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這天去的點不少,標題居然塞不下… 08:30「五條阪」乘市巴202 (206)至「知恩院前」→ 09:00 知恩院 → 11:30圓山公園→12:10 天周(中餐) → 13:40八阪神社→ 14:00 高台寺、圓德院、掌美術館 17:00 三年阪、青龍苑、二年阪→ 17:20 かさぎ屋(點心) 18:00 清水寺→20:00 步行回增井家→(晚餐是志津屋的豬排三明治) 【知恩院】 天晴略有雲,但雲不厚, 故光線足夠,又不至太熱,出遊的好日子。 依主要景點先走原則,先往知恩院去。 下了公車,悠閒的晃入參道,一早人不多, 這條路上只遇了幾位中年大叔拍櫻花,清靜得很, 眼裡看的盡是近盛開的潔白櫻花,耳裡聽到的只有鳥鳴, 做為寺院參拜的序曲,再合適不過。 [男坂] 幻夢的心情在進了山門後,被敲醒了些, 這石階…會不會…太仰之彌高望之彌堅了啊, 階梯陡不說,每一階大概近我膝蓋高度, 光看就覺得累,氣勢是很足啦… 抬眼看看已有位外國人正奮力爬上去, 心裡一邊唉嘆,一邊認命的向上爬, 來都來了嘛,要不怎辦呢? 這段石梯不長,但我分了三次才爬完, 到最頂後,還先在一旁喘口氣, 等呼吸平復些,再走進一旁的寺務所收集朱印。 在爬上去之後才發現其實知恩院有分男阪及女阪兩道階梯, 據說是古時男女信眾會分開走。 在地圖上,男阪看起來短短一段,但走起來累得要命, 若是老人小孩,寧願繞遠路走女阪會好走很多。 知恩院和昨天參觀的平等院是完全不同的風格, 平等院如世外仙境、貴族的寺院, 而知恩院則是苦修的試煉,較近似印象中的佛教,刻苦自律。 (在石階旁的石碑刻有「智慧之道」四字,搭上那讓我無言的陡梯,深具禪意啊… ) [御影堂] 本堂也是如此, 階梯扶手形式古拙,但那線條卻是難以言喻的優美, 試著拍幾張照片,可惜都未能傳達當下的感動。 外廊厚實的木地板, 在經年累月的使用下,未上漆也顯出木質的光潤, 今天天冷,踩在陽光照不到的地方,寒氣直透上來, 但若踩在陽光照著的地方,暖意雖緩卻是密密實實的透進腳底, 讓人舒服得不由得坐下來享受一下。 巨大的木門下方有各種樣式的門閂, 龜、蛇、河童,龜和蛇可以理解,但河童不是妖怪嗎? 知恩院出名的是「七不思議」, 但事實上只能看到三個-「忘記傘」、「鶯聲走廊」、「瓜生石」。 且除了「忘記傘」比較有趣,「鶯聲走廊」在其他景點也有(如二條城), 而「瓜生石」在黑門外,因照片上看起來一點也不起眼 (就是一塊黑乎乎的石頭,據說以前長出瓜來過) 就不想特地走那段路。 若是專為「七不思議」而去的旅人,只怕會很失望吧, 但這次我是專挑來了京都三次,還是沒到過的景點而來, 所以即便如此,仍是心滿意足。 [方丈庭園] 更何況,進了方丈庭園後, 我看到了這次京都之旅中,第一株真正滿開的櫻花樹, 雖只有一株,但樹形大且優美,枝條下垂,遊客又少, 走進櫻傘下,獨享拿滿開櫻花當陽傘的奢侈。 (我承認,左右看四下無人後,忍不住在樹下跳來跳去轉圈圈, 天! 晴空白雲、滿開的櫻花傘,若再加個櫻吹雪… 死而無憾啦) [山亭庭園] 繼續向庭園深處走去, 爬上石階,可以在此遠眺京都市區, 這邊有個小小的日式庭院,但非常普通,沒坐多久就想離開了。 