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Koei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晉國六卿與三家分晉 韓 趙 魏 又稱三晉 三家分晉後 佔據整個中原的晉國從此一分為三 戰國時代開始 說到三家分晉的故事 其實是很有趣的 春秋晚期趙、魏、韓、范、知、中行氏六家 合稱"六卿" 其中范氏、中行氏因被聯合討伐最早滅亡 趙、魏、韓、知氏盡分兩家土地 其後 知氏的知伯瑤專擅國政 強索韓魏萬家之縣各一 西元前455年 知伯瑤又向趙氏索地 趙氏拒絕 知伯瑤便聯合韓氏魏氏圍攻趙襄子於晉陽 趙襄子死守一年多 知氏便引晉水從東北灌入晉陽城 死傷極大 韓魏見知氏如此專橫 知趙若亡自己也自身難保 於是反過來聯合趙氏圍攻知氏 一舉把知氏滅了 並三分其地 故知氏雖原本是六卿中最為強大的 卻因為過於強橫 吃肉連湯都不分給人家 最後反而滅亡 之後 晉君"反朝韓、趙、魏之君"(史記晉世家) 晉國成為韓、趙、魏的附庸 三晉伐齊和列為諸侯 戰國初期三晉逐步發展勢力 擴充地盤 魏文侯因把韓、趙看得如同兄弟 得到兩國的尊重 成為三晉的盟主 原本韓趙兩國的關係不好 皆曾向夾在中間的魏國借兵 魏文侯都加以拒絕 說兩國都是兄弟 故韓、趙之君都到魏國朝見 故資治通鑑有云"魏於是始大於三晉 諸侯莫能與之爭" 西元前405年 齊國發生內亂 三晉趁機聯合伐齊 圍平陰 大敗齊軍 迫使齊康公一同去朝見周威烈王 使周天子命三晉圍諸侯 西元前403年 周天子肯定三晉伐齊之功績 "九鼎震 命韓、趙、魏為諸侯" 故戰國七雄形勢完全確立 李悝變法 西元前422年 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 李悝重農抑商 制定法經 強調法治 其思想對商鞅和韓非影響很大 故一般認為李悝乃法家始祖 實施平糴法 避免糧價劇烈波動 另外魏國地小人多 人口密度較大 故李悝實施"盡地力之教" 和秦楚鼓勵墾荒的變法不同 目的是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產量 -------------------------------------三晉------------------------------------ 1.西元前370年 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死後 魏惠王即位 又進一步進行改革 改革後 魏國不論是 政治 經濟 軍力 生活水平 皆為七國中數一數二的強國 吏治 - 李悝廢除世卿世祿制度 獎勵有功國家的人 按功勞和能力提拔官吏 面積 - 魏惠王即位後 開始圖謀爭罷中原 西元前362年 魏相公叔痤大敗韓趙聯軍 於澮水北岸 取得趙地皮牢 西元前359年 魏與韓交換部份土地 取得軹道 派龍賈率師築長城於西邊 防備秦國 魏國的領地得以連成一片 人口 - 二百萬多萬左右 但由於李悝變法 魏國人的生活水平在戰國初期是最高的 經濟 - 魏惠王開鑿鴻溝 興修水利 原本的首都位於安邑 後遷都大梁 商業 手工業很發達 軍力 - 魏惠王還開創選拔"武卒" 被選上的人一律免稅 進一步增強軍力 2.