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orland (波蘭)》之銘言: : 我的問題如下: : (1) 孔明北征司馬懿,送給司馬懿婦女衣飾,挑釁要戰,但司馬懿不為所動,孔明因 : 此無功而返。司馬懿可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那時,司馬懿的部下也是暴跳如雷,然而司馬懿有本事壓制住部下且不予以理會 : (中國文化的治軍嚴謹,將令不可不聽,故部下無法像武士那樣爆走?) : 德川慶喜壓制且說服不了部下,使得老中在薩長軍於江戶城放火的挑釁之下,私 : 自報復回去。應該說是底下的武士容易爆走,不易受德川慶喜將軍的約束,還是 : 德川慶喜無法管住他的部下? 小弟嘗試一下表達個人見解, 以供原po參考與板友討論. 1. 首先, 日本的武士道觀念本質上跟中國的儒道思想本身就有差異. 三國是我們比較熟知的歷史, 加上文化的關係比就容易理解. 故以此比較中外, 在立基上本來就很難放在同一天平上, 因為使用的度量衡不同. 2. 硬去比較的話, 在三國時代算是交戰的兩國, 在幕末將軍眼中, 對方是叛亂的諸藩. 蜀國沒有在魏都設使館, 也沒有在魏都亂搞. 如果有, 我相信報復應該會類似. 3. 司馬懿當時在魏的地位是往上攀昇, 且軍令如山. 犯軍法很容易掉腦袋. 慶喜當時已經迫於情勢選擇大政奉還, 更是統御力下降. 4 再來武士的報復在於己方已經趨於劣勢, 報復帶有一種情緒發洩的成分在. 而魏軍當時佔上風, 軍令本來就欲持重以待蜀軍自行瓦解或是撤退. 情勢立場大有不同. 5. 諸葛的用意在於激將出戰, 對象是司馬懿本人. (主帥不動, 部下沒必要強出頭) 薩長軍有類似的情形(御旗), 但大多的挑釁的目的是推翻整個幕府政權. 幕臣身為幕府政權的一份子, 報復搞不好還有政治利益可以說嘴. 綜合而言, 這邊出現兩例不同的原因不只一個. 主帥地位立場, 所屬政權強度, 導火線事件內容, 文化與武人武德內涵... 以這樣的比較, 看不太出來有比較相稱的實質結論會出現. : (2) 德川慶喜遠走江戶,雖然他跟篤姬說,會獻上他項上人頭給薩長軍(還是天皇?) : 但是,慶喜公怎麼能確定,就算他獻上他項上人頭,薩長軍就會因此對德川家停 : 止攻打?當時薩長軍的一再挑釁,慶喜公應該要思考,是對於慶喜公自己的挑釁 : ?還是對於德川家(幕府)的挑釁?如果是後者,即使獻上他自己項上人頭,仍然 : 無法阻止薩長軍的進攻,甚至德川家可能會被滅族。 : 制人,而不制於人。慶喜公出走江戶,並沒有將問題解決,反而差一點使德川的 : 血脈斷絕。這樣可以說是對於他的家學做交代? 也是小弟個人的理解, 提供原po與板友參考討論. 1. 實際歷史如何不敢說, 但是這部份至少是戲劇部份營造出來的, 是否符實我不清楚. 2. 獻頭對象應該是天皇, 因為他不能接受自己身為將軍而與天皇作對. 3. 小弟認為他這時的獻頭之說, 帶有一種消極的無力感, 並不見得期望因而停火. 或是考慮到德川滅族的問題. (實際上旁支還是很多, 找一支來繼承即可) 4. 形勢比人強, 當時的慶喜說實在能努力的事情已經不多. 而戲劇中先前的表現, 已經交代他自己並不是很積極的想要當這個幕府. (某集, 齊彬與阿部勸進, 慶喜的回答是: 你們要我火中取栗?) 其實他早就預見, 這個幕府的未來堪慮. 至於那些血脈延續, 家學... 都是拱他到高位的人所強加賦予他的責任. 他本人可從來沒有表現過對這些東西或是價值, 有任何高度的使命感. ps. 這邊所謂的德川慶喜都是 戲劇中的慶喜這角色, 不一定完全忠實表現史實的慶喜.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5.43.184.229
antler:就我記得的史實,慶喜沒有要獻頭,有錯請指正. 06/25 00:40
NewYAWARA:幕臣報復的時候,慶喜還沒打鳥羽伏見之役人還沒回江戶 06/25 00:42
bigboat:那這部份我可能記錯了. ^^ 06/25 00:44
bigboat:不過慶喜在戲劇中給人的感覺真的是很陰沉... 06/25 00:46
antler:因為這部戲叫篤姬不叫德川慶喜. 06/25 00:48
bigboat:報復事件與前線脫走部分論述修改. 06/25 01:06
※ 編輯: bigboat 來自: 115.43.184.229 (06/25 01:23)
gametv:史實的慶喜真的很像德川家康......超會忍 06/25 07:49
hasebe:他可是被敵人譽為家康再世,但時不我予...XD 06/25 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