若踏著石板小徑再往裡走, 有扇門可出去,門上有告示牌, 意為下午4點後就不要再開這扇門。 心裡有點疑惑,但因在地圖上, 走這扇門可以通往供奉法然上人的御廟, 不用再爬階梯,所以想想還是打開來,可門外竟是墓園。 掙扎了下, 知恩院遊客本就不多,方丈庭園內更少, 現在再加上個廣闊的墓園… 好吧,我體會到:又懶、膽子又小,距離法然上人一定是很遠的, 決定放棄,沿原路回去。 方丈庭園出口旁,有道石階亦可通往御廟, 我又看到那個外國人舉著比我的小數位重得多的專業相機,正在階梯上拍照, (一旁又立著個「智慧之道」石碑=__=) 默默致意三秒鐘,並在心裡再加上個與智慧無緣後,繼續我凡夫俗子的旅程。 [友禪苑] 「方丈庭園」和「友禪苑」票券合售500日圓, 由女坂走下去,中途就是。 園內分兩部份,上半部是小橋流水茅屋,下半部是枯山水, 沒有太多可觀之處,時間不足可省略過。 園內遊客少,又有寬幅長椅可歇息,有人閒坐在椅上看書, 不知能否吃東西,若可以的話,倒是個野餐賞景的好地點。 【往ひさご…的路上】 此時近中午,原本中餐排定下午1時, 但實在餓了,就改行程吧,自助就是這點好。 直走過圓山公園,無視八坂神社、往ひさご親子蓋飯而去。 (進石屏小路後,沿路右轉,盡頭岔路再左轉, 一直下坡走到馬路上時往右邊看,可以看到一棟銘黃色的樓房,那就是了) 但…他居然公休,之前收集資料時沒看到他有公休日啊, 這是今天行程的重點耶 (喂!妳把知恩院清水寺那些神佛菩薩擺在哪…) 小沮喪了一下,再翻翻散步地圖,決定走遠點去天周, 沿馬路向北走,就是八坂神社的鳥居,原本想略掉的景點,居然又走回來了… 【天周】 往右走穿過八坂神社,沿四條通靠右直行, 抵天周時才12時初,但排隊排了半小時以上。 我的位置在油鍋近側, 可以看到當主廚熟練的把食材一丟下鍋,滋滋聲大響, 密密麻麻的細小油滴也在空中翻飛,爭相往排煙口而去, 店裡油炸味濃厚,一直到晚上回民宿,外套還滿是油味。 點的是星鰻炸蝦飯: 星鰻太薄,尤其靠尾部的部份嚼起來柴柴的, 幾乎沒有魚肉的口感,都是麵衣,大約兩片加起來的厚度會比較合適。 炸蝦極佳,外酥內彈牙,熟度剛好引出鮮甜而不過硬, 它的大小味道口感都無可挑剔。 醬汁味道不錯,但太油,故吃到後來會有些膩,可灑上山椒粉或辣椒粉增添香氣。 回到八坂神社前, 先在四條通和東大路轉角處的麵包店買了豬排三明治做為下午的點心。 (¥230,保存期限只有一天,志津屋祇園店) 【八坂神社】 吃飽喝足,我就有力氣與心情參觀神社了:p 雖說八坂神社是祗園祭的起點, 許多祗園商家來祈求生意興隆而香火鼎盛, 但不知為何,對這個神社實在沒有感覺, 所以收集個朱印,再沾沾美容神前的神水,就算結束。 (對寺院的感覺不太好形容,總之就是在其中感覺不到平靜, 心情浮燥,總想快點離開,通常這樣的寺院,我就不太會去) 【高台寺】 (含圓德院、掌美術館) 高台寺也是今天的參觀重點,含圓德院、掌美術館共通卷900日圓。 買共通卷會送一條布巾,材質是普通的白綿布, 上面印著東山簡單的山岳位置圖。 其實並不是很想要,但日語不好,怕夾纏不清,所以還是微笑道謝收下。 在售票口左側是朱印處, 以動線來說,應該是先收集朱印,再購票, 因為購票後,售票人員會順手將高台寺的部份撕下, 可我又退了出去集朱印,才入場, 有種沒給票就走進去的感覺,小怪。 