韓釐侯採用申不害變法 使得韓國成小康之治 但由於申不害主"術" "術"是指主君考核屬下確保其施政和任用賢能之法 比起商鞅之法治 成效較差 面積 - 韓國的面積是七國之中最小的 境內還有周室 並且夾在秦楚魏齊四國之間 始終處於被動 列強圍欺 人口 - 韓國地小民少 人口只有一百多萬左右 軍力 - 天下之強弓勁弩皆從韓出 韓國弓兵很強 是韓國唯一的優勢之處 但相對其他六國較為弱小 軍隊人數也是七國中最少的 3.接連慘敗 魏國國力衰退 桂陵之戰 西元前354年 魏國進攻趙國 圍困趙國邯鄲 趙請齊國出兵相救 齊將田忌採納孫臏的建議 直取魏國大梁 逼魏將龐涓不得不回師自救 最後龐涓被擒 這便是歷史著名的"圍魏救趙" 此時秦國趁機取漁翁之利 攻取了魏國的少梁 楚國也趁機攻取了魏國的雎水 濊水 後來魏國逐步扭轉戰局 整整圍困三年 才把邯鄲攻破 魏惠王迫使兩國結盟 才歸還邯鄲 呂氏春秋有云:"圍邯鄲三年而弗能取 士兵疲弊 國家空虛 眾庶誹謗 魏國從此衰矣" 馬陵之戰 西元前342年 魏國向韓進攻 韓國向齊國求救 齊國一方面答應 另一方面卻又不馬上出兵 等韓魏兩國打到筋疲力竭 孫臏故技重施 進攻大梁 並且減灶誘敵 造出齊軍逃亡的假象 龐涓被騙 只以少數輕裝精銳兼程追趕 最後在馬陵中伏 龐涓亡 擒太子申 面積 - 不斷遭到慘敗 國土不斷被奪 經濟 - 大不如前 打仗耗費軍餉極大 國力嚴重衰退 軍力 - 桂陵之戰 魏國損失不大 馬陵之戰卻令魏國精銳盡失 再也不是其他強國的對手了 馬陵之戰 韓魏互咬 魏國為了爭霸中原攻韓趙兩國 反而讓其它國家坐收漁利 從此韓魏淪為合縱連橫的配角 4.張儀 V.S 公孫衍 這時魏國衰退 秦相張儀趁機說服魏聯秦伐齊 張儀配秦魏兩國相印 並把魏相惠施逐走 西元前320年 齊將匡章大敗秦魏聯軍 張儀連橫受挫 公孫衍趁勢使魏惠王改採合縱戰略 魏惠王命公孫衍為魏相 並將惠施接回魏國 張儀被趕回秦國 由於魏國較弱 公孫衍便拉攏他國合縱攻秦 最後參加合縱的有楚 燕 韓 趙 魏五國伐秦 雖名目上是五國伐秦 但實際上出兵的只有韓 趙 魏三國 西元前318年的五國伐秦 韓趙魏聯軍攻到函谷關 秦軍反擊 魏軍受創最大 便派惠施要和秦講和 五國便紛紛退兵 "五國伐秦"雖失敗了 但聲勢顯赫一時 張儀VS公孫衍 一縱一橫 兩人都足以傾動天下 所以當時人景春說"公孫衍 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 一怒而諸侯懼 安居而天下熄"(孟子) 面積 - 五國伐秦失敗隔年 秦將樗里疾趁勢大敗韓國 攻到韓邑修魚 秦國後來因少數部族義渠入侵而中止進攻 但韓國也被秦國重創 軍力 - 秦國變法後 韓趙魏三國聯軍亦敗於秦軍 可見此消彼長 5.趙國胡服騎射到孟嘗君合縱攻秦 趙武靈王實施胡服騎射後 趙國迅速強大 攻滅中山 敗匈奴 與秦齊對峙 爭奪商業國宋國 武靈王死後繼位的趙惠文王也是個明君 在位時有藺相如 廉頗 李牧 趙奢等名臣 韓魏卻屢屢敗於秦國 失地頗多 直到西元前298年 孟嘗君聯合韓魏三國合縱攻秦 這場戰役整整打了三年 三國聯軍終於攻入函谷關 迫使秦國歸還韓魏的河外 封陵 武遂 人口 - 趙國的人口約有三百多萬 面積 - 趙武靈王攻滅中山 並向北延伸 取得了雲中 九原等胡地 趙國聲勢如日中天 韓魏卻連吃敗仗 直到孟嘗君合縱攻秦 才收回部分失地 軍力 - 胡服騎射後 趙國騎兵戰力為七國最強 給齊秦兩國很大的壓力 6.