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08:30 木屋町通賞櫻 09:30「四条河原町」乘市巴5至「京都車站前」→ 「京都車站」JR山陰本線(230,20min)至「JR嵯峨嵐山站」→ 10:30 租自行車 11:00 鳥居本 (嵯峨鳥居本町並保存館) (午餐) 13:00 大覺寺 →森嘉豆腐→15:00 還自行車→ 15:30 鶴屋壽(櫻餅) → 16:00 天龍寺→ 18:00 廣川(晚餐) → 18:30 渡月橋、中之島 → 19:00「京福嵐山站」乘嵐電至「四条大宮」→ 「四条大宮」乘市巴206或207至「河原町五条」 【木屋町通】 昨晚聽增井媽媽說木屋町通的櫻花開了, 今天就特地改行程,沿著鴨川,走過五条大橋,轉入木屋町通。 果然花開得很美,花開程度至少有七八分, 可惜的是日本的電線似乎都沒地下化, 一束束電線就沿著櫻樹上方,從盛開的櫻花中間穿過, 無論遠拍近拍,永遠避不開那些電線與電線杆。 另外一點,木屋町通白天常有車通行, 一旁的人行道非常狹窄,僅容一人通過, 有時還會被障礙物檔住,必須從車道繞過,散步的舒適度不佳。 若白川南通與木屋町通只能擇一,那白川勝出, 但木屋町通人潮比白川少得多,如果能早一點出門, 在路上沒什麼車時,木屋町通也是不錯。 尤其今天大晴天,光線足,天很藍,花拍起來非常出色。 沿著木屋町通走到四条通上,由「四条河原町」乘市巴5至「京都車站前」, 巴士到京都車站前,路旁的圍牆吸引了我的目光, 查了下地圖,是東本願寺的外牆,本有中途下車的打算, 但因今天的行程已經晚了一小時多,只得作罷。 【どろっこ おじさんの自行車出租】 在JR嵯峨嵐山站一出來,轉進右側小路(どろっこ小路), 走一會兒就可以看到自行車停車場,出租受付處在右手邊。 於出發前搜集的資料上, 「JR嵯峨嵐山 自行車出租處」營業時間為9:00~16:30,租一天是700日元。 不過到現場看,營業時間為9:00~17:00,受付時間是9:00~15:00,一天1000日元。 (公司名: 嵯峨野觀光鐵道(株) TEL 075-881-4898) 印象裡不需押金,也沒押護照,會請客人寫下姓名、連絡住址及手機號碼, 然後教客人如何使用車鎖,還會好心的告知大覺寺的方向。 不過每次別人說得一副很輕鬆容易的時候,就是我會迷路的時候… 【嵐山-嵯峨野】 照出租店大叔指的方向騎去, 不多久就看到寫著大覺寺的牌子,還標了方向, 這下更放心了,也不再確認地圖,就照標示的方向轉。 騎著騎著,騎進了一片住宅區,更糟的是,這片地到處是死巷, 轉了幾圈後,連來的方向都搞不清楚了, 路上沒人,還不時有狗吠聲,嗚…我不要騎著車被狗追啊 ~>___<~ 趕緊翻開地圖,猜測現在的位置應該在哪裡, 感謝散步地圖夠詳細,連這種小巷道都畫得清清楚楚, 辨明方向後,往回騎去,終於回到大馬路上。 因為時間已近中午,決定先去鳥居本。 得到教訓之後=_=,每騎一段路,尤其是遇到岔路時,必會翻開地圖確認。 因為騎車技術不佳,不敢一直騎在大馬路上,盡量挑沒什麼車的路走。 這些路騎起來很舒服,別說沒車,連人也沒幾個,只是得不斷確認地圖。 路上遇到位大叔騎著機車,看我在路口翻地圖, 好心的停下來,告訴我大覺寺的方向。 