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Jinme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Tai-travel 看板 #1GlksYt7 ] 作者: shonn (想和妳看棒球) 看板: Tai-travel 標題: [遊記]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4:風獅爺誌(三) 時間: Wed Dec 5 14:45:51 2012 圖文網誌版 http://bimeci.pixnet.net/blog/post/70156270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4:風獅爺誌(三) 【風獅爺Map3】 成功風獅爺   成功風獅爺位於金湖鎮成功村、陳景蘭洋樓旁,眺望美麗的成功海景。成功 村民尊稱「石獅爺伯」,除了鎮海和鎮風,成功風獅爺也是當地漁民的守護神。 成功風獅爺手持繡球,代表「有求必應」,若向成功風獅爺祈求成功,別具象徵 意義。 【成功風獅爺】   村名「成功」是民國四十九年奉內政部新改的地名,賦寓成功新意,閩南語 村名依舊稱陳坑,清光緒三十一年(西元1905年)金門建縣時記載為上坑。相對 於東側的下坑(現名夏興),坑為金門常見的村名用字,意為可避風的低地。 夏興風獅爺   金湖鎮夏興村有兩隻風獅爺,「夏興風獅爺」座落於環島南路旁的水池邊, 於民國八十年重新出土,負責鎮水和鎮路沖,造型與中蘭風獅爺類似。另一隻「 下坑風獅爺」則位於村後往山徑小路旁,於民國九十九年才被發現,小小一隻、 全身鮮藍、批著紅披風、上吊眼珠、裂嘴大笑的模樣,頗似開心的藍色小飛俠, 富於漫畫喜感的造型甚為可愛逗趣。 【夏興風獅爺】 【下坑風獅爺】   「夏興」的古名為「下坑」,民國五十年代國軍進駐後,以諧音改為「夏興 」,寓意中興,閩南語村名依然為下坑。坑意為下坳處,古時金門風沙大,村社 大部位居低窪避風處,常以坑為名,有「九頭十八坑」之說,原陳坑在清朝時分 為「上坑」、「下坑」,意指南北之分而已。 塔后虎師爺   《發現風獅爺-金門記行》並未找到塔后風獅爺,不過卻發現一隻可愛的虎 師爺,全白的嬌小身軀配上大黑眼,模樣看起來精靈古怪。塔后虎師爺座落於塔 后公園內,原址新頭海邊運輸營駐紮地,長期與運輸營駐守新頭海邊,軍中的長 官與阿兵哥都會在執行任務前虔誠祭拜,以求任務圓滿達成,虎師爺也成為當地 鎮煞、鎮風、安民的守護神。而後因運輸營遷至塔后,於是虎師爺便與部隊一起 遷移至此。 【塔后虎師爺】   塔后,位於「塔山之後」,故稱「塔后」,因塔山又稱為赤山,因此居民又 習慣稱之為「赤后」,塔后位於湖前西北側,居民為湖前陳氏分支而來,面北而 居,依地形遂級而下,和山外村遙遙相對。 湖前風獅爺   湖前風獅爺向前傾斜的姿態非常特別,可媲美麥可傑克森的著名舞姿,而粉 紅色系的裝扮也別具特色。湖前風獅爺負責克制前方一處被稱為「竹仔墓」的煞 氣,據說該墓為一處「虎穴」,而湖前風獅爺一副蓄勢待發往前衝的模樣,可以 迎頭壓制讓來犯的煞氣,守護村民。 【湖前風獅爺】   山外、塔后、湖前三村鼎立,形成金湖鎮最熱鬧的區域。湖前位於高地,南 面為漁港,村莊到海邊地勢落差極大,村後則一路緩降至太湖一帶。相傳古時候 大海船可遠溯太武山石船頭,附近應有一大水塘,該村人自稱碧湖陳氏,或許因 為在碧湖前成村故得名「湖前」。 安岐風獅爺   金寧鄉安岐村的安岐風獅爺,豎立在一片面海的闊地上,為金門最高大的風 獅爺,高約 385公分。自建立以來,安岐風獅爺一直是村民最為信賴的守護神, 不但有「鎮風止煞」的功能,還曾經讓當時猖獗的「痲瘋病」於安岐絕跡,另外 也曾經有嚇跑來犯海盜的傳說。 