入高台寺,正好一陣風起,遊客驚喜輕呼, 左側粉色櫻瓣乘風揚起,片片飛舞飄落。 一位中年遊客手持攝影機順花瓣飄落方向跟拍, 但我的小數位,根本沒法拍:<。 [書院] 書院內展出的古物不多,但件件可見當時盛行的華麗風格: 豐臣秀吉穿的絲拖鞋,大紅色而且很小 (他們真確定不是寧寧穿的嗎? 若真是秀吉的鞋,那…他該不會比我還矮吧?) 一件厚重外掛上遍布刺繡,嗯… 看起來很「結實」, 是那種重複繡,使繡紋凸起的繡法,每個花大約有0.5~1公分厚。 或許是由平民一躍成天子,就像暴發戶一樣,花了多少錢, 就一定要在外表上看得出來,顏色鮮亮,而且金光閃閃。 桃山文化實在不是我喜愛的風格,非常的不耐看。 [大方丈] 大方丈屋緣舖有紅氈,可坐在上頭觀賞庭院。 院內有棵近滿開的櫻花樹,若少了這棵櫻花,高台寺減色不少。 今天天氣晴朗,襯著深色唐門和乳黃色圍牆, 庭院舖的白砂,白得眩目。 上下交映,使淺色櫻花像團團瑩白新雪。 (陽光強到晚上回民宿後,發現鼻頭有點曬傷,還擔心變成褐鼻子就尷尬了) [開山堂] 開山堂未重建過, 天花板是用北政所的座車和秀吉的船改成, 圖案色彩還相當完好。 木造房舍,會風化,會蟲蛀,若遇上火災更是屍骨無存, 能保存數百年,的確是非常難得。 高台寺最好的一點是每個重點處都有解說員,非常專業, 在解說時像反覆播放的錄音一樣,口齒清晰流暢, 結束後,稍歇一會,又開始重覆。 若有人提問,會進一步解說, 若無人提問,只要有新進來的遊客,也會自動開始。(可惜全是日語,聽不懂) [靈屋] 靈屋下葬著寧寧,內有寧寧和秀吉的塑像, 佛龕是高台寺的參觀重點-華麗的高台寺蒔繪。 在深色底漆上,用金屬色漆描繪花草, 龕門內外都繪滿,且內外圖案不同。 不知是當初用的色料本就不同, 還是偏光效果,或是褪色程度不一, 看起來有的偏銀白,有的金黃,還有的帶有銅紅色, 因只能遠觀,無法確定。 若想拍臥龍廊,由靈屋向下拍的角度最好, 真有黑鱗巨龍蜿蜒而下的氣勢。 (忘了在那本旅遊書上看過由正上方拍的臥龍廊, 但實際拍的時候,因靈屋與臥龍廊正上方相接處圍著, 不能進入,所以拍到的龍稍偏右了些) [傘亭、時雨亭] 傘亭和時雨亭, 竹子搭建的兩座茶屋一圓一方,也是原物, 現在已不能進入,外表看起來普通了點, 或許是因為年代久遠竹子帶有黃潤的色澤。 把相機伸到窗子下,可拍到傘亭的傘狀屋頂結構。 【圓德院】 圓德院是寧寧娘家所建的家廟, 但去參觀時,並沒看到有塑像或牌位之類的物品。 從我進門到出來,遇見的遊客不到五個, 是個可以慢慢細看的景點。 不像高台寺不是禁止進入, 就是用圍欄限制遊客只能遠遠的看, 圓德院不大但精緻,且裡面幾個小房間可以進入, 即便它的價值可能不及高台寺的堂宇, 但相較之下,更喜歡這種伸手可及的真實感。 [北庭] 由伏見城化粧御殿前移來的北庭,是我少數真的喜歡的枯山水 (總覺得庭園就應該要有小橋流水) 整體構圖平衡,架著粗壙的石橋和打磨平整的板狀石橋, 大小粗細相映襯,卻一點也沒有違和之感。 我進去時,前廊坐著一位五十許的婦人,正靜靜觀賞北庭, 解說員剛對前一對老夫婦解說完,送他們進入迴廊後,立即迎上來。 向她表示自己日語不佳,她就笑笑請我慢慢看,並退開來。 