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 [本文轉錄自 soul 看板 #1CLlLmGK ] 作者: coldfeeling (coldfeeling) 看板: soul 標題: [聊天] 阿賴耶識─累世種子深藏之處 時間: Tue Aug 3 00:42:22 2010 最近的功課是讀書,其中,讀到第七識與第八識,但總是覺得霧煞煞的不太懂, 於是上網查,查到這篇,覺得寫得還不錯,讓我有比較完整的概念了,所以順便分享。 以下原文節錄自http://tinyurl.com/2vjcheb 甲、 題解 阿賴耶識,又稱第八識, 梵語 ALAYA VIJNANA 音譯而成「阿賴耶」。 為 有情 根本的心識,八識之根本。 它含藏了一切善惡行為的種子, 當因緣成熟時,能引生有情的 根身器界, 所以為一切事物之根源。 此識之義譯有多種異名。有譯作 藏識。 藏者,具有三種意義: 一、 能藏: 能含藏一切事物之種子故。 二、 所藏: 為萬法種子所藏之處。 三、 執藏: 【末那識】攀緣此識為自我而堅執不捨,故說為執藏。 又有譯作異熟識, 能引起生死善惡業之異熟果的緣故。 更有譯作種子識、阿陀那識、根本識、神識、心等。 此 阿賴耶識 之理論乃由彌勒菩薩所開出,經無著論師之傳承,而由世親論師將之擴大充 實,在他的《唯識二十論》及《唯識三十頌》中圓滿地建立起來,成為大乘唯識宗的根本 主張。 丙、識變似境 唯識宗主張「萬法唯識」, 即是說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由我們的阿賴耶識所現起, 而由前七識所執持、攀緣、認識而產生概念。 這個原理就是「三能變」。 而三能變中最基本的就是阿賴耶識的異熟能變。 我們多生以來所做的一切善惡行為,熏習成為種子而貯藏於阿賴耶識中,而阿賴耶識具有 異熟的作用。異即不同,熟即成熟,異熟通俗名稱就是果報。異熟通常有三種的意義: 一、 異時而熟:0 種子由初時至成熟而引起的果報必在不同時間。 二、 異類而熟: 業種子當在因位貯於阿賴耶識中時必具善、惡、無記等三性之分類, 但成熟後之果報必為無記性。 三、 變異而熟: 種子由因而至果的過程中必經過很多變化才能成熟。 由於阿賴耶識具備異熟的作用, 於是多生以來的種子經時間、變異等而成熟,生起現行, 變現起有情的根身及身體所依的器世界。 再由第七識的「思量能變」的計度作用,生起「我」的執著; 以及前六識的「了境能變」的了別作用, 攀緣第八識現行的種子而生起認識概念。 於是山河大地,他人自我的概念由是而建立。 所以說萬法唯識就是這個道理。 丁、 識之淨化與轉識成智 由於阿賴耶識含藏著煩惱及清淨的種子, 因而蘊涵著出現煩惱種子所現起的穢土或清淨種子所現起的淨土的可能。 所以我們若能努力修行, 把與煩惱相連結的行為減少, 而多作引發清淨種子起現行的善行, 使阿賴耶識中的煩惱種子漸漸減少而清淨種子漸漸增多。 慢慢地識之種子便能淨化,同時開展更趨美好的生命。 此外,更要修習止觀, 以智慧之力漸次將煩惱障及所知障的種子清除,體證諸法實相,是為見道。 更歷經菩薩十地修行,最後入金剛喻定,起金剛心將最微細的有漏種子徹底摧毀。 祇剩全部無漏種子,於是無漏的功用全部現起,產生一個新的純粹清淨世界。 阿賴耶識亦轉成一個清淨識,稱為「大圓鏡智相應淨識」, 簡稱「大圓鏡智」,又稱無垢識。 因為阿賴耶識是遍虛空界,無乎不在的, 而轉染成淨後,清淨似圓鏡,清楚照見一切諸法,亦與 般若 相應, 故日 大圓鏡智相應淨識。 又因此識至此了無塵垢故稱無垢識。 由此依次轉第七末那識為「平等性智相應淨識」, 轉第六識為「妙觀察智相應淨識」 及轉前五識為「成所作智相應淨識」。 於是成就大菩提、大涅槃,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而成佛。 戊、 結語 當我們明白到,我們的身體及所處的世界不外由第八識的種子所起現行而存在。 我們所作所為亦會熏化成種子而藏於此識中經異熟而成果報, 大家應該努力淨化本身之行為,使能約束身心, 更不應對自我及一切事物執為實有而起貪、瞋、癡等煩惱, 於是就能開展一個美好的人生,更能向著圓滿的佛地進發。 【完】 詞彙 有情 又名眾生,即一切有生命的動物。 根身器界 根身即六根身體;器界又名器世間,即國土器物等。 末那識 又名 第七識, 末那 意譯 思量, 此識 堅固 執住 第八識 阿賴耶識 為我, 常恆思量, 為 煩惱 的 根本。 三法印 這是 佛法 的 三項 基本原則。 印 (Laksana)是 印證、 印可 之意。 這三項的原則是: (一)諸行無常: 「行」是世間的一切現象。