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經文: 復次,善男子!言恒順眾生者: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剎海,所有眾生種種差別,所謂:卵 生、胎生、濕生、化生,或有依於地、水、火、風而生住者,或有依空及諸卉木而生住者, 種種生類、種種色身、種種形狀、種種相貌、種種壽量、種種族類、種種名號、種種心性、 種種知見、種種欲樂、種種意行、種種威儀、種種衣服、種種飲食,處於種種村營、聚落、 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無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無色,有 想、無想、非有想、非無想,如是等類,我皆於彼隨順而轉,種種承事,種種供養,如敬父 母,如奉師長,及阿羅漢乃至如來,等無有異。 於諸病苦為作良醫,於失道者示其正路,於闇夜中為作光明,於貧窮者令得伏藏,菩薩如是 平等饒益一切眾生。何以故?菩薩若能隨順眾生,則為隨順供養諸佛;若於眾生尊重承事, 則為尊重承事如來;若令眾生生歡喜者,則令一切如來歡喜。何以故?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 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 譬如曠野沙磧之中有大樹王,若根得水,枝葉、華果悉皆繁茂。生死曠野菩提樹王,亦復如 是。一切眾生而為樹根,諸佛菩薩而為華果,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諸佛菩薩智慧華 果。何以故?若諸菩薩以大悲水饒益眾生,則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是故菩提屬於 眾生,若無眾生,一切菩薩終不能成無上正覺。善男子!汝於此義應如是解。以於眾生心平 等故,則能成就圓滿大悲,以大悲心隨眾生故,則能成就供養如來。菩薩如是隨順眾生,虛 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此隨順無有窮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 、語、意業無有疲厭。 -------------------------------------------------------------------------------- 普賢行願品淺釋 宣化上人講述 善男子,我再講一講恆順眾生的道理。眾生是眾緣和合而成,所謂盡法界虛空界,十方諸佛 國土,所有種種不同種類的眾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所謂眾生者,眾緣和合而生, 各有各緣,所以有種種不同種類,所謂胎生,楞嚴經上:「胎因情有」,如何成胎呢?因有 愛情,所以成胎。「卵唯想生」,卵生是以想生出來,如母雞趴在雞蛋想,久而久之雞蛋就 變成雞了。「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濕生因濕與濕相合,生出濕生,化有變化,如由蟲子 變成蝴蝶,由老鼠變成蝙蝠之類,離開了它的本體,變化成其他種類。 或有眾生依地水火風四大而生出,或在虛空,或在花草樹木上而生出的眾生。無量種類的眾 生,其種種不同色身,種種不同形狀,種種不同相貌,種種長短不同的生命,種種不同族類 ,如老虎有老虎的族類,鹿有鹿的族類。種種不同名號,種種不同心性,如老虎的心性喜歡 傷害眾生,鹿的心性仁慈,只吃草不吃一切眾生,有的膽大,有的膽小,有的見人就跑,有 的見人就要吃人。 種種不同知見,種種欲樂,所喜歡的東西也不同,種種自己所作的事情也不相同,種種態度 成儀也不同,種種不同的衣服,人穿人的衣服,畜生就穿戴皮的衣服,飛禽就穿戴羽毛的衣 服。種種不同的飲食,有的吃生肉,有的吃草,有的吃穀類,種種東西。各住各自的地方, 村營聚落、城邑宮殿,乃至一切天龍鬼神、人非人等。有的無足,有的四足,有的多足,有 的有形色,有的無形色,有的有想,有的無想,有的非有想,有的非無想。像以上所說的種 種等類,我都變化他們的身,來教化他們,服侍他們,供養他們,如敬父母,如侍候師長, 和證果的阿羅漢,乃至好像供養佛一般,沒有分別。 