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_Travel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圖文見部落格: http://egocentricnotes.blogspot.com/2014/04/kyushu-2.html 以下純文字複製。 ----- 3/24 (一) 長崎 ◎ Comfort Hotel 博多的免費早餐,誠意十足。自助取餐,菜色偏洋食。右邊的藍莓事 後證明應該是加優格用的。 六時起。於旅館食畢免費早餐,將行李箱寄放在隔天要住的旅館後,輕裝往 車站搭乘鷗號列車 (かもめ) 至長崎。 ◎鷗號的列車形象圖。今天搭到的是白海鷗號,也有看到黑海鷗號在軌道上奔馳。 ◎長崎駅的花窗玻璃,描繪當地名勝。 抵長崎的第一站同樣是先放行李,隨後由出島開始行程。出島是座十七世紀 築成的人工島,乃江戶時代鎖國政策的殘蹟。原為葡萄牙人的居地,幕府為避免 宗教動亂而驅逐了葡萄牙人 (1639) 後,又將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商館由平戶遷來 (1641) 做為它的新主人。此後兩百年間,出島的荷蘭商館是官方唯一的西方門 戶。黑船事件 (1854) 開國後,對外貿易的限制已不同以往,亦無須再監視與隔 離荷蘭人。1859年,荷蘭商館關閉,出島結束了它的窗口業務。1880、90年代的 河川與港灣整頓工事則破壞了它的扇面輪廓,使出島名不符實。在泥塵中又渾渾 百年後,至廿世紀末才開始修整建物,並重建汀線。 ◎荷蘭人當年的娛樂。除紙牌遊戲外,亦有雙陸棋、羽球與撞球等。 ◎當年荷蘭人不得隨意離開島上,一切貿易事項、生活事務皆需透過出嶋乙名與日本人交 涉。 出島佔地並不甚廣,建物也不算多,但展示的資料卻相當豐富。包括當時的 貿易物品、數據記錄,以迄荷蘭人在出島上的飲食、娛樂、醫療等生活細節。資 料來源除文書記載外,也使用了地下出土文物,細看起來相當有意思。不知不覺 就逛去了兩小時,又是用餐時間了。今日午餐預計一嚐桌袱料理,於是坐上電車 往思案橋方向移動 (本文篇幅過長,故食記另文誌之)。 ◎繡球花為長崎市花,是以常出現在各處裝飾中。正中的五芒星為長崎市章。 ◎長崎蛋糕神社……內有鳥居,但外觀卻有點教堂的感覺,上面還有鐘樓。我已經徹底無 言了。 享受完午餐後,隨即往南山手地區走。此區主要的觀光點為大浦天主堂與哥 拉巴園一帶。大浦天主堂是日本現存最早的基督宗教教堂,為紀念慶長元年 (1596) 殉教的二十六聖人,又名二十六聖殉教者堂。第一代大浦天主堂始建於 1862 年, 為木造建築。原本正面 (北壁面) 結合了巴洛克與哥德風,並設有三支尖塔。今 日所見的白色磚造建築則是 1875-79 年的重建成果。 ◎大浦天主堂前的街頭畫家。 ◎坐鎮大浦天主堂正門口的大理石聖母像。雕像來自法國,為紀念 1865 年的「信徒發 見」事件而立。[1] 雖然教堂外觀上看似磚造建築,但走進內部就能見到木骨結構了。長椅前沒 有設置跪凳,不知是否代表此教會望彌撒時不用跪姿?但也不排除教堂不再用於 儀式後,為方便觀光客出入而拆除的可能性。[2] 我已看過太多漂亮教堂,此教 堂相對樸素,無甚可書。不過大浦天主堂的建立對天主教會而言仍具象徵意義, 而對以異國風情為賣點的長崎來說,也同樣是個重要地標。故除了被指定為國寶 外,也被列入申請 UNESCO 世界遺產「長崎教會群與基督宗教相關遺產」(長崎 の教会群とキリスト教関連遺産) 的暫定清單中 (2007 年)。 ◎旧羅典神学校中展示的一二代大浦天主堂資料。 大浦天主堂旁的旧羅典神学校相較下更是不起眼,但它的建造年份可是與天 主堂相當的 (1875 年竣工),也同樣是棟木骨磚造建築。「羅典」指「拉丁語」, 因當時神學以拉丁文傳授而得名。神學院經多次搬遷,現址位於浦上天主堂附近, 並更名為長崎公教神學校 (1989)。而大浦天主堂旁的初代校舍則作為博物館之 用,內部展示日本早期基督宗教文物,如踏繪、禁教法令等,另有幾間以特定神 職人員事蹟為主題的特展室。這也是棟重要文化財,同樣被列在世界遺產申請名 單中。 ◎南山手地區的標誌,結合文字與教堂形象,設計挺別緻。 繞過天主堂與神學院,不多時便至哥拉巴園 (グラバー園,Glover Garden) 第一門。哥拉巴園位於南山手的山丘上,以園中日本最老的木造洋風建築哥拉巴 邸 (旧グラバー住宅,Glover Residence,1863 年竣工) 命名。長崎市的南山 手與東山手地區皆為日本開國通商後的外國人居留地,哥拉巴園所在的山頂區被 稱為上等地,是當時租金最昂貴的高級住宅區。