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真如堂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473597181 逛完了「永觀堂」,便差不多是中午用餐的時刻,但寺外街巷沒什麼商家, 找不到能快速解決的選擇,所以猶豫了幾秒,還是決定執行原訂的腹案。午餐? 人又不是那麼脆弱的生物,遲了三兩小時就會餓死,沿路再看看吧。 腹案中的目標是「真如堂」,離「永觀堂」不算太遠,原本的安排其實沒那 麼虐待自己,可以好整以暇品嚐完餐點,再悠閒逛去賞楓,但偏偏我的貪慾過剩 ,就像昨天更動了行程,硬是插入「上賀茂神社」,今日下午也因著世界文化遺 產的誘引,多塞了「仁和寺」與「龍安寺」,因此「真如堂」便被擠去次要地位 ,被放在中午這樣的尷尬時段。 雖說決定騰出排隊與進食的時間,但可利用的並不算多,下午的兩座寺廟靠 近市區西側,離位於東部的「永觀堂」有大段距離,在太陽下山前要走訪完畢, 又不能過於走馬看花,扣去交通時間,我只剩一小時餘能留給「真如堂」。所以 儘管它在若刻苦一點走路也能到的位置,還是搭上了公車,能省幾個分秒都好。 沿著「白川通」北行,我於「真如堂前」這站下了車。根據地圖的標示,附 近有個小山,寺廟就坐隱在坡間,不過究竟哪條小路可以通抵我並不確定,所以 一路很仔細往旁張望著。所幸它大概是個信眾甚多的處所,有塊標牌親切指示我 往內拐,讓我放下一半的心。然不曉得是否為了考驗訪者的信念,小巷很快便轉 成盤山坡道,逼空著肚子的我多耗腳力。 或許是大家都去覓食了,坡路上看不到其他人影,走來便像誤入了山野,許 久才能望見幾棟民宅,耳邊僅有葉梢被風拂過的沙沙聲,尤其當拐著繞著遲遲不 見寺舍,便開始擔憂自己會不會眼殘,已走岔了方向。因此只能抬望幾株竄生的 遊楓,分點心,也忘卻腿上漸生的痠疲。 還好運氣沒那麼背,一切僅是杞人憂天,當路一個彎轉,我看見樸褐牆簷現 於嫣紅綴抹的翠楓間。走了過去,我往四方望探,這條小路應是為了方便而闢的 捷徑,通抵的是個後院,苔草遍植,林樹勁揚,交織枝葉掩去了灰陰天色,讓空 間顯得清幽且秀麗。 林後是個龐然殿閣,依規模應為此寺「本堂」,不過從這角度看不清外觀, 畢竟環楓伸探了枝枒,讓細碎繁葉貼吻墨瓦,於是半轉色的群楓像紅了臉,灰冷 的枝簷因而無比斑斕。往前走,堂側以木階串上長龍般的帶頂敞廊,阻住去路, 就算隨其指向望了過去,仍不知通抵何處。妙的是,大概為了遊人行走簡便,寺 方貼心在木階下設了標牌,允許大夥矮身鑽過。 低頭彎腰,我一個跨步竄了過去,而當視野往前抬拓,我發現此側的楓紅又 更甚了,一整排依著「本堂」栽植的楓樹如奔燃火炬,向前庭狂野延燒。由於院 落觀覽免費,我並沒懷著多大期待,豈料雖不像早上行過的「永觀堂」那樣明艷 多彩,倒也有屬於自己的耀眼風姿,綻著入冬前的最末一股熱力。 看著細碎點抹於空的楓紅,我繞過堂角,行至「本堂」前的廣場。抬頭望, 殿簷以歇山之勢直劃再轉斜挑,牆柱的木色晦暗,讓刷白拉門顯得淨亮。但如此 質樸的外觀在這賞楓季節裡,便讓它減了目光停佇,很自然地,遊人視線都往旁 瞥去,追著枝間遊漫的艷色。 