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地址:大阪府大阪市中央区大阪城1-1    (地下鐵森ノ宮站、大阪ビジネスパーク站、大阪城公園站) 營業時間:9:00~17:00(12/28~1/1休館) 門票:¥600 官方網站:http://www.osakacastle.net/ 備註:使用大阪周遊卡可免費入場,大阪城公園內的西之丸庭園也可免費入場 【聽聽音樂文超長圖文版,慎入】 http://bonade2011.pixnet.net/blog/post/96276408 【自行搭圖文字版】 初次來到大阪,在不知道下次來是何時的情況下,不到大阪城走走真的對不起自己 於是很壞心的一大早就安排腹地廣大的大阪城讓大家一早就鐵腿認識歷史古蹟 看了地圖,假想午餐在五條家享用 我們從心齋橋站搭乘地下鐵、本町站轉車,最後在森ノ宮站下車 走過1號出口長長的樓梯(這根本是大阪城的下馬威) 出來馬上可以看到大阪城公園的入口 大阪城公園是24小時開放的,公園其實很大很大很大很大很大 若想要完全攻略大阪城,又不想耽誤到其他行程 建議一大早先來大阪城公園散步,大約預留1.5~2小時逛外圍 等天守閣九點開門、買完票開始逛天守閣 天守閣認真聽語音導覽、看完內部展覽大概要0.5~1.5小時跑不掉 要是剛好遇到櫻花季or梅林梅花盛開的日子 相信我,大阪城至少可以排3~4小時......讓你走到叫媽媽都來不及。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367032 我們走的路線是: 森ノ宮站→森林公園→東外堀→玉造口→櫻門→天守閣→極樂橋→梅林→京橋口 原本沒打算去梅林,要走西之丸庭園再從京橋口或大手門出去 只是看到梅林的梅花剛好都開了,不去看又很可惜......才會變成走回頭路的情況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367038 若事先知道梅林有花可賞 可以從玉造口→梅林→極樂橋→天守閣→櫻門→大手門→西之丸庭園→京橋口 這樣子就完美多啦~而且幾乎大阪城內部都逛到了(還把大阪周遊卡的價值發揮到極緻) 不過這樣排,可能會發生大阪城兇殺案,一群鐵腿的團員狠心幹掉帶頭走的無辜弱女子 T_____T... 經驗談,僅供梅花開(2~3月)的時候參考囉!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42 於是我們的大阪城半日行開始了,先從看起來和一般公園一樣的森林公園 說跟一般公園一樣,我想很難看到公園裡的路這.麼.大.條.吧 也因為這樣走起來格外空曠、舒服 加上一早的氣溫還算涼爽,走起來沒什麼負擔 大阪城公園可是號稱大阪的都市綠洲,總面積達106.7公頃 高樓大廈林立的大阪市要看到整片的綠,真的很難得 走著走著,我們對路旁的樹起了疑問 究竟是本來就長這樣?還是被刻意修剪成這樣? 特殊的造型讓人難以忽略這些怪樹的存在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46 水仙花,這個時節在大阪城似乎四處看得到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48 屋簷上肥肥胖胖、睡覺的鴿子群 比起鴿子,大阪城公園的烏鴉更多 從一進到公園的範圍便可聽到烏鴉「啊啊啊啊啊」的叫著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50 完全就是森林的fu啊 以日本人的個性放任植物這樣爬滿整棵樹也很難得,所以是「森林公園」?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52 步行至東外堀(堀:護城河),雖說冬末的時候大部份的樹還是枯枝的狀態 但今天這樣真美啊......加上有如止水般的護城河水 後方那棟很突兀的是Crystal Tower,用來出租會議室的辦公大樓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56 撒庫啦~撒庫啦~~~ 是不是撒庫啦不知道啦~ 反正都沒開 T口T... 