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經文: 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 -------------------------------------------------------------------------------- 普賢行願品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甚麼是十種廣大行願的門呢?這是問十種廣大行門的名目。第一是禮敬諸佛。禮是禮貌,禮 法;禮是彼此恭敬的表現。你對人有禮貌,人也會對你有禮貌。禮是仁義禮智信五常之一。 人之所以與禽獸不同,是因為有禮貌,如果沒有禮貌,則與禽獸無異,所以我們對佛要誠心 恭敬,恭敬一個人,我們需要有一個禮,對佛則更需要一個禮,有禮貌而恭敬。佛像是代表 佛的象徵,所以應當向佛敬禮。 以前中國人不願拜佛叩頭,與現在的美國人一樣,我來到美國,有很多人對我說:「美國人 最不願意拜佛叩頭。」我便說:「那是最好了,不願意叩頭,那我一定要他叩頭;如果他不 叩頭,我便不教他佛法,這是沒有什麼客氣可言。」你叩頭,我便教你佛法;你不叩頭而又 想跟我學佛法,我是不會教你的。為什麼?你對佛都沒有禮貌,我又何必教你?以前中國人 雖信佛,但是卻不願意叩頭拜佛,和猴子一樣。你教猴子叩頭,牠也不願意,還有馬牛等, 縱然牠們心裡恭敬佛,卻也不會拜佛。以前中國人對佛就是如此,恭敬而不禮,心裡信佛, 但是不拜佛。有位勒那菩薩看見如此情形,中國人雖信佛而不拜佛,是沒有用的。於是他立 了七種拜佛之禮法,來教中國人如何拜佛。佛教傳播至各地的情形,都是差不多。 當初中國人不願拜佛,現在美國人也是不願拜佛。為什麼?因他們從來沒有拜過佛,也有一 種我相和我慢,認為這個我比須彌山還大,怎麼可以拜佛呢?甚至有人當別人拜佛時,他站 在一旁,像個木頭似的;有的坐在一旁,像塊石頭似的,有種種不同的樣子。信佛的人必須 要拜佛,連佛都不拜,那怎談得上信呢?故此我們必須要禮拜佛像。佛像雖是木所雕成的, 那我們拜他有什麼用?這個佛像並不是佛,佛是遍滿一切處,而無一處不是佛的法身所在地 。木像只不過是一種表法而已,也是代表佛之意。好像每一個國家的國旗,老百姓向國旗行 禮致敬,國旗或許是布和膠做成的,那你向它敬禮又有什麼用呢?國旗是代表一個國家的生 命,所以人民向國旗敬禮,也就是對國家恭敬。佛像也是佛的象徵,故此我們要向佛像禮拜 。 佛是遍滿一切處,那我們是不是向四面八方去叩頭頂禮呢?並非如此,我們必須要皈依一處 ,有所皈依,則有目標和代表。就像行禮致敬一個國家,是不是要到每一省或每一縣去敬禮 呢?那又怎來得及?所以只向一面國旗敬禮便夠了。我們向佛像敬禮,也是同樣的意思。 七種禮佛法: (1)我慢禮。有人雖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卻是拜得不自然,總覺得:「我拜佛做什麼 呢?我何必拜他呢?」叩頭叩得很勉強,或者看見他人拜,而我不拜,覺得不好意思,所以 也跟著拜,心裡卻想:「這是迷信,叩頭有什麼用?」這都是因我相未空,還有我慢存在。 (2)求名禮。聽到很多人讚歎說某某人拜佛,又誦經,又拜懺,真是用功修行了。聽到人 家讚歎那個修行人,於是乎他也想得到修行的名,而拜佛拜懺。他雖然也隨喜,但他不是真 的為拜佛,而是為拜名求名的。既不是為信,也不是為不信而拜,而是看見人拜佛受到供養 、恭敬和讚歎,他也想受人供養、恭敬,和讚歎。 (3)身心唱和禮。看見人拜,我也拜,人叩頭,我也叩頭,身心隨人而轉,人怎樣,我也 怎樣,不管拜佛有好處,或是沒有好處,也不管是正信,或是迷信,他又沒有求名心,只是 隨著人做,這樣禮拜佛也沒有什麼功,也沒有什麼過,平平常常而已。 (4)智淨禮。什麼叫智淨禮?智是智慧,淨是清淨;以真正的智慧清淨自己的身心。這是 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你拜佛時,身不會去犯殺盜淫,所 以身業清淨。你拜佛時,也沒有貪心、癡心,和瞋心,只有一個恭恭敬敬的拜佛心,所以意 業也清淨。你拜佛時,念佛名號,或是持誦經咒,也不犯綺語、惡口、兩舌和妄語四惡,故 口業也清淨。