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淺釋 美國萬佛聖城宣化上人講述 -------------------------------------------------------------------------------- 經文: 真觀清淨觀 廣大智慧觀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 -------------------------------------------------------------------------------- 「真觀清淨觀」:什麼叫「真觀」?即是真空觀。真空,就是無人無我無眾生無壽者相這叫 真空觀。雖然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但也沒有離開人相;我相;眾生相 ;壽者相。所謂「無相」並非要離開了我、人、眾生、壽者才沒有相,就在這個我相;人相 ;眾生相;壽者相上而沒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這叫在相離相。也就是以前我 所講的:「眼觀形色內無有,耳聽塵事心不知」。明明有形有色,為什麼內裡沒有呢?就因 為沒有執著。這個空觀也就好像大圓鏡智一樣。在大圓鏡智裡雖然有物則現,有相則應,有 什麼境界就現什麼境界,可是它不留痕跡。觀音菩薩的真空觀也就是這樣子。 清淨觀:清淨是對染污而言。何謂染污?有所執著就是染污,有所愛著也是染污,有所貪著 也是染污。清淨的力量是沒有一切的貪、瞋、癡,若有貪瞋癡就是不清淨。譬如拿布施來講 ,一般人布施,常犯這種思想:「這人他和我有點關係,他是我的親戚朋友,或者是我的鄰 居。我要布施給他,幫助他。」多數先布施給和你比較接近、有關係的人,後才布施給遠方 的人。這已經有了親疏遠近的分別心,有所著相的心,則不能作無相的平等施,這也就叫不 清淨觀。 觀世音菩薩的法施,他是不分人我,不分親疏,不分遠近,只為布施而布施。布施分為財施 、法施、無畏施。財施又有內財施與外財施。外財:是身外的,內財即身內的。菩薩在行菩 薩道時就有財施,這財施向外施捨國城妻子,把自己所有的國家城池都布施給人,把自己的 太太子女也都布施於眾生,你看這才是真施真捨!乃至於一切一切的田產、屋舍、財業,都 布施給慈善機構,或布施給有道德的人,這叫外財的布施。內財施:是把自己的身、心、性 命、頭、目、腦、髓以及四肢百骸統統布施。在心中常想:「若能以這身體來救世上一切眾 生的話,我就把這身體布施出來,貢獻給世界。乃至於把我的心也布施於人,生命也布施給 人。假如有人需要我這頭,就把頭斬下來送給他。」 好像舍利弗行菩薩道時,有人向他要一隻眼睛,舍利弗就把眼睛挖下來布施給他,殊不知那 人說:「你弄錯了!我要的不是這隻,是那隻眼。」於是舍利弗就退菩提心了。他心想:「 唉!這菩薩道真難行!」他只捨了一半的內財,另一半就捨不得了。但菩薩是這樣想:「若 能以我的腦及骨髓做成藥品來救人,我也願布施出來。」這叫內財施。凡屬於你自體的財產 、智慧、精神,這都叫內財。 還有法施,就是說法教化眾生。這種布施是最大的布施,所謂「諸布施中,法布施最」。法 布施是最要緊的。所以我們現在這個佛教講堂,雖講堂不大,但是法力可不小。星期四由果 地來講,星期五果普講,星期六就由果全講,星期日就開始講普門品。這個佛教講堂就是天 天如此忙忙碌碌,為法忘軀。為了佛法,把身心性命都忘了,把自己的健康也不顧了。每一 個人白天都要做工,我這法師也同樣做工,所有一切的工作我都做。這幾天身上的骨頭都痛 了。昨天晚上我也懶惰一點,沒有來,就因做工做得太辛苦。可是我這個作法師的辛苦,懶 惰一點不要緊,因為我已學習這麼多年了,故我懶惰一點還情有可原。可是你們做學生的就 不能懶惰,無論那一個人講經都應該來聽的。來聽法就是護持道場的表現。 大家到這兒多一點時間,講法這股氣就很盛;若人人都不來聽,就不盛了。故想擁護佛教講 堂,就是來聽講,不必拿出很多錢,已是擁護道場的好護法。 你們有的是護教使、佈教士、宣教師。