的雨衣雨褲十分重要, 這裡我衷心感謝gore-tex這種材質的偉大發明啊! 畢竟自己體內的熱與下雨的濕冷的確會影響整個登山的過程。 以下列出我覺得十分必要的裝備,相關基本配備就不在這多寫: *雨衣 *雨褲 *防水與超耐磨止滑登山鞋 *手套-尖石攀爬與手部保暖 *頭燈 *頭巾或帽子—頭部保暖 另外如果能夠攜帶更多裝備的話,至少能讓你稍稍住套房的裝備如下: *氧氣瓶 *登山仗—這個其實蠻必要的,可以分擔很多腳的負擔。 經過昨天回到家時的疲憊轟炸,在跟大家推薦一個解除疲勞日本合力他命, 疲勞的代謝與營養的補給真的讓我今天竟然還是八點自動起床, 至少可以順利夾著屁股上下樓,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52.102.18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09821457.A.EB0.html
dickstar: 好棒棒,我也要爬 09/04 18:40
may8010: 明年要去爬! 09/04 19:30
iamnotgm: 勇者!給推 09/04 19:54
hsinchan: 推~真的是修行!!我爬過一次就夠了..XD 09/05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