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區beta Learn_Buddha 關於我們 聯絡資訊
from http://tibetanaltar.blogspot.com/2011/01/self-liberation-through-seeing-with. html 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 蓮花生大士著 劉立千 漢譯 一、 書名《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 二、敬禮 頂禮覺性自明清淨三身尊。 三、述意 我將開示《深法寂靜忿怒尊密意自解》中之《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 真誠地,在此介紹你自己的本來覺性,有緣善男子,應如善觀察! 三昧耶,密,密,密。 四、直指心性 唉嘛吼(奇異哉)! 惟一自性包含了輪迴與涅盤。 雖然從一開始本性早已存在,你卻不認識它; 雖然它的清淨與顯現是沒有間斷的,但你還未遇過它的真面目; 雖然它處處皆無礙的升起,你卻不能領會它。 因此,這直指開示是為了引領你認識自心。 除非你懂得本來覺性,否則三世諸佛宣說了八萬四千法門也是難以理解。 事實上,除了了悟覺性之外諸佛並未教導其他的道理。 經典遍滿虛空不可計量,關於究竟義,有三種狀態將介紹你自己的本來覺性。 這裡介紹諸佛顯現的本來狀態,為了進入修行之道將以下面的方式來揭露, 既無前行,也無後修。 五、一心 嘿(Kye Ho)!有緣弟子且諦聽! 雖然稱之為心者是廣泛地受尊敬與討論, 但是它不被了解或它被誤解或只以片面的方式了解它。 由於未能正確如實地了解,故產生了無量的宗派與學說。 此外,由於一般世俗的人們不了解它,不識他們的本性, 所以不斷流轉於三界六道中歷經折磨。 因此不悟本心是非常嚴重的缺失。 雖然聲聞獨覺希望以無我教義的觀點了解它, 他們仍然不能了解自己的心性。 其他也存在著執著個人意見與釋義的人, 在這些執著的束縛下不能感受到清淨光明。 煩惱的聲聞獨覺執著能所而成障礙。 中觀學派執著二諦邊見成為障。 事部密續與瑜伽密續執著事相儀軌的修持成為障。 摩訶瑜伽與阿奴瑜伽執著空與覺成為障。 於無二義分之為二(空與覺),他們便陷入了偏差。 若兩者不能融合為一,將不能證得佛果。 以你本性的觀點來說,對於每個人正如這種情況,輪迴與涅盤是不可分的。 儘管如此,因為你堅持在攝受與恆常的執著、憎惡,你將不斷地流轉於輪迴。 因此修持與未修持的佛事都應放下。 不過,儘管在此揭示無染覺性自行解脫之要義於你, 你仍要去了解所有在廣大自解脫門中圓滿與完善的佛法。 因此,無論你修持何種法門都能朝向完善的大圓滿。 三昧耶,密,密,密。 六、名相 稱之為心者,就是光耀的覺性。 說存在,它卻沒有一法存在。 說根源,它卻是輪迴之苦與涅般之樂種種生起之根源。 由於對他的見解不同,始有十一乘門。 從名相講它有無窮的名稱。 有人稱它為心性或本心。 外道則稱它為梵我。 聲聞獨覺則稱無我教義。 唯識家稱之為識。 有人稱它為般若到彼岸。 有人稱它為如來藏。 有人稱它為大手印。 有人稱它為一處。 有人稱它為法界。 有人稱它為一切種。 亦有人稱它為平常心。 七、淨空覺性 現在為你直指本來覺性,其入門法要包含三點: 過去之念是清淨與空寂的並且不留下痕跡。 未來之念是鮮潔與一切無為的。 現在,當你的心保持在自身的因緣下無有任何造作, 覺性,在此時是相當地平凡無奇。 若對自己作赤裸地觀照,由於只有純然的觀察, 將會發現透徹明白地清淨是無須任何的觀察者; 僅有赤裸地顯現覺性的存在。 這覺性是空與無瑕地純淨,並非任何實成。 它是真實不染,清淨與空寂不二。 它非常非斷,非由任何事物生成。 然而,它不只是虛無或某些事物的斷滅,因為它也是透徹明白與存在的。 它不是以單一的個體存在,因為它有眾多的顯示與清淨。 另一方面,它不是多樣事物的合成,因為它是不可分割且獨具一味的。 本來自性非從外在衍生。 這就是直指事物的實際情況。 