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東大寺-大佛殿 ※~ 圖文網誌版: http://blog.xuite.net/sirius99/blog/387741431 昨日行過了位於京都邊陲的宇治,今日續往外走,拜訪的是在更南方的奈良 。奈良的歷史其實比京都更早,西元八世紀「元明天皇」遷都至「平成京」,也 就是現在的奈良區域,開啟了八十餘年的「奈良時代」,一直到「桓武天皇」將 都城轉移至「平安京」,京都才因著輝煌的「平安時代」繁盛起來。 「平成京」一如「平安京」,也師法著長安的城街佈局,以「朱雀大路」為 中軸,整齊切分。很可惜地,現今只能於遺址藉復原的「朱雀門」與「太極殿」 懷想當年風華了。然都城雖已人事全非,卻仍有些廟宇逃過戰火,很適合喜歡古 文明的我去感受那種懷舊氣氛。 不過今日天氣依舊微雨,讓人難以從早起的困頓精神中振奮起來。或許因著 這樣的腦袋不清,我竟將出發時間搞晚了半小時,也將後續排得緊密的行程投入 變數。警醒後我慌亂趕著公車前赴京都車站,準備轉搭熟悉的JR。然屋漏偏逢連 夜雨,週末月台遊客眾多,但也幸未多到將車廂擠得水洩不通,得以讓我順利找 到空位,免除整路罰站的厄劫。 出了奈良車站,我照著手邊地圖的指向,一路朝東走,沿途商家排列叢密, 但大多尚未營業,只能由著簷頂櫻花引去遊人視線。而當花了一番腳程穿出商業 區,便進入廣大的奈良公園範圍了。這兒碧原雖被車道縱橫切割,然櫻景華盛, 將茂林綴得粉艷,仍是片讓人走來舒朗的景緻。且由於瀕臨花季之末,連幾棟在 其間散築的矮屋都被落英妝點,覆抹了一簷輕柔之色。 再往前,行過了「一之鳥居」,沿途就開始出現傳說中的奈良聖鹿了。這些 被認定為神之使者的可愛動物毫不畏人,恣意地、閒散地在步徑中遊走,餓了便 低頭啃食草葉,無聊了就找處樹蔭臥歇,見人經過還會機靈抬起頭,用晶亮雙眼 觀察是否有點心上門。畢竟此地還有特製的鹿仙貝販賣,供遊客餵食嘻玩,鹿兒 早被訓練得耳聰目明,我們隨意的一探手就自成掠食目標。 看著幾個遊客高拎仙貝逗弄,迫得小鹿焦急搖頭晃腦,很讓人不由得勾起嘴 角笑容,三不五時佇步癡望,而這樣的或停或走,結局就是耗了比預估還多的時 間才走至「東大寺」外的「冰室神社」。舊時附近山麓設有製儲冰磚的冰室,這 神社便是因之而立,敬奉著冰神,每年還會舉辦「獻冰祭」。 它原非旅程中目標,但當因緣際會行經,滿院的櫻花卻讓人驚艷,不由自主 轉向而入。在院裡,朱紅鳥居攜著欄柵各自圈圍,趣致小簷舍於其間錯落築立, 櫻樹就這麼伴依相生,張起粉色麗傘,雖因花季的演舞幾將謝幕而殘凋,但落瓣 堆聚於簷、散綴於地,便自成一種浪漫景緻,惹人緩步四望。相形之下,敞廊通 抵的拜殿、網牆隔圍的主殿就遜了些風采,連戍守石獅都能輕易奪取相機焦點, 它繫綁大紅頸巾,似因著這片景色愉悅咧嘴暢笑,在披垂的花簾下顯得逗趣。 逛了一圈出來,我行至附近的餐館與紀念品區。很汗顏地,這裡才是我繞來 神社的目標,為的是在網路上看到、覺得頗有意思的「大佛布丁」,其圓滾滾瓶 身與可愛大佛圖樣的瓶蓋很討人喜歡。其實它在車站也有分店,但方才抵達時還 尚早故未開,此地的反因我的一路耽擱剛好赴上營業時段。它於這區的招牌不甚 明顯,還好附近有位正晃手作著運動的大叔,靠著他幫忙指點我才終於找到。 由於是一日開始,櫥櫃內的口味多元齊全,但也令人眼花撩亂、難以抉擇。 像皇帝選妃般,我刪去沒啥吸引力的原味與巧克力,先挑上誘人的大和茶,接著 看半天又點了似乎很特別的地酒,最後在幾番猶豫後,手滑多買了個邱比特肥魚 圖樣的焙茶口味,不知跟佛形瓶蓋的有何不同。 我心滿意足地走出店家,但這麼拖磨加上清晨遲出門的後果,就是當行至「 東大寺」參道時,放眼所見已是煞風景人潮,完全沒有意想中寺院的靜寂清幽。 但既是觀光勝地又遇上週末又能奈何,至少大剌剌四處穿晃的鹿兒依舊可愛得搶 鏡,完全掃去遊人帶來的雜擾,甚至棲伏在櫻下花毯的身姿也成了景畫,勾得我 分心許久,才轉首抬望前方的「南大門」。 不知是否為彰顯走過千年的歷史風霜,它並未如些古寺重上新妝,而是守著 已成褪殘的暗紅漆色,斑斑駁駁彷若難以辨識的抽象紋繪。這樣的古陳也在其壯 偉身形添了份凝重力量,像是位蒼老卻依舊精神矍鑠的門衛,目光炯炯地望著從 下行經的芸芸眾生。 「東大寺」是「華嚴宗」的大本山,與「法相宗」同屬「奈良時代」的「南 都六宗」,比出現在「平安時代」的密教「天台宗」、「真言宗」都還要早,更 別提於「鎌倉時代」才廣傳衍生的「禪宗」、「淨土宗」了。