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apandram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學習「白色巨塔」、「救命病棟24小時」的精神 醫生不能選擇病人 【文/劉黎兒】 台北市最近發生受虐的邱小妹急救送診、轉診遭拒事件,讓我很想讓台灣醫生 看一下日本正在播出的「救命病棟24小時」(台譯「急診室大醫生」),尤 其從九九年起播出的第一系列、二○○一年的第二系列,讓醫生們稍微恢復一 點尊重生命尊嚴的醫德,讓遭名利腐蝕的價值觀能稍微挽回,或是供國內參考 日本的急救醫療體制;不論是「白色巨塔」或是「救命病棟」都顯示日本的醫 療現場及急救醫療體制現狀還有許多問題,但基本上醫生救人的精神尚存,正 如「救命病棟」中那個很酷的近藤醫生的著名台詞:「不是我們讓病人活,而 是病人讓我們活!」醫生不能選擇病人的精神,應該在台灣建立、復活。 祇會醫權貴 如何急救一般人 日本、台灣有些名醫出版回憶錄,非常肉麻,都是得意洋洋地描述自己如何救 了哪些達官貴人或是富豪子弟等,不僅缺德地暴露了名門隱私,這種心態教導 出來的學生,大概祇會追求名利而已,哪有生命的尊嚴可言?也讓人體會到在 台灣生命貴賤相差如此多,一位在醫學院任教人士在我的網站上吐訴:「碰到 冗長的刀或是小刀,邊開刀邊聊天反倒是種紓壓;二是開刀房為封閉單位,沒 有所謂惱人的家屬,而麻醉後不省人事的病患也很容易被視而不見,所以沒刀 或等刀時都會讓醫師們打開話匣子。像是比較薪資、要不要移民、比較兼了幾 個差,談新買的名車,問護士要不要當吃香喝辣的小老婆,幻想可以在八十二 歲時也娶個二十八歲的美眉,討論哪種刀點值較高?謾罵健保局……」等,我 自己也知道台北有些顯貴在公立醫院也隨時能拿到特等病房,以及在上班時間 ,公立醫院的名醫都會到權貴家出診,而且這些醫生當然也不是接受各種額外 的回報,我自己也多次在日本協助權貴們,全程招待一些公立醫院的名醫夫婦 ,這樣的醫界怎能救一般人的性命呢? 醫生應堅守救人的原則 「救命病棟24小時」在日本播出,從第一系列開始,便一直保持二○%以上 的收視率,更創下日本電視劇首次不用布景,而用真正的急診室及醫療器具來 拍攝,將急救現場的緊張感表現無遺,但更重要的是現場的醫生不受權力、利 益玩弄,飾演近藤醫生的江口洋介正好在「白色巨塔」中飾演里見醫生,一位 是豪快而近乎天才的外科醫生,一位是溫和而近乎書呆子的內科研究型醫生, 兩者似乎是呈對比,但其實是一體兩面,醫生應該要有自己的原則,咬緊牙根 也要死守原則,不能選擇病人,雖然進藤醫生因愛妻變成植物人的心結及急救 醫療的嚴肅性,讓進藤比里見更沒笑容外,兩者都是熱血醫生,尤其比較嚴厲 、敢對抗權力、斥責小輩並負責到底的進藤醫生,建立了一個日本人信賴的醫 生形象,許多日本人都表示想當他的房屋貸款保證人。 台灣醫界欠缺專業精神 第三系列除了女主角松菜菜子產後復出成為話題外,主要是東京遭到M7規模 的地震後,有大量受災者被抬進醫院的大規模災難中的急救醫療開始,日本因 為去年底才剛發生新潟越中地震,所以不會覺得這樣的急救醫療是別人的事, 不過急救醫療的基本架構在前兩個系列便已經確定了;以前我看這兩個系列時 ,覺得日本很喜歡演專業人員的戲劇,亦即所謂「職業劇」,尤其是熱血教師 、熱血醫生等,除了鼓勵職人、達人的專業精神之外,也確立專業形象及地位 ;不過因為連續推出的醫療劇很多,所以當初還覺得「救命病棟24小時」是 否有點太教條了,但經過台北虐童轉診遭拒事件後,便覺得劇中每一項精神都 是台灣醫界所欠缺的。 