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KITCHAN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人說古典樂也是當年的流行樂 時代在前進 流行在改變 正如裙子的長長短短 不管音樂如何演變 觀眾得先培養出欣賞的能力 能有屬於自己的品味 判斷及聽歌的感覺 如果讓唱片公司看透大眾市場不過是容易一窩蜂追隨潮流 砸錢把歌手做的像Kitty貓般的沒有就遜了 然後即可撈一把的話 那根本別想把流行音樂分眾化已達到多元目的 那何況要提升到精緻古典樂? 其實古典是可以通電的 但必須音樂人有足夠的音樂感將兩者混合 Andrea Parker將電子和弦樂結合 加上蒼白的歌聲 創造出迷離聽界 Remix版加上較重拍子和rap則是漂準舞池作 不過抱歉 台灣沒進口 我還千找萬找在香港挖到一張日板 雷頌德的歌有事沒事前奏都和人雷同 到底是湊巧sample還抄襲 雖說他做了不少歌 但此點實在令人難以認同 如果一般人從小到大音樂課就是被借去考國英數 家裡人認為買唱片是浪費錢 那真的很難培養sense 台灣在富裕的同時 如何提昇精神生活的品質 該傷腦筋的不只是我們 音樂如流體般 有絕對的可能性 但有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他自由發展 除了是創作者的責任 聽者的支持也是必須的 畢竟 花下的心力總得回收 幕後的投資要有回報 -- 拉拉雜雜講一堆 就是 敢作也要也人願意聽 然後聽眾和歌者創作者可以一齊成長是最好的 音樂可以混成 但看混者功力如何 聽者願不接受 音樂廣度是需要的 但如何達成 看個人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twbbs.org) ◆ From: h141.s33.ts31.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