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妙法蓮華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 經文: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云何遊此娑婆世界?云何而為眾生說法?方便之力 ,其事云何?」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國土眾生應以佛身得度者,觀世音菩薩即 現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 聲聞身而為說法;(未完待續) -------------------------------------------------------------------------------- 無盡意菩薩聽佛這樣說,於是又向佛請問:「世尊!這位觀世音菩薩,他是怎樣教化娑婆世 界的眾生?怎樣為眾生說法?他教化眾生的方便因緣、方便力量,其事情是怎樣呢?」 什麼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是印度文,翻為中文意思是「堪忍」,也就是堪能忍受。 言其這世界是最苦的,不容易忍受。 釋迦牟尼佛聽見無盡意菩薩這樣問,回答說:「善男子!假使在這三千大千世界內的國土中 ,有這樣一個眾生,應該以佛身來度他,才可以成佛。觀世音菩薩在這個時候就示現佛身, 來為這個眾生說法。」 講到這裡有人問:「觀世音菩薩他是菩薩,沒有成佛,怎可以現佛身而為眾生說法呢?豈不 是冒充佛嗎?」不是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劫以前,早已經成佛,佛號為正法明 如來。成佛之後,因為不忘眾生,所以他再次來此世界,把佛身隱起而現出菩薩身相來救護 眾生,這叫隱大示小。 羅漢是迴小向大;觀世音菩薩是迴大向小。他由佛身又倒駕慈航,這有如世人所說的:開倒 車往回走似的,目的為了接引我們這一切苦惱眾生。所以觀世音菩薩雖然外現菩薩身,其實 是內祕諸佛行。祕裡是諸佛之行願、諸佛之行為。這是觀世音菩薩之所以能現化佛身為眾生 說法的緣故,並非是冒充佛來欺騙眾生。 接著釋迦牟尼佛又說:「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即現辟支佛身而為說法。」辟支佛在梵語原 叫「辟支迦羅」,中文的義譯是「緣覺」。「緣覺」又分有兩種:生在有佛出世的時候叫做 「緣覺」。生在無佛出世的時候叫做「獨覺」。 在有佛出世時是修十二因緣而悟道,他觀察怎樣會有無明?無明又怎樣會有了行?又怎樣有 識?又有名色?有六入?怎樣又會有了觸?然後有受?受然後又有愛?有愛就有取?因為有 個「有」,也就有「生」?有了來生,也就有老死?就整天如是來回反覆去觀察這十二因緣 ,知道一切無非是苦、空、無常、無我的,所以把一切都放下,也就開悟了。因為觀十二因 緣而悟道,故叫「緣覺」。 生在無佛的時候也是修這十二因緣,並且春天觀看百花齊開,秋天萬物凋零,觀察種種自然 的變化狀態,所以就覺悟到生、住、異、滅;成、住、壞、空,種種情形無一不是無常的, 也就因此而覺悟了,這叫「獨覺」。緣覺和獨覺之分別,是在有佛與無佛出世的時候,故有 不同的命名。 觀世音菩薩因有天眼照見、天耳遙聞,知道某一個眾生是應以辟支佛身得度,就現出辟支佛 身來為他說法:「你不知道無明是從什麼地方來的嗎?就是從你一念不覺那兒來的。因一念 不覺,故在你的如來藏性中就生出了無明。有了無明,接著就生出『行』來,.....」就這 樣對這位應以辟支佛身得度者說法,令他開悟覺道。然後再啟示他發菩薩心,迴小向大。 「應以聲聞身得度者,即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什麼叫做「聲聞」?聲聞也是羅漢之一,緣 覺也是羅漢之一,這是二乘人。聲聞者,聲是聲音,聞是聽見,也就是聽見佛的聲音而悟道 。佛說的什麼聲音?說的四諦法,聞此聲音而悟道,故叫「聲聞」。 什麼又叫做四諦法?就是苦、集、滅、道。釋迦牟尼佛當初為五比丘三轉四諦法輪。當時憍 陳如還未出家,佛為他說法後,才出家做比丘。佛到鹿野苑對他說:「此是苦逼迫性。此是 集招感性。此是滅可證性。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說這個苦是有強烈逼迫性的,令人受不了。苦,有苦苦、壞苦、行苦。 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等八種。所有 的這些苦把人逼迫得動彈不得,喘不過氣,令人終日煩煩惱惱。一切問題都由苦生出來,故 說苦是逼迫性的。 「此是集招感性」:集,是集聚累積。什麼集聚在一起呢?煩惱集聚在一起。為什麼會有煩 惱?就因為有個「苦」。先有苦,被苦壓迫受不了時,就生出煩惱,就大發脾氣。所以說這 煩惱是一種招感性,是由集聚而成的。也就是從「苦」而有「集」。 「此是滅可證性」:滅,就是寂滅,寂滅煩惱無明,這種寂滅的快樂,涅槃的妙果,是可以 證得的。 「此是道可修性」:這個道是人人都可以修的,沒有一個人說是不可以修道的。任何人都可 以修道,任何人都可以證到涅槃的理體。這是第一轉法輪。 釋迦牟尼佛只是現身說法,為這五比丘講此四諦法,接著又說第二轉:「此是苦汝應知。此 是集汝應斷。此是滅汝應證。此是道汝應修。」說是「這個苦,不是單單我成佛才知道,你 也應該知道這個苦。你也應該斷除集諦,應該求證涅槃之妙果,也應該修行這種菩提覺道。 」 佛說第三轉法輪:「此是苦我已知。此是集我已斷。此是滅我已證。此是道我已修。」這個 苦我已經知道了,這個集我已經斷了,我知道這個苦就不會再被苦所迷。我把煩惱斷盡,也 就沒有集諦了。這個滅我已經證得了,我已得到真正的寂滅之樂。這個道我已經修行了。 這五比丘聽佛演說三轉四諦法輪後,當時立刻就開悟了。因聽佛聲而悟道,故叫「聲聞」。 聲聞和緣覺又叫二乘,也叫小乘。有大乘也有小乘,什麼是大?什麼是小?根本沒有一個大 ,也沒有一個小,只因為眾生心裡有大、有小。本來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的,不過我們凡夫 沒有能力用自己本有的如來藏性。有的只用一小部份,有的就用大部份,有的就用了全部, 諸佛就能用於全部,因已返本還原了。能用多一部份的是菩薩,因為菩薩的智慧大,所以在 他本有家珍的如來藏性也就多用一點。小乘所知道的很少,故也用得少。所以觀世音菩薩遇 到應以聲聞身得度的機緣,也就現出聲聞身來對他說四諦法。 --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8.17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