宣教師就講經說法,佈教士就要到各處去做廣大的宣 佈。護教使就是盡心擁護道場,令道場一天比一天發展,一天比一天發揚光大。護持道場就 是護持佛教,護持佛教也就是護持佛法僧三寶。這是你們每一個人的責任。西方人對於佛法 ,過去可以說是小孩似的見解,根本就不懂佛法,好像有些在美國自稱長老、法師者,現在 你們都知道了!一問他們佛教是什麼?他連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是佛教?你們現在已聽了三個 月的楞嚴經,可以說對佛教的認識已懂得不少了。現在講這法布施就是把你們所知道的佛法 ,要介紹給一切眾生,要向每一個人去宣傳。為宣揚佛法,可以把飯忘了吃也不覺得餓,不 睡覺也不覺得睏。我知道我過去為宣揚佛法就有這樣的情形。某人想要學佛法,我就是不吃 飯、不睡覺也為他講。為他解說明白了,才把我的責任盡了。我希望你們各位也照我這個樣 子,作為我的化身去弘揚佛法,做法的布施。 法布施比你捨多少錢出來更有價值。你們現在積極學習佛法,有好幾個人都要出家,這真是 很稀有的事情,在美國可以說是打破記錄。這麼多人要出家,要做和尚、做比丘尼,這真不 可思議。你們現在把基礎及規矩立下來,對美國佛教的前途,每個人都要負起責任,要這樣 想:「我有這一口氣,這佛教就是我的責任!」若旁人說他也要負一點責任,那可以的;並 不是說我負責任,你就不可以負責任。所以說佛教的責任是人人有份的。不要推託,你們應 該站起來,以弘揚佛法為己任,這是做法施的基本條件。 另外還有無畏施,所謂無畏就好像觀音菩薩救七難、解三毒、應二求,都是無畏施之一。這 無畏施即是在人有驚慌恐怖,將捨性命的時候,而你能現無畏身,行無畏行來安慰他。什麼 叫現無畏身呢?譬如有個人在火難中,快要被燒死了,因被煙霧薰得不知東西南北,已經不 知道從什麼地方可以走出火堆。你在這時候能奮不顧身,躍身到火裡去把這人拖出來,這可 不是容易做到的。這就叫捨身命而救護眾生,也即是無畏施。或者有人掉到海裡,眼看要淹 死,你看見了也不計較自己的性命,毅然決意到海裡去把這人拖上岸。不止水火,乃至於刀 、兵、炮火之中,有人被炮或槍傷了,在兩軍陣前生命千鈞一髮的時間,危在眉間,你也能 奮不顧身,不管自己生命的存亡,到那最危險的地方把這人救出來,這都叫無畏施。 還有,若人遇著官匪等其他種種危險,也是生命朝不保夕的時侯,或者已奄奄一息了,你能 用種種的善巧方便把此人救脫出危,這也是無畏施。總而言之,就是人在恐懼時,困苦厄難 的境界裡,你能夠用你的慈悲心、勇敢心,發揮大無畏精神,什麼也不怕的精神,去救護一 切眾生。就好像持地菩薩,他雖然並不是直接修這無畏施,而是間接的修。怎樣修呢?他知 道凡人過河時,必須要有橋,沒有橋也就過不了河,若過的話就有生命危險了。於是他以自 己的力量,效倣古人的老方法,用一點板子或木頭搭起一座橋,令人過江河時沒有危險。 可是,雖然有橋無危,如果遇著大水,一樣有生命的危險。好像虛雲老和尚從九華山下山時 ,他記得那地方本來有座木橋,於是照舊走到那地方想過河,誰知偏偏那橋因為大水早給沖 壞了,結果掉到河裡,在河裡經過一日一夜,二十四個鐘頭後才被漁翁把他撈上岸來。當時 漁翁想:「哈!這回一定發財了,撈到這麼重的一條大魚。」可是把魚網拉上來一看原來是 個魚和尚!於是再拿出來看清楚點,不是個魚和尚,而是個真和尚,還穿著衣服呢!但已不 會喘氣了。就在附近有個小廟,這漁翁便到小廟裡向出家人說:「和尚!和尚!我今天捕魚 ,捕上一個和尚來,請跟我去看看。」廟上的人想:這真奇怪了,怎的捕魚會捕上和尚來? 就跟他跑去看看。哦!原來這是德清老和尚!接著幫他把肚裡的水都嘔出來,這回老人家才 又活過來,真是得到第二條的生命。 虛老被水淹不死之後,跑到高旻寺去打禪七,就生了重病。可是這月朗方丈也不原諒他,還 要叫他做代理方丈。虛老自想:「我自己病得這樣子,怎能代理方丈呢?」於是不答應。結 果被月朗和尚打香板,一天到晚都給他氣受。你看虛老可說是中國第一大善知識,在高旻寺 所受的苦卻不知多少;處處受一般人的白眼,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 持地菩薩他專門修橋補路。