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經文: 「復次,善男子!言常隨佛學者:如此娑婆世界毘盧遮那如來,從初發心精進不退,以不可 說不可說身命而為布施;剝皮為紙,折骨為筆,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為重法故 ,不惜身命,何況王位、城邑、聚落、宮殿、園林一切所有,及餘種種難行、苦行,乃至樹 下成大菩提,示種種神通,起種種變化,現種種佛身,處種種眾會:或處一切諸大菩薩眾會 道場,或處聲聞及辟支佛眾會道場,或處轉輪聖王、小王眷屬眾會道場,或處剎利及婆羅門 、長者、居士眾會道場,乃至或處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眾會道場。處於如是種種眾會,以 圓滿音,如大雷震,隨其樂欲,成熟眾生,乃至示現入於涅槃。如是一切,我皆隨學,如今 世尊毘盧遮那,如是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所有塵中一切如來皆亦如是,於念 念中,我皆隨學。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學無有窮盡, 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 普賢行願品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普賢菩薩又向善財童子說:所謂常隨佛學這個願,好像這個娑婆世界,娑婆是梵語,譯為「 堪忍」,意謂這個世界是苦的,而一切眾生堪能忍受。何以言之是苦呢?這個世界一切法都 是染污法,不清淨的,故非常痛苦;縱是樂,都是苦的因,沒有真正的快樂,所以叫堪忍。 如穿新衣服是快樂,但被塵埃染污就生煩惱。又人最歡喜的是發財,可是財發得再多,死時 亦帶不去。在生時,即使一分錢也算得清清楚楚,沒有得到錢時,就想法子去得,沒有得到 ,心裡貪求是苦,已得到了,又怕失去,這都是苦,可是你不覺得苦。患得患失,怕得不到 ,死時一分錢也帶不走,你說這是苦?或是樂呢?這兩樣東西,是世界上人人所歡喜的。一 切樂,皆是苦的因,不過你尚未覺悟到,故此世界叫「堪忍」。 在這個堪忍世界裡,毗盧遮那佛如來,毗盧遮那是梵語,譯為「清淨」,即是釋迦牟尼佛的 法身,從初發心見到古釋迦,那時他是陶師。見到古釋迦後就發願。即時精進修行,用不可 說不可說那麼多數量的身命,而為布施,做種種布施,如釋迦牟尼佛見到然燈佛時,他就以 身做布施,然燈佛由對面而來時,他看道路上有水,他看老比丘來時,他自己就躺在有水的 地方,請老比丘走過去,這是以身布施,用自己身體來幫助其他的人,在一般的人來看,就 是太愚癡了,用一塊板子,或木頭就好了,何必自己躺在水裡,讓老比丘走過去呢?不錯, 這是聰明,釋迦牟尼佛當時想不出來這個好辦法,可是如果他想起這個好辦法,然燈佛也不 一定給他授記,因為他有所顧慮,還有一個身體,他躺在水裡正是「無我相」的表現,來幫 助利益眾生,所以他行這種菩薩道,不管自己身在水裡或泥裡,幫助老比丘過路,而且還有 些地方身體沒有蓋住,就用頭髮蓋上,然燈佛就給釋迦牟尼授記:「汝於來世,當得做佛, 號釋迦牟尼。」釋迦牟尼佛無量劫以來,都是以身命做布施,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所以行菩 薩道非常圓滿。 毗盧遮那佛是清淨法身佛,遍滿一切處,這才是佛的法身。法身是無在無不在,沒有一個地 方他不在,也沒有一個地方他在。為什麼說沒有一個地方不在?為什麼我們看不見呢?看不 見,是否就不在?不是!我們看見,看不見,他都在,皆遍滿一切處,所以說無在無不在, 充滿法界。盡虛空遍法界,就是佛的法身,他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什麼地方 都存在。 釋迦牟尼佛為行菩薩道,為求無上佛道,以這個身命作布施,剝自己身上的皮當紙用,剖開 自己的骨頭做為筆用,用自己的血作為墨來寫經典,堆積起來有須彌山那般高。為尊重佛法 的緣故,所以不愛惜自己的身命,何況王位?