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雷....有兩個戲的小雷^^" 很慶幸自己有點年歲了才來看這兩部日劇 要是早個十年的話 大概只會計較演員的美醜和場景的華麗與否吧; 一直打算要寫關於這兩部的文章 本來想以白影和砂之器做比較 但是看完白影的感覺實在不怎麼強烈 (演的很不錯 但是總覺有一點牽強和清澀的劇情.... 總之引不出我的眼淚阿) 上回實在手癢寫了白夜行的前幾集觀後感 這次連帶著看完白夜行最後一集 以及砂之器的電影版 醞釀了一陣心境 終於覺得自己可以試著寫寫看 雖然回憶劇情是很沉痛的 但人生不就是有一些東西需要去面對? 先說說砂之器吧 永遠忘不了第一次看到電影版的那刻 大約小學一年級時 偶然在家中的電視看到的 七歲的年紀 懵懵懂懂的連大字都認不得幾個 可是它卻成為小時候一直謹記到成年的電影 也是我對外國電影的最早記憶 可以說 後來自己會那麼喜歡推理的一切事物 大概也有一部分是出自於此 和賀背負著過去 極力的想擺脫它 全心投入在鋼琴和指揮中 在今年有機會下載重看之前 始終讓我心頭為之一振的 就是演奏的現實和過往的父子流浪在鏡頭中 交叉回顧的影像 在我差強人意的記憶力中 雖然音樂內容是什麼早已失去和影像的連接 但和賀的深沉和被宿命籠罩的悲悵 強大而無法抵抗而來的命運之流 始終縈繞在腦海內 雖然無聲 卻是極而有力的控訴和自白 那時候 我還不懂得人世間的艱辛 和角力 只是純然為了戲劇的看而看 不感到悲傷 也不感到同情 只是覺得 這是感人的故事(才七歲想不到太多) 並且用了奇異的手法(那時候對於不同情境的畫面交雜 實在是覺得新奇) 然後在今年二月 看了2004年 中居所詮釋的砂之器 三月 有幸下載了電影版的 也就是當初看的內容 長大後 自己生命中發生了很多困厄 可以說小時候的單純天真 其實是一種極難得的幸福 並不是無知 而是對所有事物的一種知足 雖然在九歲的時候 就已經被破壞殆盡了 但我還是相信 這生命中一定有些值得保護的東西 無論那是什麼 在那極其短暫的溫暖生活中 我想知道自己當時在意的那些事情 所以老老實實的看完了一遍 事先也去看了分鏡劇本(學校圖書館的藏書) 小說的話.....12歲就看完了 記得當時被作者分析的出雲腔調的來龍去脈搞的迷迷糊糊:L 結論是 中居的版本讓我覺得更勝一籌 電影中的和賀 現在看來 感覺是一個比較嘻皮化 前衛的人物 可以說是一個藝術家性格者 他對於其他人的愛和關懷不如對自己的愛 這種私心的愛 就算背景再怎麼坎坷 總有可議之處 無法讓人完全茍同 當然也有可能是 他早已封閉了自己的心 不過 配角感覺強很多 至少以整體來看 平均的分配了每個角色的出場 雖然沒幾個我認識的 但是角色分配不會有過重或是過輕的方式產生 考慮到電影當時上映的年代 那時候的電影藝術性還是比較重的 而女人處於陪襯的角色 而必須要在短短幾個小時間重現小說 所以應該在角色下了一些調整 強調著和賀的孤絕 為自己的生命搏鬥中創作的生命之歌 當然最後的宿命音樂是相當衝擊人心的 也終於了解到千住明要挑戰2004年的宿命交響曲的壓力 不過第一次聽電影版音樂的 可能會不太習慣音樂呈現的風格 現在回想 小時候喜歡的東西真是過於老成了啊 有一種不識愁滋味 硬要把愁往身上攬 現在卻是 無論如何也擺不掉的命運在壓迫著現實逼著自己 是當初那孩子氣的年歲始料未及的 電視版的砂之器 毋庸置疑的 它有十集左右的長度來表達整個故事 說的多說的少 未必好 各有優勢 個人認為電視版的砂之器除了渡邊謙和松雪泰子 以及照顧他的老警察的配角選的很有特質之外 其他人的部分 可以看得出來編劇想要讓他們象徵或是暗示些甚麼 不過中間到後半有點弱掉了 實在有些可惜 但是電視版光一個中居所演出的和賀 就讓我懾服不已了 和賀前半生的陰霾 讓他本應有的人性被遮蔽被轉化 變成生存下去的力量 有時候變成對他人冷淡不近人情的防衛之刺 有時候又糾纏著自己成為自己的內疚 往自己的心頭刺去 這種內外夾攻的痛苦 實在會讓人失去理智 執意追出元兇的今西警官以及 跟他生命中無意間產生聯繫卻又緊緊相知的成瀨 還有無論如何願意照顧和賀父子的三木警官 讓和賀領略了部分的生命中的真實 感受到自己在陰霾下包藏的是一顆柔和而溫暖的心 這樣的突破 其實真的對和賀好嗎 我看了好幾次之後 忽然有這樣的想法 所謂的生存 不就是一種很現實又殘酷的 人和人的競爭 在生物學的角度看 是物種為了延續後代的手段 從人的角度看 就必須硬要加入那份人心嗎 雖然說 人不同於野獸 因為人有良知 但我覺得 人若是做個濫好人的時候 那份良知難道不會傷害自己或是他人嗎 如果這是和賀所選擇的道路 為何不讓他就這樣行進下去 (ps:我不想戰文 只是從一開始很同情和賀後來自己看的心境轉換了) 雖然會對不起其他的人 但是這是和賀的選擇 而他必須勇敢擔起責任 每次看到和賀吹手風琴的時候 心裡面就會揪痛 仔細的聽 裡面已經有一些宿命的曲調 人要生存的時候 很多事情都會被簡化 到了一種極小的滿足程度 為了生存 所有的慾望和念頭都必須經過嚴厲的篩選 最後能實現的 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和自己原先預期的到底還餘留下些什麼 手風琴 這是他父親給予陪伴他流浪孩子的唯一贈物 父親的愛 竟是這樣簡單而直接 看到孩子渴望的眼神 當下就了解這或許是 自己唯一能補償孩子的些許表示 並不是什麼貴重的物品 卻比任何名利權勢更直接碰觸到和賀的心 有著成年軀殼的和賀 還是當年的那個秀夫阿 白夜行----當初很多人放棄追看的 因為它實在太暗沉了 沒有任何的光線 裡面最光亮白皙的大概是那朵亮司剪給雪穗的紙蓮花吧 一開始就告訴觀眾 沒有好結局 兩個人就是悲慘到底 什麼黑夜 白晝 一概不存 因為他們的命運 就像是砂之器最後所打出的字幕 "宿命就是人生到這個世上,然後活下來" 一整個就是引誘大家落淚的劇碼 但我還是看 因為那可笑的好奇心 好比每當新聞報導驚人聳動的事件時 有誰會真正在意那主事的人 還不是赤裸裸的挖掘他們的過去 以滿足社會大眾的窺視慾 因為他們大可以說 "那不是我 我看報導只是想更分析解讀這件事情 " 把自己設在安全的圍籬外 然後大剌剌的說事情如何如何 所以我跳入了編劇所設下的陷阱 整齣戲就是一個無底的洞 會有人走亮司和雪穗派 為他們無止盡的扶持 雖然是錯的行為 但還是不得不同情 也有人說要是警察不出來主持正義追查真相 難道這世界就沒有公理了嗎 也有人同情被殺害的每一個人 因為每個生命都是珍貴的靈魂存在 沒有人能任意結束他人的生存權力 也有人說 這就是命運 當錯誤開始的一剎那 所有的世界就陷入無可避免的扭曲了 看完雪穗和小亮司牽手了之後 一切似乎都平靜了 可以說 這是個折衷的落幕 所有的事情因為死亡而歸到原點 砂之器因為三木的死亡而開啟他的身世之謎 雪穗說 因為亮司的死 所以他要活著 甚至把最後一點的真實都拋棄的活著 因為他已經無法再接受 雪穗給他的什麼 事實上 死真的有這麼容易嗎 就算是死 代表也有活著的人 那些人的滋味又是如何 看完這兩部之後 其實讓我感到 生存的重要 並不是要美言什麼活下去有無限可能之類的虛應之詞 而是 生存本來就是複雜的 或許有人過的愜意 有人走的崎嶇 但他們就是以一個人的身分在活著 雪穗和小亮司的牽手 秀夫和千代吉的握手 強調了生存這件事的存在 所有現在和過去乃至未來做的一切 都是為了讓生存合理化 並且延續下去的表徵 所以雪穗雖然已經因為亮司的死亡而消磨了靈魂 她們手牽手下去的心願 已經成為泡影 但他寧可選擇活也不要死 即使失去了互相扶持的那一半 甚至是另一半自己的投影 還是活著 因為他想要活 活著見證這世間 和賀所掩蓋的生命歷程 最後暴露出來的時候 他還是堅持完成宿命的演奏 要告訴世人 這就是我的人生我的強韌 只有在面對父親的時候 真正卸下了心防 面對命運的擺弄 生存對他們開了多麼大的玩笑 當雪穗看著排氣管的時候 誠如警官所說 亮司終其一生都是在這個黑暗的管道徘徊阿 曾經讀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把痛苦放在全天下來看 那麼痛苦也就不成為痛苦了 的確 但如果能這樣豁達的話 我想人世間的悲歡離合 就不會那麼深刻 人的客觀是極其有限的 因為總會受到主觀價值的影響 所以在劇中 他們選擇了這樣的道路 前行 我們選擇了自己所認可的觀點 看完整齣戲 然後 扼腕 不屑 批判 或是什麼話也說不出來 梗在喉嚨裡 因他們的境遇而落淚 生存 不就是一再的反覆類似的循環 只是我們到了很久很久以後 才會知道 什麼對了 什麼錯了 或是虛度了一生 ps:文章有點長 不好意思 -- 清晨的風 若是你的翅膀 那風中飄散的 就是我的芬芳 Beauty is truth, truth beauty, -that is all. Ye know on earth, and all ye need to know 真理即美 美即真理 這是你僅所知道的 也是你所需要知道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0.240.186.44
friends:好文推 03/26 0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