八、三身 在本來覺性中,三身是不可分的並且充份地在一體上呈現。 由於它是空寂的而且非由任一處所生,它是法身。 由於它光明的清淨代表著空性本有的透明光輝,是報身。 由於沒有一處能使它的升起受到阻礙與中斷,是化身。 三身的要義是完整的並且充分地在一體上呈現。 九、本來心性 當你被極為有力的方式引入此修行時, 你會直接地發現,當下的自覺之心本是如此, 它是完全不造作的本自清淨,你怎麼能說不了解心性? 此外,由於你在禪修中找不到任何事物可修,你怎麼能說你的禪修沒有成就? 既然你顯現的本覺就是這個,你怎麼能說你找不到自己的心? 當下思維的就是心: 既然你已經找了,你怎麼能說找不到它? 關於這點,沒有一處存在著能引發心性作用的主體。 可是,由於心性的作用存在著,你怎麼能說心性的作用無有升起? 讓妄念融入它們自身的因緣中,不用試著對它們修整,這樣就足夠了, 你怎麼能說無法保持正定? 讓妄念一如它們的原樣,不用試著對它們有任何作為,這樣就足夠了, 你怎麼能說對它們無能為力? 清淨、覺性、空寂三者是不可分離且本自圓滿,你怎麼能說修之反而無成? 由於本覺是自生自圓滿而不用任何前因及條件, 你怎麼能說,你不能透過努力來成就一切? 雜亂的念頭升起時它們又立即消失,你怎麼能說無法對治? 你當下的覺性就是如此,你怎麼能說對它一點也不了解? 十、心性喻 心性肯定是空寂無根的。 你的自心無實猶如虛空。你應當觀照自心看它是否像那樣。 無須斷定它是空寂的任何觀點, 自生的本來覺性肯定是從一開始就已清淨與光明的, 如同太陽中心,它是自己產生的。 你應當觀照自心看它是否像那樣。 眾生的本來覺性與智慧肯定是相續不斷的,好像江河流水連綿不絕。 你應當觀照自心看它是否像那樣。 各種念動肯定是無法以記憶停留,它們就像無實的微風穿越空中。 你應當觀照自心看它是否像那樣。 無論境相如何發生,它們肯定是自心現顯的, 好像鏡中簡單地映出自己顯現的形像。 你應當觀照自心看它是否像那樣。 一切不同特性的事物肯定能在它們自身的因緣下解脫, 好像空中雲彩自生與自消散。 你應當觀照自心看它是否像那樣。 十一、心外無法 除了自心升起之外境相並不存在, 除了禪修發生之外當下禪修的那個主體在那? 除了自心升起之外境相並不存在, 除了行止發生之外當下行止的那個主體在那? 除了自心升起之外境相並不存在, 除了三昧戒誓發生之外當下守持的那個主體在那? 除了自心升起之外境相並不存在, 除了證果發生之外當下了知的那個主體在那? 再三觀察!仔細觀察自己的心。 十二、性光 當你向上觀看虛空,若沒有投射出妄念, 當你又向內觀看自心,若不存在投射出妄念的能投射者, 此時不用任何事物的投射下你自有的微妙心性將變得透徹明白地清淨。 由於你本覺的清淨光明是空寂的,它是法身;好似無雲晴空升起的太陽。 雖然這光明不能說是具有特定的形狀或色相,不過它卻能全然地了知。 對於此義悟與不悟差別極大。 十三、自生 從一開始就是自生的清淨光明,不被先行於它的事物所產生, 這是覺性之子,可是卻無父母,真稀奇! 這自生的本來覺性未由任何事物所造,真稀奇! 它既無經歷出生也無起因而滅,真稀奇! 它明顯可見,卻無人能見,真稀奇! 縱然流於輪迴也不變壞,真稀奇! 即使它證得佛果卻不增任何的利益,真稀奇! 即使它存在於每一人每一處,卻無人知道,真稀奇! 儘管如此,你還希望在他處獲得證果,真稀奇! 它就是你自己,卻在別處尋找,真稀奇! 十四、見、修(定)、行、果 奇異哉! 這當下的本來覺性是無實質的並且是透徹明白地清淨, 這就是所有見地中最頂端的。 它是包容一切,脫離一切,無論如何都無法憶想, 這就是所有禪修中最頂端的。 它是無造作的,在世俗的觀點上又是難以言說的, 這就是所有行止課程中最頂端的。 從最初它就是本自圓滿,而無須尋求, 這就是所有證果中最頂端的。 十五、四種大乘 這裡將教導四種無誤的大乘: (第一)無誤見地的大乘。 由於這當下的覺性是透徹明白地清淨,並且這種透徹明白地清淨是沒有錯誤與誤解, 故名為一乘。 (第二)無誤禪修的大乘。 由於這當下的覺性是具有清淨的特性,並且這種透徹明白地清淨是沒有錯誤與誤解, 故名為一乘。 (第三)無誤行止的大乘。 