醫療機關機能分擔提升效率 日本原本就是對急救醫療體制相當重視的國家,目前幾乎在量方面的整備已經 完成,日本全國各地都建立有完整的急救醫療圈,各地區的醫師會還在地方政 府協助下建立各既有醫院的全天候輪值制度,如小兒科、耳鼻科、眼科、齒科 及精神科等假日、夜間急救醫療體制。 我自己曾因友人的意外傷害而搭上日本的救護車到醫院掛急診,從中感受到所 有急救聯繫動作的緊密,在病人送到醫院前,醫院已經準備好要開刀了,其實 在急救醫療中,病房根本不是問題,甚至有臨時擔架床就可以,病房、病床問 題是在開刀或施予急救醫療之後才有的問題;日本雖然也會發生因為醫院醫療 水準或是開刀設備不足而要求救護車將病患送到設備較好的醫院,不會有病床 問題或醫生值班不在等問題。日本醫界覺得日本急救醫療應將各醫療機關的機 能分擔,例如症狀輕的初期急診及需要點滴的二次急救,或需要開刀等集中治 療的三次急救分清楚,讓急救機制更有效率;此外日本的急救醫療體制是雙重 的,也就是根據消防法的一個體制以及根據厚生省補助的急救醫療體制,尚未 一元化,有時也會出現些微運作上的重複以及無效率,因此一元化是重要課題 ,另外專業醫生的輪值制度也將會併到整個急救醫療體系內,以支援初期急救 ,充實二次急救醫療體制。 日本很小的縣也有急救中心 日本中央以及地方政府在各地除了有指定的急救醫院及急救醫療中心外,也很 積極將這些地方的診療情報傳達給消防隊以及居民,以免延誤生機;即使很小 的縣也有救命急救中心,而各大學醫院、公立醫院的急診部當然都在指定的急 救醫院內,日本的標準是每百萬人便有一處專設的急救醫療中心,每處中心有 專任醫師四人、護士四十五人、二十個病床(如鳥取縣),每年的運作費用約 六億日圓,同時會出現一億日圓的赤字,由地方政府財政來填補。 邱小妹的事件還反映了台灣急救醫療體制另一個大缺失,就是沒有兒童急救醫 療體制,日本的小兒科因為少子化等原因,從一九九○年起至今已經少了十六 %,祇有大醫院才有小兒科醫生常駐,而且輪值的小兒科醫生連打盹的時間都 沒有,翌日都還要進行診療業務,上班三十六小時已經變成常態;因為兒童的 病況變化很快,如果沒有專門的兒童急救醫療,很難守護小生命,日本目前也 沒有由中央政府推動的專門兒童急救醫療,但各地方政府如東京都、德島縣都 自行建立「小兒急救醫療體制」,讓父母不會半夜發急,有可以諮詢、急診的 窗口。 日本近年來因為病患意識覺醒、醫療疏失弊案相繼被揭發,現在雖然有九成的 醫院表示是將所有病歷表都公開,但事實上醫生願意給病人看的還是祇有一四 ‧五%,所以日本也有護士出來做證,許多醫生為了掩飾醫療疏失而篡改病歷 ,或是一個禮拜才寫一次病歷表等,此外關於醫療疏失、醫療事故還有七成沒 有公布,或是術後死亡率以及再住院率也有六成沒有公布,醫療現場問題還是 很多,不過因為日本最近因為病人不會將醫生當聖人來對待,對醫生的要求也 比以前高,醫生祇好更加有所覺悟,除了醫德之外,專業知識、技術及透明性 也同樣重要。 資料來源:http://tw.news.yahoo.com/050127/79/1gbgr/1.html ----- 1.救命2實際上還是佈景(汗),只是醫療器材是真的, 而且是富士電視台花了兩億日幣以上買進的, 這也是為什麼救命3還是續用那些器材的關係,所以我們才會覺得眼熟^^ 2.其實里見和進藤都很會碎碎唸(笑) 3.進藤在第二部有笑,只不過都笑給香阪看,第一部的進藤很憂鬱... 4.其實我覺得台灣和日本的環境差很多,真的沒辨法全學日本, 但是「心」要學起來才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3.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