眾生常有八萬四千種疾病,菩薩便以八萬四千種良藥,來對治眾生的八萬四千種疾病。所以 說:「為作良醫。」良醫是精通醫術的醫生,他對眾生的病,等於自己的病一樣,用種種方 法把他治好。眾生有時會走錯路,雖然他有眼睛,但不知道那條路是正路,那條路是邪路, 所以有時誤入歧途,菩薩便指示他走應走的正路,好像現在有很多年輕人,不知道往正當道 路上走,只知懶惰、喝酒、吃毒藥等,走到錯路上,這時菩薩用種種方法,引渡眾生到正路 上。對於在黑暗中的眾生,暗夜代表不明白佛法的人。不明白佛法的人都是在暗夜中,明白 之後,就得到光明;不明白佛法,就會顛倒行事。明白後,才能知道走上一條光明正大的道 路,故對於不明白佛法的眾生,便使他明白,而得到光明。對於貧窮的人,令他得到金、銀 、琉璃等寶藏。菩薩平等無分別的利益一切眾生。 什麼緣故?假設行菩薩道的菩薩,能常常恆順眾生,能隨順眾生,就是隨順諸佛,也就是供 養諸佛,因為「心佛及眾生,是三無差別」。對一切眾生都恭敬承事,也就是尊重恭敬供養 如來一樣。若令一切眾生都生歡喜心,則令一切如來也生歡喜心。所以出家人說:「守口攝 意身莫犯,莫惱一切諸有情。」不要令一切的眾生生煩惱。「無益苦行當遠離」,不要修無 益的苦行。「如是行者可渡世」,像這樣子,才可以教化眾生。所以令眾生歡喜,諸佛如來 也就歡喜。什麼緣故?因為佛與眾生為一體,佛也就是眾生,眾生也就是佛;佛是已成佛的 眾生,眾生是未成佛的眾生,我們和佛是一樣的,將來是平等的,所以佛教和其他宗教不同 ,也就是因為它是最平等的。 為什麼眾生歡喜,佛就歡喜呢?因為諸佛如來以大悲心為本體。因為眾生而生出大悲心。因 為大悲心而生出覺道心。因為覺道心,才成正等正覺的佛。譬如,在曠野沙磧中,有一棵大 樹王,如果樹根得到水,則枝葉花果也繁茂。現在眾生處在生死曠野沙磧中。菩提樹王就是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得道,也像在曠野沙磧的樹王一樣。一切眾生好像樹根,諸佛菩薩 好像花果。佛以大悲智慧水,令眾生得到好處,才能成就諸佛菩薩無量無邊的智慧花。 什麼緣故?諸佛菩薩以大悲水,來利益眾生。大悲水是慈悲的心性,對一切眾生都慈悲憐憫 ,故叫大悲水。觀世音菩薩及一切菩薩,誦大悲咒,加持大悲水,饒益眾生。觀音菩薩的楊 枝手和淨瓶手是合用的,以楊枝蘸到淨瓶中。觀音菩薩常念大悲咒,加持淨瓶裡的大悲水, 用此大悲水饒益眾生。所以要用大悲水利益眾生,來增加果位,纔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阿 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梵語,此云無上正等正覺。正等是菩薩所得的果位。二乘人得到覺悟, 證得聲聞或緣覺果位,這只是自覺,沒有正等。正等是菩薩,正等於佛,雖然得到正等,但 沒有得到無上,故菩薩叫有上士。佛叫無上士,因為佛得到無上正等正覺,才成就佛果。如 果菩薩不利益眾生,不饒益眾生,不以大悲水教化眾生,則始終不會成佛,所以要自利利他 ,則能成佛。 因此菩提屬於眾生,覺道是從眾生來的。假設沒有眾生,則一切菩薩都不能成佛。為什麼? 因為沒有地方去作功德。眾生在三寶面前作功德,菩薩在眾生面前作功德。菩薩利益眾生, 令眾生離苦得樂,了生脫死,反迷歸覺。 修行的善男子!你對於這種道理和意義,應該這樣了解,因為佛、眾生和心,是三而一,一 而三。佛、眾生,和心,是三種不可思議的,但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佛、眾生,和心 是一體的,在無形中是一個的。你能存這樣解釋義理的思想,才能成就圓滿大悲心,以大慈 悲心隨順眾生,則能成就供養如來的功德。菩薩這樣隨順眾生的願,假使虛空界沒有了,眾 生界沒有了,眾生業沒有了,眾生煩惱也沒有了,我隨順眾生的願不會沒有的。本來虛空界 、眾生界、眾生業、眾生煩惱永遠不會沒有的,但假設它們會沒有了,我這個願仍然存在, 無有窮盡,這種心念,念念相續,接連不斷,無有間斷,身口意三業永遠行持這種願力,永 遠不疲倦厭煩。 --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8.17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