在靠近我行走路線的庭側,有水池靜悄漾展,島岩以短橋搭接,似乎隱著傳 統的龜鶴佈局,而於灌木密生的島心,奉著「辨財天」的小神社踞立石台,青綠 垂簷與環圍碧樹很相襯,從池岸望去,折揚楓枝便宛若景框,巧妙地勾擁湖心這 抹蒼翠。 走上主參道,對面區域未如意想循著什麼對稱配置,而是先以敞屋樣貌的手 水舍伏踞,然後是三重塔竄劃於空。若在一般時節,能觀賞的或許僅為簷線的錯 落,或再多邁幾步,近看層層出跳的斗栱串成緻密勾紋,不過現刻的葉彩卻添了 許多值得細賞的元素。可以望橫探楓枝劃過手水舍簷柱,放肆地綻射煙花般的碎 密星葉,或是繞著高塔,看群楓於塔邊徐轉色調,有時將它披綴一層燦紗,有時 含笑舉臂,在冷鬱的牆額點上一抹紅妝。 再循著參道逆行,盡頭是「真如堂」的正門,不少遊客或許已填飽肚子,開 始一群一群地晃盪上來,藉著閒走賞楓,消解吃下的多餘熱量。從這兒轉身望, 視野裡是「本堂」正面的身姿,不過一如其他庭區,朱燦紅豔的楓色依舊成了奪 目主角,它們舉臂眨眼,將殿閣逼退為灰空下的幽寂背景。 我在這兒找到一位台灣婦人幫我拍照,倒也沒打算框下什麼景,只是想留存 自己於此被楓團圍的模樣。不過感覺大姐頗有想法,左移右挪了好一陣,似乎怎 樣都不符自身審美,「沒關係啦,都好。」就算我怕耽擱她時間,歉赧這樣說了 ,她在按完快門後依舊叨唸,嫌楓枝過於叢亂,顯不出建築的巍峨,以及葉色的 妍麗。 然這就是群楓狂舞的季節啊,如此肆無忌憚地揚生,也是它的自然姿態。我 笑著跟她道了謝,繼續往院的別處逛。依稀的印象裡,接著該是踏階進了「本堂 」,不過內陣為付費參拜的區域,在外圍其實很難看個清晰。腦海是有個模糊畫 面,「阿彌陀如來」壇座居中,金燦纓絡長幡兩側襯飾,但真實性也難以確認了 。 往收費入口望,告示稱殿裡有每年十一月才公開的「觀經曼荼羅」,頗引人 好奇。此外,訪覽的範圍還包括「書院」內的「涅槃之庭」,可以端賞用枯山水 仿擬的佛陀涅槃之刻,也有個「隨緣之庭」,幾何線條切分的抽象區塊裡,白、 棕、灰沙各自填充,沙上的流曲刷紋讓它透著古今融合的興味。所以殿後那個延 伸長廊通抵的就是書院吧,一面揣想,這樣的訪遊內容也跟著益發誘惑。可是, 真的該將寶貴的下午時間挪些在此嗎?我陷入了難以抉擇的艱難處境。但猶豫半 晌後還是投了原訂計畫一票,畢竟此處是興之所至,存著未知,那兩座則有世界 文化遺產背書,應不致與期待有太大落差。 斬斷了節外生枝,放棄了「書院」觀覽,我往還沒晃過的殿另側走,打算從 那邊繞回來時的小路。這片區域沒什麼建築聚焦,也未施作人工泉池增添園景層 次,就是讓楓林自在地生長,僅當偶一回首,才會有「本堂」古樸牆柱與暗褐枝 幹和融一起,滿空的葉色依舊是讓人無法移目的景緻。 這座隸屬於「天台宗」的寺院本名為「真正極樂寺」,或許僧人們也想以楓 舞的繽紛揣描淨土極樂吧,就算它的緋豔已漸摻了些焦萎,散滿苔原的紅葉仍似 繁花,宛如越過了凜冬,直進春時。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4.219.10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81082305.A.DF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