由於這當下的本來覺性是具有清淨的特性,並且這種透徹明白地清淨是沒有錯誤與誤解, 故名為一乘。 (第四)無誤證果的大乘。 由於這當下的覺性是透徹明白地清淨,並且這種透徹明白地清淨是沒有錯誤與誤解, 故名為一乘。 十六、四釘 這裡開示四種不變的偉大之釘: 有不變見地的偉大之釘,當下顯現的覺性是透徹明白地清淨, 因三世不動,謂之釘。 有不變禪修的偉大之釘,當下顯現的覺性是透徹明白地清淨, 因三世不動,謂之釘。 有不變行止的偉大之釘,當下顯現的覺性是透徹明白地清淨, 因三世不動,謂之釘。 有不變證果的偉大之釘,當下顯現的覺性是透徹明白地清淨, 因三世不動,謂之釘。 十七、無住 在此教導三世一如的心密口訣: 你應放棄所有過去的念頭和先前的事。 你應斷除所有計畫和未來的期許。 現在,你不應執取升起的妄念,就讓心保持如虛空般的狀態。 即然無法可修,則不必修。 即然無可散亂,則持續在這不散亂正念的狀態。 在這不修不亂的狀態中用赤裸的覺性觀照一切。 你自身的覺性便本來了知、本來清淨與光明燦然。 當它升起時,稱之為菩提心(覺悟心)。 因無所禪修,它超越一切所知境。 因無所散亂,它的本質是光明的清淨。 展現的空性本自解脫,清淨與空寂不二即是法身。 一旦悟到佛道之中無可修習,此時,便現金剛薩綞。 十八、無見 在此對窮盡六種邊見與推翻它們作開示: 雖然在他們彼此不同的意見下,存在著許多偉大而不同的見解, 心就是你自己的本來覺性,其實也是自生的原始覺性。 關於這點,它是能見和所見不二。 當你在觀照時,找誰在觀照,由於無法找到觀照者, 此時你的見解是窮盡的與被推翻的。 雖然你的見解結束了,這才是一開始的你。 被見解和誰在見解是無法在任一處找到。 即使在一開始也不要過份地落入空與無, 在這當下你顯現的覺性將變得透徹明白地清淨, 這樣的方式就是大圓滿的見。 因此悟與不悟不二。 十九、無修 雖然在他們彼此不同的意見下,存在著許多偉大而不同的禪修方式, 你的平常心是直接通透的。 被修和誰在修不二。 當你找這誰在修或誰不在修的修者時,由於你無法在任一處找到這修者, 此時你的禪修是窮盡的與被推翻的。 雖然你的禪修結束了,這才是一開始的你。 被修和禪修者不存在於任一處。 無須落入散亂、昏沉和掉舉的影響力, 你當下無造作的覺性將變得透徹明白地清淨, 這就是無修狀態的平等三摩地。 因此保持與不保持在正定不二。 二十、無行 雖然在他們彼此不同的意見下,存在著許多偉大而不同的行止類別, 你自生的本來覺性就是一處。 被行止和誰在行止不二。 當你找這誰在行止或誰不在行止的行止者時, 由於你無法在任一處找到這行止者,此時你的行止是窮盡的與被推翻的。 雖然你的舉止與行為結束了,這才是一開始的你。 從一開始就沒有被行止與誰在行止的行止者存在。 無須落入錯誤與相續偏執的影響力, 你當下的覺性就是無作的本來清淨。 無須接受與拒絕任何事物,就讓事物一如它們的原樣而不用試著去修整它們, 這種惟一的舉止或行為是純淨的。 純淨與不純淨的行止不二。 二十一、無果 雖然在他們彼此不同的意見下,存在著許多偉大而不同的證果, 你的本覺心性是自然圓滿的三身。 被證和誰在證不二。 當你找這證果和誰在證的證者時,由於你無法在任一處找到這證者, 此時你的證果是窮盡的與被推翻的。 雖然你的證果結束了,這才是一開始的你。 證果與能得證的證者並不在存於任一處。 無須落入執著、厭惡、希望與恐懼的影響力, 你當下顯現的覺性將變得自然地圓滿清淨。 了解自己所具的三身是能充分地體現。 它自己就是本初佛性的證果。 二十二、中道 本來覺性是脫離常斷八邊與他處。 因此不墮任何一邊才稱為中道,並且我們稱本來覺性就是不間斷心的呈現。 空性乃覺性之核心,是故則稱之為如來藏,那就是佛果的胚胎或核心。 若明瞭此義則超過並勝於一切。 此外,又稱它叫般若波羅密多,就是圓滿的智慧。 由於它無法被思維並且本來就是脫離一切意想的設限, 故名為大手印,偉大的象徵。 正因如此,就按照他是否明確地了解與不了解, 由於它是一切的根本,包含了涅盤之樂與輪迴之苦,故名為阿賴耶,一切種。 因為,當它安住於空性時,它是相當地平凡無奇也毫無特別, 而此覺性是顯現的與透徹明白地清淨,故稱為平常心。 