看著一堆毛毛的小花苞,有股淡淡的哀傷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58 欄杆上的假鳥,也太可愛了,用意不明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60 位於玉造口旁的一番櫓,建於1628年,為大阪城的重要文化財之一 櫓又稱為「矢倉」、「矢藏」,原本是收納弓箭的(武器)倉庫 也有一說是櫓為「矢之座」,就是射箭的地方或陣地 依建築格式分為望樓型、層塔型,櫓的名稱多以方位、用途、重數(樓數)做命名 櫓的位置通常位於守城中重要的地方,例如城郭的角落 想要觀察敵方動向、並對接近城牆的敵軍射剪攻擊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城郭各角落架櫓 當然城郭本身的設計也會影響櫓的效果 怎樣轉折的城郭能達到最高的防禦效果是一門學問 因此築城前的繩張相當重要 我們現在看到的城郭形狀是德川時代以豐臣時代的大阪城郭為底、覆蓋出來的 豐臣秀吉選定被燒毀的石山本願寺做為大坂城的位置 一開始這裡只是簡單的本丸、二之丸圍繞著堀、土壘的城池 後來豐臣秀吉為向世人展示他的實力、並非一時幸運得手大權,便開始著手擴建城池 第一步便由黑田官兵衛進行繩張的工作 繩張就是圈繩定界,指整座城基本底座的設計 要決定本丸、二之丸等曲輪的配置方位 和大小、形狀、堀的深度、石垣的高度,並設置櫓和城門的位置及形式 因此繩張是相當重要的築城前置作業,設計不好讓敵人易於攻城導致舉族滅亡 繩張完成後分配工作給諸位大名,開始挖壕溝、築石牆、蓋御殿、建天守等等 後來大坂城華麗的木造建築在大坂夏之陣中被德川的內應燒個精光......糙米奶奶的 待政權穩定後,便命人重建大坂城,包括內、外堀的加寬、城郭的填平、更壯觀的天守 書上這麼說著:   「當德川幕府心目中理想的大坂城完工之時,也正是豐臣秀吉苦心修築的大坂城走    入歷史的時候了。但是對居住在大坂的老百姓來說,他們心目中的大坂城,永遠    屬於太閤豐臣秀吉所有。」 對!看完豐臣秀吉費盡苦心修建的大坂城完全變得不一樣 那份屬於大坂人的光榮、榮耀也隨之褪了光芒 尤其看了「大坂城:天下第一名城」後 真的覺得現今的大阪城、天守閣真是......不三不四? 當時負責繩張的黑田先生也要哭了,從模擬圖真能看出他是一位繩張的高手 可惜心血都填平了......我想他在黃泉之下看到如此景象一定搥心肝到不行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62 玉造口旁,一棵好大好大的樹 但沒葉子、沒開花,不曉得是什麼樹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64 玉造口,原先這裡有一座多聞櫓(也是櫓,但造形較像長屋,可供士兵在裡面休息) 但明治維新時期(1868年)被大火燒了......日本古蹟真的遇到火就沒輒...... 後來把底下的玉造門也拆掉,只剩底下的巨石基座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66 過了玉造口就可以看到遠方的大阪城了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68 日本的松樹都養得很好,尤其是寺廟、神社或城內 玉造口進來的這排松樹底下還有解說牌,不過看了一輪發現大家都長得一樣好可怕啊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70 松樹下總種植著水仙花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72 遠遠的有一座石碑,這裡是「蓮如上人懸袈裟之松」,我們沒走過去看 搜尋一下相關照片,其實那棵松樹早已剩巨大、乾枯的根部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74 本丸的城郭修築工程可是非常浩大 德川時代不說,豐臣時代為了修築城郭需調用2~3萬名人力 其中大概有三分之二用來運送石材,三分之一留在此處(又稱丁場)建城 築石牆的方式大概是這樣的 先將土疊(土堆,整座城郭最裡面那層)的高度、斜度堆好,再壕溝的深度、廣度挖好 接著在欲建石牆的地方挖一道溝槽,再將防水性強的松木材排放在溝槽裡 (因為在設定為護城河的地盤較鬆軟,需先進行這道手續,不然很城牆容易塌陷) 再挑出大塊的石頭擺放在松木之上做為「根石」 接著沿著土壘往上堆放大塊的「積石」,就是我們看到的城牆最外面這層 相疊的積石間要塞入較小塊的「飼石」,把積石間的縫隙填滿 積石和土壘之間則填入大量的「填石」,填石的厚度最多可達五公尺 這層填石除了支撐外層的積石,也具有重要的排水功能 不然下大雨城牆可能因為水壓的關係而崩壞,或呈現人們戲稱「小腹微凸」的模樣 根據學者研究 豐臣時代所建的本丸石壁甚至使用古代建築(寺院、宮殿)的礎石及古墳的石棺 填石的部份還有墓石...... 