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08:30「清水道」乘市巴100至「京都會館美術館前」→ 09:00 平安神宮、神苑 → 11:00「京都會館美術館前」乘市巴5至「四条高倉」、錦市場(中餐) → 12:40「四条高倉」乘市巴5至「南禪寺、永觀堂道」→ 13:00 南禪寺 → (永觀堂)→ 14:30 哲學之道、若王子神社 → 16:00「錦林車庫前」乘市巴93或204至「烏丸丸太町」16:30京都御苑→ 17:30「烏丸丸太町」乘202至「祇園」,中卯(晚餐)「祇園」乘202至「五条坂」 京都市巴一日卷500日元 【松原通-清水道】 原本在台灣看地圖排行程時, 是計畫由「五条坂」乘市巴100至「京都會館美術館前」, 但入住時增井媽媽提過, 往哲學之道方向最近的公車站是往北走,沿松原通東行,至東大路通上。 既是如此,由地圖和公車路線圖兩相對照後,決定改由「清水道」搭車。 在日本,走小路遠比走大路舒服,沒太多人車,十分安靜, 也不會在轉角處有車子突然衝出來。 相反的,車會在一段距離前就停下,讓行人通過; 在台灣,就算車慢下來,似乎是要讓行人先過, 還是會慢速滑動,步步進逼,既危險、感覺又很不舒服。 走在松原通上,有些店門口貼著京都最近活動的海報, 可惜我行程都已排滿了,要不到了當地, 再參考情報排行程也是個不錯的方式。 走著走著,看到小有名氣的「幽靈子育飴」的店招, 不過現在一大早,還沒開門。 到東大路通上,行人立刻多了許多。 京都公車為後門上、前門下, 會穩定停靠,直至乘客都已上下車,關門後,才慢慢啟動離站, 不用擔心來不及上下車,或才上車就突然衝出去。 公車站有指示公車是否快進站,也有時刻表及路線圖, 最讓我心存感激的是-公車真的會”準時”到站 (這在台灣根本不敢奢求,別太離譜就好了) 唯一的缺點是公車實在稍迷你了些, 看到高頭大馬的西方人努力地把自已縮小,好擠在小小的位子上, 真有點同情又想笑。 【平安神宮】 平安神宮也不是初次到訪了,但因喜歡它的建築格局, 而且非常呼應本次旅行主題,所以排入今日的重點。 (換句話說,南禪寺與哲學之道反而只是順路景點) 到平安神宮前,會先經過岡崎公園, 沿著步道種著不少櫻花,就走進去,享受一下春意, 做為穿越時空,進入平安宮舍的序曲。 平安神宮的大門應天門(神門)是仿平安京的羅城門而建, 但只為原物的八分之五比例,可想見當年的羅城門有多大。 其他格局樣式則是仿平安京正廳朝堂院。 一直很喜歡平安神宮的氣勢, 舖著白砂的前庭廣大開闊,綠瓦白牆與朱紅的門柱對比強烈, 鮮艷的色彩顯得華麗,但簡單方正的格局又顯莊重。 外拜殿取名「大極殿」, 若這個大極殿是仿平安京皇宮的大極殿而建,那我可要仔細的欣賞, 因原本大極殿所在的位址,現下只剩一個刻有「大極殿遺址」的石碑了。 千年前的東西,要保存到今天是難了點, 這次設定平安時代的主題,在安排景點行程時, 才發現真能留存千載的真的很少, 原址不是只剩紀念碑,就是重建過, 因此顯得平安神宮很重要,沒有真蹟,有仿造品讓我想像一下,也是很滿足^^。 [神苑] 神苑中最出名的是紅枝垂櫻, 可惜的是因天氣還太冷,花棚上只見花苞, 好處是如此一來遊人變少,才可以好好感受這庭園之美。 便是少了枝垂櫻,這回遊式庭園還是很美, 有花有樹、小橋流水、亭台樓榭,是我喜愛的設計。 (我這俗人對枯山水通常一點感覺也沒有) 南神苑內有一節日本最早的電車, 但它日曬風吹雨打,鏽蝕非常嚴重, 有些部份,似乎徒手一折,就可以折下一片碎裂的鐵板。 苑中種有許多日本古書上提及的植物, 或許是未到合適季節,有的植物只有不起眼的枯枝, 甚至地上光禿禿,什麼也沒有。 每種植物種在以不知名樹枝圍成的小方格中, 有獨立在整體庭園造景外之感,旁有立牌說明出處, 但既未看過枕草子,也未看過源氏物語, 對這些植物的樣子,實在並不特別好奇。 一路細細玩賞,路邊的不知名花草、古拙的松、幾株白色吉野櫻, 和幾枝被前陣子溫暖天氣所騙,早開了的紅枝垂。 繞著池水的植物種類繁多, 形態各異,色澤亦各有深淺,高矮疏密搭配得宜, 使遊客無論走到那個點,望向那個方向,眼中看到的都是風景。 走過兩旁老樹參天的小徑, 眼前豁然開朗,池水平闊,和前面的庭園又是不同風情, 視覺的轉變對比,是遊賞庭園的重點之一。 池中有鯉魚, 鯉魚真是非常貪吃的動物,故也合適養在池中玩賞, 因為不用準備食物,只要伸出手指,在水面上方虛晃幾圈, 牠們就會聚過來,浮至水面張口吞水,有時動作太大還會冒出幾顆泡泡, 這時就可以抓好時機拍照。 看到蒼龍池上的臥龍橋,浮起似曾相識之感, 怪了,我記得沒進過神苑才是, 是行前功課做得過於充足,還是其他地方有類似的設計,或是真的來過卻忘了呢? 往下走,在栖鳳池上看到三隻成群的綠頭鴨, 反正池水花木拍得夠了,將相機開成運動模式,開始追著綠頭鴨跑。 可能是我手拙,還是綠頭鴨游得太快, 拍了幾張,最後鴨子往我過不去的方向游去才放棄。 檢視相片,竟只有一張側面照能看,好想拍到一群正面游來的綠頭鴨啊… 出神苑前,有一株頗大的櫻花,滿開, 一半垂在水面上,另一半搭在竹棚上, 花多到似乎若無竹棚撐住,樹幹會被花朵重量壓得彎下來。 兩面各拍一張,但都有些遺憾: 水面那一半,因正對面的部份正在整修,所以只能側拍; 而棚子的部份依著棚子停著三輛廂型車,無法避開,只能讓車子也一起入鏡。 回台後,在電腦上檢視照片時,發現拍水面那張, 水像面鏡子映出水上景色,連串起朵朵櫻花的細枝都清清楚楚, 上下相映,加深了下方的景深,構圖平衡,意外拍出了好照片呢 ^ _ ^。 園中似乎也有不少鳥類, 在神苑出口前正好看見有位先生往樹上拍, 順方向看去,是一隻毛色艷麗體型相當大的鳥類,可惜沒拍到。 (這次很確定是我手拙=__=) 【錦市場】 說到錦市場啊,可是讓我在排行程時猶豫了很久, 這出名的京都廚房,我卻從來沒到過, 再加上板友寫的幾篇食記,讓我吞了好幾次口水,實在很想去一趟, 但偏偏它並不在此行任何主要(或順路)景點旁,無法「順路」去, 若要去,就只能犧牲點時間專程坐車過去。 本來已經決心依板友的意見,放棄錦市場,多留點時間給哲學之道, 但偏偏天氣轉冷,昨晚確認花況時,哲學之道的花開程度還差得遠, 決定還是往錦市場去。