不論安它什麼美妙的名稱, 對於它的真實義,就只是當下顯現的覺性而已。 二十三、勿外求 除了本來覺性之外,去渴求某些事物就如象在家中卻外出尋找牠的蹤跡, 即使你用捲尺測量整個世界也不可能包含到牠。 若不了解一切皆出於心將不能證得佛果。 若不認識本來覺性你將向外馳求它。 若向外去找又怎能找到你的心。 好比一個傻子進到一大群人中,被熱鬧的場面所惑,而忘失自己。 由於不認識自己而到處找尋,一直誤認別人是他自己。 同樣,若未見萬物在自然因緣下的真實性,不知境相是出於心,必定再落入輪迴。 不見自心是佛則涅盤將顯得晦暗不明。 所謂輪迴與涅般全因無明與覺性。 但在?那純然的覺性上,二者的本質並無分別。 除了在你自心之外若你感受到它們是存在於某處,這肯定是個錯誤。 迷與不迷本質上都是一體。 一切有情的思緒並無有二。 無修的本性讓它自己簡單地保持在自然的因緣下即是解脫。 若你不覺悟那根本的錯誤或妄惑是出自於心,你便永遠不能了悟法性的真實義。 二十四、空喻 你應當觀照在自升起與自產生的是什麼。 對於這些境相,最初它們必定由某處升起, 當中它們必定住於某處,最終它們必定前往某處。 若加觀察,則如井中的鴉影,烏鴉從井飛去,除井之外再無其他。 同理,境相(表相)皆是由心所生,既從心生,亦從心滅。 自性了知一切並覺察到一切的本質皆是空寂與清淨; 正如天空上的情況,從一開始它的空寂與它的清淨就是不可分的。 自生的本來覺性便顯現,並且有系統地生出光明的清淨,就是法性即實相。 雖然指示它的存在就是一切外相的存在, 你仍能覺知到它就在你自心,這後者就是心性。 由於它是覺知的與清淨的,了悟它猶如虛空。 不過,雖然我們引用虛空來表示心性, 但只是一個比喻或是以片面的方式來表達它。 心性猶如虛空,它是本來覺知,並且處處清淨。 但光指虛空是無覺性的,它的空是頑空。 因此,心性的真義是不能以虛空來表示。 所以要無有散亂地安住本然便是。 二十五、境相(心境) 此外,各種不同的境相,相較於真實性而言, 那沒有一個境相是真實的,因為它們皆會消失。 一切事物,一切存在的現象,一切在輪迴與涅盤中的有情, 都只是唯一心性所感受到的境相。 在特定的機緣下,當你內在的思緒改變時, 你會將那時升起的境相認作是外在的改變。 因此一切所見皆心之顯現。 此外,六道眾生以他們各自的業境認取一切。 有些外道則見一切為常斷二分。 密法九乘中對於事情的看法各有自己的觀點。 故認知不同立說也就各異。 由於你抓取各種不同升起的境相,並執著它們,因此存在迷誤。 然而覺察一切境相在你心,雖見境相升起,若不執取它們,這即是佛果。 二十六、一切皆心 相本身並無誤,是因你執著它們才會產生錯誤。 你若是了知執著的念頭就是心,則它們自己將會解脫。 一切現象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整個外在的器世間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一切六道有情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人間愉悅與上界天神歡樂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三惡道的苦惱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無明煩惱三毒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自然智慧之覺性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善念至涅盤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惡魔與邪靈的障礙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佛神與悉地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各種清淨境界