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in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GlixkV4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3:聚落與洋樓風華 時間: Wed Dec 5 12:34:51 2012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70110734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3:聚落與洋樓風華   大陸漳泉地區先後因亂世、拓墾、征戍,移民渡海浯州(金門),在此落地 生根,金門的傳統聚落訴說著金門人札根在這塊土地上的過去。閩南式風格、純 樸美麗的紅磚屋瓦房舍,紀錄宗族的興盛和情感凝聚,共同奉祀的宗族家廟結合 了聚落形成。不妨走進寧靜的純樸街坊之中,濡沐古風、悠遊典雅,細細品味時 代的聚落人情味。   洋樓當代風華,中西合璧華洋混合的建築風貌也是金門焦點。19世紀中葉至 20世紀30年代,金門大量青壯人口遠渡南洋、日本等地謀生,事業有成、功成名 就的「出洋客」返鄉後便興建洋樓大厝,作為光宗耀祖的具體象徵,並展現多元 文化的特殊風貌。直到日據時代,興建洋樓的風氣才停止。 山后民俗文化村   位於金沙鎮東北的「山后聚落」分為頂王、頂堡、中堡及下堡,為王氏宗族 聚居所在。「山后民俗文化村」指的是中堡,建於清光緒二十六年(西元1900年 ),是金門第一個開放成為觀光景點的聚落。十六棟對稱工整的二進式雙落古厝 加上一座宗祠(王氏宗祠)和一座學堂(海珠堂),稱為「山后中堡十八間」。 這十八棟古厝全部依山面海、井然有序,分三排排列,呈現出精緻而完整的閩南 式建築風貌,架構出馬背、山牆、燕尾,紅磚與藍天的美麗構圖。 【山后民俗文化村】 【巷子與燕尾】 【燕尾】   來到山后民俗文化村,也別忘了「王阿婆小吃店」的海蚵麵線和蚵仔煎,品 嚐看看鮮美的金門石蚵。 【王阿婆蚵仔煎】 瓊林聚落   瓊林傳統聚落位於金門島中央,居太武山西麓,為金門傳統聚落代表之一。 昔日聚落附近多樹林,舊稱「平林」。明代以來人才輩出,明熹宗特頒「御賜里 名瓊林」匾,自此改稱瓊林。瓊林為早期自然成型的聚落,有八百多年歷史,聚 落配置上以蔡氏宗祠為主,各房宗祠為中心,依地形、地勢有秩序排列成長,形 成自然而嚴密的防禦性配置。現今瓊林聚落保留了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式建 築,樸實典雅,韻味天成。 【瓊林聚落】 【蔡氏家廟】   瓊林村西有「一門三節坊」,建於清道光年間,旌表蔡仲環妻陳氏、次媳陳 氏、三媳黃氏等一門三位節婦的事蹟,現列為縣定古蹟。 【一門三節坊】 珠山聚落   珠山是一傳統寧靜的小聚落,位於金門島西南,已有將近七百年歷史,村子 以薛氏家廟為中心,背倚雞庵山(珠山),周邊山丘環護,所有建築均面向村內 「七星潭」,為聚財生氣的風水寶地。登臨村後的雞庵山,可盡攬珠山聚落之美。 【珠山聚落】 【雞庵山鳥瞰珠山聚落】 來喜樓   金城鎮珠山82號「薛承南兄弟洋樓」位於雞奄山之側龜山南麓山坡上,俯瞰 七星潭及周圍建築,此洋樓係薛家兄弟前往菲律賓經商致富後,於光緒十七年( 西元1891年)返鄉以三兄弟名義興建,是為珠山聚落的地標建築。 【來喜樓】   民國九十年經過整修,薛承南兄弟洋樓內部改裝為民宿經營,並命名為「來 喜樓」,取來者喜之或來者賜喜之意,《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之宿即為來喜 樓。 