在虛雲老和尚要到雲南時,在路上也曾遇到一個修路的和尚,一 天到晚拿鋤修路,也不講話,這也是持地菩薩的化身。凡見路上有瓦塊、玻璃,他都撿到一 邊,總之把道路修得好好的。他這樣一天到晚做苦工,那麼誰給他工錢?沒有人給他工錢, 你說這是不是愚癡呢?可是就因為他白做工,才修成持地菩薩,證得位不退、念不退,行不 退的境界,這就是修無畏施。無畏施的法門是很寬廣的。總而言之,人在恐怖時,你都應該 作布施。 再說一個比較近的例子,譬如有人好幾天沒飯吃,就要餓死了,心內恐怖慌張得不得了!想 :「這回快餓死了,沒錢買東西吃,去偷嗎?又犯法!」正在進退兩難的時候,你若見到了 ,看他面黃肌瘦,兩腳無力,邁不動步,這時你問他:「你怎樣了,是否生了病?」他一定 告訴你:「我四、五天沒吃飯了。」你說:「好了,到我家裡去吃飯吧!」不要像天津人, 一早起來見到人就以天津口音問:「你吃飯了嗎?」人回答:「我還沒吃呢!」回答:「沒 吃?到家裡去吃嘛!」他這個家裡吃去,不知是到他家去吃?還是到你家去吃?總而言之, 兩方面都可以。到我家裡吃也可以,到你家裡吃亦可,所以這個沒吃飯的人,也不敢到人家 裡去吃飯,便說:「好啦!我到自己家裡去吃飯。」 沒有衣服穿的人,受冷凍之苦,你給他一點衣服穿;沒有房子住的人,你給他房子住,這也 叫無畏施。可是,一天兩天可以,但不可以永久,中國有句話:「能供一飢,不能供百飽。 」供一頓飯是可以的,但如果要天天供給你吃飯,那就負擔不起了。因為在這世界上,人人 都應該去做工,不應該生出一種依賴心。如果你生出這種想法:「我希望有人行菩薩道,我 也不需要做工,到吃飯的時候,就到一位信佛的家裡去訴苦:『我今天沒有吃飯,你給我一 點無畏施吧!令我沒有吃飯的恐懼,不受飢餓的痛苦!』」這是不合規矩的。 人在偶爾不得已的情形之下求助於他人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有一口氣存在,都應該自強不息 ,為這個世界謀福利,不要消耗這世界的物質。也即是說,人人皆應該幫助這個世界,不應 依賴這個世界。如何幫助這個世界?就是要對人家有好處,不是要人家對自己有好處。即是 我要利益他人,不是要他人利益自己。你要是存著希望他人利益自己的思想,這就是依賴心 ,而沒有自強的心。人人皆應有自強不息的心,不要依賴旁人,這是我的宗旨。 清淨觀,就是清淨觀力,也即是在一切布施方面,不著住於布施相上。這就是清淨觀,而沒 有染污法。觀音菩薩布施不取於相,一切離相,所以清淨。如果著於相,就不清淨了。 「廣大智慧觀」:廣就是寬廣,大就是再沒有比他更大了。觀世音菩薩有廣大的智慧觀力, 普度一切眾生,教化眾生。 「悲觀及慈觀」:他又有悲觀。有人誤解經義,便說:「觀音菩薩也常常哭,不歡喜,因為 他悲觀。」這是大錯特錯。這裡的悲並不是指悲傷的悲,而是憐憫的意思。菩薩是對一切眾 生,生出一種真正憐憫的心。什麼憐憫的心呢?他常常這樣想:「這個人真是可憐啊!我用 種種方法教化他,他還是不明白,仍是顛顛倒倒的。」他這樣憐憫眾生,就叫做悲觀。 因為他憐憫這個眾生,所以他就要這個眾生。好像你看那個小孩子,很天真活潑的樣子, 人見人愛。為什麼得人歡喜?因為小孩子得人憐愛。這一種憐憫,就叫做悲觀。並不是觀音 菩薩一天到晚,總不歡喜,甚至常常哭泣悲哀。你要是想學觀音菩薩,就不要一天到晚哭哭 啼啼,愁東愁西的,而要「廣生歡喜不生愁」。他這種悲觀,並不是哭泣的悲觀,所以不要 誤會了。 慈觀,慈能予樂,悲能拔苦。悲觀就是拔除眾生的痛苦。慈觀就是給予眾生快樂。這種予樂 不是暫時的樂,而是永久的樂;是真正的樂,並不是世間的樂。 什麼樂呢?即是給予一切法,令眾生真正明白了解佛法,而不再做痛苦顛倒的事,這叫做予 樂。什麼是顛倒的事情?好像歡喜飲酒的人,飲得醉醺醺,就覺得自己好像成了神似的。神 乎其神,走路有如螃蟹,東撞西闖,他認為這樣是最好的。自己的知覺也麻木了,甚至什麼 都不知道,東西南北皆辨別不出。你說這是不是顛倒?一個好好聰明的人,若被這種酒精支 配了,什麼事情都做得出,殺人放火皆敢做。 譬如有一天早晨在巴士站,有一個醉鬼向我要錢去買酒喝,他還沒有喝夠。我又想起來一件 事,亦是在巴士站,有一位黑人走過來,什麼話也沒有講,我也不認識他,他也不認識我。 