或許因為人少,這裡的解說員有「迎客」和「送客」的感覺, 使遊客像是來造訪某人家裡似的, 或許是因為這樣,我一直覺得圓德院不像廟,倒是很像寧寧的居所。 【掌美術館】 掌美術館只有一層樓,約20~30坪吧, 面積小,展出的物品也不多,但看來都是精品且是真品。 無論是漆器或盔甲都維持一貫的華麗風格, 若是北政所或秀吉的迷,應該會想來看, 但若不是,大概只因共通卷已包括此處就順道一遊吧。 高台寺、圓德院和掌美術館中,其實最喜歡的是圓德院, 喜愛它人少、安靜的舒適感,和近在咫尺的真實感, 遙想當年,住在裡面的人們應也是如此穿梭其中。 【二、三年坂】 二、三年坂與清水寺都是舊地重遊, 但因日式風情濃厚,還是很值得來第三次。 (若下次來時是楓葉季,還是會把清水寺加入行程中) 因清水舞台的大名,二、三年坂上遊人如織, 外國客不少,日本本國客更多,且因附近有和服體驗店家之故, 常可以看到身穿和服或藝妓裝扮的遊客,亦成為風景的一部份。 【かさぎ屋】 此時天色近晚,接近晚餐時間, 但中午的天周熱量十足,一點也不覺得餓, 正好去詩人竹久夢二喜愛的甜食店嚐嚐已流傳了上百年的點心。 這家店古色古香,即便不知詩人之名,也可以來看那年代店舖的模樣。 房子為木造,內外都是深棕色,室內空間真是僅容旋馬 (以高度來說,馬大概得低頭才進得來) 若背著大背包,在走道上轉身時要小心別打到身後的客人。 牆上柱上貼著一些有趣的圖文,在等上菜時,可以看看。 桌椅看來都很古老,位子相當小,因座位有限,需與其他人併桌。 (有的店是寧願讓後來的客人等著,也不會要求併桌的) 和我同桌的是一位日本小姐帶著一位西方人, 日本小姐點的是紅豆湯,在這冷冷的天氣裡,冒著熱氣,看起來香濃可口, 可是印象中,日本的紅豆湯都非.常.甜,我不敢嚐試。 我點的是三色荻餅(¥600), 搗過的糯米還留有些米粒的形狀, 吃起來已是麻糬的口感,只是沒那麼緻密, 外面分別裹著白豆沙、紅豆沙和顆粒狀的紅豆,附有一壺熱茶。 茶壺與茶杯似都是紫砂材質, 色澤略暗、質地堅硬而厚度薄,若以指彈,音色應清亮。 壺不大,約可倒個二至三杯,喝完時,店家會主動來幫妳加水。 壺內有茶葉,第一泡要小心別泡過頭,第二泡味道就淡了。 這三色荻餅並非絕世美味, 但因其歷史感及名詩人的加持,此店相當特別,值得一遊。 【七味家】 本來是不餓,吃了點心後有點飽了, 在二三年坂兩旁有許多小店可逛,走進有名的「七味家」。 櫃台上擺著小罐的各色調味料, 若想試味道,他們會在小紙杯中倒入少許柴魚(?)湯, 並請客人自行由調味罐中取適量加入湯中晃勻再品嚐。 我一剛開始不知道,把七味粉和山椒粉取少量於手心,直接試味道。 不過台灣人常用的不是日式高湯,用他們的方法試, 我反而不喜歡七味粉混上柴魚湯的味道。 【清水寺】 第一次來清水寺夜觀(¥400),可惜櫻花沒開多少, 但正逢主祀的千手千眼觀音開帳,因對觀音菩薩一向很有好感 (是因為觀音像通常比較美麗嗎??),所以想一定要去參拜一下(另收¥100)。 (原本是每33年開帳,上次是2000年,下次應是2033年。這次是特別活動。) [本堂] 排隊頗長,大家依序進入後,可以跟寺方人員買蠟燭(好像也是¥100), 在底部用黑色簽字筆寫上自已的姓名,插在燭台上。 但是日本人用的是白色蠟燭,實在不習慣。 