(這是天意啊…哇哈哈) 走過大安時,它擺出「準備中12時開始營業」的牌子, 看看時間連11點半都不到,心裡記下時間,先往其他目標前進。 在錦市場中先找到了豆乳甜甜圈店, 但…這一包這麼大,那吃得完,又是炸物,為了不使胃造反,就略過它吧。 [三木雞卵] 這家店要走比較遠點,買了最小條的原味蛋捲(¥380), 店家會用薄木片(?)包起蛋捲,外以綠色包裝紙包好。 尋尋覓覓,好不容易找到一個可以坐下的長椅, 在吃的時候發現,薄木片沒問題,可是那包裝紙有大豆油墨的味道, 雖說較安全環保,還是干擾了蛋捲清淡的香氣。 蛋捲本身柔嫩多汁,蛋香和高湯香氣十足。 剛好今天早餐也有蛋捲,增井媽媽的蛋捲中捲著紫蘇, 香氣特殊,口感比較紥實,也相當多汁,其實不比三木雞卵遜色。 (本來早上吃時,只覺好吃,嚐過名店的蛋捲,對增井媽媽的好手藝敬意更加) 不過一個人吃下一條蛋捲,還是覺得肚子飽起來了, 為了下面的海鮮,可不能再買其他食物。 錦市場上販售各式漬物,種類繁多,色彩豐富, 但對一個下午還要走上5、6個小時的遊客而言, 在此時購入太重的土產,絕不是個明智的決定。 慢慢走回大安燒烤海鮮店,時間還稍早, 就繞進轉角的藥粧店,看看有無想買的東西,順便殺時間… 更正,是殺時間,順便看看有無想買的東西。 [大安] 這家店小小的,生意卻非常好, 想來的人,要早一點來等它開始營業,才不用久等。 我12點一到,立刻往大安走,但還是慢了一步, 座位剛好滿了,所以得小等一會。 在前面的點單消化的差不多後,就先問我要點什麼。 大安的主打是烤鮮蚵,所以毫不猶豫,用破破的日語點了二個。 原本想點烤花枝的,雖然在他們的菜單小黑板上沒看到, 可是他回了一串話後,大概看我一臉呆,問我有聽懂嗎, 不好意思的回他我聽不懂,就到隔壁的店面拿一盒食物給我看。 燈光小暗,但也看得出跟我要的花枝一點也不像,就對他搖搖頭, 正好看到爐上,一個個大貝殼上裝著干貝湯汁正滾, 之前又有許多客人點這道菜,就點了一個。 有客人結帳離開吧台,他們清清桌面後,讓我坐下, 座位真的很小,我得一直注意動作不要太大去碰到隔壁的客人。 沒多久,烤鮮蚵就上桌了, 殼大約有巴掌大,蚵肉很飽滿,一旁附有檸檬片, 可擠點檸檬汁調味,但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它很新鮮,一點腥味也沒有, 可惜的是,它的海潮味也不夠重,個人喜歡甲殼類海鮮帶有海潮香。 蚵殼上餘下的湯汁太鹹,但鮮味十足, 倒是讓我小口小口喝下後,還舔唇回味不已。 干貝隨後上桌, 貝殼內盛著切成適口大小的干貝,有貝柱、貝唇、內臟等等。 貝柱肉富彈性,不甚費力即可咬斷,既嫩且鮮甜多汁; 口感爽脆的貝唇呈絲狀,沾附著滿滿的醬汁一起入口; 內臟似乎有兩種,一種平淡了點,另一種非常肥嫩, 咬開外覆的薄膜後,裡面幾乎是入口即化, 但因為很新鮮,如果仔細用牙齒去咬斷它的話, 其實可以感覺它帶著一點點彈性,味道像肝臟,帶著脂肪的香醇。 因為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口感及味道, 雖只是一個干貝,倒像是一道盛宴,讓我非常滿足。 (如果價目稅內含的話,算起來是鮮蚵¥180/個、干貝¥1240/個) 離開大安前,好奇的到隔壁擺著些鮮魚及海產熟品的店面, 看一下剛剛掌廚的大哥拿給我看的到底是什麼。 那一盒是花枝沒錯,不過是滷得黑黑的花枝寶寶, 每隻只有大姆指大小,整齊的排成一盒。跟我想的白胖花枝,差得遠了。 【BI-N ZU 亭】 轉進高倉通,打算搭公車到南禪寺, 路上聞到咖啡香氣,勾起了咖啡癮。 在咖啡小鋪前停步,點了熱咖啡(¥290), 不知是否剛開幕,還送我二塊手工小餅乾。 在櫃台上自已調好鮮奶油及甜度後,輕啜一口, 嗯…日本咖啡似乎都偏淡及略酸了些。 但原本每日都要杯咖啡的我,來到日本後,連一滴都還沒喝到, 這時熱燙的咖啡終於入口,心裡湧起難以言喻的適意。 【南禪寺】 原本安排南禪寺為下午的順路景點, 可是我只在山門四週繞繞,根本沒買票進去就走了, 卻一點也沒遺憾。 話說從頭,事情是這樣的… 在「南禪寺、永觀堂道」下車後, 翻開散步地圖,找了條看起來最短的路徑, 依地圖的指示,略往回走,轉進一條巷子。 繼續啜著半涼的咖啡,感覺閒適安靜的氣氛, 不急不徐的往目標南禪寺前進。 遇岔路右轉後,轉進了這天下午最棒的意外風景。 這條路上都是住宅, 而且庭院中種有許多櫻、老松、約4、5層樓高樹形優美的老樹, 以約二公尺高灌木為籬,遮擋外人的視線, 即便我對景觀園藝一點概念也無,也看得出這絕對是個高級住宅區。 遊人稀落,多數人是由南禪寺方向走過來的。 兩邊人家院落內的櫻花滿開,放慢腳步,享受這意外的美景, 不時停下近看在藍天背景前搖曳的櫻花, 如此走走停停,終於還是走到路盡頭, 把咖啡放在橋柱上,決定回身拍下街景,紀念這份驚喜。 而滿心愉悅的我走到南禪寺時, 發現這裡的櫻花大約只開了一半吧, 至少一半的櫻樹上都還是花苞呢。 這下子就有些猶豫了, 在剛剛的美景之後,五分開的櫻花怎滿足得了我呢? 而且眼前的幾株松樹,樹形還沒剛才看到的美哩。可是都走到這兒了呢… 心裡猶豫不決,結果是南禪寺貼出的公告,幫我下了決定。 公告內容如下: 在賞櫻特別期間,三門、方丈及南禪院三地共通卷暫停發售。 也就是說,如果我要照原定計劃進行, 所需費用會由1000日元增加為1300日元。 回頭看了下法堂前似乎比花還多的花苞, 再想到剛剛路上滿開的櫻花, 實在很想對這公告發出「嗤」的聲音聊表一下不滿。 決定不進去以後,坐在三門下的石臺邊緣,兩腳懸在半空晃盪, 看看櫻花、來來去去的遊客和腳邊開得比櫻花還燦爛的不知名白色成串草花, 慢慢喝光剩下的咖啡。最後去購入御朱印,完成在南禪寺的任務。 南禪寺的御朱印是預先寫好的,裝在白色信封中, 不過我不清楚要如何處理它,是就這樣連信封夾在朱印帳裡呢? 還是應該要取出來用膠水(?)貼好才是正確的? 【熊野若王子神社】 熊野若王子神社位於哲學之道起點處, 古時是由京都往紀州聖域熊野參詣的起點。 熊野古道包括紀路及中邊路,單程300公里,徒步來回需時一個月, 已於2004年登錄為世界遺產。 神社後方有瀑布,是啟程參拜前淨身之處。 神社於1160年創建,數度遭廢棄,現存的建物是明治年間修築。 