不知道為什麼,他就跪下來向我叩頭,叩完頭也沒有講話,站起來就走了。這個人不是來向 我叩頭要錢,可在那麼多人面前向我叩頭,叩完頭就走了。也不知道他是鬼或是神?這真是 奇怪。我看他並不是喝醉酒,不知是不是一種靈感,他就向我叩頭。多數的鬼,見到我就叩 頭,還有神,見到我亦叩頭。而他這個人,又稱為黑鬼,恭恭敬敬的向我叩頭,叩完頭也不 敢望我,就走了。我想大概有個鬼在他身上。 喝酒是這樣子,抽煙更是顛倒。為什麼呢?本來你的肚子裡乾乾淨淨,卻硬要把它弄髒。有 人說:「法師,您講錯了,我肚子裡不乾淨。」不錯,你的肚子是不乾淨。這個不乾淨,還 不要緊。你用煙又熏一熏它,裡面就有煙油脂,就好像煙筒裡邊黑黑的油垢。你把煙吸到肚 裡去,又吐出來,肚裡邊也是有這種東西。你自己看不見,所以不曉得。你要是看得見,你 抽一口煙,就好像鏡子蒙上一層灰;再抽一口,又蒙上一層灰。本來肚子是乾乾淨淨的,可 是你卻要熏上一些灰塵。這樣不是顛倒嗎?還有吸鴉片煙,吸上的時候覺得精神抖擻,甚至 一步可以邁到天上去,好像騰空駕雲的樣子。等過了煙癮後,周身就不舒服,全身難受,不 知要放在什麼地方才好?可是都沒有地方放。一狠心便要趕決下地獄去,地獄或者沒有這麼 難過。所以你看,犯了煙癮,連地獄都要去鑽,就這麼樣難過。 其他顛倒的問題還多得很。所以我希望抽煙的人趕快把煙斷了;喝酒的人趕快把酒戒了;懶 惰的人就學勤勞一點,不要那麼懶惰了。可是勤儉的人可不要學懶惰。勤儉的人要多做一點 好事,多做一點善事。你要是不做善事,始終也沒有德。你要做才有。德是從善而來的。儘 做善事,自然就有德了,自然就不顛倒了。你不做善事,卻拿正經的錢去看戲,或買不重要 的東西,這都叫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有用的地方,這是不顛倒;你把有用的錢,用在 無用的地方,這是顛倒。所以顛倒是很多種的。 觀音菩薩能指明你這種顛倒的行為,叫你不要顛倒,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永久的快樂,這 就叫作「慈」;悲能拔苦,不是拔你暫時的苦,而是拔你生生世世、無量劫以來的苦。但是 你要生出信心。你有信心,觀音菩薩才有慈悲心。你要是沒有信心,觀音菩薩的慈觀和悲觀 和你猶如水和火似的,水火不容。觀音菩薩用很大的慈悲來對待你,你卻冷冰冰,而不能與 他合在一起。冷冰冰就是沒有信心。你若是有信心,便和觀音菩薩的慈觀悲觀相合了。相合 了,你就離苦得樂。 什麼是真苦?人的煩惱就是真苦。你要是沒有煩惱,就是快樂。為什麼你沒有快樂?就因為 你有煩惱。沒有煩惱,就是快樂。觀音菩薩能剷除你的煩惱,令你得到真正的快樂,這就是 悲觀及慈觀。 「常願常瞻仰」:我願意常常瞻仰觀世音菩薩慈悲的相貌、慈悲的德相。瞻仰是常常觀瞻仰 望,而生出恭敬心,越看越歡喜。對觀音菩薩是五體投地,一心恭敬。拜大悲懺,都是恭敬 觀世音菩薩的一種表現。要是你不拜大悲懺,就像美國人不願意叩頭一樣,連一個頭也不叩 ,這叫信什麼佛?你這信佛,是信什麼佛?有人說:「我是信我自己的佛。」你要是信你自 己的佛,你就不會有你自己。因為你沒找到你自己的佛,所以外邊的佛,你也不認識。要是 信自己的佛,不會不叩頭的。叩頭是表示最恭敬誠懇的意思,這就叫做五體投地,亦是一種 禮貌。你連一個禮貌都沒有,怎談到信佛呢?以前有一位醫生,各處都會有人相信他,把他 當成佛一樣的看。他就叫人不要拜佛。人家在拜佛;他就在旁邊站著,好像木頭樁子似的。 但是他自己不覺得,為什麼呢?因為我相未空。不拜佛的人,第一就是我慢,覺得我很大, 比佛都大,那我何必拜佛呢?因為他有貢高我慢,所以見佛也不禮拜了。這又怎麼可以學佛 、信佛?根本連佛教都不了解,可是他到處去跟人家講佛法,這真是害人不淺。 -- 十方所有諸眾生,願離憂患常安樂,獲得甚深正法利,滅除煩惱盡無餘。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1.78.179.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