他們的參拜法也很有趣, 幾條五彩繩索,一頭在觀音像上,另一頭垂下,供信徒握住。 我看到有人抓住繩索後,會用力甩一下,再靜握著一會,似乎是在默禱。 我握住輕搖後,心裡和菩薩打聲招呼, 退到旁邊,看到有錢箱,就投了五圓進去(順序好像倒了)。 無論宗教信仰,裡面的佛像都是這古寺的傳寺寶, 彫刻精細,頗有古風,也是值得一看的。 (近年看到的佛像彫刻常比較淺,細節部份較少或不太精細) [隨求堂] 另有個有趣的體驗-胎內めぐり(另收¥100)需脫鞋,將鞋子裝在塑膠袋裡。 跟著人龍,走下階梯,剛開始只是較暗,轉了個彎後,就是伸手不見五指了。 一般人平常非常依賴視覺, 一下子要在黑暗中前進,是真的會感到緊張恐懼。 雖然人很多,而且左手邊還有每顆約拳頭大小的念珠狀扶手可抓著前進, 但眼前一片黑,忍不住伸手輕扶著排在我前頭的老先生背的帆布背包, 但又不敢抓太緊,怕他察覺,會以為有人要趁暗打劫。 不時可聽到其他人緊張的低語, 但大家的秩序仍非常良好,不會大聲喧嘩或推擠, 這種活動大概沒法在國民禮儀、道德、治安不好的地方做。 在黑暗中前進好一陣子後,眼前開始出現柔和的光線, 繼續走,在一個較寬敞的空間中,有一塊光滑的石頭, 我看前面的人經過都會摸一摸,所以也跟著摸, 再前進,又會走入黑暗中(這時真是感激前面那位老先生和他的背包阿) 這次走的距離較短,就回到地面上。 出來後,先深呼吸一下定定心,這才仔細看立牌上的說明: 體驗回到胎內(那顆石頭)時的安心,重獲新生之喜悅。 不由得有些啼笑皆非… 就感覺的部份是完全說中, 但跟回到胎內與否無關,單純是因為黑暗中行走的緊張不安, 看到微弱光芒時不安減輕,最後出來整個鬆了口氣。 [奧院] 那一晚清水寺寫朱印的是一位老伯, 因為他寫的字比今天收集的其它幾位先生小姐都好看許多 (其實知恩院的也不錯,但八坂神社的就…) 再加上晚上燈光的加持,光影間的朦朧,如真似幻的氛圍, 讓我打破不拍人的原則,徵得老先生同意後,留下唯一一張神官的照片。 夜晚的清水寺很有神祕感,偏紅色的光,現場看還沒太多感覺, 但我的數位拍起來卻是很有「氣氛」,適合靈異節目 冏rz。 下山時選擇由「清水新道」走下去, 真的人很少,而且大部份店都已關了,蠻暗的, 不過可能是櫻花季開放夜參之故,人雖少,還是有遇上幾位正要上山的遊客。 清水寺是少數人多、又吵(因有很多旅行團及修業旅行的學生), 但我還是很喜歡的景點,雖然說它境內,光朱印就有三處,每種不同, 再加上特別展覽都還另外收費,但考慮到古蹟維護很花錢,就覺得也還可以接受。 今天沒有排定的晚餐, 正好原本要做下午茶的豬排三明治就當作晚餐了, 這份不到300日元的晚餐卻讓我吃得很滿足, 麵包軟Q,豬排醬酸香,肉本身也很嫩, 即便冷冷的吃,也不會有油膩感,我想若烤一下應該會更香。 後來,去嵐山的前一晚經過祇園,想再去買來隔日在鳥居本野餐, 但店員表示它的保存期限只有一天(當天要吃完), 猶豫了一會(覺得天氣那麼冷…),最後還是放棄了,實在很想再吃一次。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48.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