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08:10鴨川、五条大橋 08:40「河原町五条」乘市巴205至「金閣寺道」、 金閣寺 11:00「金閣寺道」乘市巴205(204)至「衣笠校前」 11:30 中餐-傳七壽司 12:30「北野白梅町」乘市巴203順時(101、102、51)至「堀川今出川」、晴明神社 14:00「一条戾橋」乘市巴9 (12、67)至「二条城前」、二条城 16:00 神泉苑 16:30「神泉院前」乘市巴15至「烏丸御池」、京都文化博物館 20:00「四条高倉」乘市巴至「祇園」 票券:京都公車一日券¥500 【鴨川、五条大橋】 住在離鴨川這麼近的民宿,卻因行程安排之故,直到今日早晨, 要往「河原町五条」搭車,才見識到她的美麗。 似乎沒有那本旅遊書把鴨川列為重要的遊覽景點,至多是提到夏季的涼床料理, 但由岸邊柳絲間看對岸的華麗日式樓房,矇矓遠山前在清清河水中閒步的白鷺鷥, 在花木盛開的隄岸邊有早起運動的居民,甚至還有個中學生對著鴨川練薩克斯風, 充份展現了古都生活的魅力。 站在五条大橋上欣賞鴨川及遠處山巒, 雖是幅很美,且千年前亦同的景色, 但若要仔細想想,可又沒那麼美麗了。 平安朝時期,鴨川位在京城之外, 無什人煙,又離京城不遠,所以它是處決人犯的好地點。 有一次,忘記是為了什麼事,遭處決的人數極多,據說血水染紅了鴨川。 想想岸邊屍橫遍地的景像,而且還是斬首… 抖~ 往下走有個扇塚,及弁慶與義經像。 因為豐臣秀吉把五条大橋往南移過, 所以當年弁慶和義經相遇的地點, 其實是在現今往北一點的松原橋。 可是弁慶與義經像還是立在五条大橋這邊。 弁慶與義經像都是圓滾滾的娃娃造型,沒啥氣勢, 若不是旅遊書上就有這石像的照片,我還以為我找錯地方了呢。 而且,那個是弁慶那個是義經啊? 【ADO HOUSE】 有鑑於前一天下午餓得頭暈眼花, 在進金閣寺前,到板友推薦的麵包店ADO HOUSE,買些麵包以防萬一。 (路徑:這家店不是很好找,由「金閣寺道」公車站,到金閣寺需爬一個小小的緩坡, 走到緩坡尾端的T型路口時,左轉往前走約3分鐘, 在眼前所見的第一個“紅綠燈”路口再左轉,走30秒,左手邊。 可能是搜尋的關鍵字不對,找不到當初那篇提供詳細路徑的板友的文章, 若有人知道該文,請提供標題或ID,我會改為提供參考文章) 大家推薦的是三角飯糰麵包おにぎりパン, 店頭上有三種口味:柴魚、小魚乾、及梅子口味, 我挑了柴魚及梅子兩種,各130円, 結帳時,老闆娘很好心的送我大阪燒麵包,感覺受之有愧, 因為大阪燒麵包看起來配料及做工都比三角飯糰麵包更加繁複, 當然我不好意思真去看標價,不過我猜它可能比較高。 這三種麵包的基底都是一樣的, 像是古早的蘋果麵包,不過沒有香料味, 口感較現在大賣場買到的蘋果麵包紮實。 我很喜歡梅子口味,滷柴魚片中夾著的酸鹹梅肉使人胃口大開, 吃完後回味再三。 大阪燒麵包的口味非常…有趣,當初想出這個麵包的人一定充滿玩心, 外形像是用麵包做的大阪燒模型,且口味真的很像大阪燒, 但又有點像披薩,因為上面有各式配料,每一口的味道都不完全相同, 一邊嚼一邊仔細辨味,別有樂趣。 大阪燒麵包其實後來變成隔天在鳥居本的午餐, 鳥居本那邊頗冷,且行人稀少,坐在古街道上展示館前的長椅, 大阪燒麵包冷冷涼涼,但想到這是老闆娘的好意,心裡卻是格外溫暖。 【金閣寺】 在原本的計劃裡, 「金閣寺-晴明神社-二條城-神泉苑-歷史博物館」的行程是排在週四, 但昨晚上網確認氣象時,是週三雨,週四晴, 去嵐山預定是要騎自行車的,考慮到行車安全,決定將兩天的行程對調。 所以,今天我看到的是雨中金閣寺, 當然就沒那麼金光閃閃啦,還好雨下得不很大。 和其他地方比起來,金閣寺的遊客中,西方人好多喔, 可能在給西方人的旅遊介紹中,比較努力推銷金閣寺吧。 對我來說,金閣寺反而是個可到可不到的景點, 而遊過後,也真是如此。 