可能是因為大部份觀光客都是去大覺寺, 所以雖然我根本沒說我要去哪, 租車店的大叔和騎機車的大叔,都直接指往大覺寺的方向。 不過我還是解釋我是要去鳥居本,要不往大覺寺要右轉,鳥居本要左轉, 若我自顧自往鳥居本而去,大叔可能會急著把我攔下來,要我往右走。 行過森嘉、清涼寺的山門,快到祗王寺一帶時, 走在前方的兩位外國人停下回身向我問路, 但我沒聽過他們想去的地點,委婉的告訴他們我也不是當地人。 四下張望想找個當地人幫他們,但除了我們外,一人也無。 只得再問他們一次目的地,這次他拿個卡通地圖指給我看, 還好上面有漢字和英文拼音,他們是要去祗王寺(KiOoGi), 如果只有英文拼音,我一定還是一頭霧水。 卡通地圖是給外國觀光客看的,畫得很簡單,難怪他們會找不到路。 【鳥居本】 往鳥居本的路是一連串的上坡, 剛開始還算平緩,可以順利騎上去, 但後面會變陡,騎起來相當吃力。 終於氣力不堪負荷,放棄繼續騎上去, 想找地方停時,一時找不到停車位,又不敢亂停, 只得牽著車繼續往上走。 還好這時已經很接近化野念佛寺的入口, 經過入口往上走一小段,就看到自行車的停車場。 停好車,鬆了口氣,在山坡地徒步可比騎車輕鬆多了, 這一帶空氣清新,往上走,終於看到可愛的茅草屋。 鳥居本保存街區不大,短短一段裡, 明顯可看出上半段茅草屋頂的農家風格 和下半段黑瓦屋頂的町家風格,兩者風格迥異。(町家:城鎮中的商家) 那茅草屋實在太可愛了,像童話故事裡的場景, 在愛宕神社鳥居旁的茅草屋是「平野屋」,提供茶點和香魚料理。 屋外有鋪著紅巾的座席,日式傳統風情十足,只是價格十分昂貴, 正餐至少5000日幣以上,茶點(麻糬附抹茶)也要840日元。 走到鳥居本的盡頭是愛宕神社的鳥居, 不過真要走到愛宕神社大約還要二小時以上, 鳥居設這麼遠,是表示神境廣大嗎? 雖然愛宕神社是京都古老的神社,祭拜火神, 相當符合我平安時代的主題,但實在沒那個時間和體力特地去參訪。 在鳥居前分為左右兩條岔路, 右邊可往愛宕念佛寺、清瀧及愛宕神社,左邊會通往保津峽, 左邊的路口有個「清和天皇水尾山陵 嵯峨天皇皇后嵯峩陵 參拜」的石碑, 有很多登山客由此路走入鳥居本。 鳥居本的人很少,除了幾群登山客,觀光客只有個位數。 【鳥居本町並保存館】 保存館是明治時代的町家, 修復後,展出昭和初期的鳥居本街景模型及京都街景照片, 土間裡有爐灶,門外有可收放的長椅供行人坐下休息。 登山客們將背包堆放在長椅上,走進保存館借廁所, 看山友們和管理人攀談時的自然模樣, 看來登山客來此借廁所似乎是常態。 等登山客離開之後,我坐在門外長椅上, 翻出昨天受贈的大阪燒麵包, 就著眼前的古老街景,開始享用我的午餐。 古老靜謐的氛圍,讓人很想多享受一下, 但或因這兒近山區,靜靜坐了一會後,風吹起來有點冷。 起身走進保存館,參觀街景模型。 模型做得非常精細,和現在的樣貌大致相同, 吸引我注意的是平野屋的部份, 原來在昭和初期,平野屋是那麼大的旅館, 在剛剛看到的茅草屋頂後方,還有大片池水環繞著屋宇庭院。 保存館的管理員(好像是義工)熱心的試圖解說, 我日文不佳,整個就是對牛彈琴的那隻牛,只有聽懂一些。 好玩的是她問我從那兒來後,她說她也很想來台灣玩, 這…該不會對每個國家的人都這麼說吧^^b。 