若單看建物,實在距心目中的古蹟很遙遠, 但它是千年前參拜的出發點, 而且在電視上、書上照片看到的熊野古道, 長著薄薄青苔的小徑兩邊夾著直聳參天的古木, 林中盈著一片微綠光芒,看起來真是充滿靈氣, 心嚮往之…好想去看看哪。 這次沒能去熊野古道,那到起點看看也好。 在拜殿前有兩隻石獅子(麒麟?),表情十分逗趣, 拿起相機替它留影,照片中帶著神氣微笑的麒麟, 居然有可愛的感覺(可愛的神獸? XD) 在殿前牌匾上有「熊野大權現」五字, 仔細看,字裡面藏有幾隻烏鴉哩? 有人說三隻,也有人可以數到二十隻, 這告訴人們,要多用不同的觀點來看事情。 (以上摘自購買朱印時,老先生附給我的DM,太有哲理了,我是想不出來的 ^__^b) 我只找到十隻左右,不知能看到二十隻的人所佔比例有多高? (我想,能從「熊野大權現」五字內找到二十隻的人,應該會很需要它家的御守:p) 若王子神社有特別的紀念品, 該社所售的御守中,包有社神木「梛」的葉子, 據說對消除煩惱特別有效, 在越來越多人為憂鬱、焦慮症所苦的現代社會,應是十分受用的吧。 不過這趟旅遊十分盡興,當下實在一點煩惱也無,所以沒買。 倒是收集到的朱印,字體是此行收集到的所有朱印中最喜愛的,意外之喜啊 ^___^ 【哲學之道、大豐神社】 哲學之道是賞櫻必到之處, 不過… 此時花開程度還差得遠, 還好沿路上偶有幾株滿開的櫻花讓早到了的遊客拍下做紀念。 哲學之道兩旁有不少景點, 宗諄女王墓、久邇宮墓、冷泉天皇火葬塚。 我只看了宗諄女王墓,就只是簡單的墓,沒太多裝飾, 而且我壓根不知道宗諄女王是誰,所以其他的就不特別去找了。 走到大豐橋右轉,走進大豐神社。 (之前有板友說在這附近遇到變態,我猜可能是因為這 附近有一間女子學校的關係…) 大豐神社的淨手處裝飾得很美, 以黑色基石為台,青竹引水, 水聲泠泠,在黑石的凹處形成儲水的水窪, 多餘的水沿石頭流下,黑石濡濕的部份覆著些許青苔, 另在石台上用幾枝綠葉及一朵椿花裝飾著,走自然風格, 十分合適哲學之道給人的優美印象。 大豐神社小小的,可供拍照的部份倒是不少, 除了淨手台以外,神社內有狛鼠、狛鷹(愛宕社 除火難)及猿(日吉社 除災難)石像。 狛鼠有兩隻,圓胖的老鼠, 一隻捧著卷軸,一隻抱著圓圓的…栗子(?)。 猴子一副頑皮的樣子,頭上戴著帽子, 一手抓著長棒狀物,一手拿著扇子,扇子上還有日本的太陽國徽。 石燈籠內有金屬製的淺碟,不知晚上是否真的會點上燈火。 神社境內有多株山茶(椿)、花形超大的水仙, 還有株在台灣從未見過的樹, 由數朵小花合生成球狀(頭狀花序), 每朵小花約有指頭粗細,呈管狀,內側鮮黃,外側純白, 樹上無葉,只枝梢開滿了花,風吹來,晃盪著一樹的金黃銀白。 離開大豐神社後,續往北走了一段, 一路看下來,哲學之道的花況委實不怎麼樣, 銀閣寺修建中,也不值得在此時去參訪, 決心捨棄哲學之道後半的行程,轉往京都御苑。 此時已近黃昏,景物籠罩在一片帶著暖黃的光線中, 下坡小路兩旁歷經歲月流逝的建築更顯寧靜幽遠,此刻,千年古都風華盡現。 【京都御苑】 出發前在網路上看到京都御苑的櫻花已是滿開, 本因不順路而排除在行程外, 但意外因哲學之道的花況不佳而決定到京都御苑一遊。 