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誌圖文版 (南禪寺)http://anitajapan.pixnet.net/blog/post/28539634 (永觀堂)http://anitajapan.pixnet.net/blog/post/28556376 相本:http://anitajapan.pixnet.net/album/set/14230081/4 上午的大原三千院和寂光院結束之後,我們直接坐車回京都車站, 拿了行李之後,便準備前往下榻的民宿-增井家。 增井家是的女主人是台灣嫁過去的,男主人為當地的日本人。 因此說中文日文都可以通的。 在這就不多做介紹,日後有空再另外寫篇文章做介紹。 這趟來京都,早就準備要來做單車之旅。 說來也奇怪,我並非常期旅居在京都,加上這次在京都騎單車也才第二次, 但卻可以像個自己家中的後花園似的到處趴趴走而不迷路。 在京都來趟單車之旅非常的簡單也方便,也可以更貼近京都。 也常能看見路上有很多外國觀光旅客騎著單車,拿著地圖到處趴趴走。 下午簡單吃個午餐,我們便從位於車站附近增井家出發到南禪寺。 南禪寺境內參觀是無料=免費,唯獨幾棟建築進入參觀時,需另外付費。 南禪寺的三門。要上去參觀的話,需另外支付500日圓。 南禪寺的楓葉正是觀賞時期。雖說這天是星期五,但觀光客的仍絡繹不絕呀~ 這趟旅行因為帶著自己的和服來京都,為了減少行李重量,就沒有再帶單眼相機。 玩單眼之後,就很喜歡像這樣模糊背後景像的手法。 這次雖然只有攜帶式小相機,幸好手上的canon這台功能還不錯,花點小功夫還是能拍出 同樣手法的相片~!! 南禪寺境內的水路閣,即疏水道。長93.17m,寬幅4.06的拱型洋風式的疏水道。 水路閣的水取自滋賀縣的琶琵湖。於1881年開始策畫。1885年正式動工。 琶琵湖疏水道有兩道主流。而南禪寺水路閣為第一疏水的分線。 從第一疏水從「蹴上」開始分歧,北上經南禪寺水路閣,哲學之道,白川..會流於小川頭 。 水路閣建造的時間,1885年,還是明治時代,當時的大工程多半是由外國人來設計。 但水路閣卻破天荒,起用年僅21歲的日本年輕設計師- 「田邊朔朗(タナベサクロウ)」來設計建造。 雖說是洋風磚造建築,卻能和週圍南禪寺相互協調。 南禪寺境內參觀是免費,在看到南禪院的費用為200日圓,我們便決定進入南禪院參觀。 南禪院的規模不大,為京都的三名勝史跡庭園之一。 南禪院內的庭園造景為鐮倉時代末期最為代表的庭園造景 - 回遊式庭園。 而當中最一般的造園方式為「池泉回遊式」, 就是以池塘為中心,周圍有步道圍繞著池塘,並有人工造山。 池中則設有橋、名石、小島等人工造景,可重現其他地方的名勝庭園。 而假山上則會蓋有涼亭或茶屋等,來當做展望台眺望、欣賞整個庭園。 而這樣的庭園,京都地區有桂離宮庭園,京都御所的庭園, 東京都則有小石川後樂園,濱離宮恩賜庭園。 從南禪院出來之後,發現一條小徑前往另一間寺廟。一旁的指示牌寫著「高德庵」,但我 們沒有前往而選擇離開。 離開南禪寺已經是下午約3點多, 日本的寺廟大多4點半左右就不能再進入,因此我們抓緊時間, 從南禪寺快速的騎鐵馬前往永觀堂。 記得在書上看到永觀堂的門票是600日圓,但來到現場卻寫要1000日圓!!? 雖然門票貴,但衝著賞楓名點之一,也就花下去了。 永觀堂=永観堂=えいかん どう=EIKAN DOU。 永觀堂創建於西元863年(貞觀五年), 其正式的名稱為「聖衆来迎山 無量寿院 禅林寺」= しょうじゅらいごうさん むりょうじゅいん ぜんりんじ。 而通稱「永観堂」,是取自第七世法主「永観律師」 的名字。 跨過中門之後,馬上就被指標引導進入室內。 指引牌上寫著「もみじの永観堂」指的是「楓葉的永觀堂」, 永觀堂的網頁上寫到,自西元853年創建永觀堂以來, 便有許多文人在此詠唱著楓葉的美,而有這美名的輝煌歷史。 經過方丈之後,前往臥龍廊時,經過了一個叫水琴窟的地方。 說是水澆下去之後,用心去聽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指的應該是水聲吧)。 說這水琴窟的聲音,可代表喜愛自然的日本人的感性的一面 臥龍廊。 11月底的天氣雖說不是很冷,但走在冰冷的木板上,就讓人從腳底開始發冷。 我們便快速的通過這個走廊。 從照片看不出臥龍廊的形狀,原本我試著從頂端的外側往下拍, 無奈在高處的地方,都有木板封住,無法拍出來。就由境內圖來看吧~!! 從官網上的境內圖來看,臥龍廊的最上方,看似個可以登高望遠的地方。 但很可惜的是,都有木板圍住,無法遠眺整個永觀堂的全景。 進入寺廟的建築內,內部的楓葉沒有入口門牌「楓葉的永觀堂」寫的那樣美麗, 反而是上面境內圖的下方庭園內的紅葉最美。 庭園內的休息區。我們在這點了兩份日式甜品在這兒稍做休息,並回暖一下~ 現在已經忘了一份要多少錢,好像500日圓上下吧。 就在我們準備要離開時,下起了小雨,但也不至於讓我們無法前進就是了。 第一天的京都賞楓,就到這暫時告一段落,我們前往四條通的新京極和朋友佩珊會合並在 那用餐討論隔天的行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6.212.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