管理員熱情的請我在角落小桌上的簿子簽名留念, 旁邊還有紀念章可以蓋,紀念章上沒有圖, 只有「京之博物館 嵯峨鳥居本町並保存館」等文字。 【ADaShiNoMaMi 蠶繭人形】 回到化野念佛寺,騎上自行車,控制好速度,下坡時很省力。 到下面一點,是商店街,賣各式紀念品。 嵯峨野產竹,店頭上常見竹製品。 這條路上最特別的一間店就是蠶繭人形, 如果要買紀念品,這間店會是好選擇。 因時間不足,而且自行車不知要停那裡,就只在店門外看看。 櫥窗內有鳥居本街道模型, 看著自已剛走過的街道縮小呈現在櫥窗裡, 還有蠶繭做的僧侶們、坐在人力車上侍從圍繞的富家小姐、 商旅、參拜信眾等走在愛宕街道上, 不同人形還有不同的表情,十分有故事性,整個真的就只有可愛可以形容。 櫥窗外掛著平衡玩具, 一隻隻用蠶繭做出的雪白猴子,在鐵絲與釣魚線做成的鞦韆上玩耍, 風起時,在風中迴旋晃盪,風靜時,仍帶著輕盈不穩的平衡。 在往大覺寺的路上,單車迎風穿過田野, 風輕雲淡,空氣涼爽,地勢平緩,視野開闊, 實在是打心底的同意,旅遊書上對此地 「風光恬適,適合散步或騎單車體會隱居避世的昔日情懷」的描述。 【大覺寺】 大覺寺本是平安時期嵯峨天皇在嵯峨野避暑的離宮, 歷來和皇室關係匪淺,在布幔上、屋瓦上 甚至是窗格上的鎏金裝飾,四處都有皇室的菊紋紋章。 現在雖也是寺院,但內部裝潢、設備、文物等的確和其他寺院不同, 有種內斂的氣勢,低調的奢華。 包括宸殿前的「右近之橘」、「左近之梅」, 庭院中平台上展示的華麗車輿,及那片大到可供遊湖的大澤池, 在在透露了此間舊主人的身份不同一般。 式台玄關前的院子裡有低矮的松樹密植成一大片, 但聽到旁人的解說,這成片的松樹其實只有一株, 他們低俯下身,試圖去看樹底,一面嘖嘖稱奇。 待他們離開後,我也好奇的去看樹底, 的確不是很多株湊成的,但因底下枝條繁多, 主幹是否真只有一株,也無法確定。 或許是因建造年代不同,寺內建築座座風格不同,由木造迴廊相連, 不知為何,廊柱近地處,都漆成白色。 行至五大堂後面,有一大片平台,站在此處,可將大澤池盡收眼底, 大澤池畔春櫻半吐,廣闊水面上大群水鴨悠游,不時翻下水面覓食。 不知大覺寺舉辦中秋觀月活動時,是否可泛著小船在水中撈月? 在日本看到的屏風畫, 畫櫻的都美(圓德院,雪月花),畫松也…還好, 但畫梅的少了那遒勁風骨, 畫竹就更是格格不入,雖看得出是竹, 可是不是畫得圓圓肥肥的(圓德院,松竹梅,那竹筍倒是看起來頗好吃) 就是過於細弱無力(大覺寺), 看慣了中式畫風,看到日式畫風, 讓我想學那肯x基廣告,在地上翻滾,這不是竹、這不是梅 ~>___<~ 大覺寺的御朱印在入口處, 可以把朱印帳交給他們,領號碼牌後,先進去參觀, 出來時就可領回,不用在那邊等。 因進來時沒留意到,要離開時才去寫朱印, 窗口的女士問了我什麼,但我完全不懂, 她連換了2、3種問法,最後實在急了,冒出一句「見だ?」, 我忍不住笑了,因為我終於懂了, 她之前說的都一長串,八成是加上了敬語。 用敬體回答我看過了,大約是對客人使用常體, 她覺得失禮,有些不好意思的樣子,請我在旁邊稍候。 我走至邊間,看著展示品的說明, 過了一會,那位女士特地將寫好的朱印帳送了出來, 這下換我覺得不好意思了XD 天空中雲量慢慢多了,雖氣象預報是晴天, 但若下雨了,騎自行車撐傘十分危險, 放棄大澤池,決定趕緊回嵐山站還車。 