京都御苑內的道路上舖滿潔白小碎石, 以視覺來說,襯著濃密的綠蔭及無雲藍天,實在相當美麗, 但對此時已走了一整天的雙腳來說, 走來十分費力的碎石地,卻是個折磨, 而且… 櫻花樹到底在哪兒啊? 本以為既然是個賞櫻名所,那應該到處是櫻花的, 沒想到居然找不到。好吧,既然來了,那也就四處隨意看看。 京都御苑看起來像個市民公園, 很多人騎自行車,推著嬰兒車散步, 不太平凡的是,這公園的設計布置,怎麼說呢…整個四平八穩, 特別是走在建禮門前那條大道上, 那廣闊宏偉的氣勢,還真有古代官員上朝去朝見天子的感覺。 走著走著,終於讓我看到了一株櫻花樹, 雖只有一株 (整個御苑裡該不會只有這麼一株吧 ^ ^|||) 不過樹超大,滿開的櫻花垂下觸手可及,真的是櫻花傘耶 \(^___^)/。 但這時光線中帶的黃光更重了,本來就帶淺粉的白色櫻花, 被染上黃色後,看起來是黃褐色,有凋萎的感覺。 走了這麼長一段路,終於找到的櫻花, 顏色雖是不太美麗,但還是要坐下欣賞一會的啦。 坐了一會才發現…其實是肚子餓了,而且餓到頭有點暈, 難怪剛才走路時覺得兩腳有些沒力, 還以為只是今天走太多路了,有夠遲鈍的=__= 左右張望一下,在這地方還真是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哪, 潔白小碎石和一樹的櫻花可都是不能吃的。 (不知為何,在此時突然聯想到 沙漠中帶著寶石、香料、綢緞的旅人卻找不到水的故事, 血糖過低時,連腦袋似乎都有點怪) 早上出門時,只帶了飲水,沒帶食物,嗚…好餓喔。 在包包裡翻了翻,眼前一亮,中午在BI-N ZU亭買咖啡送的兩塊小餅乾。 打開包裝,拈塊奶油小餅送入嘴裡, 心裡不由得對咖啡店小姐致上深深謝意。 餅小小的,不過發揮了絕大功用,安撫了胃,頭也沒那麼暈了, 坐著繼續休息一下,力氣回復些後,起身往蛤御門走去。 到蛤御門的路上左手邊有一片正盛開的桃花林 (我想應該是桃花吧,還是杏花?) 雖然櫻花有點少,這片桃林卻不小, 白色與桃紅兩色花朵比綠葉還多得多, 在照片上幾乎要看不到葉子的存在,只有一大塊一大塊的雪白與桃紅。 終於到了蛤御門,今天最後一個景點。 有看過「篤姬」的人應該有印象, 1864年,長州藩不知發了什麼神經, 起兵攻打皇都,居然打到了蛤御門外, 蛤御門距天皇御所步行不需10分鐘,可想見當時情況已十分危急, 會津藩(就是德川勢力,篤姬的夫家)和薩摩藩(篤姬的娘家)奉令聯合防守, 最後終於打退長州藩,但蛤御門上,也留下了星羅棋布的彈痕。 【中卯】 由於民宿位於住宅區, 入夜後,四周似乎沒有地方可吃晚飯,故在祗園下車。 在中卯點的是親子丼,上菜速度快,價格不貴(¥490), 蛋汁滑嫩,雞肉有點少,最大敗筆是調味過頭, 嚐不出原本肉該有的香氣與甜味,全被人工調味料的味道蓋過去了, 老實說,並不算太難吃,可是下次我會改點別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31.48.227 ※ 編輯: linda67 來自: 61.231.48.227 (08/22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