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in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引述《plumpness (瘦了兩公斤的胖)》之銘言: : ※ 引述《kiki0828 (*嫻*人心難測)》之銘言: : : 今天是元肖節 : : 路上有賣春捲皮的生意都好好喔 : : 可是為什麼要買春捲皮呢? : : 我是來金門讀書的學生 : : 好好奇喔>"< : : 可以請各位金門人和我說一下嗎 : : 謝謝喔 : : 好奇到不行 : 早期金門人比較不富裕 : 沒那麼多應景食物配合不同節日 : 所以每逢重大節日就把家裡的剩菜跟肉末拌炒包起來吃 : 就變成今天的春捲(金門叫”七餅”(閩南語)=_=?) : 因為印象中好像不只元宵節 很多節日也都會見到春捲的蹤跡 : 所以以上是我亂猜的 XD 記得台灣好像也叫"潤餅" ? 不知道我有沒有搞錯... 好像清明節也有的人會做吧...還有冬至~是一定要有的 ------------------------------- 「七餅」的故事 吃春餅,在金門有這樣一則傳奇故事。 故事因蔡復─而起,相傳蔡復─(金門蔡厝人,生於明萬曆五年,卒 於明天啟五年,西元一五七七~一六二五年),長得奇人異像--「 麻面滿天星」、「獨腳跳龍門」,麻面、跛腳、鼠虎目,一手長一手 短,奇醜無比,但卻才高八斗、智勇雙全。 民間傳說蔡復-為了要平定苗疆,案牘勞形,廢寢忘食,夫人乃思以 麵皮包菜餚,讓他一邊吃食,一邊批公事;又一說是蔡復-任刑部主 事,得罪皇后,要蔡復一謄抄文稿,限時繳交,蔡手不釋卷,無暇吃 食,夫人乃智生,作春捲給其裹腹。 ------- 吃春捲,聽故事,這個古早味的美食,吸引了人們的味覺,滿足了人 們對古人的景仰思念。 ------------- 七餅菜的歷史 「七餅」即是「春捲」,清明吃「七餅」是金門的傳統習俗,大概與 「立春設春盤」的習俗有關。 唐「四時寶鏡」有載:「立春日,食蘆葫、春餅、生菜,是『春盤』。」。 「關中記」載:「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菲、蓼牙包之。」。 宋代時「春餅」已出現在市坊店舖,「北平風俗類徵」記載有立春日 食春餅;「備醬熏及爐燒鹽腌肉、併各色炒菜、如菠菜、菲菜、豆牙菜 、乾粉、雞蛋等,而以麵粉烙薄餅捲而食之。」這就如同今日的春捲了。 ------------- 「七餅」的七色菜 金門吃春捲,又諧音「七餅」、「擦餅」,從前就只清明節這天吃春捲。 清明要祭祖,要拜拜,村婦們忙著刀切艷紅的蘿蔔、嫩綠的豌豆、芹菜 、雪白的蒜苗、菜球、豆腐干、春荀、暗黯的香菇等,這些根菜、豆、 蒜、茄果類的蔬菜,是當地的時鮮,惠而不實,而且「清潔、芳馥、鬆 脆」,新鮮又素淨,在配色上已經達到「悅目」的藝術。 ------- 白的蔬菜末,清淡潔淨;紅的蔬菜末引人注目,刺激了味覺;綠的蔬菜 末,給人自然新鮮的感覺;茶色的香菇末,散發出濃郁香氣,這樣的一 盤「七餅七色菜」就真的叫人眼悅心動了。 ------- 其實春捲的餡料要張羅這五花八門的根菜類,正可謂是各取所長。比如 蒜苗、香菇的香;豌豆、芹菜、竹筍的脆;菜球、紅蘿蔔的甜;豆腐干 的嫩;這樣的搭配,當就輕易地征服齒頤胃腸。 ------- 做「七餅菜」這些蔬菜份量的比例是有大小輕重的。 其中最大宗的是蒜苗,沒有蒜苗的春餅難以下嚥,一般清香響脆的「七 餅菜」,蒜苗末的量是其他菜蔬的總合。 而豌豆末、芹菜末不能太多,否則整盤「七餅菜」就糗黃味;竹荀絲是 時令新鮮,摻了它才會清、香、脆;菜球末與紅蘿蔔末有它們搭配才甘 甜,但份量過多,紅蘿蔔味就喧賓奪主了;摻加豆干絲,「七餅菜」才 不會硬性,吃起來柔軟入喉,講究的人家,豆干切絲後,是鋪在蒸籠上 的,如此才不會水水,因為豆干用煎的,嫌不夠鬆軟。嚴格來說,一盤 夠味的「七餅菜」,在味覺上是十分考究的。 ------------- 吃「七餅」講工夫 「七餅菜」,吃蔬菜,吃素菜,吃起來腸胃清虛,無髒無穢,是可以養 神的,這一種境界,「清平」倒是一種富有了。 ------- 當然,「七餅菜」添加五花肉絲,吃起來油油的,會有滑潤香味,還要 加一點海鮮味,那海蚵是最佳的搭配了,海蚵燙熱,蚵油溢出,與菜末 拌在一起,看來無形,吃來有味,那種味鮮甘美又不沾腥味的味道,直 叫人齒頰留甜食不知飽。 ------- 「七餅菜」看重刀工,以細為尚,金門有句俗語「粗人沒倘切七餅菜」 ,刀面緊扣指節,鋒利的刀線快速落下,一下子,一堆細細鬆鬆的菜末 成坵,但「七餅菜」必須分類切好,分盤裝盛。 落鼎也是分別炒,炒的時間,要注意火候,翻炒幾下就好,不可蓋蓋, 否則太爛太老,菜的原色都走掉了,這不能炒得太老的另一個原因是, 拜拜完後,要吃食還要加熱,預留空間。 ------- 「七餅菜」要以麵皮包成捲吃食,那七餅皮的好壞就干係重大,上等的 七餅皮是薄又韌,這樣咬勁夠,菜油不會滴落滲出,看倌可想,燙熟的 「七餅菜」碰到厚層又硬性的皮,菜末捲起就破裂掉落,那豈不殺風景。 包七餅,如能加以佐料,那風味必然提昇,包七餅加上「虎ㄊ」海菜、 鹼菜餔、蒜泥、胡椒粉、芥末、花生粉、芫荽(香菜)那可變化無窮了。 ------------- http://tinyurl.com/2rpzvy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16.72.154 ※ 編輯: stey 來自: 59.116.69.106 (03/04 23:19)
onthe:學弟 借轉一下吧! 03/04 23:29
stey:^________^ ~ 03/04 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