金閣寺不大,除了金光閃閃的金閣之外,其他沒有太多可看之處, 當然,又下雨,人又多,也是扣了不少分, 不過,我還是認為金閣寺的名氣遠大於實質。 金閣寺的門票倒是非常有特色,是一張大大的符, 不過因為太大張,想完整沒折痕的帶回家,卻是有點難度, 我把它捲在朱印帳外,再用散步地圖夾著, 帶回民宿後,立刻攤平壓在行李箱底,看起來還好,不過下次我會帶紙筒去裝。 金閣寺寫朱印的地方在近出口處,那天幫我寫的是一位先生, 其實年紀看來也不甚大,但他寫字時手抖得好厲害阿, 結果就是寫出了滿是抖意的金閣寺三字XD。 在公車站等車時,剛好有位爸爸在跟女兒抱怨, 女兒叫他要排隊,可是車來時大家卻沒照次序上車, 就說「那裡日本人都會排隊」(台語直翻國語)。 嗯,這位爸爸,你現在排隊的地方是金閣寺, 眼前看到的,5人中約有3人是外國客,雨又下得不小,就別苛求了。 【傳七壽司】 雨繼續下,寒意逼人。 今天這一帶路上車不多,風很大。 雖然戴著手套,懷裡揣著暖暖包, 但只要脫下手套翻地圖,很快手又變得冰冷。 逆風行至店門口,趕緊躲進店內, 暖氣襲上身,再端上杯熱茶,嗚…感動得快哭了。 手趕緊貼著茶杯,一面暖手,一面看菜單。 菜單有中文版,可是其實沒有差,因為日文版上有漢字。 點的是海鮮蓋飯,以鮮度來說,算是及格, 但以用料來說,比大安差多了,不過相對也便宜得多。 跟爭鮮比,傳七當然好很多, 但似乎也不到值得特地跑去吃的程度, 如果是經過附近的話,倒是可以去嚐嚐,C/P值算高的。 【晴明神社】 到晴明神社時,約是12時許, 就如同板友們所言,神社雖小,但有很多可供拍照的點。 無論是晴明井、那顆厄除桃、 牆上掛的晴明傳說(很有搜神記或聊齋的fu)、 縮小版的一條戾橋、式神像等等, 每個都足以做為一張照片的主題,拍起來也很上相^^。 另外,神奇的事情發生了XD, 本來下個不停的雨,在參拜時,雨勢就慢慢轉小, 到結束時,居然有點陽光露臉了。 這…晴明的神力有這麼強嗎? 之前其他板友提到在雨天造訪晴明神社,然後雨就停了, 本來覺得是湊巧,不過能不只一人遇到,若非晴明神力, 也應是當地地理位置介於易雨及易晴區之間吧。 晴明神社寫朱印的是巫女, 字體比較秀氣,還滿符合電影和漫畫裡晴明的形象。 朱印帳很漂亮,深藍色底,上以金線凸繡神紋五芒星。 為了避開週末人潮,把宇治排在第一天,已在平等院買了朱印帳, 雖是在行前就已考慮過,還是決定先排宇治, 但現場看到晴明神社的朱印帳如此有質感, 沒能用它收集朱印,真真切切的感到遺憾啊… 晴明神社的御守也很有特色 (事實上,日本各神社寺廟的御守都很有特色,會讓遊客忍不住大失血 orz), 其中的厄除守,黑色布面上繡著小小的粉色厄除桃, 或許是因為黑色的肅穆感,看起來就覺得消災解厄效果一定很好XD 另外做成項鍊墜子,上刻有黑色五芒星的水鏡守也是個很好的記念品。 【二條城】 抵達二條城時約是下午二點多,因為二條城不小, 整個城區慢慢逛,需要個3小時左右,而時間不太夠了。 但直接跳過二條城,行程又太空, 所以還是買票進去,打算看多少算多少。(¥600) 因為想省時間,租了語音導覽(好像是¥500), 不過有點失望,講解內容不多,可能自已做功課準備資料還比較好。 而且語音導覽要在4點前歸還,距關門的時間其實還很長, 若是想慢慢看的遊客,要特地去還語音導覽太浪費時間。 另外,租語音導覽給的地圖和說明都是簡中版, 還印得模糊不清,這樣的品質,實在不像是日本觀光該有的水準。 一進去,旁邊就是一間番所,是守門衛士待命的地方,裡面有很多人形, 雖然可以由各人形的動作配件,清楚讓遊客了解當時運作的情形, 但是那些人形作得實在很像用來燒的那種,有點小害怕。 唐門是由伏見城拆來的, 不知是豐臣秀吉太不得人緣,還是搜括得太多,引人覬覦, 他的伏見城被拆得乾乾淨淨,分散在各寺院, 那些華麗建築也就算了,連印著血跡的地板都作成血天井。 