這種再次利用的石材稱為「轉用石」,也許有人覺得不太吉利 但這些石材可能取自寺院、舊領主的墓地,有象徵權力輪替的意義 目前大阪城內仍找得到轉用石的蹤跡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78 城牆的轉角才是難的地方,因為轉角的石頭少了來自兩邊的擠壓反而容易崩塌 此時轉要採用「算木積」的疊法,用長條狀的石塊相互堆疊 這裡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空堀」,指的是無水的壕溝 通常本丸外圍應該是整圈的護城河才是,沒想到大阪城本丸的正門口兩側卻是無水的空堀 不過空堀是一開始豐臣時代的黑田官兵衛如此設計,設計無水的堀可能有他的道理吧 有一種說法是當一群敵人衝進空堀,正好方便上面的人往下放箭啊 ( ′_`)y-~ 從櫓上面丟一堆石頭砸死人也是選項之一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80 城郭的入口稱為「虎口」,本丸的虎口至少會開兩個地方 一個是稱為「大手」(櫻門)的正門,另一個則是稱為「搦手」的後門 此時我們來到的是大阪城本丸的正門:櫻門 另一個重要文物財「大手門」則是二之丸的正門 櫻門的右邊大石稱為「龍石」、左邊大石稱為「虎石」 傳說江戶時代,這兩塊石頭一淋到雨在石面上便會顯現龍虎之姿 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因為現在看不到了 現在的櫻門是德川時代改建的櫻門 事實上從德川時代蓋好後就是大小災禍不斷,重建好幾次 豐臣時代的櫻門並不在此處,要更往左邊 好笑的是,這座櫻門的樣式是依豐臣時代的「高麗門」樣式復原 所以大阪城總讓人覺得東一塊德川、西一塊豐臣 囧... 進入櫻門之前,旁邊有豐國神社,不過這次沒過去參觀有點可惜 當天好像看到有桿子橫放在神社門口,似乎有什麼祭典無法入內參觀的樣子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82 沒拍到完整的高麗門樣式,真抱歉,下次補拍~ 雖不明顯,不過屋頂可以看到代表豐臣的「五七之桐」家紋樣式的瓦片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84 從天守前面的金明水井戶延伸過來的水,稱為「銀明水井戶」 似乎可以喝,但沒人敢喝 XD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86 日本最大的築城巨石便是櫻門這塊蛸石,高5.5m、寬12m,重量約130噸 至於為何叫「蛸石」嘛......是後來才取的名字 因為石塊的左方有一處石紋變色,看起來就像章魚一樣,所以叫「蛸石」 蛸石的正前方便是虎口進來後的升形 升形是利用石垣、土壘圍建起的四邊形、近似梯形的廣場 在其外則入口建高麗門、內側入口建櫓門 升形周圍建有高聳的土牆、石牆,需加強守備時會在上面增建多門櫓 當敵軍進攻時,我軍便可躲在多門櫓或土牆朝升形攻擊 於是攻進升形的敵軍就有如甕中之鱉,掰~ 所以才說虎口的設置相當重要,設計不好敵軍就直接殺進本丸抄家滅族囉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88 沒在蛸石前擺一個人當比例尺真是錯誤,於是擺一張有人從旁邊走過去的照片...... 蛸石的高度跟照片中的城牆一樣高,看得出蛸石有多大嗎? 仔細想想,蛸石可是德川時代的建材 如此巨大的石材怎麼切割如此平整、如何運抵大阪城都是一件極大的工程 更別說城內其他巨石,光想就覺得可怕...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90 舊的大阪市立博物館,不曉得現在還能不能進去參觀 老實說這麼一棟洋式的建築放在大阪城裡真的很怪......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92 烏鴉~啊啊啊啊啊啊 大阪城的烏鴉也很不怕人......一直在草地上走來走去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94 大概因為大阪城公園對周遭來說算樹木非常多的地方 除了肥鴿、烏鴉外也看得到其他鳥類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96 超大棵的銀杏樹,現在完全沒葉子 我想要遇到沒葉子的樣子也很難得吧。 