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網路圖文部落格版: 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449609054 這一回來的姬路城,已經有400年的歷史了, 因為有著白色的外牆,所以也被稱為白鷺城(はくろじょう・しらさぎじょう), 姬路城是日本保留度最完整的城堡,與名古屋城、熊本城並列為日本三大名城, 我只去過熊本城,名古屋城只有曾經「經過」,並沒有進去參觀, (熊本城遊記: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355544966) 姬路城的天守閣,也是目前日本僅存的12座天守閣之一, 與大阪城這類後來重建的天守閣不同,姬路城的天守閣是真的原汁原味的400年建築。 姬路城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4世紀,最初建造於1346年, 到了16世紀時,才由「豐臣秀吉」下令建造了三層的望樓, 而到了17世紀,由當時的城主「池田輝政」進一步修築,也就是目前大家所看到的樣子, 因此目前的天守閣算來已經有400年的歷史,相當的有歷史意義及價值, 姬路城在1931年被日本指定爲國寶,1993年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産。 目前姬路城由姬路市政府管理,算是公家的旅遊景點, 在網站上有很清楚的交通資訊,想來遊覽的人可以直接參考官網上的介紹。 ▼ 這一天我們直接從位於美作市的飯店前往位於姬路市的姬路城,走的是「山陽自動車 道」,如果再順著路一直走就會到達神戶,山陽道在去年就曾經來過了,當時從廣島進入 ,順著山陰道以順時針的方式繞了山陰山陽一大圈,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看時的遊記。( 廣島之戀: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post/427623863) ▼ 下了交流道後,遠遠的就可以看到姬路城的身影,姬路城因為雪白牆面以及飛簷造型 ,近似白鷺展翅的模樣,因此被譽為「白鷺城」,之所以會有特有的白色外觀,是因為整 個建築都用了日本特有的塗壁材料「白灰漿」進行封塗,就連屋頂瓦片的疊縫也塗抹了白 灰漿,才會有目前看到的白色城堡外觀,的確是相當的漂亮。 ▼ 在姬路城的對面,設置了超大的停車場,因為每年來到姬路城遊覽的遊客相當多,尤 其是各國的旅行團,因此每天穿梭於此間的遊覽車都有數百台之多,才會設置了這麼大的 停車場在這邊。 ▼ 在入口處的旁邊,有自動繳費機與自動販賣機的建築,離場前記得先來繳費再去取車 ,有計時制也有計次制,看哪一種方案比較划算。 ▼ 大客車的停車位置在停車場的最裡頭,要走到出口的地方時,要記得沿著綠色的「步 行者通路」行走,會比較安全一些。 ▼ 因為是最後一天的行程,我們把圍巾、手套等保暖用具收到大行李箱內了,這一天預 定是要回大阪,原本以為應該不會冷的,誰知道姬路城這邊的氣溫竟然不到五度,冷得要 命,只好買瓶熱咖啡放在口袋中保暖,這一次買的是黑咖啡,瓶蓋可以蓋回去,方便許多 ,金屬瓶身又可以握在手中取暖。 ▼ 這個停車場位於「大手門」附近,所謂的大手門其實就是正門的意思,在停車場旁邊 有一間大手門茶屋,時間足夠的話,可以到這邊來喝杯咖啡、吃個甜點蛋糕。 ▼ 姬路城的入口在馬路的對面,這條馬路還滿大的,要過馬路時要記得走斑馬線,並且 遵守行人號誌。 ▼ 順著指標往前走,就可以來到姬路城的入口處,姬路城的外圍有護城河的設計,可以 防止敵人入侵,目前是很漂亮的拍照景點。 ▼ 要進入姬路城,就必須先經過這一座於2007年完成重建的「櫻門橋」,這裡也是遊客 進入姬路城的主要通道,正前方的這個入口就是大手門,這個大手門並不是原來的那一座 ,而是在1939年才重建的。 ▼ 門口有「世界文化遺產 國寶 姬路城」的看板,還有入城開放時間的說明,旁邊有一 個電視螢幕,播放著姬路城的介紹,目前的姬路城也引進了數位導覽系統,透過下載的手 機APP,就可以進行導覽解說,相當的方便。 ▼ 這座就是在1939年重建的大手門,依據旁邊的看板說明,只要下載手機APP,就可以透 過手機觀看運用AR技術的導覽,不過感覺很佔網路流量。 ▼ 進了大手門後,就可以看到位於裡頭的姬路市立動物園,動物園的門票還滿便宜的, 大人只要300日幣而已,不過感覺規模並不會太大,看了網路上其他人的遊記,這座動物 園果然很小,裡頭還有一個小小的遊樂園,比較適合小孩子的地方。 ▼ 裡頭還有一塊「世界遺產 姬路城」的石頭,姬路城是在1993年被列爲聯合國教科文組 織的世界文化遺産,整體的保存狀況相當好,就連目前看到的天守閣都是四百年前保存下 來的歷史建築。 ▼ 過了世界遺產的大石頭後,可以看到這一大片的廣場,廣場的對面就是姬路城的天守 閣所在地,姬路城的範圍真的滿大的,除了天守閣的區塊外,還包含了備前丸、西の丸、 二の丸、三の丸等區塊,相當大的範圍,唯一能將整座姬路城拍攝入鏡的地方就是在這邊 ,這裡也是每個遊客進城前的必經之處。 ▼ 比較高的建築是「大天守」,在大天守的旁邊還有三座小天守,包含「東小天守」、 「西小天守」與「乾小天守」,由這一面看得到的是西小天守,與大天守以渡櫓連接在一 起。大天守的外觀看起來似乎是五層,但實際上是有著地下一層與地上六層的建築,整個 大天守一共有30公尺高,由貫穿七個樓層的「東大柱」及「西大柱」撐起,這兩根柱子的 直徑約2公尺,在當時興建的那個年代,以兩根主要柱子就可以撐起整座城堡,真的算是 了不起的工藝。 ▼ 在大天守的最上層有一對「鯱」,又叫鴟尾、鴟吻,原本是中國古代建築物脊樑上的 一個設計,後來傳到日本後,改稱為「鯱」,在許多日本城堡屋頂都可以看到這個裝置, 具有克火的意義。鯱是頭似老虎,背上有刺的兇猛海魚,但這應該算是想像中的生物,實 際上是不存在的,大部分的鯱都是黑色的,只有名古屋城的是金鯱,不過重建後的大阪城 上頭,設置的也是金鯱,不知道最原始的建築是什麼顏色的。 ▼ 這個方向是「西の丸」,有相當廣大的庭園,這一次因為時間的因素,參觀完天守閣 就剩下沒多少時間了,只能簡單的拍拍外牆而已,這個方向也是進入城內的售票大門,進 去大門之後就是二の丸的範圍。 ▼ 姬路城本身有提供導覽服務,只要花上2,000日幣,就會有專人導覽,不過不確定有沒 有中文導覽,加上我們也有自己的領隊,不需要再特別花這筆錢的。 ▼ 這個是以過去士兵帽子為造型的紀念品,稱之為「姬路城陣笠」,本來有打算買一個 的,但是在逛完天守閣後,我竟然忘記這件事情了!只好以後有機會再去時,再記得購買 一個當紀念了。 ▼ 前方就是姬路城入城口,整個姬路城內都是禁止吸煙與飲食的,旁邊還有一個介紹姬 路城歷史的說明,有興趣的人可以研究一下,或是自己上網查查,有很多資料可以參考的 。 ▼ 前方還有一個姬路城投句箱,這是用來寫俳句投稿的地方,在江戶時代很流行寫俳句 ,這個習慣也流傳到現代的日本人,很多地方都有組成俳句的協會。 ▼ 姬路城的入城費用為1,000日幣,團體打八折,還有與好古園的共通券,好古園就在姬 路城的外頭,在大手門停車場的正對面,好古園過去屬於私人庭園,目前也是歸姬路市政 府所有,裡頭是日式庭園,有櫻花與楓樹可以欣賞。 ▼ 旁邊還有自動售票機,自由行的客人可以在這裡購票就好,不需要到人工窗口去買票 的。 ▼ 姬路城的門票還滿漂亮的,這裡有提供導覽說明,有好幾個國家的文字,連繁體中文 版本都有,裡頭有地圖,在庭園內行走時比較不會迷路,門票上姬路城的角度,應該是欣 賞這座城堡最漂亮的方向,雖然姬路城在2015年已經完成了大天守的整修,但是旁邊的乾 天守還在整修中,這次沒有辦法拍到這樣的景觀。 ▼ 做為入口處的這個地方叫做「菱の門」,是從三之丸到二之丸的門,這個門還保存著 安土桃山時期的樣子,也是城內最大的門,要前往天守閣的遊客一定會經過這邊,門上掛 著「國寶姬路城」的木匾,保存的相當不錯。 ▼ 往天守閣繼續直走,要往西の丸的人直接左轉就可以抵達。 ▼ 再往前走會遇到「いの門」,進入いの門就是屬於二の丸的範圍,這座門規模較小, 設計也較簡單。 ▼ 這個地方屬於「二の丸」,是一個規模比較小的廣場,要上天守閣的遊客繼續往前走 ,往左走的話可以到達阿菊井,不過如果照著參觀天守閣的動線一路下來,一樣會經過阿 菊井的,沒有必要特地走過去,加上時間有限,領隊建議大家都先去參觀天守閣再說。 ▼ 再往前走,會通過「ろの門」,這又是另外的一個大門,之所以會設置這麼多道門, 除了有防衛上的需求外,另外也可以做為本丸、二の丸、三の丸間的區隔。 ▼ 順著通路往前走,天守閣就在眼前,看起來很近的感覺,但其實走過去還要一段距離 ,主要是因為通往天守閣的道路設計的彎彎曲曲的,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當敵人入侵時,可 以延遲敵人抵達本丸的時間,一切都是為了防禦上的需求而設計的。 ▼ 城牆上有很多的孔洞,這些都是為了防禦需求設置的防衛窗,從這些孔洞可以將槍枝 伸出去外頭開槍,擊斃入侵的敵人,但從外頭卻不容易瞄準孔洞,是在日本城堡中很常見 的防衛設施。 ▼ 下一道門是「はの門」,旁邊原本應該有石燈籠的,不過目前只剩下基座,上頭的石 燈籠已經不見了。 ▼ 原本的階梯是石頭堆砌而成的,但行走時比較不安全,同時也為了不讓石頭因為太多 人行走而磨損,目前已經在上面另外搭建了木製樓梯,所有的遊客都改走木製樓梯。 ▼ 轉過彎,繼續沿著道路往前走,明明就已經看到姬路城的天守閣在眼前,但怎麼走就 是走不到啊! ▼ 前方這個門是「にの門」,中文翻譯成尼之門,應該是直接音譯的,在にの門上方有 一個小建築,可以讓士兵駐守在這邊加以防衛。 ▼ にの門內是個轉角的斜坡設計,裡頭有緩升的階梯,行走時要小心一點,因為通道的 高度不高,身高太高的人可能要稍微彎個腰才不會撞到頂部。 ▼ 通過にの門是一個小廣場,通道的盡頭又是另外一個門。 ▼ 這個門是「ほの門」,進去之後本來以為就可以抵達天守閣了,但其實還有好幾道門 需要經過,如果一層層都要攻打的話,應該會被消耗掉不少的士兵,果然是個易於防守的 城池。 ▼ 通過ほの門後往右看,可以看到這一整片的油壁,油壁的設計與白色外牆不一樣,油 壁是用黏土、砂石凝固而成的,不僅可以防水,還非常堅固可以擋子彈,當敵人入侵時, 士兵可以暫時躲在油壁的後方,用以躲避敵人的子彈,因此油壁通常都設置在門口的旁邊 。 ▼ 在這一整片的石牆上,可以看到在照片的右下角有一塊石頭用鐵絲網罩住,這一塊石 頭就是著名的「姥石」,也就是婆婆石的意思。相傳當初豐臣秀吉在築城時,因為沒有足 夠的石頭築城而煩惱,當時住在城下町一位賣燒餅的老婆婆得知後,慷慨的捐出舊的石臼 讓豐臣秀吉築城,也因為這個拋磚引玉的動作,讓百姓也跟著捐贈石製物品來築城,這塊 石頭就是當年留下來的石臼,因此特別採用鐵絲網加以保護。 ▼ 再往前走,又是好幾個門,首先看到的是「水一門」,有向內推開的木門。 ▼ 接下來是「水二門」,也是小小的一個門。 ▼ 過了水二門,是另外一個小廣場與通道,前方又是另外一個門。 ▼ 前方這個門叫做「水三門」,上方也有防禦建築的設置。 ▼ 在這邊有說明看板,提醒大家天守閣內是沒有洗手間的,整趟天守閣參觀走下來,依 據腳程大約會花上一個小時多一點,有需要上廁所的人,最好先在外面處理好再進入天守 閣。 ▼ 前方的「水四門」就是進入天守閣的主要入口,進去之後,就算真正進入到天守閣的 範圍內了。 ▼ 進來後首先看到的是整個姬路城的模型,這是重現當年的景觀,包含圍繞著城堡的民 房都有製作出來,由模型中可以看到,在三の丸的區塊中,其實是有房屋存在的,不像現 在看到的是一整片的大廣場。 ▼ 要來參觀姬路城的人,強烈建議女生不要穿裙子,尤其是短裙是絕對不能穿的,因為 在天守閣內每個樓層間的樓梯,都是這樣子又陡又窄,要上樓的時候幾乎是要扶著扶手慢 慢的爬上去,如果穿裙子的話,曝光的可能性是相當高的,要是不在意被後面的人看內褲 ,那就隨便,看個人了。 ▼ 這邊算是進入天守閣真正的入口,為了不讓建築內的地板被弄髒,所有的遊客都要在 這邊換穿拖鞋,現場有提供塑膠袋供遊客裝自己的鞋子,要記住的是,脫下來的鞋子要自 己帶著走,因為參觀的動線是不走回頭路的,會由另一個出口出去,如果忘記自己的鞋子 ,那到時候離開時就沒有鞋子穿了。我們在現場有看到被遺留下來的一袋皮鞋,工作人員 好像也很煩惱的樣子,畢竟也不知道是哪位旅客遺留下來的,要怎麼歸還我就不知道了。 ▼ 所有的拖鞋都是免費提供,在出口的地方再還回去就好,這些拖鞋都是室內拖的型式 ,上頭有著「國寶 姬路城」的字樣,這個鞋子是要歸還的,千萬不要偷偷帶走。 ▼ 姬路城的大天守經過了很多階段的修理,在換鞋處的旁邊,就可以看到關於修復天守 閣的說明,這一面是平成年間的修理工事說明。 ▼ 旁邊有展示著當初更換下來的建築物件,很多的物品就直接在這邊進行展示,這些物 件有些都已經有幾百年歷史,很有參考價值。 ▼ 過去為了修復姬路城,日本政府在昭和時代也舉行稱為「昭和大修複」的解體修復, 於1934年動工,雖然歷經第二次世界大戰而被迫暫時停工,但最後終於在1964年完工,而 平成大修理就是後續階段的修理工事的規劃。 ▼ 參觀的動線只有一條,沿著順路的指標往前行就好,動線相當的清楚,不過在天守閣 內的光線不是很明亮,主要是因為四百年的老建築,要拉電線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能 夠提供的燈光自然是有限的。 ▼ 由於整座天守閣都是木頭搭建而成的,讓人不禁懷疑,如何用木頭建造出這麼大的一 座城堡來,現場有一個縮小版的軸組構造模型,就可以較容易看出來建造的工法,看得出 來整座城堡是蓋在石牆底座上頭的,也難怪過去很多城堡都是被大火燒掉的,畢竟是木製 建築,因此如何防火就成為很重要課題,包含防火塗層的白灰漿,與屋頂克制火災的鯱雕 像,都是在這個思維下產生的結果。 ▼ 現場還有提供關於姬路城的規模構造說明,也寫出了姬路城的七大特色,還有姬路城 的沿革歷史。 ▼ 所有的通路都有明確的方向,不過偶而要爬上爬下的,如果沒有動線的設計,讓人在 裡頭亂亂走,應該會很容易迷路的,幸好城內的參觀動線設計得還不錯,在幾個叉路口都 有工作人員指引。 ▼ 這邊看到的是「武具掛け」,顧名思義就是掛武具的地方,這邊的武具包含日本戰國 時代常用的長槍與傳自西方的「火縄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步槍,在牆邊設置的掛架 ,平常就擺滿了武具在這裡,方便在敵人入侵時直接取用來抗敵,可以推測,這個樓層在 過去應該是有駐兵在此負責守衛的。在日本戰國時代,初期還是以馬兵、步兵以武士刀、 長槍進行肉搏戰居多,但後來火縄銃出現後,擁有較多的槍枝就成為實力堅強的證明,當 時織田信長就是因為擁有為數眾多的火縄銃,因此才得以稱霸日本戰國。 ▼ 繼續沿著樓梯爬上樓,看得出來樓梯有點陡,也有點長,因此建議來逛姬路城的人, 最好不要帶太重的包包,除了自己爬樓梯不方便外,也容易影響別人的視線與動線空間, 每個人手上都提著一個塑膠袋,裡頭裝著的就是自己的鞋子。 ▼ 上到這個樓曾有比較明亮的視線,因為這一個樓層的外牆,都有窗戶的設計,外頭的 自然光線直接照射進來室內空間,完全不需要另外打光,由這片看得出來,不管是外牆、 隔間、天花板、地板等,通通都是木頭的構造,難怪要換穿拖鞋,不然打掃起來應該是很 累人的。 ▼ 這種窗戶叫做「出格子窓」,窗框的設計,可以讓陽光與空氣進入,但人員無法從窗 戶進出,除非破壞這個窗框才行,一樣是有防禦的作用,在出格子窓的下方有「石落とし 」的設計,平常是用蓋子蓋住,當敵人入侵時,可以將蓋子打開,由這邊丟下石頭來攻擊 正下方的敵軍,而因為有出格子窓窗框的設計,外頭的敵人不易攻擊窗戶內的人,也有保 護己方士兵的作用。 ▼ 可以看到一整間的武具庫,這邊的「武具掛け」全部放在這個房間內,也許當時樓曾 有其他的作用,所以特別設計了這個房間來放置武器。 ▼ 可以看到天花板的構造,當中有幾根樑柱是曲形的,不知道是最初建造時就故意這樣 設計,還是有什麼原因造成的,這點我就不知道了。 ▼ 每個樓層都有像這樣的平面圖說明,在樓層中的幾個重要景點都有標示出來,不過這 個平面圖,在每個樓層都不是放置在固定的方位,但都一定是在動線之上,進來裡頭參觀 的人可以多留意。 ▼ 這個設計是「石打棚」,與上方的高窓及旁邊的大千鳥破風互相搭配,石打棚這個構 造很容易理解,士兵可以在這邊進行攻擊與射擊的動作,在下方的小門可以打開,就可以 從這邊丟出重物來攻擊底下的敵人,或者是直接用步槍射擊敵兵。 ▼ 雖然大天守是歷史建築,但畢竟是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該有的消防設施還是要有的 ,尤其是整座大天守都是木頭建造,一旦著火了就不堪設想,裡頭的消防設備,除了到處 擺放的滅火器外,部分的天花板還有灑水裝置的管線,來這裡參觀時,不妨多抬頭看看上 頭的設計,常常會發現一些意想不到的設備。 ▼ 五樓與六樓的平面圖,本來在六樓是有一個AR的設備,目前已經搬到一樓去了,有興 趣的人自己到一樓的空間去看看。 ▼ 整座大天守一共有七個樓層,看得出來地階是位於石頭底座內,基本上大天守的設計 是對稱式的,這樣的建築構造是最穩固的,因為四個方向的拉力與扭力會最平均,建築不 易變形,也會擁有較佳的耐震度。 ▼ 在大天守的頂樓有一間小小的神社,這座神社想不到竟然與宮本武藏有關。傳說宮本 武藏在木下家定就任城主時任職於姬路城,有一天奉命前往天守閣制服時常出沒的妖怪, 每當遇到奇幻的景象後,宮本武藏只要將手放在武士刀上,周圍就會恢復正常,最後宮本 武藏就在天守閣的最頂層守衛到天亮,後來出現了一位自稱是刑部明神(姬山地主神,姬 路城的守護神)的美麗公主,為了答謝他擊退妖怪,於是贈送了一把名為「鄉義弘」的寶 刀給與宮本武藏,而這座神社就是供奉刑部明神的地方。上來到六樓時,可以簡單的參拜 一下。 ▼ 由大天守六階可以看到整個姬路市的景觀,看得出來是個還算繁榮的小城市,底下的 位置是備前丸,也是參觀完大天守的出口處,前方的大廣場就是三の丸,就是我們一開始 拍照的地方。 ▼ 從窗戶可以看到位於屋簷上的「鯱」,相對於城堡來說,其實這個「鯱」並不算是太 大,牢牢的擺放在屋頂尖端,具有克制火災的意義。 ▼ 這個方向往下看,可以看到類似遊樂場的地方,那邊就是姬路市立動物園,這個動物 園結合了動物園與遊樂園,有點像我們早期的圓山動物園一樣。 ▼ 從這邊更容易看出石打棚與出格子窓的構造,士兵就在這個構造上進行防禦與攻擊的 動作。 ▼ 位於角落的這個構造名為「武者隱し」,顧名思義,就是躲藏武士的地方,平常這邊 就會有武士駐守在裡頭,有點類似暗室的構造,當有敵人真的入侵到這個樓層時,躲在裡 頭的武士就會出其不意的出來攻擊敵人,往往都可以造成極大的傷害。 ▼ 這一段樓梯比較長,因此上下樓的時候要更加的小心,以免跌落受傷。 ▼ 這個是「筋交」,這是一個建築術語,也稱為「筋違」,在建築的構造中,在壁柱間 ,利用木骨斜撐來進行補強的構造,算是一種復和式牆體設計。 ▼ 底下的這個裝置就是「石落し」,將木板掀開後,就可以直接以重物攻擊外頭的敵人 ,對於沿著城牆攀爬上來的敵人特別有效。 ▼ 在整座大天守內,不管在哪個樓層都可以看到的,就是「東大柱」與「西大柱」了, 這兩根柱子貫穿了七個樓層,整座城堡的核心就是這個地方,如果有人去破壞任何一個部 分的話,那城堡應該就會較容易崩塌,這兩根柱子直徑各2公尺,相當的巨大。 ▼ 東大柱是圓形的,旁邊的遊客與柱子相比,更可以看出來這根柱子的巨大,柱子本身 直接貫穿了上下樓層,由交界處可以看出來這個特別的構造,由於整座大天守約30公尺高 ,因此柱子當然是一段段接起來的,大概很難找到一根柱子就超過30公尺長的。 ▼ 西大柱與東大柱一樣,都是貫穿所有的樓層,但西大柱的形狀是方柱,外表有打磨過 的光亮,看起來比較有質感。 ▼ 一樓的平面圖,這個樓層已經有部分在石牆底座內,因為沒有窗戶的設計,所以光線 明顯的暗了許多。 ▼ 廁所也在一階,但這只是過去廁所的位置所在,並不是提供給遊客使用的,廁所設計 在一階應該是方便直接將排泄物導到外頭去,但相對的空氣也會比較不流通,如果以現代 的建築觀點來看,廁所應該要設計在樓上的靠窗處才對。 ▼ 這個是「流し」,一個說法是廚房的水池與澡堂的沖澡處,由於這個位置在地階,到 底是幹嘛的並不是很確定。 ▼ 地階的平面圖,這個樓層算是地下室,也有對外的出口,這一次的天守閣參觀行程, 就是從地階的這個位置離開大天守。 ▼ 出口的大門為「水六門」,在出來前要先歸還拖鞋,並有提供一個區域讓大家穿鞋, 穿好鞋就可以離開,重返戶外空間了,整個在大天守內的時間約一個小時左右,大家參觀 時要把握時間,因為戶外的空間還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參觀的。 ▼ 順著道路往下走,右邊是西小天守的建築,這條有木頭欄杆的棧道,應該是後來才設 計的,當年應該是沒有的。 ▼ 由出口處回望天守閣,後方最高的自然就是大天守了,前面左方的是乾小天守,右方 的是西小天守,另一個東小天守在後面看不到,目前整個姬路城的維修,整個天守閣都算 是完成了,還在進行維修中的都是比較外圍的城牆,這個時間來參觀天守閣是最好的,因 為外牆當上完漆,整個就是新新的感覺。 ▼ 由出口出來後,這個小建築是洗手間,因為在天守閣內沒有廁所,大家都是憋到出來 後才趕緊上廁所,因此裡面排隊的人還不少。 ▼ 在天守閣前方的這個廣場為「備前丸」,這個地方屬於本丸的一部分,是過去城主池 田輝政居住的地方,原本應該有城主的會客間與夫人的住所,但這些建築都在1882年的大 火中被燒掉了,實在是有點可惜,現在則是一大片的廣場而已。 ▼ 整個天守閣在2015年才翻新完成,因此在2016年來的我們,看到的是相當嶄新的外觀 ,從備前丸的位置拍照是最好的取景角度,可以將整座天守閣的一些建築構造都拍攝清楚 ,而且也比較不會受到人潮干擾。 ▼ 整個石頭底座算是最堅固的地方,由於轉角處是整個底座最脆弱的地方,因此在建築 這個地方是,特別使用了類似積木堆積的工法,可以得到較佳的防護力,可以明顯的看出 來與一般的牆面設計不一樣。 ▼ 整個姬路城在晚上會進行打光,在備前丸的旁邊可以看到探照燈的設置,這一次沒有 辦法拍攝到夜景,一般的旅行社大概也不會有類似的行程,只好等以後看有沒有機會再來 姬路城參觀了。 ▼ 這個方向是出口的位置,出口的地方也有一個小門名為「備前門」,大概是與備前丸 相呼應,雖然沒有明顯的出口方向指引,但反正跟著人潮走就好,不會迷路的。 ▼ 在備前門旁邊有一個水井,上頭有一個機械裝置,應該是用來打水使用的,目前應該 是沒有在使用了。 ▼ 從備前門外的這個小孔往下看,可以看到一個名為「腹切丸」的地方,本來以為是以 前用來切腹的地方,不過這裡其實是由城主的心腹武士駐守的重地,由於此處如果被攻陷 了,那整座城池大概也就保不住了,有一股如果守不住那就切腹謝罪的意思。 ▼ 旁邊看到的這座建築是「太鼓櫓」,所謂的櫓就是倉庫的意思,因此這個太鼓櫓擺放 太鼓的地方,過去這裡是用來報時用的,透過打鼓,可以讓城下町藩士和町民知道進出城 門時間。 ▼ 由出口出來後,會看到這一座「阿菊井」,這又是姬路城內的另一個傳說了。傳說第 九代城主小寺則職的家臣青山鐵山想要竄位,但被忠臣衣笠元信察覺,因此衣笠派遣自己 的小妾阿菊到青山家中作臥底,雖然後來救出了城主,但最後青山鐵山還是竄位成功,後 來發現原來內奸就是阿菊,於是乎就將由阿菊管理的傳家之寶十枚盤子之中的一枚藏起來 ,並將阿菊折磨至死棄屍井中,從此以後晚上就可以聽到從井中傳來阿菊悲傷數盤子的聲 音,這個故事在哆啦A夢中也有出現過,因此我很有印象。 ▼ 目前井口已經用鐵絲網封住了,防止遊客不小心墜落,而且這座井被遊客拿來當作許 願井,在井底可以看到很多的硬幣,已經沒有那種陰森的感覺,不過我們都是白天來旅遊 ,也許晚上會有不同的氣氛吧。 ▼ 順路往出口的地方走,旁邊這個區域還在整修中,有特別設計一條參觀的長廊讓遊客 進入,免費開放參觀。 ▼ 裡頭有保存工事的解說,與維護工地之間有玻璃隔開,可惜後來稍微下了小雨,玻璃 上都有水珠,很難對焦,拍得不太清楚。 ▼ 旁邊有各種不同年代的「鯱」的展示,透過這個小小的空間,可以看到不同年代對於 鯱的設計差異。 ▼ 包含明治時代、昭和時代、平成時代的鯱都在此展示,個人感覺明治時代的鯱線條比 較柔和,從昭和時代開始,就開始有比較堅硬的線條出現,尤其是魚尾的開叉線條更為明 顯。 ▼ 接著由「めの門」離開二の丸,上方也有樓房的設計,可以駐軍在此。 ▼ 旁邊的城牆上,可以看到「扇の勾配」的構造,扇の勾配就是扇坡,牆角採用長短邊 交錯堆疊的算木積堆疊法,優點是高陡堅固、有利防守。 ▼ 本來還想要去西の丸看看,但考慮還要逛賣店的時間,這一次只好忍痛放棄,直接從 出口方向離開姬路城了。 ▼ 沿途還可以看到這個「をの門跡」,這裡過去有一個をの門,目前只剩下一個底座在 這邊而已。 ▼ 沿著通道,經過「るの門」,就來到最初一進來的地方。 ▼ 這裡是「菱の門」的背面,順著原路離開姬路城。 ▼ 這邊還有一幅依據明治時代畫成的鳥瞰圖,後方就是姬路城的天守閣,可以看出來當 時整座城池的周圍相當的繁榮,旁邊有一整圈的護城河。 ▼ 旁邊還有一塊「中村大佐顯彰碑」,大佐是日本的舊軍階,大約是上校的階級,由於 明治維新的緣故,姬路城曾經在1871年廢城,在1874年日本陸軍開始進駐姬路城,而附近 的居民也開始盜賣城內的古物,在1878年的時候,當時的指揮官中村重遠大佐向當時的陸 軍大臣山縣有朋建議保存姬路城,在地方人士的奔走下,終於在1910年進行第一次大整修 ,因此特別在此立碑紀念中村大佐,以彰顯他協助保存姬路城的功績。 ▼ 由這裡上去,就是通往西の丸的地方,這一次因為時間的因素沒有辦法去參觀,下次 再來了。 ▼ 從這個角度拍攝天守閣,大致上與門票上的圖案方位差不多,可以將大天守、西小天 守、乾小天守都同時入鏡,剛整修完的天守閣果然漂亮,潔白的外觀彷彿白鷺展翅,因此 才有白鷺城的美稱。 ▼ 出口的地方,有兩個過去日本士兵的雕像,聽說姬路城這邊偶爾會有工作人員扮演士 兵,可以與他們合照,可惜我們來的這一天沒看到,只能拍到這個雕像而已。 ▼ 這一間是姬路城官方的賣店,由姬路城本身直營,裡頭賣的東西比外頭的較為精緻, 還有一些獨賣的商品,但價位也相對較高,還是可以好好的逛逛。 ▼ 旁邊有這一大片的石庭,大概也是什麼的遺跡之類的。 ▼ 順著原路走回停車場集合上車,這時候已經開始下小雨,氣溫不高顯得更冷了,還是 早點上車吹暖氣比較實在。 旅遊資訊: 地址:日本國兵庫縣姬路市本町68番地 電話:+81 79-285-1146 官方網站:http://www.city.himeji.lg.jp/guide/castle/ -- 要如何成為一個好的Project Manager 除了要先天的天份後天的努力豐富的學識之外 還需要加上完美的運氣 在這當中最重要的就是完美的運氣 === 個人網誌:http://g8906011.pixnet.net/blog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2.116.51.7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468932557.A.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