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inYong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HatePolitics 看板 #1RtjjRod ] 作者: vikk33 (陳V) 看板: HatePolitics 標題: [轉錄] 盧斯達:金庸的中國體系 為華人創造了 時間: Sun Nov 4 19:43:20 2018 1.轉錄標題︰ 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FB請寫名稱 盧斯達:金庸的中國體系 為華人創造了異於現實的「故國」 1.轉錄網址︰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BBS他板文章可免填※ https://reurl.cc/MZ9aL 2.轉錄來源︰ ※超過一行請縮址,若為 他板文章可免填※ 上報 3.轉錄內容︰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編排※ 香港小說家金庸逝世。他的影響力固然極為巨大,因此身後歌功或者蓋棺定論的事,一定 是餘波一重重。中文世界的人,沒有不被金庸的那個體系薰陶過的,他的體系甚至主導了 大眾對中國歷史文化的想像。這個影響規模,大概到了近代科技經濟發達,娛樂增多,普 羅大眾的娛樂從小說和報章刊物,轉到影視、遊戲、電子世界等等,才稍有回緩。 有一個學者朋友曾經說,自己一篇關於中國政治的論文曾經受到挑戰,而對方竟然是拿金 庸小說情節來辯,可見金庸在上世代的意識形態威力。中文世界的人倒進金庸創造的那個 中原,但這個中原和江湖其實是Made in Hong Kong的域外創造,不一定像真。 金庸的中國想像,是近代中國人在中日戰爭以來國族建構的產物。中日戰爭是國共雙方國 族神話的一部份。西方乃至日本的威脅,促使「中國人」從「天下」的人民,過渡到「國 家」的國民。國族建構便是一個新民族為自己創造符號、神話、歷史的工程,這些東西說 到底只是認同,不一定是客觀現實。 在這個層次去看,抗日神劇和金庸故事,在本質上都是中國認同的自我鏡像,而金庸的觸 媒是「刺客列傳」以來的那個江湖,最後「江湖」卻在國家想像之中消亡。郭靖蕭峰之為 「國民」而犧牲,乃至韋小寶之侍清與幾面游走。這個循環已經隱喻了近世「中國人」所 創造的中國史,也必然是削足適履之後產物。因為後來的中國人已經是「一個國家」之中 的人,所以他們追認歷史的時候,也必然是將中原文明視為一塊,而加強了正統偏統、主 流支流的體統。 雖然正統偏統的討論,在北宋年間已經是知識份子非常關注的問題。但到了近世,這個觀 念經由「中華民族」的發明到日軍侵華的團結,而終於散佈到一般的販夫走卒之間。 新儒家的一支 《射鵰》三部追認了正統的宋明體系,而從世界史角度,當時「中國」的代表卻是遼,從 東歐諸國語和俄語以「契丹」指涉「中國」,便可知一二;認同大宋的郭靖是正面人物, 而認同金人的楊康成為英語所說的Antagonist,悲劇收場,亦是典型。 在上一個大時代南渡香港的中國人,也將他們受當代國族主義影響的想像,在香港重新創 造一個故國,作為自己的文化或政治認同。這些人在過去的香港,便是新儒家的一支,矢 志要在香港再殖中國文化的花果。 這些學者例如道統史學的錢穆,也強烈影響了中文和歷史教育。現在回顧,這些廟堂學者 與通俗世界的金庸,世界觀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於是香港便成了如此特異之地,她是中 華世界離散的首席代表 (自1841以來),也是追認「國族主義版本的中國文明想像」最熱 熾的一群人。 新儒家札根、70年代學生運動中走出愛國愛黨的國粹派、出現了保釣運動、最初的民主運 動者很自然地選擇了反殖和回歸,都不是偶然。由於香港不受國共兩黨染指,這個由英國 人、世界體系操持的地方,便成為孕養中國想像的好地方。而這想像必然某程度上脫離歷 史、脫離現實的。 在風起雲湧的上世紀,「想像中國」和「現實中國」的矛盾尚且因為訊息不明、政局動蕩 而分際未立,但「域外愛國者」的後輩,在現代卻要迎來尷尬的分曉。「回歸」之後,香 港人爭取的對像,由英人變成了北京的「中央」,2003年以後香港開通自由行之後,真實 而成份漸趨穩定的中國人大規模來到香港,兩個族群的接觸面變得龐大之後,很多人發現 教科書、小說、想像之中的中國,並不是真實的中國,再加上現實政治的鬥爭,才產生了 了現在的風物。 「中原體系」的「科幻感」越來越強 但「文化中國」的幻象熄滅,是在香港主權被強制移交之後,因此說到底,「一個道統」 的發明和傳播者,在香港過渡期發揮了強烈的統戰作用。最終香港這個江湖也最終逃不過 ,在「國家」之中消融。80年代之後,金庸與政權中共媾和,在政制談判中成為中共的代 表人物,便是他死後仍會被翻舊帳的污點。 但那個時代大夢,的確已經告終。查良鏞創造的藝術很豐滿,但成就它的現實卻很骨感。 中共中央紀委機關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在金庸死訊廣傳之後,發表文章,盛讚金庸小說 有「濃烈家國情懷」;中國的國家傳媒之一《多維》有一篇文章說:「無論在香港還是台 灣,像金庸這樣具有強烈國族意識認同的一代人正正在逐漸凋零,相反分離主義卻正在這 兩個地方快速滋生」,的確是接地的觀察。 因為金庸小說無論多好看,在這個現實中國突出而兇猛的時代,小說中「中原體系」的「 科幻感」無可避免會越來越強。不消說下世代的人,今人與那個想像的中原,也只得漸行 漸遠;至於港台之類地方曾如此擁抱國家,而不是江湖,只是歷史錯誤,將來要漸漸回到 正軌的。 正所謂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莊子》原文是說泉水乾涸,那些魚彼此用口水濡潤 ,也不是長久辦法。要齊中國於一,也許像期望今人讀金庸,而產生過去的效應,如同魚 類相濡以沫,終究是泥牛入海,而不是更行更遠還生。 ※作者為香港青年評論者/作家 4.附註、心得、想法︰ 拋棄中國幻想 拒當費拉屁民 脫華去儒成人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48.248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atePolitics/M.1541331803.A.CA7.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vikk33 (1.160.48.248), 11/04/2018 19:43:41
BRANFORD: 應該要有原創100字的版龜的 11/04 19:48
shihpoyen: 要變成人不需要脫華去儒 脫華去儒也無助於成人 11/04 20:03
nightlight39: 原來是姨粉 11/04 22:08
salami: 這就專門來傳教的 「反儒」教 專門crosspost廣告文 11/05 18:58
salami: 跟那個historia一掛的 11/05 18:58
chernenko: 幫噓 11/06 13:16
uwmtsa: 無聊 11/13 0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