下次希望能看到它黃澄澄的模樣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598 距離天守越來越近,此時我發現...... 這座天守應該是後來蓋的吧(喂,太後知後覺了) 從這個方向可以看到第五重的底部有金光閃閃的伏虎,那是豐臣時代的裝飾 大阪城的天守其實命運也蠻坎坷的... 豐臣時代1585年建的天守在1615年的大坂夏之陣燒掉 德川時代1626年在原先本丸奧御殿的位置重新設置天守,就是把天守搬家啦... 結果這座新天守在1665年被雷親到,燒毀。 最後由大阪市向市民募資重建,於1931年完工 而重建時要採用豐臣時代的樣子好呢?還是德川時代的樣子好呢? 啊!加在一起好了! 於是就變成現在這副詭異的模樣...... 底下四重是德川時代的規模,最上面第五重是豐臣時代的規模 什麼鬼啊有夠糟的啦!!!!!!! (/‵口′)/~ ╧╧ 真的很像接枝失敗的水果(?)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00 販賣部旁邊有人型立牌可以拍照,做得很細連手都可以伸出來 只是不曉得這兩位是誰啊? 而且...... 為什麼這兩位的頭上有像是光環般的造型 囧!?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02 十六世紀中期出現二重或三重的大櫓(瞭望樓、矢倉) 織田信長將其增大巨型化,把大型的櫓內部改造為高級書院形式,建造了岐阜城天守 後來又進一步走向巨型化和高級化,出現了五重的安土城天主(天主較像天守的舊稱) 豐臣秀吉除了繼承安土城的豪華,同時改善其不對稱且過於複雜的形狀,建立大阪城天守 而大阪城天守也成為此後天守建蓋的範本 到江戶時代後期,在庶民間出現「天守閣」這個俗稱 明治時期以後天守閣這個稱呼普及化 實際上到明治時期,天守內部沒有舖設塌塌米,成為像櫓一般的大型建築 其實不得配上例如金閣、銀閣此類高級建築所謂「閣」的稱號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04 jump一下囉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06 來到天守下的票口,記得拿中文DM 不過中文DM的內容其實很簡單 從天守底下看,是還蠻震撼的 只是......假天守 T口T... 這裡比較能清楚看到整排的金瓦、瓦擋,還有第一重、第二重的大塊三角形入母屋破風 還有右下角的「石落」,石落也是用來擊退敵軍的裝置之一 一般開的小窗無法垂直攻擊正下方的敵人,石落剛好彌補這個空缺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08 門口放的旗子是屬於豐臣的五七之桐家紋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10 這裡同時有兩個重要文化財,金明水井戶和金明水井戶屋形 金明水井戶傳說豐臣秀吉為了去除水的毒氣 便在水井裡投入黃金(豐臣秀吉是個酷愛黃金的人) 當時井裡的水還被稱為「黃金水」 1959年有派人下去井底做調查,找不到黃金... 所以傳說仍舊是傳說,會不會是德川時代被撈起來不得而知囉 而蓋在金明水井戶上的屋形根據拆解得到的棟木,猜測應該是1626年建造而成 期間遇到天守遭雷擊大火、戰爭大火都沒被波及到,十分幸運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12 接著就進去天守裡面囉!一樓設有服務台可租借語音導覽 當時服務台也有說中文的服務人員,相當方便 下次去一定要借一台語音導覽做個完整的介紹 參觀天守閣大部份為搭電梯直達五樓、自行走上八樓展望台 先從五樓開始逛,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造成豐臣時代結束的大坂夏之陣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14 一身紅的真田幸村隊,差點逼死德川家康 可惜後來真田幸村不幸戰死,戰力大減之下大阪城也被攻破 這組壯觀精緻的模形是根據大坂夏之陣的屏風所製成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16 大坂夏之陣參戰的武將的旗印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18 大坂夏之陣的屏風特地製作一部影片介紹 此屏風是德川家康戰勝後,黑田長政請畫家所繪製的 影片介紹得很詳細,雖然旁白是日文,但一旁有中文字幕可以一邊對照 老實說看這個介紹,越看心情越不好 因為它很詳實的畫出戰爭時老百姓無辜遭受殺害、害怕的模樣 好悶啊 Orz...