長平之戰 三晉最後的強國 趙國沒落 長平之戰的起因是因為秦國伐韓 弱小的韓國根本抵擋不住秦軍的攻擊 韓桓惠王欲獻上黨郡以平息戰事 沒想到上黨郡守不願降秦 便自願將上黨郡獻給趙國 西元前262年 秦趙二國為爭韓國之上黨郡 便開啟了長平之戰 長平之戰前後對峙兩年餘 是秦趙兩國傾其全力的大決戰 白起 廉頗各築壁壘 不分勝負 直到秦國的反間計成功 趙孝成王用趙括代替廉頗為將 趙括轉守為攻 白起便趁機切斷趙軍補給線 趙軍被困46天 飢餓乏食 趙括頑死抵抗 大敗 經濟 - 長平之戰三年 秦趙兩國都由於窮兵黷武而發生經濟危機 "趙無以為食 請粟於齊 而齊不聽" 另外 秦也"國虛民饑" 人口 - 白起俘虜了45萬趙兵 竟然只放了240名年幼戰俘 而把剩下的人全部坑殺活埋 趙國人口大減 軍力 - 長平之戰 趙國精銳盡失 三晉最後的強國-趙國 也沒落 從此 秦統一乃"水到渠成" 韓 重要將領: 暴鳶 太子奐 申差 (魚叟) 重要謀臣: 申不害 馮亭 靳黈 公仲朋 田苓 張開地 張平 俠累 韓陽 尚靳 張翠 趙 重要將領: 廉頗 李牧 趙奢 趙括 公子渴 龐煖 司馬尚 賈偃 蘇射 王容 傅豹 趙茄 扈輒 趙蔥 顏聚 重要謀臣: 藺相如 虞卿 許歷 平原君 毛遂 蘇代 韓倉 公孫龍 仇液 姚賈 鄭朱 魏加 樓昌 魏 重要將領: 龐涓 晉鄙 龍賈 公子卬 太子申 新垣衍 芒卯 衛慶 公孫喜 重要謀臣: 公孫衍 惠施 公叔痤 孫臣 信陵君 顏恩 須賈 縮高 侯嬴 ------------------------------------------------------------------------------ 以上 最後只剩齊燕兩國 這兩國也算是大冤家了(蘇秦你看看你 (σ‵口′ )‵口′)σ) 有空再把剩下的兩國補上吧! 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4.9.45
leonieh83:未看先推 10/01 20:12
DJACK:張儀: 公孫衍你敢搶我位置 到最後還不是被打敗(挖鼻孔) 10/01 20:19
DJACK:話說三晉也先後崛起過 可惜一帶衰弱了就夾在中間被強國玩弄 10/01 20:21
barbossa:梁惠王....算時運不濟嗎 10/01 20:24
DJACK:但韓國也很有趣 把一塊地同時獻給兩大強國讓他們互咬 囧 10/01 20:25
tfoxboy:推 10/01 20:30
gundamwu:推好文 10/01 20:51
HAHAcomet:趙國長平慘敗 還有能耐擊退進犯燕國 還順勢殺到燕國都城 10/01 21:00
gigigaga28:只能說廉頗太強了而他的時代結束後,還來一個李牧... 10/01 21:28
ShikiEiki:先推 10/01 21:37
Langerhans:上了一課~推! 10/01 21:53
※ 編輯: Shauds 來自: 1.164.9.45 (10/01 21:58)
rssai:推, 問一下,吳起在楚國的時間有比在魏國久嗎? 為何把吳起放 10/01 22:10
rssai:在楚國, 而非在讓他達到人生巔峰的魏國?? 10/01 22:11
mattc123456c:也許是重要性吧 10/01 22:37
tonykingtwo:推 10/01 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