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in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GlimHIv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1:軍事戰地風貌 時間: Wed Dec 5 12:22:38 2012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70102266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1:軍事戰地風貌   聽說,十月是最適合金門旅遊的時節,因此我們趕緊抓住十月的尾巴 (2012.10.26~28)計畫了一趟金門行。一直以來,「軍事戰地風貌」總是金門 給我的刻板印象,然而行前研究金門功課之後,才知道原來金門有三多:「多鄉 里宮廟,多洋樓古厝,多風獅爺」。此外,傳統閩南式聚落以及西式洋樓散布金 門各處,古樸與多元風貌,架構了獨特在地金門特質。一剛一柔、允武允文,成 為一幅代表金門的風情畫。 【旅行Map】 八二三戰役勝利記念碑   黃海路與環島東路交叉口,可以看到八二三戰役勝利紀念碑矗立在圓環。民 國四十七年 8月23日下午 6時30分,中共突然對金門群島展開砲擊,至10月 5日 宣布停止砲擊一週,在持續的四十四天砲戰中,彈丸之地的大、小金門承受了將 近四十五萬發的落彈量,其間還創下一天內落彈高達五萬八千七百六十發的紀錄 。10月27日之後,雙方的砲戰雖繼續進行,但中共以所謂的「單打雙不打」,這 項約定一直持續到民國六十八年 1月 1日,長達二十年的八二三砲戰才終於休止。 【八二三勝利紀念碑】 三獅山海濱   三獅山海濱位於金沙鎮西園村西端、田墩海堤北端,為一小半島的尖端。三 獅山原非山也無山名,民國四十年代因其地理位置險要,國軍在此築水泥坑道, 架設機關槍和砲陣地,並加高地平以擴充視野,使其高度達39公尺,故取名為「 三獅山」。 【三獅山海濱夕景】   三獅山海濱的夕陽美景令人印象深刻,近處沙灘上反登陸地刺工事橫列,養 蚵石柱則群落立在淺灘水面上,與天際的黃昏斑駁,交織成深刻的海天印象。 【反登陸地刺】 小徑特約茶室展示館   由於金門特殊的戰地時代背景,軍隊生活枯燥乏味,因而出現了「軍中樂園 」、「特約茶室」的特殊場所,《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來到了位於金寧鄉伯 玉路的小徑特約茶室展示館。特約茶室俗稱「八三一」,是軍中電話總機的線路 代號,民國四十年設立,後因顧及社會觀感與風氣,於民國七十九年結束營業。 【小徑特約茶室展示館】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金門駐紮了十萬多的兵力。早期大部分軍人皆來自大陸 ,離鄉背井、舉目無親,在百無聊賴、思鄉心切的軍隊生活之下,又長久與當地 居民相處,難免會衍生一些男女感情糾紛,於是便設立「特約茶室」,提供官兵 宣洩生理需求並穩定軍心。展示館中有一門聯對子-「大丈夫效命沙場磨長槍, 小女子獻身家國敞蓬門」,橫批「捨身報國」-幽默莞爾,卻也反映當代身處異 鄉的時空環境與歷史背景。 【語帶雙關的趣味對聯】 翟山坑道   金門戰地坑道鬼斧神工,其中以「翟山坑道」最為出名。翟山坑道位於金門 島西南角、古崗湖東南方翟山腹裡,於民國五十五年由國軍開鑿完成。坑道主體 為花崗岩,可分為坑道及水道兩部份,總長約 357公尺,寬約11.5公尺,高約 8 公尺。 【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內經過打燈造景,氣勢恢宏,光線所刻劃的岩壁倒影反射在坑道內 的水面上,造成空間錯亂感令人印象深刻。 【令人空間錯亂的水下倒影】 擎天廳、明德公園   太武山是金門第一高山,海拔約 253公尺,多為堅硬的花崗岩石,擎天廳即 位於太武山腹的軍事坑道內。民國五十一年底國軍動工開鑿,於次年竣工,費時 不到一年,完成一長50公尺、寬18公尺、高11公尺,可容納千餘人的大廳。