二之丸御殿內禁止攝影, 房間都相當精緻,根據使用對象的不同,布置亦略有差異, 使用者位階越高,通常就布置得越華麗, 不過將軍的寢殿倒是出乎意料的簡素, 也是啦,整天都金光閃閃的可能有點刺眼。 二条城最出名的是, 作為德川幕府第十五代將軍德川慶喜宣布「大政奉還」的場所, 在大廣間內,有人形模擬當時的情景。 將軍的位置在較高那半的地板上,距離其他朝見諸侯遠遠的 (一來顯君上的遙不可及,二來心不在焉或表情顯露心情時也不易被發現XD) 不知那時作為末代將軍的慶喜心裡的os是什麼? 二之丸庭園是名勝,但我一點感動也沒有。 明明有小瀑布進水,可是大部份的水面一片凝滯; 水面本已不闊,週邊卻滿滿的用石塊圍起,更顯狹隘; 植栽滿是綠意,可是既找不到特出的重點,彼此間的諧和感也不強。 仔細再看幾眼,卻還是找不到一絲驚艷之處, 不由得滿心疑問,是我觀賞的角度不對嗎? 據「千年京都—陰陽師與平安朝之旅」一書, 當年在朱雀大路和的交口,是尖叫十字路口, 人們常在此地看到不該看的東西, 這個「尖叫十字」就在現今二條城內二之丸和本丸交接處附近, 這是二條城唯一和主題沾得上邊的景點 在附近東南西北各拍了幾張,也不知那一張拍到正確「尖叫十字」的地點。 本丸西南角是天守閣跡, 既已是”跡”,表示原物已不復存。 原天守閣於1750年雷擊而燒燬, 那時德川勢力應該仍盛,但未重建,現在只剩下石砌的基台。 基台很高,石階很陡, 但登上後可居高臨下,本丸御殿各建築及庭園盡收眼底, 個人認為這裡是二条城中風景最好的一處, 入了二条城,千萬別吝惜腳力略過了天守閣跡。 本在天守閣跡上流連, 看看時間,已接近語音導覽的歸還時限,趕緊向出口走去。 在出去的路上,櫻花盛開, 有的連櫻葉都已經長出來了,但沒有太多時間慢慢觀賞。 來時不急不徐,尚無太多疲累感, 要趕路時,走在白砂地上, 腳下再怎麼使力,總覺得有三分一的力氣被小碎石吸去,力不從心啊。 【神泉苑】 神泉苑是平安時代的皇室禁苑,水池大到可供搭船遊湖賞玩, 但後來荒廢,又被二条城削去了大半,只剩原來不到十分之一的面積。 平安時代在羅城門兩側各有一個官寺, 原本東寺與西寺地位相當,但在平安初期,發生了旱災, 東寺的弘法大師在池中小島上祈雨成功,從此地位不同, 之後西寺漸漸勢微,最後荒坯無人修復,終於不復留存。 這祈雨的故事在漫畫「陰陽師」中亦有出現, 但漫畫裡是把功勞歸給主角安倍晴明。 (這漫畫前半部其實還不錯,像漫畫版聊齋, 但每況愈下,看到後半實在看不下去) 因為這祈雨的典故,現在神泉苑中還有龍王廟祭祀龍神。 另一個和神泉苑有關的傳說是, 當初平安京的規畫是很重視風水地氣的, 東方有鴨川,是龍,龍進京城後,經神泉苑喝個水稍作歇息, 轉往南,順朱雀大路出羅城門而去。 現在的神泉苑其實有些雜亂無章, 小小一個公園裡,有紅色的鳥居,有觀音廟,有龍王祠, 還有一家餐廳「平八」,在岸邊有遊船造型的客席。 不過只要找個好角度拍照,照片上的神泉苑比二之丸庭園還好看, 果然庭院造景水還是要大片點,石頭不能太多比較好。 【京都文化博物館】 京都文化博物館本館常設展(¥500)的閉館時間是19:30,所以把本館排在最後。 目標是常設展、本館二樓的歷史展示室「京都的歷史與文化」, 在此展示區中,有一部份是展出平安時代的文物, 有羅城門的模型、十二單、房舍街道中平民百姓的生活及各職人,直至平安京由盛轉衰。 一幅畫卷上記錄了當時天災頻仍,飢民骨瘦如柴,路邊可見飢荒餓殍, 其他人卻自顧不暇,無力去收殮,任由屍體在路邊腐臭的景象。 京城內火災頻傳,禍不單行,火災後的廢墟無人重建,就任其荒廢。 雖說盛極而衰是常理,但看著一個擁有燦爛文化的王朝, 結束時情狀如此不堪,心裡的感受還是很複雜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48.227 ※ 編輯: linda67 來自: 61.231.48.227 (08/22 2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