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20 把武將們單獨拉出來介紹,只能說這邊對戰國迷簡直是天堂 走上七樓,可以認識豐臣秀吉的一生 三、四樓則是特展,每隔一段時間更換展品,禁止攝影、拍照 特展的東西大多是古文物,雖然也不少複製品,但複製品大多是書信類的東西 像這次就有看到武士盔甲、大阪城舊有建材、屏風、文具等等 三樓有一個「黃金茶室」則是復原豐臣時代「表御殿」裡的黑書院附近的一間茶室 黃金茶室是豐臣秀吉升任關白時命人建造的三疊大小的組合式房間 裡頭無論柱子、牆壁、天花板等等 只要是木頭材質的部份,外表都包覆一層金箔 但......實際看起來好不真實,整間都黃色的看起來好怪啊...... 只能說豐臣秀吉愛黃金愛過頭了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26 從五樓往上走到八樓展望台,便可走到外面的迴緣看看風景 遠眺大阪,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沿著淀川看到伏見、京都 更不用說近在眼前的大阪灣,甚至對面的淡路島都看得到 但現在只能看見高樓大廈,還有後方的山巒 迴緣為表示天守規格的重要裝飾,裝了大概就像等級max的感覺...... 傳說豐臣秀吉很愛帶著大名、使節登高望遠 順便show一下天守閣內金光閃閃的奢華擺設、衣物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28 近一點看鯱,這隻可能是雌性?面容好像慈祥一點哈哈哈哈 不覺得大阪城天守的鯱太過金光閃閃一點 XD 若要看等比例復原、第五重屋頂上的鯱,建議到二樓欣賞,還能看到伏虎 而迴緣的牆面裝飾著金鶴也不要錯過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30 迴緣四周裝設的扶手,稱為高欄或欄杆,突出去的部份會裝飾花紋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32 可以看到等下會去的梅林,也是因為在上面看了覺得好像有花......想說過去看看好了 幸好有去,因為後來去北野天滿宮花況比大阪城糟 囧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34 很幸運又很不幸的遇到一.大.群小朋友出來校外教學,嚇死人的陣仗...... 室外的展望台站滿一圈拿著筆記本認真做功課的小朋友們 他們一直呈現左右不分的亂走亂逛 囧... 接著下樓的樓梯也充滿(?)著小朋友,更別說各層的展覽 雖不到充滿,但也是隨處可見一團一團(?)的小朋友吱吱喳喳走來走去 後來我都快崩潰 XDDDDD http://bonade2011.pixnet.net/album/photo/68170636 天守閣的八樓除了展望台外,還有紀念品專賣店 一樓也設有種類較豐富的伴手禮店,但兩間賣的東西不太一樣,建議兩間都逛逛看 最大差別大概是一樓有賣食物,像饅頭、餅之類的東西,還有衣服、手帕等等 八樓比較單純偏向明信片、貼紙、徽章、帥氣的家徽領帶夾此類裝飾性的東西 對德川家康、豐臣秀吉等人物或歷史有興趣、又沒機會前往的話 不妨參考網站再託人帶回來 只是網站上沒把所有的產品列出來,現場看根本就眼花撩亂...... 時間真的不夠用,只好匆匆從天守出來 往前走前,再看看建有電梯的天守......嗯,果然只能用「很怪」來形容 我想下次走一趟姬路城好了......不過大修要好久 T___T 【接下篇,頭昏了嗎】 --    【內有餓犬,請攜帶食物進場】        http://bonade2011.pixnet.net/blog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20.130.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