【來喜樓】 明遺老街   位於金城鎮金門城北門遺址旁的明遺老街,相傳在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西元 1387年)明遺老街即已開闢,為交通要道、交易趕集的重要場所,繁華無比,舊 稱「賣菜街」,現已六百多歲,全長有百餘公尺。清代金門總鎮兵陳龍將總兵署 遷至後浦,明遺老街漸漸沒落,過去熱鬧景象已不復在。 【明遺老街】   明遺老街靠近迴向殿盡頭則有一座「黃天佑番仔厝」,為民國二十二年由黃 天佑醫師所建,在當時為診所開業之用。在金門,洋樓也稱為「番仔樓」,但如 果建築物只有一樓則只能叫做「番仔厝」。 【黃天佑番仔厝】 水頭聚落   水頭聚落位於金城鎮西北,因為臨近廈門的地緣之故,在清末五口通商後, 到民國30年代間,往南洋的移民越來越多。出外經商致富的僑民紛紛回鄉蓋「番 仔樓」,受此風潮影響,形成水頭聚落傳統閩南式建築與洋樓中西合璧的特殊風 格。   「得月樓」為水頭聚落內著名地標,建於民國二十年,為警戒及防禦盜匪的 槍樓,樓高逾11公尺,外牆厚40公分,含地下樓在內共有四個樓層,全靠地下坑 道與一旁的黃輝煌洋樓相通。雖為防禦之用,但碉堡外牆上精美雕飾與優雅線條 ,矗立在傳統古厝之中,極具時代美感。 【得月樓】   「黃輝煌洋樓」是水頭中界洋樓群修復最好的一棟洋樓,並與得月樓自成一 完整防禦體系。於民國二十年由赴印尼經商致富的黃輝煌所建。 【黃輝煌洋樓】   黃輝煌洋樓旁另有一棟顯目的粉紅色建築,「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建 於民國二十四年,原為二落大厝加前二櫸,為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渡海至印尼經 商致富後所興建。 【黃永遷、黃永鑿兄弟洋樓】   得月樓附近的金水國小是許多金門老人的母校,落成於民國二十一年,建築 格局呈回字型,正面山頭運用了精美的雕刻及花草、天使等西式泥塑裝飾,增添 典雅風格與民俗之美。 【金水國小】 碧山:睿友學校、陳清吉洋樓、陳德幸洋樓   金沙鎮碧山村的「睿友學校」建於民國四十五年,為碧山鄉僑陳睿友所捐資 ,曾招收碧山及臨近兒童就讀。校體為仿巴洛克風格,樓高二層之西式洋樓,建 物立面山頭並以泥塑裝飾,尤以國旗、國民黨旗交叉之圖案為特色。 【睿友學校】   民國二十一年,陳清吉自新加坡衣錦返鄉後興建「陳清吉洋樓」,裝設鑄鐵 防盜門窗,正面楣樑有「 Union Is Strength」(團結就是力量)及托槍印度兵 的泥塑,搭配對聯詞句等各種中式裝飾風格,堪稱中西合璧之典型。 【陳清吉洋樓】   這棟碧山洋樓也相當有味道,當時拍攝時未曉其名,後經查證方得知為「陳 德幸洋樓」,建於民國十五年,是金門東半島最早興建的洋樓。洋樓立面為凸龜 造型,與陳清吉洋樓格局相反,現今建築雖然花草斑駁,但外觀卻呈現一種古雅 的和諧色調。 【陳德幸洋樓】 陳景蘭洋樓   位於成功鍋貼店附近、濱料羅灣海景的陳景蘭洋樓,拱廊柱式的建築外觀氣 派恢弘,是當年金門最具規模的洋樓,民國十年,由在新加坡經商有成的陳景蘭 所建,戰時曾被政府徵收,作為金門官兵休假中心。 【陳景蘭洋樓】   陳景蘭洋樓位置居高臨下,視野開闊,面對料羅灣風景優美,有著金門最大 的洋樓花園,現整建為金湯公園供遊客遊憩。 【金湯公園與料羅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44.196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honn (60.251.144.196), 時間: 12/05/2012 12:3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