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無分別專一而住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形相顏色之萬物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無相離戲境界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不二或各種不同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縱使非有非無呈現於你只不過是心的顯現。 沒有任何被你了解的境相不是出於心。 二十七、無染覺性 由於心性無礙,能連續不斷地升起境相。 亦如波浪與海水並無有二,無論升起什麼,都能在本性中解脫。 在這不斷的立名過程中,它被應用了許多不同的名詞。 以真實義來說,心只有一個即此一個。 此外,奇特的是它無源也無根。 雖然它是惟一,但也不能從任一個特定的方向找到它。 它不能看作是一個位於某處的實體,因為它不被任何事物創造與生成。 它也不能看作是虛無,因為那裡存在著光明的清淨與覺性自有的透明光輝。 它不能被看成是不同的,因為空寂與清淨是不可分的。 當下的自覺之性是清淨與顯現的。 即使作用存在,卻無能覺的主體。 即使它們無任何本性,但在過程中仍可實際的體會到。 若以此法實踐,則一切都將解脫。 對於你的六根而言,每一樣事物都能夠立即地了解,而無須意識作用的介入。 就像是芝麻可做成油汁而牛奶可做成黃油, 但若不經擠壓怎能獲得油汁?不經攪動怎能獲得黃油? 一切眾生雖具有如來真實性,若不修證,眾生如何能夠成佛? 肯修證,即使是放牛郎也可悟道。 雖不會解釋但能從自身的體驗中有系統地證實它。 如親口嘗過糖的滋味,那裏需要他人解說其中滋味。 不悟自性,即使是班智達亦會落入迷亂。 即使他們極盡地學習與了解九乘的道理,卻像未曾親自見過謠傳之地。 對於佛果而言,他們從未接近過它片刻。 一旦覺悟此性,一切善惡將在自身的因緣下解脫。 若不悟自性,則所造任何善惡之行,皆是積累上升天界和下墮惡道的輪迴之業。 若是了悟自心空寂,則善惡之果報將永不實現,如同虛空中流不出泉水。 所以空性之中無功德與罪業積存之境。 因此,你顯現的自覺之性將會無染地見到一切。 這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是何等奧妙! 是故必須求悟此自覺之性。甚深封印! 二十八、結語 善哉! 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是直指眾生本來覺性的法門, 為利益將來處在墮落時期的後世有情,將所有密續、阿含經與論議, 以簡明與扼要的方式寫下,現在我已傳授或作伏藏隱藏,以便未來善緣者能遇此法。 三昧耶,密,密,密。 此著述是介紹眾生真實的本來覺性及當下顯現的狀態, 命名為無染覺性直觀自解脫之道,是由鄔金教主-蓮花生大士所撰寫, 願他們不會屏棄這偉大的解脫法門,直至有情超脫輪迴。 吉祥圓滿 ********************************************************************* 注: 1. Samaya: gya, gya, gya. 三昧耶,密,密,密 三昧耶,引申意是甚深的智慧。密,引申意是廣大含攝一切的意思。 2.劉立千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日譯。 3.本書由布楚活佛倡印,將於一九九年由在廣州的眾弟子助印。 4.版權為劉立千所有。 向蓮花生大士敬禮! 5.石育智修定。( 謹遵英文原譯,盡可能不加自己的意思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4.219.26.209
AHJKL:建議如果超過10頁可以分幾天貼,以利消化 07/15 21:33
※ 編輯: feelthat 來自: 114.42.138.197 (07/16 08:37)