ps. 大覺寺的自行車駐車處在停車場旁特產品店的後面,是免費的。 從馬路上沒看到明顯標示,找不著的話就問店員吧。 【森嘉豆腐】 行至森嘉店前,看到店前有人在排隊,心裡有些猶豫, 森嘉是有名的豆腐老店,天氣冷應該不會壞, 可是豆腐重,帶著走有點累…(後來才發現該考慮的根本不是這個orz) 接著又一輛車停下,兩位婦人下車加入店前的排隊隊伍。 實在忍不住,決定也跟著去排。 在店門外有個大大的看板,列出該店的產品及價格, 若是自已帶容器去裝的話,可以只買半塊200日幣, 若要買他們包好的,則是一塊400日幣。 我看是台灣也常見的塑膠盒上有封膜的包裝,就決定買了,想帶回台灣。 後來在回去時的嵐電上,我有打開提袋口聞一下, 滿是黃豆香,沒壞,就安心的綁好袋口。 實在是我太遲鈍了,封膜的豆腐怎聞得到豆香, 回到民宿想把它拿出來時,發現它 破.掉.了 無言的看著它,當下飄散的豆香味似乎在嘲弄我似的越發強烈。 沒法子了,雖然只破了一角, 但包裝破損,一來不知怎麼塞進行李箱, 二來它存放的時間會更短,只能放棄帶回來。 用布丁匙挖些放進杯裡,聞一聞,很香,吃一點,也真的沒壞, 把可以吃的東西丟掉實在不太好, 只好厚著臉皮問增井媽媽能否收留它…(給您添麻煩了… >__<) 【鶴屋壽】 還了自行車,車店大叔看到那袋豆腐,還跟我說那家豆腐很好吃。 XD我知道呀,所以才在明知下面還有行程的狀況下,還買了豆腐帶著走。 在嵐山鶴屋壽,點了櫻餅和煎茶的組合(¥670)。 櫻餅不會太甜,飄散著香氣, 以道明寺糒製成的外皮內包紅豆餡, 外層再包上兩片醃漬過的大島櫻樹葉。 簡單來說,就是包了鹽漬櫻葉的麻糬。 不過這道明寺糒,是把白糯米先蒸熟再晒乾製成的和果子材料, 作成外皮時,米粒沒完全搗爛,和二年坂上かさぎ屋的麻糬相同, 但米粒的Q度較佳,有種還粒粒分明的彈牙口感。 而櫻葉帶著清淡香氣,放入口中,香氣會更鮮明, 特別是在咬斷葉片時,在唇齒間俐落斷開的感覺,是整個過程中最令人享受的部份。 至於煎茶嘛…或許是我不會泡。 店員上茶點時,附了一小壺內裝熱水的保溫瓶, 盛了八分滿熱水的陶杯,還有裝著茶葉的茶壺。 她示意我把杯中熱水倒入茶壺,我倒了,可是她沒說等多久, 所以我等一會,就倒一點出來嚐嚐味道, 等到覺得味道差不多了,再全部倒出來, 以台灣茶來說,這樣可能沒問題,但可能日本煎茶本身味道就清淡, 等我覺得味道夠,其實已泡得太久, 在茶水稍冷後,更是苦味盡現,每啜一口,都忍不住皺眉。 在櫻花季品嚐櫻餅, 香氣、色澤、搭上落地窗外的景色,整個就是日本的春天 慢條斯理的享用完櫻餅,離去前想買櫻餅當禮物,發現它的保存期限只有四天, 詢問店員後得知,在京都車站地下一樓有櫃,就決定明天再買。 (不過後來去買時,因是在嵐山作好,再運到車站之故, 保存期只有三天,根本是一樣的XD) 【天龍寺】 雖然天龍寺的開放時間到17:30, 但在下午4點左右,幾座子院已在門口擺上柵欄。 其實這些子院也不是參觀重點, 不過看到了座「慈濟院」,因為和那有名的花蓮慈濟同名,就在門口拍了幾張。 這一路上參觀了無數寺院, 因為實在太多神,且不明參拜規則, 我幾乎都是不拜的,也不對神像拍照。 可是在這天龍寺外, 我看到了個外國遊客應該都非拜不可的神像-飛雲觀音, 重點上面附的一行較小的字-「飛航安全」。 