身口意三業清淨,這便是智者以真正智慧來拜佛,謂之智淨禮。 (5)遍入法界禮。拜佛時,要觀想我身雖未成佛,然而心性卻是充滿法界。現在於一位佛 前拜佛,同時亦遍禮法界一切諸佛。不是單單拜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前,皆有我的化身 頂禮叩頭,同時在供養諸佛菩薩。所謂「一切唯心造」,你這個心是周遍法界,這種禮也是 周遍法界的,你這種修行也周遍法界。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包括在法界之內,身盡虛空遍法 界,你所行的恭敬禮,也是盡虛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盡虛空遍法界。 (6)正觀修行至誠禮。正觀是專一其心,來觀想拜佛。拜一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 就是拜一佛。因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謂「佛佛道同」,我們要專一其心來觀想拜 佛。修行不要打妄想,不要身在拜佛,而心卻跑到電影院去,或跑到馬場去,又或跑到跳舞 場、酒吧等。總而言之,不用買票便各處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時跑到紐約去了,不 知怎樣又跑回三藩市,他自己以為有了神通,其實連鬼通都沒有,這只是妄想。拜佛時打妄 想,謂之邪觀。正觀修行,就不會打妾想,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拜佛時,不打其 他妄想,謂之「正觀修行至誠禮」。這種修行,你拜一佛勝過你拜百千萬佛,也勝過其他打 妾想拜佛的人拜百千萬拜這麼多。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門而入,你要知道法門。你若不知其法 門,雖是一樣拜佛,人家是拜佛,而你拜佛卻是打著妄想:「等一下拜完佛,便去飲咖啡, 飲酒。」你這樣便不是正觀修行至誠禮,這不會有功德的。 (7)實相平等禮。實相禮是禮而不禮,不禮而禮。有人說:「既然禮而不禮,不禮而禮, 那我不拜佛便是拜佛啦!」不是這麼說。你雖然拜佛,而不著拜佛之相。並不是你不拜佛就 是拜佛,這樣就變成狂妄了。這類人是不可救藥,無法可救。為什麼?因為他那種執著相, 太愚癡了。實相平等禮,是平等禮拜三實,恭敬佛法僧,沒有分別的拜,一念不生,一念不 減,這就是不生不滅的實相平等法。所謂「一念不生全體現」,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 ,拜到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你便和法界合成一體。那時十方世界現全身。你這個 身體雖然在這裡,卻是與法界那麼大,也就是實相,實相無相。你那個身也就是法界,法界 也就是你的身,這就是實相無相。你看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須彌山那麼點大,須彌山 在法界裡,好像法界裡一點微塵那麼大而已,不要以為須彌山有多大。但現在須彌山,卻在 你的法身裡,你把須彌山包含著,你看這妙不妙?所有宇宙一切萬物,沒有不在你自性內包 著,這是一種實相平等,一種不可思議的境界。你若能拜佛拜到這種境界上,你說這個妙處 還有說得完嗎?是說不完的! 以上簡單說出禮拜三寶七種的禮儀。若廣泛的說,禮儀三百,成儀三千,禮序是非常多的。 中國有一部禮經,又叫禮記,專記載種種禮法,如坐時應坐的位置,每個人均有一定的地方 。大人有大人坐的地方,小孩子有小孩子坐的地方,男女老幼各有其所坐的位置,不能隨便 亂坐。如禮記上說:「童子隅坐。」童子應該坐到角落上。講到禮,我以前還是小孩子時, 是很講禮貌的。怎樣講禮貌呢?我喜歡人家恭敬我,我又喜歡做皇帝,城裡所有的小孩子都 要聽我指揮。我叫他們堆起一個大大的土堆,我便坐在土堆上,叫所有小孩子向我叩頭,很 奇怪的,他們也都不反對向我叩頭,都乖乖的聽我招呼,這是十二歲以前的事。十二歲以後 當我見到一個死了的小孩子,才知道人是會死的。