【安岐風獅爺】   舊時安岐與西堡、中堡間原有一大湖泊,原稱之為「湖尾湖」,之後也稱之 為安岐湖,本村是由許多姓氏聚居的聚落,其中周姓、林姓係同姓源,始祖原居 陝西岐山,先後播遷來到金門,故將原「湖尾湖」淤積後之殘留之水稱為「岐水 」,在此安居下來,取名為「安岐」,吳氏宗祠之對聯「分支岐水」、「堂環岐 水」,周氏宗祠亦可見「分支來岐水」之句。 北山風獅爺   位於金寧鄉北山村、古寧頭雙鯉湖畔的北山風獅爺,模樣俊俏,彫工細膩, 負責鎮壓潮水。據說由於北山風獅爺的開口朝向林厝,鬧得該村雞犬不寧,以致 林厝村民趁著夜黑風高之際,割了風獅爺的左耳及打斷門牙,現今風獅爺的左耳 及門牙,依然可以清楚地看見修補的痕跡。 【北山風獅爺】   北山聚落在雙鯉湖邊,村之地勢皆傾向雙鯉湖,在湖之北側者,因地勢向北 漸高,稱之為「北山」。林厝、北山、南山三村合稱「古龍頭」或「古寧頭」, 皆為環海灣(後築慈堤而成慈湖)而居的聚落。 湖下風獅爺   湖下風獅爺座落在金寧鄉湖下村、湖埔國小分校右後側。獅身原本彩繪為白 身金邊,後由村民重新彩繪,黃色系搭配獅身圓渾造型,讓湖下風獅爺更顯喜感 。此地路邊原有一隻風獅爺,民國三十八年軍隊拓寬道路並墊高路面,毀掉了風 獅爺,此後數年間,湖下村一帶先後有十餘個男丁亡故,經過求神問卜,認為是 該處的風魔惡煞作怪所致。因此村民重新塑造了現在這隻風獅爺,之後村內相繼 生了不少男丁,村民皆認為是湖下風獅爺庇佑之緣故。 【湖下風獅爺】   據《閩書》記載,在今日金中、西堡和安岐之間,原有一個大湖泊,係古昔 金門五大湖之一,湖南村即因位在此湖之南而得名,位居湖尾端的聚落則稱為「 湖尾」包括今之東堡、中堡、下堡,而位在湖之下端者則稱為「湖下」。 夏墅風獅爺   位於金城鎮夏墅路的透天民宅旁,這隻藍身綠眼紅彩帶的夏墅風獅爺造型很 有漫畫氣質(哆啦A夢?),據說已有一百多歲的高齡了。每年農曆 5月13日, 為夏墅村「聖帝廟」關聖帝君聖誕,村民於12、13日,便會準備鮮果酬謝風獅爺 一年的辛苦,並為風獅爺披上嶄新的「紅仁布」(紅彩帶)。 【夏墅風獅爺】   據明朝《盧若騰留庵文集》所載,後埔港昔時海舶溯溪可達東州,後漸淤淺 ,乃改舶港口之下滋,下滋及宋朝年間所築之埭田,當時為豐腴之壤,故稱下滋 。入清之後,舟楫相望,或漁或市,儼為後埔港之下市場,又名下市。村內有對 子「夏浦和風暢,墅城淑景新」之描述,民國五十六年改名為「夏墅」。 西洪風獅爺   西洪風獅爺座落於金湖鎮、榕園往安民村的道路旁。雖名曰「西洪」,然而 昔時所守護的西洪已於民國五十六年廢村,又經歷地貌變遷,西洪風獅爺竟淹沒 在樹林野草間。民國九十五年西洪風獅爺終於重新復出,遷移至安民村口。西洪 風獅爺造型走簡約風格,模樣相當樸質可愛,有人說祂在拭淚、是牙痛,不過因 為曾隱居在士校靶場旁邊,或許風獅爺學會了敬禮呢! 【西洪風獅爺】   西洪原本東鄰后壟、西接新市、南到太湖、北到南雄,包括了頂洪、下洪、 三間厝三聚落,榕園現址就是當年下洪村落所在,慰廬左方的三間厝就在第三士 校內,民國三十八年前就已廢村,在慰廬左後方便是頂洪,即是今安民。古寧頭 大戰後,國軍拆了村中部份民房到田浦作防禦工事,只剩下五戶左右的古厝,一 直到民國五十六年發生了蔣經國指示成立榕園事件,西洪從此消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0.251.144.196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shonn (60.251.144.196), 時間: 12/05/2012 14:5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