日本人實在厲害,連近代才有的航空, 都已有神可拜,而且還十分貼切。 這實在太有趣了XD, 祂讓我打破了雙重規則,我先參拜過,然後拍了照。 (雖然是神,但為何我覺得其中有些惡搞的趣味呢?) 來過嵐山三次,都有走竹林小徑乘坐小火車, 但這天龍寺卻一直無緣得見, 所以雖是和平安時代無關,它卻是今天行程的最重點。 一次購入本堂及庭園參拜卷(¥100+500),先入本堂。 總覺得, 屋宇之美,要由戶外,襯著花木池泉一起欣賞才美; 庭院之美,要由屋內,置身幽微,以門窗為框,襯著映入的天光一起觀賞才美。 日式房舍的設計,室內外視線的通透連結, 讓人雖在室內,卻更強烈的意識到室外庭院景色。 我靜坐在塌塌米上,聞著稻草乾淨的氣息, 從庭院中的綠意,到樑柱上的木紋,仔仔細細的去品味這寺院的美麗。 在堂宇廊下流連忘返,最後是雲層攏來, 暗下的天色提醒了我,時間快不夠了,才趕向庭院入口。 在這近關門時間進庭院,好處是人少了很多, 壞處是光線變弱,拍起照來缺乏光影對比的立體美感。 雖是以櫻花吸引遊客,在這春暖花開的時節,其實很多花卉都正盛開, 只注意櫻花的話,那可是會錯過不少美景。 進去庭院就先是一片三葉躑躅,白花紅花盛開, 我猜是杜鵑的一種,樹上無葉,但花苞似杜鵑, 盛開的花朵也似杜鵑,只是裂得較深,不同常見的喇叭狀,展開幾近平面。 行至百花苑,盛開的花種約有五到六種,但沒有一種我認得的XD, 其中一種像梅花,可是這個時節開似乎是晚了點,其他的連似曾相識的都沒有。 登上「望京之丘」,是真的可以望向京都市區,不過太遠了, 還是居高臨下,襯著盛開的櫻花看天龍寺比較美。 櫻花盛開,成串成片層層疊疊, 恍若層層小瀑布組成的大瀑布。 在如流瀑的櫻花間窺見屋角廊欄, 似真似幻,宛如仙境一般。 邊走邊讚嘆景色之美,完全忘了時間,才想說,怎麼路上沒幾個人? 走到本堂後,已有工作人員正在耙梳曹源池畔的白砂地, 本堂的門扇也已閣上,看來我是不知不覺逛超過了他們的開放時間, 趕緊快步離開天龍寺。 天龍寺的御朱印,是真的完全用印的,沒有手寫的部份, 不過字體優美,而且既然我沒抄經,就直接購入朱印, 也就別抱怨他們捨棄了傳統的書寫方式。 【廣川】 這家鰻魚飯,是看某板友的分享後, 口水分泌大增,決定此行定要到訪之處。 雖然開在京都嵐山,但料理法卻是正統江戶風。 點了鰻重定食(¥3150), 內含一鰻重、小菜兩種(份量和單點的不同,一為鰻魚涼拌,另一為薄切的鯉魚生魚片) 、漬物一碟、湯可選清湯或紅味噌湯。 打開鰻重的蓋子,撲面而來醬汁及魚脂混合的焦香味,讓我迫不及待, 挾開鰻魚,連飯送入口中,一面品嚐,一面滿足得瞇了眼。 在日本,飯好是理所當然的,炊得粒粒晶瑩透亮, 在送上桌的過程中,米飯半吸入醬汁及鰻魚的味道, 讓所有味道適當的成為一體。 醬汁微甜,但不過膩。 鰻魚肉嫩,厚薄適中,魚脂豐富,香氣醇美而毫無土味, 最重要的是那炭火烤出的焦香,徹底勾起食欲。 魚涼了,總是較腥些,鰻魚油又多,本以為一定要趁熱食用, 但這盤涼拌鰻魚打破了刻版印象。 味道帶些酸甜,魚肉較硬實些,不過嚼開後鰻魚的香味一樣飄散開來, 雖是冷魚肉,卻是意外順口。 至於鯉魚薄片, 應是鯉魚肉薄切,泡冰水後瀝乾盛盤,沾醬食用,可是魚肉本身沒什麼滋味, 視覺上紅白對映鮮明,吃起來卻有些令人失望了。 