「行」有遷流之意, 比喻世間一切現象,都是生滅無常,沒有永恆(常) (二)諸法無我: 「法」是宇宙一切事物。 「我」是實體的意思,在永恆不變,獨立自存的性質。 佛家不承認宇宙間的一切事物有永恆不變,絕對獨立的實體,故說「無我」 (三)涅槃寂靜: 涅槃是梵語 Nirvana 的音譯,是寂滅之義。 所以涅槃寂靜是音意相譯複詞。 「涅槃」是體證空的實相,斷滅引致生死流轉的煩惱。 此印是說明宇宙「空」的特性。 般若 粵音 波野。 意譯 智慧。  但智慧一般可分世俗經驗的智慧和不與煩惱連結(無漏)的智慧。 佛家常多注重後者。 -------------------------------------------------------------------------- 在美國的中西部待了一個禮拜了, 時常跟男友、他的教授和其他人到野外做實驗, 這裡的環境天高地闊,總是一望無際, 觀察著植物間的靜默競爭,分布有致, 不同環境各展所長,最乾燥的草原是由直譯為草原刷子的生物為優勢, 穿越草原的時候都不時地會被刷子給刷過身驅,想起來就覺得有趣, 森林底層則遍布許多闊葉草本,植物種類十分不一樣。 說這些,是因為我在教授疾駛過草原時,想著: 無論是生物如何彼此盡其所能的競爭,天地都是一律視其平等的接納, 正如人世間,縱使會發生許多勾心鬥角、邪惡的事情, 虛空也是不會分其善惡,盡皆納於其中,因為到頭來,一切都會回歸平衡。 這一切的有,也是虛空的無。 而我在心中時而善、時而惡的念頭不斷轉換、生滅無常, 當念頭起惡時,便起自責之意,怎可起如此念頭,然後努力轉為善念。 當我不知不覺地一直在反覆進行這些事情之後, 再一次看到書中所寫、以往已看多次的話:不怕念起,只怕覺遲。 以前似懂非懂,這一趟來美國再看,終於深刻。 教授很喜歡在山上露營, 所以這禮拜多以來,我們已經在山上露營兩次, 一次是三天兩夜,一次是兩天一夜, 在完全的野外裡,我們得像野生動物一樣隨地大小便, 這在慣常住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們,可能很難接受, 但對我們這些生物人來說,已是不得不習慣的方式了。 這是題外話。 重點其實是要講,這裡可能是因為海拔和緯度都較台灣高的關係,物種較少, 所以在山上露營時,如果大家都默默無語,那時的靜匿,是我從來無法想像的。 寂靜。 在這寂靜中的寂靜裡, 若是閉上眼睛,會讓人好似存在虛空當中, 若是睜開了眼,你又知道這一切不是皆無。 因緣和合,所以起了這些我們所認識的環境─森林。 我很享受這種寧靜。 想著:若是我的心,有一天也能如此寧靜,那一定是個很棒的境界。 再回歸到節錄的文章, 第七識與第八識,不是甚有趣的與這段日子的生活有著很大的關連性嘛? 善惡種子在我的腦識當中不斷引發連結、引發反應、引發生活一連串的變化, 而我的選擇權,在於我要跟隨由欲望而產生的貪嗔痴慢疑種種行為表現, 還是我可以轉化成為無傷大雅,甚至更好的轉換成大而化之, 甚至如同虛空般,盡皆平等,無有高下, 有與無,都不起作用,所以有等於無,無也等於有。 過程裡,雖然說像是藉由讀書修學, 但其實是像藉由讀書而懂得將累世以來的包袱, 慢慢地,一個一個放下。像是清除塵埃的過程。 藉由事件、環境煉化自己。 像是文中所講到的「轉識成智」一般。 隨著教授在愛達荷州裡山林、草原間闖盪的過程中, 我偶或趁著較不搖擺的路況裡或清晨或晚餐後的清閒時光裡看看書, 偶或望著大自然不斷的觀察思考,思考著找尋道的路, 但最大的時間裡,發覺還是向著內心挖掘的成分居多阿! 不得不承認,真心上實在是覆蓋了太多太多的塵埃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慈大悲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南無地藏王菩薩摩訶薩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2.160.18.194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72.160.18.194
lilneige:這篇會對我有很大幫助 讀攝大乘論卡關很久 08/03 00:51
BRIANERIC2:不錯 妳初步開悟 08/03 00:51
lilneige:一直沒能夠完整的吸收 目前也還只有看到阿賴耶識 08/03 00:52
lilneige:但是光阿賴耶識的解說 就還是一知半解 沒辦法完全消化 08/03 00:53
※ 編輯: coldfeeling 來自: 72.160.18.194 (08/03 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