然儘管教義尚存, 最初的主要建築幾乎都已傾毀於天災與爭戰歲月,只留下些零星門舍,而眼前的 「南大門」其實為「鎌倉時代」重建之物。 我趨前行至門廊,仰望這所謂「大佛樣」的建築,那是於我們宋朝年間引入 的天竺風格,似乎真與「和樣」、「禪宗樣」的殿閣有所不同。能看到「飛貫」 與「插肘木」成列穿跨於立柱,然後整齊疊生至樓內高深闃暗處。其簷下的斗栱 挑探也多廣,將樓簷張出飛揚氣勢。 走過廊下,望過兩側仁王賁結著肌肉以怒目斥退世間惡欲,前方參道再次形 如軸線,指向徑末的「中門」。它重建於「江戶時期」,從色彩便能感覺其簇新 ,褐紅鮮亮得宛若神社門面。其橫展姿態串起迴廊往旁包繞,雙層樓面也峻偉, 但少了風霜抹飾便顯得平常了,不若「南大門」令人感覺深刻。 由於門路被設柵攔擋,所以我們這些遊人被迫繞往側處,從邊角購票行入。 而當視野一開,著名的「大佛殿」顯立於草坪對處,其淵渟嶽峙的姿態令人不由 自主屏息佇望。儘管經歷「鎌倉時代」重建、「戰國時代」殺伐焚劫,這再生於 「江戶時期」的殿閣僅為原本三分之二展幅,它仍以存世的最大木造建築身份睥 睨寰宇。 從環廊我一路轉至中路,然後筆直行前,在緩步間端詳其勻稱身姿。身為「 金堂」的它以「本瓦葺廡殿頂」之樣式斜挑稜線,五開間的立面藉「裳階」推擴 成七,也因而多了下簷及唐破風增添層次,脊頂兩端的飾綴則似犄角彎勾,在古 褐樓色中亮燦得醒目。 看著壁面曲折椼架自成的紋路,四望院周廊線被繁櫻點抹的絢麗,我來到了 殿前,這裡有座「金銅八角燈籠」,是難得倖存的創寺時代之物。其燈簷飛挑, 頂部以明珠淨炎作飾,燈窗則於網格上浮透細緻飾紋。這些飾紋呈現雄獅飛縱撲 咬、菩薩祥和吹笛,兼著框邊祥雲顯得華美。 再趨前登階,怔望過樑柱間斑褪的殘色,我終與殿內的「盧舍那大佛」相視 。在不同教義也被稱為「大日如來」的他,其實指的便是我們熟知的「釋迦牟尼 」,他端坐於台座,以十五公尺高之身姿成為世界最巨的銅鑄佛。其肢軀線條圓 潤、表情眼神慈寧,正翻掌結印護守著每位訪眾。背板是飾綴工藝展現之所在, 雖不若「鳳凰堂」內的鏤雕緻密,但懸臨的微縮菩薩、奔炎與耀光竄射的勾緣, 依舊彰顯了佛心的浩瀚無邊。 大佛左右另設有「虛空藏菩薩」與「如意輪觀音」伴守,他們形貌如孿生般 相似,相較於銅暗大佛的衣裝簡樸,這兩尊漆色金炫,胸前瓔珞精微,寶冠更以 細緻流紋讓人端詳許久。最特別的是佛旁還擺了複製蓮座,重現最初的精工。我 靠近細觀,每片蓮葉皆以金線刻述「華嚴經」裡的「蓮花藏世界」,上方有左右 各十一位的菩薩聆聽「釋迦牟尼」說法,中段二十六條串綴小佛與殿閣的橫線代 表「中千世界」,最下的蓮瓣則呈現具體而微的「小千世界」。 長了見識後,我往殿的裡側繞,那兒兩端角落各高立了「廣目天」與「多聞 天」,前者持筆握冊,後者拄杖擎塔,他們英姿颯爽,威嚴面目下能見盔甲玉帶 的繁密圖騰。然「增長天」與「持國天」卻不知為何沒作復原,僅將存留的顱首 置放於台。 此外,這裡還擺置了「大佛殿」於不同年代的模型,讓我好奇地花了些時間 研究。來回比較後,似乎其最早模樣與今時頗為類似,但少了唐破風的點綴,不 過當年尚有左右兩塔增添其勢,迴廊則是往後包繞,隔分現已消失無跡的「講堂 」。「鎌倉時期」的復作就比較偏向同年代的「南大門」風格了,有多層次的栱 架出跳及疊列的貫木。 這麼將殿裡順時針繞上一圈後,環圍在廳旁立柱的人群吸引了我注意,靠過 去一望,原來是多半遊記都會提及的人身寬柱洞。似乎沒看過其真確來由,儘管 被美化冠稱為「智慧之河」,但不怕動搖結構平白鑿了個孔洞還是匪夷所思,難 道早年僧侶不繞室誦經而是鑽洞增智? 然反正現今遊人玩得歡樂,瘦小者幾個縮扭抓爬便順利穿過,但豐腴又不自 掂斤兩的便會開始上演一齣鬧劇了。只見其人奮力將肚腩送推而入,卻將自己逼 到進退不得無從施力的境地,然後開始面紅耳赤大聲呼救,偏偏眾家親友又故意 袖手旁觀,搞得清修殿堂變成笑聲頻傳的遊園地。 不過這大殿本就與其餘寺院不同,很意外地但也可說貼心地容許遊客恣意拍 照,或許其深濃的歷史色彩早已凌駕佛理思尋與自我修持,成了與凡界同生的潛 移默化處所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34.9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57497390.A.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