完工 後,蔣中正先生為勉勵官兵弟兄「人定勝天」,故命名為「擎天廳」。擎天廳與 其他坑道相連,戰時成為作戰中樞,後來則轉為官兵休閒娛樂場所。由於尚屬軍 事管制區域,參觀擎天廳與明德公園得預約並參加導覽。 【擎天廳】   明德公園原為翠谷村,亦為金防部、「翠谷水上餐廳」舊址,據說該處為民 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的第一發砲彈著彈點,民國七十二年規劃成明德公園 ,以紀念八二三砲戰陣亡的官兵將士。明德公園旁則有「胡伯玉將軍紀念館」, 為胡璉將軍當年起居辦公之處。胡璉(西元1907~1977年),字伯玉,中華民國 陸軍一級上將。民國三十八年任金門防衛司令部司令,並於民國四十六年第二次 回任,是國民政府統治大陸後期的著名將領。 【胡伯玉將軍紀念館】 北山古洋樓《古寧頭北山村巷戰紀念誌》 【北山古洋樓】   這幢瓦漏牆圮的古洋樓,是古寧頭戰役最鮮活的見證之一。民國三十八年10 月25日,古寧頭戰役爆發,翌日共軍潛入北山一帶,與國軍展開激烈巷戰,這幢 頗具南洋風味的民宅便首當其衝,先是被共軍據為指揮部,後來更在猛烈砲火中 被炸成斷垣殘壁,累累彈痕至今猶存,可想像當時戰況之慘烈。 【斑駁古牆上彈痕累累】 北山播音牆、北山斷崖   北山村往北邊海濱,可看到一有趣奇妙景象-一棟約三層樓高的巨大「喇叭 音箱」兀自面海而望-原來這就是戰時用來向對岸心戰喊話的北山播音牆。除了 北山,金沙鎮的馬山海濱也有設立一座。北山播音牆裝設有48顆大喇叭,聽說聲 音可以傳送25公里之遠。 【北山播音牆】   北山播音牆前即為北山斷崖,古寧頭戰役便以此地為最終決戰舞台。民國三 十八年10月,國共雙方於北山斷崖血戰三晝夜,最後由國軍獲得勝利。古寧頭戰 役影響後世深遠,不但成功阻擋共軍來勢洶洶的進犯態勢,而且奠定了日後海峽 兩岸分治局面的基礎。遙想至此,不禁向保家衛國的英勇戰士們,致上最崇高的 敬意。 【北山斷崖】 金城民防坑道   金城民防坑道在民國六十七年由「金門縣民眾自衛隊」出資,委請國軍協建 ,是金門坑道中唯一由民間建造的地下坑道系統,主要目的為連結金城範圍內之 行政單位、金融機構等,以確保戰爭時金門的政經活動仍能有效運行,並做為民 防自衛戰鬥使用。坑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全長約2560公尺,開放參觀的坑道則 約1285公尺。坑道內通風良好、設施完善,且設計聲光效果,讓遊客能體驗空襲 躲坑道的感覺,並體會民防戰鬥的精隨:「人人納入組織、個個皆能戰鬥」。 【金城民防坑道】 莒光樓   坐落於金城鎮後埔南郊丘頂,民國四十二年秋天興建完成的莒光樓,是金門 最具知名度的建築,由水泥和石塊混合建成的仿宮殿式樓體,共有三層,飛簷畫 棟,格局剛正,氣勢開闊雄偉。金門歷次戰役事蹟均表彰於此,成為眾人景仰的 國軍英雄館。 【夜晚的莒光樓】   夜晚的莒光樓,另有一番特色之美,黑夜下,五彩繽紛的造景燈光投射在莒 光樓,搭配聲光特效,形成最佳的燈光秀表演舞台。頂樓另設有望遠鏡,可登臨 眺望遠方對岸的廈門夜景。 【眺望遠方廈門夜景】 建功嶼   水頭聚落、夏墅風獅爺附近的海濱,與正逢漲潮時間的建功嶼隔海相望,無 法想像在退潮時分,原本海水圍繞的小島,將會浮現一條海底走道可以直抵建功 嶼。潮水的落差,造成了這處舉世少見的軍事設施,可惜《發現風獅爺-金門記 行》未能在退潮時探訪,只能在海濱遠望小嶼風情。 【漲潮時的建功嶼】   建功嶼是面積約 500平方公尺的小島,位於金城鎮南門浯江溪出海口,原名 「珠嶼」。因位居金烈水道隘口,民國三十八年國軍在此建立W038據點,並於民 國四十九年改名為「建功嶼」,成為國防軍事的前哨戰。民國八十六年駐軍撤守 ,民國九十一年經縣政府規劃、整建,成為金門的觀光景點。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44.196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honn (60.251.144.196), 時間: 12/05/2012 12: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