漬物的話,我想是我吃不慣,還是台式酸甜的醃菜比較好吃。 我選的是清湯,高湯清淡卻有味,香氣雅緻,味道偏淡,但相當令人回味。 濃重的鰻魚飯,配上清爽的湯品,平衡口中餘味,搭配起來恰到好處。 瞥見對面桌上的串燒, 好像是鰻魚肝還是魚肚之類的東西,看起來頗令人垂涎。 正估量著要不要點一份, 隔壁桌一對老夫婦,各用一碗饅魚蓋飯, 靜靜用完後,起身結帳,腳步有些蹣跚, 在拉開店門後,老先生還回頭牽好老太太的手,才一同步出門口, 在那瞬間「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出現在腦海中, 人生中兩人相互扶持,在遲暮之年,還共遊嵐山, 一起品嚐著相同的味道,這真的是當夫妻最令人羨慕的境界了。 在這間店中,似乎沒有外國客,更沒有單人客, 日本人常是各人點碗饅魚蓋飯,再合點配菜。 想想一個年輕女生,獨自一人進店,點份套餐, 邊吃還邊陶醉其中,似乎還真是滿怪的:p 大約是如此,離去時,服務生幫我拉開門後, 還好奇的問我是否是來旅行的,嗯… 女生一人旅行很怪嗎? 【渡月橋、中之島】 在這次行程中安排了幾個夜間點燈景點, 有白川、清水寺、嵐山三個,最令我意外的是嵐山的中之島。 太陽已下山,天空只剩微亮,華燈初上。 白天人潮洶湧的街頭,現在十分冷清, 兩旁的店家不是已熄燈,就是正在收拾店面。 怪了,嵐山不是開始點燈了嗎? 怎不像清水寺或白川那樣人潮洶湧呢? 在清水寺,還一大堆人排在寺門前,等著入寺呢。 心下奇怪,腳下未停, 步至渡月橋,往上游看,河岸上的點點燈火映在水面上, 襯著墨色遠山,天色餘光映出了隱約山線。 這幅景色宜古宜今,極富詩意。 嵐山風情不只是四季不同,白日黑夜迥異, 在清晨黃昏的光線下,更籠罩著神祕氛圍,令人屏息。 明知我的小數位夜拍能力奇差無比, 但如此景色,還是讓我試圖留下一點紀錄, 雖然最後仍是大失敗XD。 站在近下游側要拍上游景色, 渡月橋上湍急的車流,增加了照相的難度。 天色變化得很快, 要再繞到對面去,只怕景色和剛剛看到的已完全不同, 所以只是靜立原地,細細瞧著這幅景色,直到隱約的山線漸漸消失。 到了中之島, =__=? …不是有點燈活動嗎? 為什麼人不多、燈沒幾盞、兩邊的小攤都收得差不多, 而且視線可及的櫻花樹只有一株? 看看那孤獨的(?)盛開的櫻花樹, 這…該不會就是嵐山櫻花季的點燈活動吧? 試著看向中之島深處,真的沒看到燈光耶。 抓抓頭,帶著滿心的疑問,打道回府了。 【中村屋】 在行前資料上,中村屋的營業時間只到下午6點, 但可能是因應嵐山的點燈活動,在約7點左右還開著。 雖然肚子飽飽,但看到了,不買我一定會後悔XD。 一個可樂餅80元,小小的而已, 才剛起鍋,還很燙,外皮酥脆,內餡綿軟濕潤,而且好香喔。 坐在嵐電售票機前,吃完可樂餅後,購票搭上嵐電。 據說嵐電有其特別之處,不過或許是我搭的時間不對, 只覺得它行進速度好慢,完全沒感受到吸引人的特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48.227 ※ 編輯: linda67 來自: 61.231.48.227 (08/22 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