故原築於此的三棟洋風住宅── 哥拉巴邸 、林格邸 (旧リンガー住宅,Ringer House,1869 年竣工) 與歐特邸 (旧オルト住宅,Alt House,1865 年竣工)──都是當年的天母帝寶。其中哥拉 巴邸前正可俯視山下長崎港的長崎造船廠。二戰期間,為了保守建造武藏號戰艦 的機密,其產權被責司此事的三菱重工買下。1957 年,三菱重工於長崎造船廠 100 週年慶祝典禮上宣布將本邸捐贈予長崎市,由官方接手修護與參觀業務。此 後長崎市政府陸續取得了周邊其他住宅的產權,1970 年代則逐步收購並移建市 內部分洋風建築於左近,而後成立了今日的哥拉巴園。 ◎沃克邸 (旧ウォーカー住宅,Walker House,十九世紀末) 的起居間。多角型窗台是典 型的洋風元素。 ◎由哥拉巴邸前俯瞰長崎港。 哥拉巴邸的女主人グラバー・ツル (Glover Tsuru, 1851-99) 相傳是蝴蝶 夫人的原型。異國婚姻、哥拉巴邸的地理位置,以及ツル的蝴蝶家紋,皆令人感 覺摸到了蝴蝶夫人的衣角。而園區內也以此為賣點,建立了普契尼 (1858-1924) 與女高音三浦環 (1884-1946,以征服作曲家的蝴蝶夫人演出著稱) 的雕像。角 色原型出典大概只有原故事作者心裡明白了,但現實中ツル夫人可是安享天年的, 夫婿湯馬斯・哥拉巴 (Thomas Blake Glover, 1838-1911) 也沒有拋棄她。反倒 是哥拉巴家的長子倉場富三郎 (1871-1945) 於二戰爆發後的晚年際遇令人唏噓 不已。[3] ◎園中的「插花」。衝擊的震撼力! 逛遍哥拉巴園後,我們由南側的第二門乘電梯「哥拉巴天空之路」(グラバー スカイロード) 直接下到山腳,至東山手洋風住宅群與荷蘭坂小走一下,隨即搭 市電往稻佐山方向前進。稻佐山由長崎空中纜車 (長崎ロープウェイ) 聯通山腳 的淵神社與山頂的觀景台,無其他中停站。目前使用的車廂是 2011 年啟用的透 明款,除車頂與底部外,其餘側版皆為不妨礙視野的玻璃。現正運行的兩個車廂 分別被命名為「星之水滴」 (星のしずく,南側) 與「月之水滴」 (月のしずく, 北側)。 ◎淵神社前的櫻花。 ◎車廂設計者為知名設計師奥山清行,車門入口內側可見他帥氣的簽名 (Ken Okuyama)。 走到淵神社時天色尚明,上山的纜車算是滿位,但還不至擁擠。一出纜車站, 正好揪住了夕陽的尾巴。咸知夜景須待燈光亮起,天色全闇才有看頭,但薄暮上 山亦有好處。一來可避開上山尖峰,二來可就夕照先欣賞長崎市景,並辨識若干 建物。我們趁餘暉尚未消失前登上了觀景台,邊嗑著在天主堂前買的清風堂長崎 蛋糕,邊眼觀城市追逐著光影變換風情,靜待夜幕垂下。稻佐山觀景台風大,所 以少有人能一直停留在定點不動。雖然遊人不少,但來來去去,總不怕找不到欄 杆邊的好位置。 ◎日薄西山。 ◎在觀景台旁的販賣機看到 Fauchon 就買下去了。結果是砸招牌地雷,我隨便調都比它 好喝……。 ◎長崎市夜景。 賞完夜景後,同樣乘著纜車折返。此時淵神社駅前已是一列人龍,故言提早 上山還是有好處的。仰賴 GPS 的指引,我們往稻佐山的共樂園走,先祭五臟廟 也 (食記亦參另文)。處理完民生大事後,既然手裡揣的是一日券,索性再往眼 鏡橋處,見見夜間的中島川。護岸上安裝的大探照燈雖給眼鏡橋換了個顏色,但 感覺無甚特別。因明日預計再訪此處,停留片刻便回旅館歇下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天主堂建立後不久 (1865),數十名長期藏匿的教徒們前來拜訪神父。此事被當時的 教宗庇護九世 (Pius IX, 1792-1878) 稱為「東洋的奇蹟」,百年後 (1965) 還在天主堂 階梯旁的平台立了方銅碑為念。 [2]^ 因觀光客日增,教會遂於天主堂下方另建大浦教會,一切儀式與活動均改在此進行 。 [3]^ 身為混血兒的倉場富三郎在漁業發展與水產學方面頗有貢獻。但在戰爭爆發後,被 視為間諜而受到日本當局嚴密的監視。隨後又不得不將父親留下的住所讓售予三菱重工, 同為英日混血兒的妻子也離世,故鄉長崎又遭受原子彈浩劫。戰爭結束不出數日,倉場即 以自縊結束了生命。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108.132 ※ 文章網址: http://www.ptt.cc/bbs/Japan_Travel/M.1398695442.A.1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