釋迦牟尼佛以國王的地位,出家修行,貴為天 子,富有四海,但能一概捨棄,而出家修道,捨棄他的國城妻子、聚落、寶貴的宮殿園林, 和一切所有,而修種種難行苦行,難行能行,難忍能忍,以國王的地位出家,而修種種苦行 ,是一般人不容易作到的。 「乃至樹下」,「乃至」是稍略,中間經過很多階段,如是雪山打坐六年,然後到菩提樹下 成大菩提。釋迦牟尼佛,當初他父母派五個人跟他修道,來護法,但五人間有三個人受不了 苦,跑到鹿野苑去修道。剩下二人,以後釋迦牟尼佛一天只吃一麻一麥,瘦得骨瘦如柴,這 時有牧羊女用牛奶煮粥,來送給佛吃,佛就接受牧羊女的供養,他們二人一看,他們想:「 太子以前受苦還可修道,現在居然受牧羊女的牛奶,這回不能修道了。」於是棄佛而去,認 為佛不能受苦,所以也不和他一起修道,也跑到鹿野苑去,五個人都跑了,釋迦牟尼佛一個 人在雪山,也要搬家了,一搬就搬到菩提樹下。 菩提樹非常大,樹能遮覆方圓三里之內,釋迦牟尼佛一看:「這是個好地方,我來坐在菩提 樹下修道,如果我不成道業,就不起座。」於是結跏趺坐,吉祥童子也送來吉祥草,釋迦牟 尼佛就坐在吉祥草上修道,坐了四十九天,看見東方明星,豁然開悟,夜睹明星而悟道,所 以三嘆奇哉:「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堪做佛,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 得。」為什麼眾生不能成佛?就是因為有妄想,有執著,所以不能成佛。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大菩提,顯出種種神通妙用,出生不可思議境 界的種種變化,現出種種佛身——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 迦牟尼佛,如是現種種佛身,乃至現十方成佛的佛身。在種種法會中,為眾生說法,或為諸 大菩薩說法,或為聲聞及辟支佛二乘眾生講經說法,或為轉輪聖王,小國王眷屬,共一眾會 道場。 什麼叫轉輪聖王?輪王有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金輪王統理一四天下,有七種 珍寶,是(1)輪寶:坐在輪寶上比火箭還快,在一個時辰之內,可遊遍一四天下,做種種 事情,輪寶是一個飛輪,無論陸、海、空都可去,甚至火裡都可去。(2)象寶:白象寶, 輪王騎上這個象也跑得很快。(3)紺馬寶:碧綠色的馬,這個馬是個聾馬,可在陸地、水 裡走,跑得快,也可到空中去,非常妙。(4)如意珠寶:又叫神珠寶,有一種神通變化, 遂心如意,想什麼有什麼,要什麼就來什麼。(5)玉女寶:輪王何時喜歡女人,就有玉女 陪伴他。(6)主藏臣寶:無論到什麼地方,想要用金子,只要往地上一柱,地上就有金子 。要用什麼珠寶,把地打開就是珠寶,遂心如意。(7)主兵臣寶:不需要訓練兵,只要在 兵寶裡一叫,要多少兵,就有多少兵。這七種寶。輪王又有一千個兒子,每個兒子都是勇猛 善戰,非常英勇。小國王就是輪王以下的小國王及眷屬。 或為剎帝利(印度貴族),修清淨行的婆羅門、長者、居士,共同眾會道場,或和天龍八部 、鬼神、人非人等眾會道場。他成佛後,在以上所說種種眾會道場,以佛的圓滿聲音說法, 好像虛空大雷鳴那般響亮,隨眾生所歡喜,沒有種善根的,令其種善根,已種善根的令其增 長,已增長的令其成熟,已成熟的令其得到解脫,乃至於一生之事,最後入涅槃,得到涅槃 四德(常樂我淨)。 佛所修一切難行苦行,一切說法的道場,我皆隨學這些行門修行。如今世尊毗盧遮那佛,遍 滿一切處的清淨法身佛,以如前所行種種行門,種種眾會道場,如是盡法界遍虛空,十方三 世一切佛剎土,每一佛剎微塵中一切如來,我都是隨喜隨學。在每一念中,我都隨學諸佛這 些行門。縱使虛空界沒有了,眾生界也空了,眾生業也空了,眾生煩惱也空了,我這個常隨 佛學的願,是沒有窮盡的,念念相續不斷,身口意業,永遠沒有疲倦厭煩;沒有疲倦、懶惰 、對法生疲倦之心。 --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 ※ 編輯: Insurance 來自: 211.78.179.157 (06/03 2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