所以以後便改除這種惡劣習慣,不再叫人 向我叩頭,而是我向人叩頭。 開始時,我先向父母叩頭,早晚均各向他們叩三個頭。後來想世界上,不單有父母親,又有 天地、皇帝、師父,於是也向大地、皇帝、師父叩頭了。那時我還不知道誰是我的師父,但 我心裡想:「將來我一定會有一位師父,我現在雖沒有遇到,我也先向我師父叩頭。」這便 是我向天地君親師叩頭。後來我又想世界上有聖人,於是我又向聖人叩頭;又有賢人,我又 向賢人叩頭;又知道世界上有佛,我又向佛叩頭,又向菩薩、聲聞、緣覺叩頭。我又想世界 上有最好的好人,於是又向好人叩頭;世界上有最善的人,又向善人叩頭。我心裡想:「因 為他們做善事,幫助窮人。」所以我替窮人感謝他們。後來我又想:「惡人也是很可憐的, 我應代表他們向佛叩頭,請佛原諒他們,赦免他們的罪過,令他們改惡向善。」於是我又代 表世界上有罪的人,向佛叩頭懺悔;又代表世界上所有不孝順父母的人向佛懺悔。我自認是 壞人中最壞的一位,我應替一切人拜佛。就這樣,每次叩頭有八百三十幾個頭。我一大清早 在人還沒有醒前,就起來洗臉刷牙,穿好衣服,到外面點香叩頭。無論是颳風、下雨,我都 叩頭,甚至下雪,不管雪是凍,是涼,我的手仍是按在雪上叩頭。叩完八百三十幾個頭,大 概需要一個半鐘頭的時間。在晚上,等人都入睡了,我又到外邊去叩頭。如是這樣,叩了很 多年,一直到我在母親墳上守孝,才改為每天叩九個頭。 什麼叫敬?敬是循規蹈矩,依照軌範去作,所行所作都合乎禮。如果不守禮,便是不敬。譬 如你對這個人恭敬,就在此人面前遵守規矩。假如不恭敬此人,就可以隨便放逸。但現在要 對佛禮敬,必要翹勤虔誠,畢恭畢敬。 禮敬諸佛,就是禮敬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佛是大覺者,凡夫是醉生夢死,不知三界是苦,也 不想出離三界,這就是不覺。二乘在凡夫裡,是覺者,覺悟生死無常,非常危險,所以就修 行,得到遍空理、悟得四諦法,稱聲聞。悟得十二因緣法,稱緣覺。在凡夫中,不算是覺悟 者,但唯獨能自覺,而不能覺他;只知自利,而不知利他,這叫自覺。菩薩與羅漢又不同, 菩薩既能自覺,又能覺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佛與菩薩又不同,菩薩雖能自覺覺他,可 是沒有覺滿。佛是覺行圓滿,覺也圓滿,修行也圓滿,自覺也圓滿,覺他也圓滿,所以佛為 一位大覺者,也就是「三覺圓,萬德備」。所以稱為佛。在小乘裡,他們認為只有一位佛— 釋迦牟尼佛,而不承認他方另有其他佛。小乘法,是釋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為五比丘說, 所以這些小乘人只知有釋迦牟尼佛,而不知有其他無量諸佛。因不知,就說沒有十方佛。那 麼他們說沒有十方佛,是不是就沒有呢?不是的,不論他們承認有十方佛,仍有十方佛;他 們不承認,還是有十方佛。十方佛和釋迦牟尼佛是一體的,所以說「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 身」。現在普賢菩薩發這個廣大的行願,修行這種願有多大呢?這種願,是不可思議境界的 願,沒有辦法知道他的願有多大,所以稱普賢菩薩為願王,他是願中之王。 佛;禮一佛,即禮一切佛;禮一切佛,也即禮一佛。禮一切佛,而不著一切佛;禮一佛,也 不著一佛,行實相平等禮,雖禮一切佛,或者一佛,但不著在相上。不要說:「我功德很大 ,因為我拜了這麼多佛,其他人沒有我這樣修行。」拜佛不要著相。 禮敬諸佛,諸佛是不是需要我們禮敬呢?我們禮佛,佛也是佛;我們不禮佛,佛仍是佛。並 不是我禮佛,佛就得多一點好處,就大一點;我不禮佛,佛便得不到好處,也小一點。我們 禮佛,是盡上我們眾生恭敬之心。在佛的份上是不增不減的,所以禮佛不要執著。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8.179.157
AHJKL:推行願品一一解釋 05/18 21:23
somehow:原來光是禮佛就有這麼多學問 推~~ 05/19 19:21
coldfeeling:推 05/22 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